1、如何處理急性軟組織損傷
最近,本人在工作中遇到幾例急性軟組織損傷後的病人由於早期處理不當,造成損傷處腫脹明顯、疼痛劇烈,徒增了痛苦,延長了病程,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為了普及軟組織損傷的正確處理措施,特寫下此文。原因及症狀:急性軟組織損傷多見於運動後,多因運動前准備工作不充分、不正確;運動量過大(特別是局部運動負荷過大);身體機能狀態不佳,動作協調性差等原因而造成。急性軟組織損傷分閉合性損傷(包括扭傷和挫傷)和開放性損傷兩類,在傷後48小時內為急性損傷早期,損傷的軟組織局部可有疼痛、腫脹、壓痛和活動受限。處理措施:一、急性閉合性損傷早期不能熱敷和推拿,可採取以下措施:1、局部冷敷(冷水、冰袋冷敷或雲南白葯製冷液噴霧)以減少組織滲血和炎症反應,並有預防腫脹的作用;2、抬高患肢及限制活動,以減輕局部充血、腫脹,並有止血與止痛作用;3、傷後48小時不再繼續冷敷,可口服雲南白葯、跌打丸或其他活血化瘀中成葯,用葯約一周左右,也可局部貼傷濕止痛膏;4、有血腫形成者先加壓包紮,在傷後48小時後可試行消毒後穿刺抽血,抽血後再加壓包紮(應有醫生處理);5、疼痛劇烈者可行間動電療或中頻脈沖電療,24小時以後為促進組織的再生修復及血腫的吸收可用超短波、輻射熱或電腦中頻治療以消炎、消腫、止痛。二、急性開放性損傷早期,首先根據損傷的不同部位選擇適宜的止血方法,迅速進行正確的止血和包紮,並抬高患肢。對於小創口對合良好,經消毒後適當包紮。可口服消炎葯預防感染。專業提示:軟組織損傷後的關鍵是早期冷敷、抬高患肢及限制活動。
2、軟組織損傷多久能跑步
像這種情況,建議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減少活動。一般來說,傷筋動骨100天,建議至少三個月內避免跑步,應用活血化瘀的中葯材泡洗有助於康復。
3、軟組織受傷,可以鍛煉嗎?
在還有疼痛感的時期萬萬不要讓此部位參與鍛煉!這絕對會加劇傷情!等疼痛感消失以後 從小幅度的拉伸開始恢復!待受傷組織恢復韌性以後再循序漸進的去恢復它的力量與控制!幾天之後保證再無疼痛反復後就可以練了 祝你早日康復
4、急性軟組織損傷多久恢復
軟組織挫傷的恢復過程 無傷口且未傷及神經、大血管、肌腱、關節囊的軟組織挫傷,疼痛一般經過對症處理,3~7天逐漸好轉消失
手打不易,僅供參考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為了你的身體健康著想,請盡量多休息
正常飲食 適當運動 戒掉不良生活習慣
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5、多少小時內,稱為急性的運動損傷
急性運動損傷指一瞬間遭到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造成的損傷,如肌肉拉傷、關節韌帶扭傷等。
所謂運動損傷,不單單指運動時出現的損傷。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諸如踝關節扭傷、肌肉拉傷勞損、足跟痛等等其實都可以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廣義的可以理解為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運動系統的損傷。遇到急性運動損傷後,恰當的急性期處理對愈後會有很大幫助。
急性運動損傷我們應該怎麼做?
①保護:保護受傷的部位,使之不受再次損傷。對於關節扭傷,需要注意保護其不再扭傷,要避免與受傷動作類似的動作發生。
對於軟組織肌肉肌腱損傷,則保護其不要過度牽拉或者勞損狀態,避免造成疼痛等不適的動作。減少受傷部位疼痛,避免再次遭受或者繼續損傷的原因,是保護最主要的目的。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一些夾板或者臨時固定物,使受傷部位得到更好的保護。
②休息:主要是限制受傷部位的活動而得到休息,因此更多地包含了「局部制動」的概念。
任何的肌肉、骨骼以及關節損傷後,休息制動是首要措施。你需要立刻停止運動,騰出時間來使受傷處癒合。比如,當扭傷了踝關節後,你通常不能使受傷腳負重行走。受傷部位應該得到充分休息,不能再使用、不能受壓負重。
一般需要使受傷部位休息1-2天。如果發生較嚴重的損傷,需要去醫院就診。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拐杖、夾板或者石膏支具等來保護受傷部位更好的休息。
反復運動引起的輕微損傷可能累積成較大的損傷,因此需要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停止運動。通常足夠休息和治療後,輕微損傷可以癒合,不會進一步惡化。
運動時出現輕微損傷發生疼痛不適,人們通常覺得咬咬牙堅持一下,挺過去就沒事了。實事上,這種做法,有時候疼痛或不適似乎會緩解一些。這主要有很多原因。
在運動時,神經纖維對於機械活動信號的反應,類似於通過觸碰扶摸可以減少痛覺神經纖維傳遞沖動一樣。咬牙挺過去的作法可能會減少疼痛信號傳遞,而緩解部分疼痛。該現象正如疼痛閘門學說所提到的。
另外其它一些因素還包括比如,運動時的精神心理狀態也能起到減少疼痛的作用。然而疼痛是受損傷的信號,通過這些方法減少的疼痛並不能減少局部受損組織本身的損傷,如果持續運動會引起更嚴重的傷害。
③冰敷:能幫助控制受傷部位腫脹和炎症的發展。受傷後,應盡早使用冰敷,有助於更早恢復。
冰敷原理主要有:
1)收縮受傷處血管,減少出血,從而減少腫脹;
2)緩解疼痛;
3)緩解肌肉痙攣;
4)通過降低代謝率減少細胞組織損傷的風險。
進行冰敷治療時,不要直接將冰塊接觸皮膚。使用毛巾或衣物包裹冰袋後再進行冰敷。如果找不到冰塊,可以使用一袋凍栗米或者凍豌豆。因此有時甚至是一杯冷水也可以。
每次冰敷時間一般掌握在15-20分鍾以內,然後移開冰袋休息幾分鍾,使受傷處轉暖恢復到室溫。根據受傷情況,可以重復進行多次。在受損後1-2天內,應該盡可能地使用冰敷。
④加壓:加壓技術一般在受傷後的24-48小時內使用,可以幫助限制受傷部位腫脹進展;也可以提供受傷部位額外的支持保護。對受傷部位加壓使組織內壓力升高,縮窄血管,從而減緩炎症發展,防止進一步引起關節內腫脹。如果任這種腫脹出現,會嚴重影響肢體活動功能。
加壓技術實施有好幾種方式。最有效的一種是使用加壓綳帶包紮受傷部位。加壓綳帶通常是具有彈性的一類綳帶,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彈力綳帶。加壓綳帶包紮的優勢在於使用簡便,彈性支持能提供局部足夠的壓力,阻止過多的出血,減少血液滲入受傷處周圍組織內。
常規的非彈性綳帶、訓練帶甚至一塊衣物布片也可以使用,但需注意不能包紮過緊,以免引起局部組織壞死。當你發現肢體末端,比如手指、腳趾等出現皮膚顏色蒼白、發冷,可能是綳帶包紮過緊所造成的,需要即刻拆去,須引起重視。
包紮時從受傷部位遠心端開始,一層一層覆蓋往近心端包紮。加壓時可以組合使用冰袋進行,即將綳帶包裹住冰袋加壓包紮於受傷部位。加壓的同時進行冰敷,一舉兩得。
⑤抬高:抬高患肢。它是一種利用重力幫助血液及組織液迴流來減少受傷部位腫脹,緩解疼痛的方法。受傷後,盡可能地使受傷部位放置在高於心臟水平的地方,利用重力幫助血液迴流回心臟。
傷後的48小時內建議全天候的抬高患肢。比如下肢受傷時,盡可能保持踝關節超過膝關節,膝關節超過髖關節這種階梯式的抬高方式。而上肢受傷時,可以使用托枕或者吊帶。如果無法使受傷部位高於心臟水平,至少保持與該水平一致。盡可能不要低於該水平,以免加重腫脹。
⑥理療和葯物治療
如有必要,還可以進行物理治療和葯物治療。物理治療可以使用超聲波等理療機,對於局部挫傷的軟組織和韌帶有消腫,促癒合的合用。除此之外,可以使用肌內貼的爪形貼扎法,對於局部軟組織水腫效果非常顯著。
葯物通常使用NSAIDS類消炎止痛葯。此類葯物與阿片類止痛葯物不同,一般不會有成隱性,它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葯物,也有別於激素,主要功效是消炎。
急性損傷後,會出現無菌性炎症,疼痛大多建立在炎症基礎上,通過葯物控制炎症後,疼痛自然得到緩解。
6、腰部軟組織損傷多長時間能好?能正常運動?
應該在傷後制動4周左右,這是治療的關鍵。
在沒有嚴格制動的情況下,腫脹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活動多了以後會有些不適症狀。現在可以採用保護,晚上休息的時候受傷下方墊枕頭,還可以用點葯物外敷。這樣症狀會有所減輕,但是需要時間。
因此,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時,應該嚴格制動休息。
正常1-3禮拜輕微活動看個體,一個月運動,10個禮拜左右完全康復。。俗語: 傷筋動骨100天
軟組織傷後24小時內一般不應該搽跌打葯,如果無外傷出血,一兩天之類的話治療方法是冷敷,可以用冷水浸濕毛巾後濕敷,也可以將挫傷處局部浸在冷水或自來水中20分鍾,可以使皮毛血管收縮,組織水腫消退,起到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7、軟組織損傷。要半年那麼久么。那請問您能不能通過運動,讓它好的快一點呢?還有要注意些什麼?
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們平時的軟組織損傷時多為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而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粘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 處理原則: ü 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嚴禁嚴傷處按摩和熱療。 ü 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組織正在形成,組織正在修復。此期可持續1—2周。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葯物及傳統中醫葯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同時安排小運動量的功能康復練習。 ü 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組織攣縮形成的瘢痕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均低於正常組織水平,組織粘連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組織也仍未達到正常組織的物理特性水平。處理原則是增強肌肉力量,恢復關節活動度,松解粘連。通常以功能鍛煉為主,治療可採用理療、按摩及其他中醫葯方法。 外用葯酒,主要用於運動系統的損傷治療。使用時,先將葯酒塗擦患處,然後在患處及其周圍反復按、揉、撫摩,並配合捏壓、彈撥、捋順、旋轉等輔助手法,以提高療效。 塗擦時以溫擦為宜,這樣有利於葯酒滲透到皮下組織,發揮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時間每次約15—20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為一療程。 外用葯酒時應注意: 1.外用葯酒多數為活血化瘀、行血止痛類葯物,因而切忌內服,以免引起中毒反應; 2.按摩手法宜先輕後重,臨近結束時再逐漸減輕; 3.軟組織損傷在2天內出現局部出血、紅腫,如果在患處用力按摩,會使症狀加重,故不宜使用; 4.用葯酒按摩握拿組織時,注意不要直接按擦骨凸部,以免損傷骨面的軟組織和骨膜組織而加重病情;5.葯酒按摩方法不宜用於新鮮的骨折、關節脫位、表皮破損,對心、肝、肺、腎有嚴重疾患者也應禁止用該法治療; 6.對有骨腫瘤、骨結核、軟組織化膿性感染等,只可在疼痛較重處作表面塗抹,不要推拉重壓,以免病灶擴散。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組成,在前而粗者為脛骨,在後而細者為腓骨,腳的足弓頂部有一塊骨頭叫距骨。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稱「腳脖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外踝。踝關節囊前後較松,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腳心朝內側)而損傷外側副韌帶。踝關節背屈時,距骨無活動餘地,但在跖屈(提起腳跟)時,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所以踝關節往往在跖屈位發生內翻位扭傷。 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高,因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多。若活動前准備不充分,活動時易發生扭傷;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跖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瘀斑。這時做足內翻的動作會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則可無疼痛。 那麼,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全身關節扭傷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是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踝關節扭傷尤其是以內翻損傷造成外側副韌帶拉傷撕裂甚或斷裂的多見。當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從高處墜落時,足外緣著地,足跖猛然內收,可引起踝外側韌帶被牽伸而扭傷,甚或部分撕裂,還可合並外踝撕脫性骨折。 踝關節扭傷時有「裂帛」樣撕裂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患足不能負重行走,出現跛行,足之前跖不能著地。若僅為外側副韌帶扭傷水腫,症狀可在1~3日內消失,若有韌帶撕裂則疼痛持續,關節不穩,X光片可以顯示有無撕脫骨折、距骨傾斜度增大或脫位現象。 踝關節扭傷後早期處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時持拐以防止踝關節負重,不能過早活動,休息應在二周以上。損傷後應立即用冷敷,切忌熱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採用局部封閉以止痛。為了穩定關節可以讓病人坐於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綳帶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牽拉,使踝關節背伸外翻。醫生用三條4cm寬膠布,依次重疊一半由內踝上方繞過足跖面經外踝往上,貼於腓骨小頭下方,再用綳帶纏繞固定,制動數日。固定製動應以矯枉過正為度,即將傷肢向受傷力量相反方向翻轉,內翻位受傷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傷內翻位固定。必要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急性期過後可用熱敷,並鍛煉踝關節的屈伸內翻動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搖轉踝關節、跖屈內翻、背伸外翻並按揉患處。韌帶完全撕裂可做修補手術。少數病人愈後容易再次發生扭傷。 踝關節扭傷為什麼會造成長期足痛? 踝關節扭傷後經合理治療多數病人可獲痊癒,也有一些患者踝關節疼痛消失後遺留足外側疼痛,長期不愈,甚至可達數十年,影響行走和勞動。通常是由於跗骨竇內軟組織同時損傷而造成的。跗骨竇由距骨溝和跟骨溝組成,竇口位於外踝前下方,竇內有骨間跟距韌帶、脂肪墊和跟距關節滑膜及滑囊。踝關節扭傷時可引起跗骨竇內韌帶、脂肪墊及滑膜損傷,產生無菌性炎症,損傷癒合後可出現瘢痕攣縮及韌帶緊張,產生足背外側疼痛及跗骨竇口處壓痛,有時還可向足趾放射。軟組織病變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發冷,沉緊無力、不自主發抖。 用局部封閉竇內後疼痛可立即消失。應注意在踝關節扭傷後注意休息,局部理療治療,封閉治療都可以採用。治療效果良好。如保守治療無效,疼痛頑固者,可用手術切除跗骨竇內軟組織,用明膠海綿塞入跗骨竇內止血和消滅死腔。 踝關節扭傷的防治 1.引起踝關節扭傷原因和原理。根據解剖特點,踝關節是由脛、腓骨下的關節面與距骨上部的關節面(距骨滑車)構成。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內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內踝長,內踝三角韌帶比外側的三個韌帶堅固。因此,內翻比外翻的活動幅度大。此外,距骨體前寬後窄,當足背伸時,距骨完全進入踝穴,踝關節穩定,不易扭傷,而當跖屈時,距骨後面窄的部分進入踝穴前面寬的部分,踝關節相對不穩定,容易發生扭傷。球類運動技術復雜,在練習中技術運動的轉換比較頻繁,要求不斷改變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籃球運動中的搶籃板球,排球運動中的跳起扣球,學生離開地面在騰空階段,足就處於跖屈內翻位,如果落地時身體重心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學生又缺乏自我保護的應變能力,就會以足的前外側著地,使足內翻,導致損傷。 2.症狀。傷後踝關節內側或外側有明顯的壓痛;內、外踝有明顯腫脹,局部有皮下淤斑,踝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困難。 3.踝關節扭傷的現場處理。傷後立刻給予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傷葯。 4.按摩治療。3天後,可進行輕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央,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腱之間)1min;(2)按摩昆侖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1min;(3)按摩懸鍾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腓骨後緣)1min;(4)按摩陽陵泉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度。 5.傷後練習。腫痛減輕後,即應在粘膏支持帶固定下著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後可進行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練習,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的斜面上行走或跳躍練習,並逐步進入正規練習。 6.加強預防措施。造成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重視預防措施。因此,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搞好場地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提高踝關節的肌肉力量,以及踝關節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練習時應戴好保護支持帶。
8、受傷時間在多少個小時內·稱為急性運動損傷
急性損傷指一瞬間遭到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造成的損傷,如肌肉拉傷、關節韌帶扭傷等。
急性運動損傷在最初24-48小時內,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發生的損傷可引起諸如肌肉撕裂、血管破裂,損傷處開始發生腫脹以及疼痛。破損的血管出血增加進一步引發繼發性低氧性損傷,導致細胞組織壞死。因此,早期治療目的在於有效地控制過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