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學者學超聲應買哪些書?
作為一個對超聲檢查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如何能夠快速有效的掌握它呢?我認為應該分幾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一張正規醫學院校的畢業文憑,以及對人體解剖學的熟悉和對各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理、臨床表現有一定的了解。還有要會打字,不管是五筆還是拼音都能上手,不要求很快但一定要夠准確。最後練練你的字,至少得寫得整齊看著舒服,尤其那個簽名得練好,不然字太爛了,帶教老師都不願讓你發報告時可就慘了。當然,有的醫院現在都是列印報告,打字應該也要過的去才可以。
二小學階段
既然是門外漢,底子薄基礎差,就應該從簡單的開始學習。我的建議是去一個病源足夠但不能太多的小醫院進修學習,時間2-3個月足矣。為什麼呢?因外這個時候你需要較多的時間來補充基礎理論知識並且還要一定的實踐機會來加深映象積累最初的一點經驗,病源太多,上班時太忙了就沒時間讓你去看書,老師也沒時間來對你講解,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這個時候的學習應該以腹部和婦產科為主,畢竟這兩塊用的最廣泛,著重在於熟悉各種超聲術語以及對聲像圖的認識,至於手法倒不必太注重。
這個時期可以選擇的超聲書籍我建議不要急著去買那些專著,一來那些書對這個時候的你來說太深了,二來市面上林林總總的超聲書太多了也不知道哪本好些,買本《超聲診斷學》本科教材就可以了,內容比較全面,深淺也合適。
三中學階段
2-3個月後,教材讀熟了,對超聲檢查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就可以去當地較大的市一級醫院進修學習了(不建議直接去省級醫院進修學習,理由還是因為你的基礎對他們來說太差了。)這一階段是比較重要的,學的好,畢業了就能輕松應付工作了,以後進一步深造也不會浪費時間了。
學習時間6-12個月為宜。在這一階段開始的時候還是著重理論的學習,但是深度就要加深了,上班時除了積極幫老師做事外,還要抓住一切機會多問多看多記,不管哪個部位不管黑白還是彩色都要學習,碰到疑難少見病例更是要記錄下來,總之一個好學肯問又不太笨的學生視每個老師都喜歡的,老師喜歡,自然他教的也用心些,你實踐操作的機會也會多一些。
至於這一階段要選擇的超聲書籍嘛,一般科室里都會有書看的,若實在沒有可以咨詢老師的意見,以他的經驗應該知道哪些書好。我的老師告訴我:心臟方面就要看 王新房 的,淺表就要看 張縉熙 的,腹部就要看 徐智章 的,所以我推薦購買的就是:
心臟--王新房的《超聲心動圖學》第三版,該書把心臟的方方面面都講解的非常透徹,可以 說 有了這本書其他的都不用看了(PS:該書有兩個版本,都是硬封面的,一種版本的要500元,封面顏色較深也厚寫,另一種版本的只要400多,封面顏色較淺厚度也薄了一公分)。如果捨不得花500大元的話,還可以選擇 吳鐵雙、熊鑒然的《臨床超聲心動圖學》,這本書也不錯。
淺表--張縉熙的《淺表器官及組織超聲診斷學》
腹部--徐智章的《現代腹部超聲診斷學》,其他還有《腹部超聲診斷與鑒別診斷》第二版,《腹部超聲診斷圖譜》等
外周血管--陸恩祥、任衛東的《血管超聲診斷圖譜》
婦產科--謝紅寧的《婦產科超聲診斷學》、陳常佩的《圍生期超聲多普勒診斷學》
李勝利的《胎兒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學》及其《胎兒畸形超聲診斷圖譜》光碟,這本書相當不 錯,掌握了它,胎兒畸形這塊就OK了。
2、超聲診斷學的目錄
第一章超聲診斷的原理與應用
第一節超聲診斷的物理基礎
一、超聲的物理特性
二、超聲診斷儀的基本卡勾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節超聲診斷的檢查方法
一、A型診斷法
二、B型診斷法
三、M型診斷法
四、D型珍斷法
第三節超聲圖像的分析與判斷
一、超聲圖像質量的劃定
二、超聲回聲的判定
三、多醬勒頻譜的劃定
四、超聲測量的標准化
五、超聲偽像的識別
第四節超聲診斷的臨床應用
一、超聲診斷的途徑方式
二、超聲診斷的適用范圍
三、超聲診斷報告的書寫
第五節醫學超聲的生物效應
一、超聲生物效應的物理機制
二、不同組織的超聲生物效應
三、安全超聲劑量
第六節超聲醫學新技術
一、超聲成像新技術
二、超聲定性定量新技術
三、超聲治療新技術
第二章心臟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一節心臟超聲的解剖學與生理學基礎
一、心臟位置與外形
二、心臟腔室結構
三、心臟纖維環
四、心臟動脈分布
五、心臟生理
第二節正常心臟超聲聲像圖
一、二維超聲心動圖
二、M型超聲心動圖
三、多普勒超聲心動圖
四、常用的心臟及大血管超聲正常值
第三節心臟功能的超聲測定
一、左室收縮功能
二、左室舒張功能
三、左房功能
四、右室功能
第四節先天性心臟病
一、房間隔缺損
二、室間隔缺損
三、動脈導管未閉
四、房室隔缺損
五、三房心
六、右室雙腔心
七、法洛四聯症
八、大動脈轉位
九、右室雙出口
十、單心室
十一、三尖瓣下移畸形
十二、三尖瓣閉鎖
第五節心臟瓣膜病
一、二尖瓣狹窄
二、二尖瓣關閉不全
三、二尖瓣脫垂
四、主動脈瓣狹窄
五、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六、三尖瓣狹窄
七、三尖瓣關閉不全
八、肺動脈瓣狹窄
九、肺動脈瓣關閉不全
十、人工瓣膜功能的評價
第六節心肌病
……
第三章肝、膽、胰、脾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四章消化道及腹膜腔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五章泌尿系統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六章婦科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七章產科超聲檢查
第八章腹膜後間隙與腎上腺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九章淺表器官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十章肌肉、關節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十一章血管疾病的超聲診斷
第十二章介入性超聲
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
3、B超診斷學中腹部和淺表器官相比哪個難學些?B超中最難學的是哪個部分?
用心了什麼都不難,多看多比較就積累經驗了。
4、淺表器官和外周血管檢查共用一個探頭好嗎
頻率范圍一般在1~60MHz,
檢查成人心臟一般選2~4MHz,小兒心臟3~5MHz,腹部產科3~5MHz,外周血管淺表器官6~12MHz,血管內20~40MHz,眼科超聲顯微鏡40~100MHz。
5、初學者學超聲應買哪些書
作為一個對超聲檢查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如何能夠快速有效的掌握它呢?我認為應該分幾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一張正規醫學院校的畢業文憑,以及對人體解剖學的熟悉和對各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理、臨床表現有一定的了解。還有要會打字,不管是五筆還是拼音都能上手,不要求很快但一定要夠准確。最後練練你的字,至少得寫得整齊看著舒服,尤其那個簽名得練好,不然字太爛了,帶教老師都不願讓你發報告時可就慘了。當然,有的醫院現在都是列印報告,打字應該也要過的去才可以。
二小學階段
既然是門外漢,底子薄基礎差,就應該從簡單的開始學習。我的建議是去一個病源足夠但不能太多的小醫院進修學習,時間2-3個月足矣。為什麼呢?因外這個時候你需要較多的時間來補充基礎理論知識並且還要一定的實踐機會來加深映象積累最初的一點經驗,病源太多,上班時太忙了就沒時間讓你去看書,老師也沒時間來對你講解,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這個時候的學習應該以腹部和婦產科為主,畢竟這兩塊用的最廣泛,著重在於熟悉各種超聲術語以及對聲像圖的認識,至於手法倒不必太注重。
這個時期可以選擇的超聲書籍我建議不要急著去買那些專著,一來那些書對這個時候的你來說太深了,二來市面上林林總總的超聲書太多了也不知道哪本好些,買本《超聲診斷學》本科教材就可以了,內容比較全面,深淺也合適。
三中學階段
2-3個月後,教材讀熟了,對超聲檢查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就可以去當地較大的市一級醫院進修學習了(不建議直接去省級醫院進修學習,理由還是因為你的基礎對他們來說太差了。)這一階段是比較重要的,學的好,畢業了就能輕松應付工作了,以後進一步深造也不會浪費時間了。
學習時間6-12個月為宜。在這一階段開始的時候還是著重理論的學習,但是深度就要加深了,上班時除了積極幫老師做事外,還要抓住一切機會多問多看多記,不管哪個部位不管黑白還是彩色都要學習,碰到疑難少見病例更是要記錄下來,總之一個好學肯問又不太笨的學生視每個老師都喜歡的,老師喜歡,自然他教的也用心些,你實踐操作的機會也會多一些。
至於這一階段要選擇的超聲書籍嘛,一般科室里都會有書看的,若實在沒有可以咨詢老師的意見,以他的經驗應該知道哪些書好。我的老師告訴我:心臟方面就要看 王新房 的,淺表就要看 張縉熙 的,腹部就要看 徐智章 的,所以我推薦購買的就是:
心臟--王新房的《超聲心動圖學》第三版,該書把心臟的方方面面都講解的非常透徹,可以 說 有了這本書其他的都不用看了(PS:該書有兩個版本,都是硬封面的,一種版本的要500元,封面顏色較深也厚寫,另一種版本的只要400多,封面顏色較淺厚度也薄了一公分)。如果捨不得花500大元的話,還可以選擇 吳鐵雙、熊鑒然的《臨床超聲心動圖學》,這本書也不錯。
淺表--張縉熙的《淺表器官及組織超聲診斷學》
腹部--徐智章的《現代腹部超聲診斷學》,其他還有《腹部超聲診斷與鑒別診斷》第二版,《腹部超聲診斷圖譜》等
外周血管--陸恩祥、任衛東的《血管超聲診斷圖譜》
婦產科--謝紅寧的《婦產科超聲診斷學》、陳常佩的《圍生期超聲多普勒診斷學》
李勝利的《胎兒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學》及其《胎兒畸形超聲診斷圖譜》光碟,這本書相當不 錯,掌握了它,胎兒畸形這塊就OK了。
6、多普勒超聲診斷學的目錄
第一篇 多普勒超聲診斷學基礎
第一章 流體力學基本原理
第二章 多普勒超聲的物理學基礎
第三章 多普革超聲檢查與儀器使用
第二篇 多普勒超聲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第四章 正常多普勒超聲心動圖
第五章 心臟瓣膜病及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六章 冠心病
第七章 心肌病
第八章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第九章 先天性心臟病
第十章 心包疾病
第十一章 心功能測定
第十二章 心腔壓力測定
第十三章 胎兒超聲心動圖
第十四章 超聲心動圖在介入性診療中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
第十六章 血管內超聲的臨床應用進展
第三篇 多普勒超聲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第十七章 頸部、四肢血管的解剖和多普勒超聲檢查
第十八章 動脈系統疾病
第十九章 靜脈系統疾病
第二十章 外周血管疾病的超聲研究進展
第二十二章 超聲診斷技術在顱腦疾病診斷中的應用進展
第四篇 多普勒超聲在腹部疾病中的應用
第二十三章 肝臟疾病
第二十四章 泌尿系統疾病
第二十五章 婦科疾病
第二十六章 產科疾病
第二十七章 腹部疾病超聲診斷與介入治療進展
第五篇 多普勒超聲在淺表器官、縱隔及肌骨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第二十八章 眼科疾病
第二十九章 甲狀腺疾病的多普勒超聲診斷
第三十章 乳腺疾病的多普勒超聲診斷
第三十一章 睾丸疾病
第三十二章 超聲診斷技術在淺表器官應用的時展
第三十三章 多普勒超聲在縱隔,肌骨系統及軟組織中的應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