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肺周圍性肺癌並轉移,生存期限是多少?
肺癌常見轉來移途徑有三種:血源行轉移,淋巴系統轉移和胸腔內種植轉移,血行轉移常引起遠處器官的轉移,為晚期肺癌的表現,而肺癌淋巴系統轉移也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途徑,常見於肺鱗癌,代表肺癌進入進展期。伴有淋巴結轉移的肺癌,表示肺癌已經不是早期,根據淋巴結轉移的部位,又細分為無淋巴結轉移(N0期),肺內和肺門的淋巴結轉移(N1期),同側縱隔淋巴結的轉移(N2期),對側縱隔淋巴結或鎖骨上淋巴結轉移(N3期),N1到N3分期越來越晚,N3期屬於中晚期,無手術指征,N1和N2期屬於中期,治療需要術前或術後的輔助化療。總體來講肺癌並淋巴結轉移表示肺癌癌細胞已經開始沿淋巴系統擴散,是肺癌進展期的表現,但並不表示沒有手術機會。
2、外婆被診斷出晚期肺癌,麻煩大家過來看下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樣的(附CT診斷報告),謝謝
右肺癌周圍轉移2,3期中期但是沒活檢確定是?癌,小細胞肺癌還是非小細胞肺癌,沒有實質性依據,要支氣管鏡活檢確定,還有腫瘤指標?2肺都有就不可以開了定位放療伽馬刀做不起來,只有保守療法化療了
3、這會不會是肺癌骨轉移了???
不是要一年一般3個月就會骨轉骨轉移會有24小時痛感像用鑽子轉的痛,骨轉移不分部位有時會有一塊隆起看上去象包塊一樣,骨密度減低,無力,骨掃會有陰影佔位,你母親絕對不是
4、肺癌手術後十二天CT顯示,右肺手術後部分肺葉缺如,殘肺膨脹尚可,見斑索狀影,邊緣部分欠清,左肺未見
你好,肺癌術後要注意復查,肺癌術後結合中醫綜合調理,緩解症狀,提高免疫力,能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治療效果,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使病情完全進入好轉
建議飲食要均衡,以蔬菜、水果為主,魚肉蝦蛋等每頓要吃一點,但不宜多。雞、雞湯、大小黃魚、蜂皇漿和蜂膠不能吃,每天喝點牛奶和酸奶。回答來自-上海中大腫瘤醫院醫生
5、醫學影像學怎麼復習啊
醫學影像學復習題及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析:
1、CT:中文全稱為計算機體層成像,由掃描機架、掃描床、計算機及顯示器、存儲 器和照相、列印部分組成,集高精度、高敏感度的探測器、大容量X線球管及CT滑球技術於一體的尖端儀器,可分為常規CT、螺旋CT、電子束CT。
2、骨質破壞:指局部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代替而造成局部的骨缺失。
3、心胸比例:是心影最大橫徑與胸廓最大 橫徑之比,正常成人的心胸比例等於或小於0.5。
4、肺野: 在X線胸片上充滿氣體的兩肺表現為均勻一致較透明的區域。
5、龕影:在鋇劑造影檢查中,當黏膜面形成的凹陷或潰瘍達到一定深度時可被鋇劑填充,X線呈切線位投影時,形成突出於腔外的鋇劑影像。
6、PACS:中文全稱為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是以高速計算機為中心,對數字化醫學影像數據流及其應用實施自動化管理的的一套專業化網路系統。
7、充盈缺損 :在鋇劑造影檢查中,隆起致使消化管局部不能充盈鋇劑,這時由鋇劑勾畫出的消化管輪廓形成局限性的內凹改變,稱為
8、骨折:是骨(包括骨皮質與骨小梁)的完整性、連續性的斷裂,並發軟組織損傷,分為創傷性、疲勞性和病理性骨折及骨挫傷。
9、腎自截:全腎鈣化稱為腎自截。
10、反「S」征 :右上肺不張時,肺葉體縮小並向上移位,其凸向上方的肺葉下緣與肺門腫塊下緣形成反置的或橫置的「S」狀,常見於中央型肺癌。
二、簡答題:
1、 簡述周圍型肺癌的定義及影像學表現(平片、CT、MR)是指發生於肺段以下支氣管的肺癌,發生於小支氣管,以局部形成小結節的方式生長、形成腫塊。平片見肺段以下支氣管形成局部腫塊影,邊緣欠清。CT可見肺段以下支氣管出現空泡征、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較大的腫瘤可發生壞死形成空洞,壁常較厚且厚薄不均,內緣凹凸不平。肺尖癌在CT上可見侵犯臨近肋骨破壞。周圍型肺癌MRI的T1WI上呈中等信號,T2WI呈中高信號。瘤體發生發生壞死、液化時區域T1WI上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
2、 簡述胃腸道穿孔的腹部平片表現 主要征像為立位時可見膈下游離氣體,一般出現於穿孔發生後4~5小時,約10%~25%病例不出現腹腔游離氣體,表現為一側或雙側膈下線狀或新月狀透亮影,邊界清晰,上緣為膈肌,下緣為肝、胃底或脾上緣,大量氣腹時膈肌上抬,內臟移位。
3、 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及影像學表現 平片通過發現椎間隙變窄、椎體後緣唇樣骨質增生、骨橋形成、游離骨塊或脊柱生理曲度異常可推斷本病,椎體上或下緣出現Schmorl結節提示髓核突入椎體。CT顯示的直接徵象為椎管內見與椎間盤密度一致的局限性軟組織影,並可有鈣化;間接征像有硬膜外脂肪間隙受壓、移位或消失,硬膜囊受壓變形及神經根受壓、移位、「淹沒」。MRI上,突出的椎間盤在橫段面呈半圓形突出於後緣,邊緣規則或不規則。在矢狀面圖像上,呈半球狀、舌狀向後方伸出,信號與主體部分一致。此外,還有利於顯示髓核游離及脊髓改變情況。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為繼發脊髓脫髓鞘改變。
4、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請你談談心臟大血管疾病影像檢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思路: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心臟大血管疾病影像檢查方法主要有X線平片、USG、CT、MRI、心血管造影檢查和SPECT等。 X線平片價格低廉、方便、快捷,在觀察心臟和主動脈弓的位置和形態,了解肺淤血的多少,測算心胸比例以及觀察胸廓、脊柱、支氣管、肝、胃等其他臟器的形態位置方面,判斷有無肺部伴隨疾病方面,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對人體有傷害。超聲的應用僅次於X線平片,它無創傷,費用較低,對軟組織分辨能力佳,可對心臟大血管的形態、功能進行測量,但要注意外因影響。CT所獲得的是橫斷面解剖圖像,其密度分辨力明顯優於傳統的X線圖像,檢查簡便、迅速,適合急診檢查,並且對肺部伴隨疾病、鈣化、金屬顯示清,但其也有不足。MRI具有無創傷、無射線、對軟組織解析度最高、視野大的特點,能直接作冠狀位、矢狀位和各種斜位的成像,同時還可進行各種功能測量,對心臟腫瘤、心肌病變、先心病和心外大血管異常有很高的診斷價值和發展前景。但其仍有缺陷。心血管造影一直是心臟和大血管疾病診斷的金標准,其有極高的時間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且可直接測量各種壓力等生理指標,但對患者的創傷性最大。充分利用各種影像學檢查的特點,獲得最可靠的診斷。
5、 食管與胃腸的異常影像學征像有哪些:有1、管壁改變:包括隆起、凹陷、管壁增厚、管壁僵硬。2、黏膜皺襞改變:包括黏膜皺襞破壞、黏膜皺襞平坦、黏膜糾集、黏膜皺襞增寬和迂曲、微黏膜皺襞改變。3、管腔改變:包括管腔狹窄、管腔擴張。4、位置和移動度改變。5、管腔外改變。6、功能性改變:包括張力改變、蠕動改變、運動力改變、分泌功能改變。
6、 簡述房間膈缺損X線胸部表現:可見心影增大,心影形態呈梨形,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增大,肺動脈段明顯凸出,左心房、左心室不大,主動脈弓正常或變小,肺部呈充血表現。房間隔缺損小、分流量少時,X線胸部平片表現可大致正常。
7、 食管癌的造影表現有哪些(早期、晚期):早期食管癌僅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層,不伴有淋巴結轉移。X線表現:1病變區黏膜皺襞增粗、迂曲、紊亂、中斷,邊緣毛糙;2增粗、紊亂的黏膜面上可見大小不等的小龕影;3局限性小充盈缺損;4管壁局限性柔軟度和舒張度減低,略為僵硬,有時伴有輕度痙攣。
中晚期食管癌X線表現:典型徵象有局部食管黏膜皺襞中斷、破壞或消失,腔內充盈缺損及腔內龕影,官腔狹窄,管壁僵硬,擴張受限,蠕動減弱甚至消失。
8、 詳述正常心臟大血管在後前位平片上的X線表現:正常心影1/3左右位於中線右側2/3左右位於中線左側。心尖指向左下,心底朝右上,形成寫的縱軸與水平面夾角45度左右時,稱為斜位心;夾角小於45度,稱為橫位心;大於45度,稱為垂位心。後前位上心影右緣分為上下兩段,兩者之間有一淺的切跡,上段為上腔靜脈與升主動脈影,兒童與成人有區別。右心緣下段為右心房影,右心緣與橫膈相交成心膈角,右側心膈角較銳利,在深吸氣時可見下腔靜脈影。
心影左緣分為三段,上段為主動脈結影,該段幾乎呈前後向行走,投影成密實的圓形陰影。中段為肺動脈段,由肺動脈主幹構成,偶有左肺動脈參與,兒童較凸,成人較平。心影左緣下段由左心室構成,向左下伸展,下端逐漸內收,形成X線上的「心尖」。
一、胸部X線報告
胸廓:對稱、畸形、骨骼情況。
肺野:肺內血管紋理,肺內有無病灶,如發現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態、邊緣、大小、有無空洞等等情況。
肺門:正常、增大,有無腫塊等。
縱隔:氣管是否正中,縱隔有無增定及有無腫塊發現等。
橫隔:位置、形態有無改變,肋隔角與心膈角情況。
心啵和廡斡形摶斐1浠男乇嚷剩鞣渴儀榭觥?/span>
二、心臟平片X線診斷報告
攝片位置:後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側位。
胸廓:縱隔與橫形態有無異常。
肺部:重點描述肺門、肺內動、靜脈血管紋理的變化,有無肺動脈高壓或肺淤血等表現.
心臟:心外形增大的類型,肺動脈段外形變化,各房室增大的情況,食道左房壓跡變化情況。
三、泌尿系統X線診斷報告
1、平片:
(1)兩腎輪廓、位置、形態與大小。
(2)全尿路區域有無鈣化或結石樣陰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線影像情況。
(4)脊椎、骨盆區、骨骼有無異常。
(5)腸道內容情況及其他腹部異常陰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兩腎輪廓、位置、形態、大小。
(2)使用對比劑名稱、劑量、濃度。
(3)兩腎功能顯影情況:正常、延遲、不顯影。對腎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時45』-60』或更長時間攝片觀察。
(4)兩側腎盞、腎孟輪廓顯示情況。
(5)膀胱充盈情況。
(6)兩側輸尿管顯示情況。
3、逆行腎盂造影(RCP)
(l)兩腎輪廓、位置、形態、大小、註明導管位置。
(2)使用造影劑的名稱、濃度、劑量。
(3)兩側腎盞、腎孟、輸尿管充盈顯示情況。
(4)腰骶椎與骨盆區骨質情況。
4、膀胱造影
(1)造影劑名稱、濃度、劑量。
(2)膀胱充盈的輪廓、形態、大小;病理性改變應說明病變范圍大小,邊界與鄰近臟器的關系。
(3)若觀察膀胱壁者應測量其厚度,邊緣與周圍情況。
(4)男性應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壓迫情況。
(5)有無其它異常發現。
四、頭顱、五官X線診斷報告
1、頭顱平片X線診斷報告
(1)頭顱大小與形態。
(2)顱骨內外板與板障厚度與密度情況。
(3)顱縫與囪門有無異常。
(4)腦回壓跡有無增多、增深。
(5)顱板血管壓跡有無異常。
(6)蝶鞍大小、形態。骨質有無異常。
(7)顱內有無生理或病理性鈣化,其位置、形態。大小、數目如何。
(8)頭顱軟組織情況。
2、副鼻竇X線診斷報告
(l)各組竇腔發育情況。
(2)各竇腔大小、形態、密度有無異常,黏膜有無增厚,有否液平。
(3)鼻腔與眼眶情況。
(4)如竇腔出現佔位性病變應重點描述病理變化情況。
3、乳突X線診斷報告
(1)乳突類型(氣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氣房大小及密度。
(2)鼓竇入口與鼓竇區有無擴大或骨質破壞。
(3)鼓室、天蓋、乙狀竇骨質情況。
(4)內外耳道情況。
(5)周圍組織骨質結構情況。
4、眼眶X線診斷報告
(1)眶窩大小與形態。
(2)眶壁骨質結構。
(3)眶內軟組織密度有何異常改變。
(4)眶裂、視神經孔形態、大小及骨壁清況。
(5)周圍副鼻竇與顱內情況。
5、下頜骨X線診斷報告
(1)下頷骨骨質有無異常情況,如有病變應按基本病理變化重點描述。
(2)牙槽有無病變情況。
(3)軟組織情況。
五、骨與關節系統X線診斷報告
1、骨與關節外傷X線診斷報告
(1)骨折或關節脫位部位與名稱。
(2)骨折斷端移位情況,對位對線情況。
(3)軟組織有無積氣、異物或腫脹情況。
(4)骨折斷端或脫位關節有無骨質破壞,或其它骨質改變。
2、關節病變X線診斷報告
(1)關節病變發生部位:干骺端、骨幹或關節。
(2)骨與關節骨質結構有無異常:如有病變應按基本病理變化重點描述。
(3)關節間隙與軟組織情況。
3、四肢長骨病變X線診斷報告
(1)病變發生部位及累及范圍。
(2)四肢長骨病變基本病理變化情況應重點描述
(3)軟組織變化情況。
(4)如果是腫瘤病變應描述腫瘤生長方式(膨脹性、壓迫性或浸潤性破壞)與病變與正常骨組織分界線情況。
4、脊柱病變X線診斷報告
(1)脊柱曲度變化情況。
(2)病椎的部位,數目與基本病理變化情況應重點描述。
(3)椎間隙改變情況。
(4)軟組織特別是椎旁軟組織改變情況。
六、急腹症平片X線診斷報告
1、立位片:胃腸腔有無擴張、積氣、積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無游離氣體。
2、卧位片:
(1) 膈肌位置,肝臟、脾臟、腎臟的輪廓,位置、形態及大小。
(2) 腰大肌與腹膜內外脂肪層影。
(3) 何段腸道積氣擴張、腸壁厚度、腸道分布與位置如何?有無腫塊或高密度結石影。
(4) 脊柱、盆腔、骨骼有無異常。
七、消化道造影X線診斷報告
1、食道造影診斷報告
(1)胸部常規透視情況、胃泡大小、食道內有無食物滯留。
(2)食道鋇劑通過各段充盈情況,有無受阻缺損或狹窄。
(3)食道壁柔軟度、擴張度、粘膜情況。
(4)經過賁門鋇流情況,有無受阻,局部有無腫塊,有無受壓、移位情況。
(5)胃底部鋇劑充盈情況,膈胃間距離如何。
2、上胃腸造影診斷報告
(1)腹部常規透視情況。
(2)食道有無異常。
(3)胃部:類型、位置、張力、蠕動、粘膜等情況。
(4)胃壁柔軟度、移動度、排空程度。
(5)胃雙重對比相,胃小區顯示情況有無異常。
(6)十二指腸各部形態,功能變化。
(7)如為全胃腸道造影應觀察各組小腸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無異常。並要連續觀察直達回盲部顯示為止。
3、結腸造影診斷報告
(1)腹部常規透視情況。
(2)導管插入順利與否。
(3)結腸各段充盈顯示情況,有無受阻,位置,結腸袋形、外形、移動度、腸壁柔軟性、排鋇後結腸收縮功能、粘膜皺壁情況。
(4)氣鋇雙重相:粘膜情況,有無充盈缺損或息肉樣改變等情況。
6、急急急......!希望各位前輩能夠指點迷津,真心在此叩謝了!我在工作中不小心被割斷了右前臂四條筋
有點多,你自己看看,希望能夠幫到你
1、一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12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一級工傷或職業病;
(1)極重度智能減退;
(2)面部重度毀容,同時伴有表B2中二級傷殘之一者;
(3)雙眼無光感或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準者;
(4)四肢癱肌力3極或三肢癱肌力2級;
(5)重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脊柱及四肢大關節部分功能喪失;
(7)雙肘關節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
(8)雙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
(9)雙下肢及一上肢瘢痕畸形,功能喪失;
(10)小腸切除90%以上;
(11)肝節除後原位肝移植;
(12)雙側腎切除或孤立腎切除術後,用透析維持或同種腎移植術後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2、二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34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二級工傷或職業病。
(1)重度智能減退;
(2)精神病性症狀致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3)一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02,或視野<=8%(半徑<=5();
(4)雙側上頜骨完全性缺損;
(5)雙側下頜骨完全性缺損;
(6)一側上頜骨及對側下頜骨完全缺損,並伴有顏面軟組織缺損30平方厘米。
(7)靜止狀態下或僅輕微活動即有呼吸困難;
(8)三肢癱肌力3級或截癱、偏癱肌力2級;
(9)雙側前臂缺失或雙手功能完全喪失;
(10)雙下肢高位缺失;
(11)雙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12)雙膝雙踝僵直於非功能位;
(13)雙膝以上缺失,不能裝假肢;
(14)雙膝、踝關節功能完全喪失;
(15)同側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16)四肢大關節(肩、髖、膝、肘)中四個以上關節功能完全喪失者;
(17)心功能不全三級;
(18)一側全肺切除並胸改術,呼吸困難3級;
(19)肺功能重度損傷;
(20)呼吸困難4級或PaO24.1~8kPa或PaCO27.9~6kPa;
(21)塵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損傷或呼吸困難3級;
(22)放射性肺炎後,兩葉以上肺纖維化,伴肺功能中度損傷或呼吸困難3級;
(23)肝功除3/4,並有常規肝功能重度損害;
(24)肝外傷後發生門脈高壓三聯症或發生Budd-chiari綜合症;
(25)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26)膽道損傷致重度肚功能損害;
(27)全胰切除;
(28)全胰切除胰腺移植術後;
(29)急性白血病;
(30)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ⅠⅡ型);
(31)食管閉鎖或切除後,攝食依賴胃造瘺者;
(32)小腸切除>3/4,未施行逆蠕動物吻合術;
(33)孤腎部分切除後,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34)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3、三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37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三級工傷或職業病。
(1)精神病性症狀表現為危險或沖動行為者;
(2)面部重度毀容;
(3)一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05或視?lt;=16%(半徑<=10();
(4)雙眼矯正視力<0.05或視野<=16%(或半徑<=10();
(5)一側眼球摘除或眶內容剜出,另眼矯正視力<0.1或視野<=24%(或半徑<=15);
(6)同側上、下頜骨完全性缺損;
(7)一側上頜骨完全性缺損,伴顏面部軟組織缺損>30平方厘米;
(8)一側下頜骨完全性缺損,伴顏面部軟組織缺損>30平方厘米;
(9)呼吸完全依賴氣管套管或造口;
(10)截癱肌力3級;
(11)偏癱肌力3級;
(12)雙手全肌癱肌力3級;
(13)完全感覺性或混合性失語;
(14)一手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
(15)雙手拇、食指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
(16)一側肘上缺失(利側);
(17)利手缺失,另一手功能不全;
(18)利手功能完全喪失,另一手功能不全;
(19)雙髖、雙膝關節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20)一側髖、膝關節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21)非同側腕上,踝上缺失;
(22)非同側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23)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24)一側全肺切除並胸廓改形術後;
(25)一側胸改術後(切除6根肋骨以上);
(26)塵肺Ⅲ期;
(27)塵肺Ⅱ伴肺功能中度損傷或呼吸困難3級;
(28)塵肺Ⅰ期、Ⅱ期、合並活動性肺結核;
(29)放射性肺炎後,兩葉肺纖維化,伴肺功能中度損傷或呼吸困難3級;
(30)肝切除2/3,並肝功能中度損害;
(31)粒細胞缺乏症;
(32)全胃切除;
(33)小腸切除3/4,未施行逆蠕動吻合術;
(34)一側腎切除,對側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35)雙側輸尿管狹窄,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36)永久性尿管腹壁造瘺。
4、四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58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四級工傷或職業病。
(1)中度智能減退;
(2)精神病性症狀致使缺乏社交能力者;
(3)癲癇重度;
(4)面部中度毀容,全身瘢痕面積>70%;
(5)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2或視野<=32%(或半徑<=20();
(6)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力<=0.1;
(7)雙眼矯正視力<0.1或視野<=32%或半徑<=20(;
(8)雙耳聽力損失<=91Dbhl;
(9)牙關緊閉或因食管狹窄只能進流食;
(10)一側上頜骨缺損1/2,伴顏面部軟組織缺損>20平方厘米;
(11)下頜骨缺損長6cm以上的區段,伴口腔、顏面軟組織缺損>20平方厘米;
(12)雙側顳下登關節強直,完全不能張口;
(13)舌缺損>全舌的2/3;
(14)雙側完全性面癱;
(15)甲狀腺功能重度損害;
(16)甲狀旁腺功能重度損害;
(17)單肢癱肌力2級;
(18)雙手部分肌癱肌力3級;
(19)雙足全肌癱肌力2級;
(20)中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
(21)雙拇指完全缺失或無功能;
(22)利手前臂缺失;
(23)利手功能完全喪失,另一手部分功能喪失;
(24)一側肘上缺失(非利側),不能安裝假肢;
(25)一側膝以下缺失,不能裝假肢,另一側前足缺失;
(26)一側膝以上缺失,不能假肢;
(27)一側踝以下缺失,另一足畸形行走困難;
(28)雙膝以下缺失或無功能;
(29)食管重建術後吻合口狹窄,僅能進流食者;
(30)瓣膜置換術後;
(31)心功能不全二級;
(32)病態竇房結綜合症(需安裝起博器者);
(33)一側全肺切除術後;
(34)肺功能中度損害;
(35)肺葉切除後並部分胸改術;
(36)塵肺Ⅱ期;
(37)塵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損傷;
(38)呼吸困難3級;
(39)肝切除2/3;
(40)肝切除1/2,肝功能輕度損害;
(41)膽道損傷致中度肝功能損害;
(42)胰次全切除,胰島素依賴;
(43)再生障礙性貧血;
(44)慢性白血病;
(45)小腸切除3/4,施行逆蠕動吻合術;
(46)小腸切除2/3,包括回盲部分切除; (47)全結腸、直腸、肛門切除,回腸造瘺;
(48)外傷後肛門排便重度障礙;
(49)腎修補術後,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50)輸尿管修補術後,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51)永久性膀胱造瘺;
(52)重度排尿障礙;
(53)神經原性膀胱,殘余尿>=50mL;
(54)尿道狹窄,需定期行擴張術;
(55)雙側腎上腺缺損;
(56)未育婦女雙側卵巢切除;
(57)腎上腺皮質功能明顯減退;
(58)免疫功能明顯減退。
5、五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60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五級工傷或職業病。
(1)完全運動性失語;
(2)完全性失用、失寫、失讀、失認等;
(3)腦脊液瘺,不能修補;
(4)面部輕度毀容;
(5)一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3或視野<=40%(或半徑<=25();
(6)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力<=0.2;
(7)一眼矯正視力<0.1,另眼矯正視力等於0.1;
(8)雙眼視野<=40%(或半徑<=25();
(9)一側眼球摘除者;
(10)雙耳聽力損失>=81Dbhl;
(11)鼻缺損1/3以上;
(12)一般活動及輕工作時有呼吸困難(喉原性);
(13)一側上頜骨缺損1/4,伴口腔、顏面軟組織缺損>10平方厘米;
(14)下頜骨缺損長4cm以上的區段,伴口腔、顏面軟組織缺損>10平方厘米;
(15)上或下唇缺損>1/2;
(16)面頰部洞穿性缺損>20立方厘米;
(17)舌缺損<2/3、>1/3』
(18)脊柱骨折後遺30(以上側彎或後凸畸形,伴嚴重根性神經痛,或有椎管狹窄者;
(19)四肢癱肌力2級;
(20)單肌癱肌力3級;
(21)雙手部分肌癱肌力2級;
(22)利手全肌癱肌力3級;
(23)雙足全肌癱肌力3級;
(24)非得手前臂缺失;
(25)非利手功能完全喪失;
(26)肩、肘、腕關節之一功能完全喪失;
(27)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
(28)一手拇指無功能,另一手除拇指鑽研指功能缺失;
(29)一手功能完全喪失;
(30)雙前足缺失或雙前足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31)一髖(或一膝)功能完全喪失;
(32)莫氏Ⅱ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33)病態竇房結綜合症(不需安起博器者);
(34)瓣膜置換術後;
(35)雙肺葉切除;
(36)肺功能中度損傷;
(37)呼吸困難3級或PaO278~10.7kPa;
(38)肝切除1/2;
(39)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
(40)青年脾摘除;
(41)胰切除2/3;
(42)血小板減少並有出血傾向(<=4×1010/L)
(43)胃切除3/4;
(44)小腸切除2/3,保留回盲部;
(45)直腸、肛門、結腸產分切除,結腸造瘺;
(46)肛門外傷後排便輕度障礙;
(47)一側腎切除,對側腎功能不全代償期;
(48)慢性中毒性腎病;
(49)一側輸尿管狹窄,腎功能不全代償期;
(50)膀胱部分切除;
(51)尿道瘺不能修復者;
(52)兩側睾丸、副睾丸缺缺損;
(53)兩側輸精管缺損不能修復;
(54)陰莖缺損;
(55)未育婦女子宮切除或部分切除;
(56)已育婦女雙側卵巢切除;
(57)未育婦女雙側輸卵管切除;
(58)陰道閉鎖;
(59)未育婦女雙側乳腺切除;
(60)生殖功能重度損傷。
6、六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58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六級工傷或職業病。
(1)輕度智能減退;
(2)精神病性症狀影響職業勞動能力者;
(3)癲癇中度;
(4)不完全性失語;
(5)一側完全性面癱;
(6)面部重度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
(7)全顏面植皮術後或全身瘢痕面積達60%~69%;
(8)撕脫傷後頭皮、眉毛完全缺損者;
(9)甲狀腺功能中度損害;
(10)甲狀旁腺功能中度損害;
(11)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力<=0.3;
(12)一眼矯正視力<=0.1,另眼矯正視力等於0.2;
(13)雙眼矯正視力<=0.2,或視野<=48%(或半徑<=30();
(14)雙耳聽力損失>=71Dbhl;
(15)雙側前庭功能喪失,睜眼行走困難,不能並足站立;
(16)食管狹窄,或食管成形術後只能進半流食;
(17)食管重建術後吻合口狹窄,僅能進半流食者;
(18)雙側顳下頜關節強直,張口難Ⅲ度;
(19)面部軟組織缺損20平方厘米,伴發涎瘺;
(20)鼻缺損<1/3、>1/5;
(21)脊柱骨折後遺小於30(畸形伴根根性神經痛(神經電生理檢查不正常);
(22)三肢癱肌力4級;
(23)非利手全肌癱肌力2級;
(24)雙足部分肌癱肌力2級;
(25)單足全肌癱肌力2級;
(26)單純一拇指完全缺失;
(27)一拇指功能完全喪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喪失;
(28)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
(29)一手大部分功能喪失;
(30)除拇指外其餘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
(31)一拇指缺失;
(32)一側踝以下缺失;
(33)一側踝關節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34)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並有肢華麗短縮4cm以上者;
(35)一前足缺失,另一足僅殘留拇趾;
(36)一前足缺失,另一足除拇趾外,2個趾畸形,功能喪失;
(37)一足功能喪失,另一足部分功能喪失;
(38)一髖或一膝關節功能不全;
(39)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40)肺葉切除,並肺段或楔形切除;
(41)塵肺Ⅰ期,伴肺功能輕度損傷;
(42)放射性肺炎後肺纖維化(<兩葉),伴肺功能輕度損傷;
(43)肝切除1/3;
(44)膽道損傷致肝功能輕度損害;
(45)胰切除1/2;
(46)白血病完全緩解;
(47)腹壁缺損大於腹壁的1/4;
(48)胃切除2/3;
(49)小腸切除1/2,包括回盲部;
(50)腎損傷性高血壓;
(51)一側腎切除;
(52)兩側睾丸創傷後萎縮、血睾酮低於正常值;
(53)生殖功能輕度損傷;
(54)已育婦女雙側乳腺切除;
(55)腎上腺皮質功能輕度減退;
7、七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59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七級工傷或職業病。
(1)不完全性失用、失寫、失讀和失認等;
(2)第Ⅲ、Ⅳ對腦神經麻痹;
(3)雙側不完全性面癱;
(4)電燒傷顱骨切除>3平方厘米,並行硬腦膜植皮術者;
(5)頸頦粘連,影響頸部活動者;
(6)全身瘢痕面積50%~59%;
(7)一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8;
(8)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gt;=0.6;
(9)一眼矯正視力<=0.1,另眼矯正視力>=0.4;
(10)雙眼矯正視力<=0.3,或視野<=64%(或半徑<=40();
(11)雙耳聽力損失>=56BHL;
(12)喉保護功能喪失,飲食時嗆咳並易發生誤吸;
(13)食管重建術後並返流食管炎;
(14)一耳或雙耳廓缺損2/3以上;
(15)牙糟骨損作78cm,牙齒脫落10個以上;
(16)截癱或偏癱肌力4級;
(17)雙手全肌癱肌力4級;
(18)單手部分肌癱肌力3級;
(19)雙足部分肌癱肌力3級;
(20)單足全肌癱肌力3級;
(21)輕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
(22)骨盆骨折後遺產道狹窄(未育者); (23)骨盆骨折嚴重移位,症狀明顯者;
(24)一指指間關節離斷;
(25)一拇指指間關節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26)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含食指)近側指間關節離斷;
(27)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側指間關節功能喪失;
(28)肩、肘、腕關節之一功能不全;
(29)一足除拇趾外,4趾缺失;
(30)一足除拇趾外,其他4趾瘢痕畸形,功能喪失;
(31)一前足缺失;
(32)四肢大關節人工關節術後,關節功能良好;
(33)關節創傷性滑膜炎,長期么復積液;
(34)下肢傷後縮?lt;3cm、>2cm者;
(35)肺葉切除;
(36)肺功能輕度損害;
(37)局限性膿胸行部分胸改術;
(38)塵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39)放射性肺炎蠓蝸宋?lt;兩葉)肺功能正常;
(40)其他職業性肺疾患,伴肺功能輕度損傷;
(41)肺切除1/4;
(42)慢性輕度中毒性肝病;
(43)膽道損傷,膽腸吻合術後;
(44)成人脾摘除;
(45)胰切除1/3;
(46)再生障礙性盆血完全緩解;
(47)白細胞減少症;
(48)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49)血小板減少(<8×1010/L);
(50)胃切除1/2;
(51)小腸切除1/2;
(52)結腸大部分切除;
(54)輕度排尿障礙;
(55)已育婦女子宮切除或部分切除;
(56)未育婦女單側卵巢切除;
(57)已育婦女雙側輸卵管切除;
(58)陰道狹窄;
(59)未育婦女單側乳腺切除。
8、八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61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八級工傷或職業病。
(1)邊緣智能;
(2)精神病性症狀有人格改變者;
(3)顱骨外露;
(4)面部燒傷廣泛植皮術後;
(5)鼻或面頰部有>8平方厘米或三處以上>1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6)一側或雙側眼瞼有明顯缺損或瞼外翻; (7)全身瘢痕面積40%~49%;
(8)一眼矯正視力<=0.2,另眼矯正視力>=0.5;
(9)雙眼矯正視力等於0.4;
(10)雙眼視野<=80%(或半徑<=50();
(11)一袋子則或雙側瞼外翻或瞼閉合不全者;
(12)上瞼下垂蓋及瞳孔1/3者;
(13)瞼球粘連影響眼球轉動者;
(14)外傷性青光眼;
(15)雙耳聽力損失>=41Dbhl或一耳>=91Dbhl;
(16)體力勞動時有呼吸困難(喉原性);
(17)發聲及言語困難;
(18)一耳或雙耳缺損>1/3、<2/3;
(19)牙槽骨損傷長>=cm,牙齒脫8個以上;
(20)舌缺損小於舌的1/3;
(21)雙側鼻腔或鼻咽部閉鎖;
(22)雙側顳下頜關節強直,張口困難Ⅱ度;
(23)食管成形術後咽下運動不正常;
(24)甲狀腺功能輕度損害;
(25)甲狀旁腺功能輕度損害;
(26)脊椎壓縮骨折;前緣高度減少1/2以上者;
(27)脊椎滑脫術後無神經系統症狀者;
(28)單肢癱或單手全肌癱肌力4級;
(29)雙手部分癱肌力4級;
(30)雙足全肌癱肌力4級:
(31)單足部分肌癱肌力3級;
(32)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兩指近側指間關節離斷;
(33)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兩指近側指間關節無功能;
(34)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缺失;
(35)一足拇趾畸形,功能喪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形;
(36)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
(37)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38)因開放骨折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反復發作者;
(39)關節外傷或因傷手術後,殘留創傷性關節炎,無積液;
(40)心功能不全一級;
(41)血管代用品重建血管;
(42)肺段切除;
(43)其他職業性肺部疾患,肺功能正常;
(44)肝部分切除;
(45)膽道修補術後;
(46)脾部分切除;
(47)胰部分切除;
(48)腹壁缺損10cm左右;
(49)胃部分切除;
(50)小腸部分切除;
(51)一側腎上腺缺損;
(52)輸尿管修補術後;
(53)尿道修補術後;
(54)一側睾丸、副睾丸切除;
(55)一側輸精管缺損,不能修復;
(56)已育婦女單側卵巢切除;
(57)已育婦女單側輸卵管切除;
(58)已育婦女單側乳腺切除;
(59)性功能障礙;
(60)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失Ⅳ度,及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失手術治療後影響肢體功能;
(61)放射性皮膚潰瘍經久不愈者。
9、九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43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九級工傷或職業病。 (1)癲癇輕度;
(2)顱骨缺損>=25平主厘米,無功能障礙;
(3)腦子葉切除術後無功能障礙者;
(4)第V對腦神經眼支及第Ⅳ對腦神經麻痹;
(5)發際邊緣瘢痕性禿發,需戴假發者;
(6)鼻或同部有明顯畸形或>3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7)頸部瘢痕畸形;
(8)全身瘢痕面積30%~39%;
(9)鼻再造術後;
(10)瞼外翻、唇外翻植皮術後;
(11)一眼矯正視力>=0.3另眼矯正視力>0.4;
(12)雙眼矯正視力等於0.5;
(13)職業性(含放射性)及外傷性白內障Ⅲ期(或重度);
(14)淚器損失,手術無法改進溢淚者;
(15)雙耳聽力損失>=31Dbhl或一耳損失>=71Dbhl;
(16)發聲及言語不暢;
(17)食管切除術後,進食正常者;
(18)一耳或雙耳廓缺損>1/5,<1/3;
(19)鉻鼻病有醫療依賴;
(20)牙槽骨損傷長4cm,牙脫落4個以上;
(21)二個以上橫突骨折後遺腰痛;
(22)三個節段性疹柱內固定術後;
(23)脊椎壓縮前緣高度<1/2者;
(24)一拇指末節部分1/2缺失;
(25)一手食指兩節缺失;
(26)一拇指指關節功能不全;
(27)一足拇趾末節缺失;
(28)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缺失;
(29)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30)足庶骨或跗骨骨折影響足弓者;
(31)患肢外傷後一年仍持續存在下肢中度以上凹陷性水腫者;
(32)骨折內固定手術,無功能障礙者;
(33)心臟、大血管修補術;
(34)心臟異物滯留或異物摘除術後;
(35)肺修補術;
(36)支氣管成形術;
(37)肺內異物滯留或異物摘除術後;
(38)乳腺成形術後;
(39)隔肌修補術後;
(40)慢性隱匿型中毒性腎病;
(41)子宮修補術後;
(42)一側卵巢部分切除;
(43)陰道修補或成形術後。
10、十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51種情況之一者,可以認定為十級工傷或職業病。
(1)顱骨缺損9~24平方厘米,無功能障礙;
(2)一側不完全性面癱;
(3)面部輕度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
(4)全身癱痕面積<30%;
(5)一眼矯正視力<=0.5另一眼矯正視力>=0.8;
(6)雙眼矯正視力<=0.8;
(7)職業性(含放射性)及外傷性白內障Ⅰ~Ⅱ期(或輕、中度),或職業性及外傷性白內障術後無晶體;
(8)晶體脫位;
(9)眶內異物未取出者;
(10)球內異物未取出者;
(11)外傷性瞳孔放大;
(12)雙耳聽力損失>=26Dbhl,或一耳>=56Dbhl;
(13)雙側前庭功能喪失,閉眼不能並足站立;
(14)發聲障礙;
(15)一耳或雙耳缺損>2平方厘米;
(16)一耳或雙耳再造術後;
(17)鉻鼻病(無症狀者);
(18)嗅覺喪失;
(19)牙齒除以外,節牙脫落1個以上或其他牙脫落2個以上;
(20)一側顳下頜關節強直、強口困難Ⅰ度;
(21)鼻竇或面頰部有異和未曾取出;
(22)單側鼻腔或鼻孔閉鎖;
(23)鼻中隔穿孔;
(24)鼻或面部有>1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25)外傷後受傷節段脊柱關節炎伴腰痛,年齡在50歲以下者;
(26)一手指拇指外,任何一指遠側指離斷或功能喪失;
(27)指端植皮術後(增生性瘢痕1平方厘米以上);
(28)手背植皮面積>50平方厘米,並有明顯瘢痕;
(29)一拇指指間關節部分功能不全;
(30)手掌、足掌植皮右積>30%者;
(31)除拇指外,餘3~4指末節缺失;
(32)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節缺失;
(33)足背植皮,面積>100平方厘米;
(34)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
(35)外傷後半月板切除,髕骨切除,椎間盤切除或韌帶修補術後無功能障礙;
(36)血、氣胸行單純閉式引流術後,胸膜粘連增厚;
(37)胸壁異物滯留;
(38)脅骨、鎖骨、胸骨骨折治癒後無功能障礙; (39)肝修補術後;
(40)脾修補術後;
(41)胰修補術後;
(42)開復探查或胃修補術後;
(43)開復探查或結腸修補術後;
(44)開復探查或小腸修補術後;
(45)腎修補術後;
(46)膀胱修補術後;
(47)卵巢修補術後;
(48)輸卵管修補術後;
(49)乳腺修補術後;
(50)一手或兩手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Ⅱ度及Ⅱ度度以上者;
(51)免疫功能輕度減退
7、您好大夫:影像表現:肺窗示:右肺門增大,並見不規則軟組織密度腫塊影,約3.4*4*4cm大小,CT值56HU,右肺
診斷用語
CT所見提示:1、右肺門佔位伴右肺上葉、中葉阻塞性肺炎
2、雙側肺門及縱隔內多發淋巴結腫大
3、兩肺多發大小不等小結節,考慮為轉移灶
4、左側腎上腺區軟組織密度結節,考慮為轉移灶
白話就是
「右肺癌伴多發轉移」
8、右肺上葉後段有一團塊狀軟組織密度影,肋骨及胸壁軟組織未見明顯異常,那麼肺癌的可能性大嗎?
你好,右肺上葉後段有一團塊狀軟組織密度影,考慮右上肺佔位性病變,肺癌的可能性大,建議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