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胃泡內可疑軟組織影

胃泡內可疑軟組織影

發布時間:2020-09-26 01:37:45

1、中腹部腸腔內可疑軟組織影是啥意思

您好,根據您對病情報告的陳述,提示說明中腹部腸腔內有不正常的軟組織臟器影,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

2、左下腹可疑軟組織密度影大小約4.4*3.6嚴不嚴重啊?

這個左下腹的位置描述過於含糊了,不管怎樣,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3、胃的位置與形態是怎樣的

不同體位時目的x線表現也有所不同,現擇其要點分述於後。立位時胃底經常充以氣體,顯示為泡狀透光影,x線術語稱為胃泡。胃泡內充氣少時,內壁顯示為輕微的高低不平,為粘膜皺疑所造成;亢氣多時,由於枯膜皺續變平,而表現為較光滑整齊。胃池內除有時小彎側有肝臟或心臟陰影和大彎側有脾臟陰影重疊之外,看不見其他軟組織塊影。胃泡之—亡緣常與左踴吻合形成一寬約數毫米的弧線狀軟組織密度影,有時脾臟或結腸間隔在胃底與左脂之間形成胃泡與左腸之間的距離加大。立位時鋇餐積在胃體和胃竇,與胃泡之間形成一液平面,在低張力胃幽門前區也積氣,與鋇餐之間也形成被平頂。目下部位置較卧位為低,隨吞服鋇餐的增多,胃大彎位置下降較明顯,尤以張力較低的胃更明顯,而胃小彎相對位置變化較小,胃小彎角切跡的位置正常時不低於館培最高點之平面。仰卧位時,鋇餐多數積於胃底,充盈較少時其輪廓上有排列較規則的齒狀切跡,為粘膜皺續所造成,隨呼吸可以變化,表示是柔軟的;鋇餐充盈較多時,粘跟皺榮變平,胃底輪廓變得光滑。胃體邵擱在前凸的肯柱上,所以鋇餐在那裡不易停留,有時可以顯示幾條粘膜紋,有時呈空虛狀態。胃竇有時充鋇較多顯示其部分輪廓,有時無氣較多形成雙重對比。仰卧位時胃傾向於移向上腹部,因此低張力胃的胃體部扭曲向上,其大彎側可出現較大的切跡狀凹陷;由於不出現於其他位置,可以證明它不是異常。俯卧位時鋇餐多聚集於胃竇和胃體,可以清楚地顯示其輪廓《在鋇餐無盈較少時還可見胃體的粘膜紋;胃底常積氣,有時能夠看見其內的粘膜紋;有時則看不見,而只見零星散在的形態不定的鋇斑陰影。側位顯示胃的前後壁,一般都光滑整齊,胃底偏於後方。胃竇偏於前方,偶爾胃體後壁可見一個棧淺的胰腺壓跡

4、胃小彎側可見軟組織團塊影,病變主要位於腔外,與胃關密切密度欠均勻其內可見壞死最大層面應勻41一57

這種情況考慮胃間質瘤可能大,建議手術切除病灶,病理學檢查

5、鋇餐透視是什麼?需要做什麼准備…

鋇餐透視主要用於拍攝胃鏡照片。病人在進行胃鏡檢查前,食入鋇餐,鋇餐在含有鹽酸的胃酸中不會溶解,從而可以像攝入的食物一樣成功粘在胃壁上。胃壁有潰瘍等表面損失的部位則無法粘上。對胃部進行x光拍攝,由於X光無法透過硫酸鋇固體,鋇餐將在照片上留下陰影,而未留下陰影的部分即為病變部位。

鋇餐檢查的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一日起禁服含有金屬的葯物(如鈣片等)。

2、一般檢查需要數小時,請耐心等待,未得醫生同意不要吃任何東西,也不要離開。少數病人當日下午還須復查。

3、檢查時最好穿沒有鈕扣的內衣。

(5)胃泡內可疑軟組織影擴展資料:

鋇劑灌腸檢查

1、用於檢查結腸的器質性病變如腫瘤、炎症和息肉等。

2、急性潰瘍性結腸炎、疑有結腸壞死,穿孔為禁忌症。剛作乙狀結腸鏡取過活組織檢查者,不宜立即作鋇劑灌腸檢查,可隔數日後進行。肛門裂痛者宜暫緩檢查。

3、造影前准備:前一日吃少渣、半流質飲食;前一日下午3時起飲水500~1000ml,6時沖飲番瀉葉6~9g,7時起每小時飲水500ml,共1500ml;檢查當日早晨6時飲糖水200ml,不進其他飲食,8時作清潔灌腸1~2次,10時作鋇劑灌腸檢查。

4、造影劑為雙重對比硫酸鋇混懸液100%W/V。

5、檢查可採用常規法或雙重對比法,視病情和要求而定。

6、鋇餐透視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過程
1.胃腸鋇餐檢查是檢查胃腸道病變最常用的方法。
2.上消化道大出血期間暫時不作檢查,待出血停止(糞隱血試驗陰性)2周後進行。
3.檢查前禁食6小時以上。有幽門梗阻者,檢查前應抽凈胃液。
4.造影劑一般採用160~180%W/V雙重對比硫酸鋇混懸劑。
5.先服產氣片劑。
6.檢查小腸者,於上消化道常規檢查後(如病員主要為檢查小腸者。
7.檢查腸道的腫瘤、結節、節段性小腸炎、腹膜結核、腹部腫塊待查等。
8.在回盲部及升結腸充盈時。

注意事項

1.用於檢查胃、十二指腸、小腸、盲腸升結腸和闌尾的病變,如潰瘍、腫瘤、炎症、先天性變異;腹膜的病變,如腹膜結核、腸粘連;腹部腫塊,了解腫塊與胃腸道的關系,從而作出鑒別診斷。

2.腸梗阻發作時最好不作檢查,必要時可用60~76%泛影葡胺40~60ml作檢查。急性胃腸道穿孔和急性胃腸炎,在恢復前不作檢查。

3.檢查前3天不服含鉍、鎂、鈣等高原子量葯物。胃十二指腸可不必攝片,再服100~200毫升的鋇劑。第一小時內每15分鍾透視一次,以後每30分鍾透視一次,直到鋇劑充盈回盲部。

4.在小腸檢查後,應繼續觀察回盲部,直至升結腸的情況。在小腸未端未排空,盲升結腸充盈較滿意時攝片。

5.應注意是否充盈闌尾區有無局限性壓痛,闌尾充盈,注意闌尾的充盈情況,有否分段,充盈缺損。

7、鋇餐 做各種腸道過程中 顯影 與未顯影 怎麼解釋

鋇餐透視主要用於拍攝胃鏡照片。病人在進行胃鏡檢查前,食入鋇餐,鋇餐在含有鹽酸的胃酸中不會溶解,從而可以像攝入的食物一樣成功粘在胃壁上。胃壁有潰瘍等表面損失的部位則無法粘上。對胃部進行x光拍攝,由於X光無法透過硫酸鋇固體,鋇餐將在照片上留下陰影,而未留下陰影的部分即為病變部位。

過程及注意事項
(一)胃腸鋇餐檢查是檢查胃腸道病變最常用的方法。用於檢查胃、十二指腸、小腸、盲腸升結腸和闌尾的病變,如潰瘍、腫瘤、炎症、先天性變異;腹膜的病變,如腹膜結核、腸粘連;腹部腫塊,了解腫塊與胃腸道的關系,從而作出鑒別診斷。
(二)上消化道大期間暫時不作檢查,待停止(糞隱血試驗陰性)2周後進行。腸梗阻發作時最好不作檢查,必要時可用60~76%泛影葡胺40~60ml作檢查。急性胃腸道穿孔和急性胃腸炎,在恢復前不作檢查。
(三)檢查前禁食6小時以上。有幽門梗阻者,檢查前應抽凈胃液。檢查前3天不服含鉍、鎂、鈣等高原子量物。
(四)造影劑一般採用160~180%W/V雙重對比硫酸鋇混懸劑。
(五)先服產氣片劑。1~2分鍾後,立位透視胸部和腹部,除外膈下游離氣體及腸梗阻。吞一口鋇劑,透視觀察鋇劑通過食管及賁門,注意賁門擴張是否正常,有無鋇劑分流,胃泡內軟組織影等賁門癌徵象。俯卧位顯示胃竇和胃體部粘膜,如鋇劑量不夠,可再服一口鋇劑,轉動體位或用手法使鋇劑分布較均勻,使粘膜皺襞更好地顯示。攝粘膜相後.服鋇劑100~150ml,俯卧位下觀察胃體和竇部充盈相,注意有無龕影,充盈缺損、狹窄,胃竇部的張力、蠕動,十二指腸球部充盈和收縮時的形態,有無變形、激惹、龕影等徵象。如鋇劑量不夠,可再補充。俯卧位連續服鋇時可注意鋇劑通過賁門的情況,有無裂孔疝,在氣體對比下觀察胃底的粘膜皺襞。攝俯卧全胃片、胃竇部及十二指腸球部充盈相及收縮期相。俯卧位檢查後轉向仰卧位,此時鋇劑多數流向胃底、氣體流向胃竇。必要時可適當調節X線台的傾斜角度。作為雙重對比顯示胃體和胃竇的輪廓和粘膜,胃底的充盈相顯示胃底的輪廓,以及十二指腸曲的形態。攝胃竇及胃體後壁相,雙重對比相。
俯卧位及仰卧位檢查完畢後,應再恢復立位檢查。此時應再服較多的鋇劑(200ml)以上觀察鋇劑通過賁門的情況、胃底胃泡形態,胃體、胃竇充盈後輪廓是否正常,胃壁是否柔軟,有無龕影、充盈缺損。胃的張力、位置。十二指腸球和十二指腸圈的表現。使用壓迫器顯示十二指腸球部粘膜皺襞和龕影。吞一口鋇劑攝立位全胃片,或針對有病變的部位攝片。
一個完整的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應包括以上所述的各種體位和不同程度的充盈相。還必須善於使用手法,使鋇劑的分布和充盈更為適當,更有利於顯示病變。發現龕影和充盈缺損時,應使用壓迫法。在中等量鋇劑充盈下,使用壓迫器或棉墊,適當的加壓,顯示龕影或充盈缺損邊緣部位的粘膜紋理。攝片應有計劃地
進行,每一次曝光均應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總之,在透視沒有發現病變的情況下,應攝片記錄正常的表現:在發現病變後,攝片應重點顯示病變的全貌,包括粘膜相,雙重對比相、半充盈壓迫相和全充盈相,應適當地結合,視病情靈活應用。
(六)低張雙重對比造影:雙重對比造影檢查法可作為常規法,但低張法應有選擇性的使用。低張法能較好地顯示胃小區和小的淺表潰瘍,對早期胃癌的發現有一定價值。於造影前10分鍾肌肉654-2,10~20mg(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嚴重心律失常者禁用)。造影前1~2分鍾服產氣片。
檢查步驟包括:立位常規胸部和腹部透視,食管吞鋇透視。服鋇劑30~50ml,俯卧位攝胃前壁雙重對比相。服鋇劑100~150ml,向右翻轉,轉動身體數圈。攝仰卧位胃角及後壁雙重對比相,仰卧右前斜位胃竇後壁雙重對比相。攝俯卧位胃體及胃竇充盈相(包括全胃),俯卧右前斜位胃竇及十二指腸球。立位再服100~200ml鋇劑,輕度右前斜位片,攝全胃及十二指腸球部片。
(七)十二指腸降部通常以俯卧位充盈相顯示較好,仰卧位雙重對比能較好顯示十二指腸圈。遇十二指腸圈部的炎性病變、腫瘤,壺腹癌和胰頭癌時,應把十二指腸圈部顯示好。在常規法顯示不滿意,可使用低張法。方法為常規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後,再服適量鋇劑,肌注654-2,10~20mg後,俯卧位數分鍾後檢查。
攝俯卧位,仰卧位片,必要時加攝側位片。
(八)檢查小腸者,於上消化道常規檢查後(如病員主要為檢查小腸者。胃十二指腸可不必攝片),再服100~200毫升的鋇劑。第一小時內每15分鍾透視一次,以後每30分鍾透視一次,直到鋇劑充盈回盲部。
透視時觀察鋇劑到達小腸的那一組,有多少小腸有鋇劑充盈,胃內殘留鋇劑多少;顯影的小腸鋇劑的分布情況,顯影的腸段鋇劑分布是否連貫,有否分節、分散等功能改變;有否擴張或狹窄的腸段,小腸的推動性是否良好,有無粘連、壓痛;有無腫塊捫及,腫塊與腸道的關系,有無腸腔的充盈缺損等。小腸攝片至少應有2~3張。第一張在胃未排空之前。(胃內殘留鋇劑約為20~30%)鋇劑已達小腸中上段,通常在服鋇後20~30分鍾。第二張可在第一張攝片後約半小時,此時胃內鋇劑即將排空,而小腸中下段已顯影。第3張可在鋇劑已達回盲部,小腸下段仍有鋇劑。在發現有病變或病變可疑時,應於15~30分鍾之內重復攝片。
(九)檢查腸道的腫瘤、結節、節段性小腸炎、腹膜結核、腹部腫塊待查等。在小腸檢查後,應繼續觀察回盲部,直至升結腸的情況。在小腸未端未排空,盲升結腸充盈較滿意時攝片。
(十)在回盲部及升結腸充盈時,應注意是否充盈闌尾區有無局限性壓痛,闌尾充盈,注意闌尾的充盈情況,有否分段,充盈缺損。

8、左腹部腸管外側可疑斑片狀軟組織密度影,指的是上腹部還是下腹部,該怎麼辦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考慮是左下腹部可能性大。考慮是惡性腫瘤啊或者是淋巴結

9、軟組織影是什麼意思啊?在CT上是什麼表現啊?

軟組織影 :就是說 該區域影像指示的是軟組織。
在CT上反映出來就是灰色的,比黑色(空氣影)白,但比白色(骨頭影)黑。

與胃泡內可疑軟組織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