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背上長了個血管瘤似的
血管瘤屬於良性病變,很少發生惡化。如無症狀,動態觀察,如有症狀,以手術切除或局部微創(激光)治療為主,可臨床治癒。良性腫瘤的特徵不是過度增殖。部分良性腫瘤經局部刺激後可能變為惡性,需要動態觀察。如果生長速度較快,建議活檢或手術切除。
2、脊柱血管瘤
脊柱血管瘤的症狀為局部疼痛、放射痛、麻木、下肢無力、脊柱挺直甚至截癱,多數患者無臨床症狀。這種病是良性腫瘤。目前有許多關於這種疾病治療的報告。有手術、經皮椎體成形術無水酒精注射、選擇性動脈栓塞、放療等多種方法。除了簡單的手術外,其他治療方法的療效比較正面。建議患有血管瘤的患者要保持樂觀,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
3、皮下血管瘤
大部分血管瘤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面積不斷擴大的,只要選對療法,在孩子年紀較小時開始治療,更能保證治療時間短,寶寶少受苦,治療效果好。嬰兒年齡小,抵抗力不強。因此,既要確保療效,又不能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傳統血管瘤療法不佳,須謹慎選擇。建議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治療。
4、怎樣辨別血管瘤
血管瘤這種疾病多屬良性,是由胚胎期間成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見於皮膚和軟組織內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血管瘤可發生於全身各處,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佔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軀干(25%)和四肢(15%)。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麵皮膚、皮下組織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
根據外在特點可初步分辨寶寶是否是血管瘤。
1、家長可根據瘤體的皮膚顏色
草莓狀血管瘤患者局產皮膚表面會有大小不等的,暗紅或紫紅色並高出皮膚的斑塊,多數在2~4cm之間,用手觸摸時會褪色,輕壓有彈性。而海綿狀血管瘤則是青紫色為多,所以家長還是多分析,不要太盲目判斷。
2、家長可根據皮下是否有腫物
草莓狀血管瘤發病初期常表現為較小而突出皮面的結節狀腫物,形狀不規則,邊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樣。而像混合型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都是有鼓包,溫度也會比正常肌膚溫度高。
3、家長可以根據發病部位
混合型血管瘤以四肢、面部、頸部、軀干較為常見,也可生長在皮下組織、年末、肌肉內,少數可累及骨膜和骨骼等部位。而草莓狀血管瘤所見於頭面部,蔓狀血管瘤常見於軀干不,海綿狀血管瘤則是多見於四肢。
4、家長還要注意觀察瘤體初期的變化
一開始的時候,只能看到患處出現一些細小的紅點。但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草莓狀血管瘤也開始迅速的增長,逐步聚齊成團,而其他如海綿狀血管瘤前期是有潛伏期的,肉眼無法看到,需要藉助專業設備的幫助。
5、脊椎血管瘤有什麼症狀?
您好,脊椎血管瘤是由新生的毛細血管或海綿狀血管構成,是通常發生在脊椎骨內的原發性血管病變。脊椎血管瘤的發病率相當高,發病部位一胸椎及腰椎多見,通常為一側,但也有少數患者兩側同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