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腳軟組織損傷腳底發紫

腳軟組織損傷腳底發紫

發布時間:2020-09-25 11:38:06

1、腳底淤青怎麼辦

外力沖擊人體,有可能造成器官、組織的損傷造成皮下出血.所謂皮下出血,就是表皮雖無破損。但皮下的血管破裂出血。皮下出血如果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則出血容易向周圍疏鬆的組織彌散而不容易停止,從而在局部形成血腫。人體有許多容易形成血腫的部位,單以外表就有頭皮、眼眶、外陰等等。
第一時間可以毛巾包冰塊冷敷(24小時內不可以熱敷,以免組織液滲出,加重病情);24小時後,再熱敷或用活血化淤葯物內服外治
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濕」兩種:

①乾冷敷法。在橡膠製成的冰袋[或橡膠手套等代用品)中,裝入半袋碎冰[或冰水或冷水),扎緊袋口後,在冰袋與皮膚之間用毛巾、布套等隔開。冷敷的間隔時間一般為1—2個小時,每次敷20分鍾,每日可效多次。

②濕冷敷法。用兩塊小毛巾或紗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如有冰則放入冰塊,沒有冰則用新打上來的井水),輪流取出擰至半干後敷於患部。4~5分鍾更換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鍾,每日可敷多次。如果受傷的是手或腳,也可以直接把受傷的手或腳泡在冷水裡,每次不要超過15分鍾。

熱敷的常用方法也有「干、濕」兩種:

一是乾熱敷法。這是用熱水袋熱敷的方法:將60攝氏度~70攝氏度的熱水灌滿熱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氣體,旋緊袋口(注意不要漏水)。將熱水袋裝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於患部,一般每次熱敷20~30分鍾,每日3~4次。如無熱水袋,亦可用金屬水壺(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熱的食鹽或米或沙子裝入布袋來代替。

二是濕熱敷法。事先把兩塊小毛巾或紗布浸在熱水盆內,輪流取出並擰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側測試其溫度是否適當(必須不燙時才能敷於患部),上面再蓋以棉墊,以免熱氣散失,大約每5分鍾更換一次,總計20~30分鍾。每日可敷3~4次。

了解禁忌,還需注意整體

上面已經說到,不失時機地冷敷和熱敷,對於局部損傷來說,的確是一項簡單易行、快捷高效的物理治療措施。但是,不論冷敷還是熱敷,都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例如,當損傷的部位起水皰或有破損,形成「開放性傷口」時,就不適宜冷敷;對於對低溫特別敏感或心血管系統有病的人,也要慎用冷敷;感染發燒的患者、診斷不明的急腹症、面部三角區感染、懷疑有臟器內出血的,禁忌熱敷;軟組織挫傷或關節扭傷的初期、皮膚濕疹、細菌性結膜炎等,也都禁忌熱敷。

此外,冷敷和熱敷僅僅是針對局部的物理治療,在看到局部損傷的同時,要密切注意傷員的全身狀況。例如,一個頭皮血腫的患者,可早期進行冷敷,24小時後可改用熱敷。但同時應充分警惕患者有無顱內血腫、腦震盪或腦挫傷的情況,如發現有越來越明顯的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或意識逐漸喪失。耳、鼻出血等症狀出現,應馬上急診救治。

2、小腿碰傷,怎麼腳會發紫,浮腫

軟組織挫傷導致的,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是正常的現象,所以你無需擔心的,平時需要抬高患肢,不要劇烈的活動,可以局部熱敷

3、扭傷了腳,怎麼變紫色了

主要是局部毛細血管破裂所致局部淤血。

4、我的腳不小心扭傷了,現在腳腫了,而且還有發紫的現象,我現在不能走路了,請大家幫幫我!

踝關節扭傷局部腫脹並發紫,說明有內出血發生,這種情況多半合並有輕度骨折的可能。因經濟方面的原因完全採用自行處治,在沒有治療經驗的前提下往往得不償失。因此建議到當地正規醫院外科去接受拍X光片檢查,等查明受傷情況之後再做相應的處治比較妥當。
另外,在沒有完全排除骨折的前提下,千萬不要搓揉腳踝以及用熱水泡洗,因為這樣做很可能造成骨折部位的繼發性損傷,甚至會造成骨折碎片游離後,將來必須通過手術才能修補。
僅供參考。

5、腳前幾個星期被軋了,查出來是軟組織受傷 現在腳底發青

發青是因為皮下出血,如果已經超過2天,而且外口已經閉合,現在就可以熱敷。待淤青吸收,就完好了。一定要少走路,夜間抬高下肢,利於吸收。

6、腳扭了,一開始沒發紫,後來發紫是怎麼回事

崴腳,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醫學上稱做「足踝扭傷」。這種外傷是外力使足踝部超過其最大活動范圍,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囊被拉扯撕裂,出現疼痛、腫脹和跛行的一種損傷。
首先,傷後要避免繼續負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傷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綳帶或寬膠布將患側足踝背伸90後輕度外翻位包紮固定,限制行走,並送醫院處理。
第二、對於症狀輕者,可在傷後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並抬高患肢。此時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傷後,應施行局部冷敷,並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迴流,不至於使血液瘀積於血管損傷處。
冷敷方法: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部,每3分鍾左右更換一次,也可以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鍾。夏季則可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一般在4~5分鍾左右,不宜太長。
第三、如果踝部扭傷已超過24小時,則應改用熱敷療法。此時熱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熱敷方法: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處,5~10分鍾後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進行1~2次,每次熱敷約30分鍾即可。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腳崴了之後的24小時內需要對扭傷處進行冰敷,以抑制出血腫脹,減少血腫的形成和疼痛。當1到2天之後便可採取熱敷,達到改善血液循環的目的。
如果傷勢較為嚴重,最好要固定扭傷部位,這樣固定後扭傷的部位不會受到牽扯和干擾,能夠快速癒合。如果不固定的話,走路的時候就會反復的牽扯到扭傷的部位,容易癒合鬆弛,導致踝關節不穩,成為習慣性扭傷。

此外,休息時也要注意抬高,扭傷初期基本上都是在床上度過的,睡覺休息的時候,需要用枕頭把扭傷的腳墊高,這樣做可以減少腫脹,有利於患者休息。同樣可以使用一些外敷膏葯加快扭傷部位的恢復,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清除患處瘀血,修復受損關節和軟組織部位,在治療腳踝扭傷的時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筋活脈的作用。

總之,腳崴了之後要積極的防治起來,及時的避免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免出現二次傷害。

7、腳被東西砸腫了,變成紫色了,怎麼快速消腫

首先到醫院攝片排除骨折和韌帶損傷,如僅有軟組織損傷,24小時內冷敷,24小時後熱敷,使用活血化瘀葯(活血止痛膏、三七片、正紅花油等)。少活動、休息即可。

8、腳䂺軟組織受傷有什麼症狀

踝外側韌帶損傷,外側韌帶部分撕裂,其臨床表現是踝外側疼痛、腫脹、走路跛行;有時可見皮下瘀血;外側韌帶部位有壓痛;使足內翻時,引起外側韌帶部位疼痛加劇。 外側韌帶完全斷裂:局部症狀更明顯。由於失去外側韌帶的控制,可出現異常內翻活動度。有時外踝有小片骨質連同韌帶撕脫,叫撕脫骨折。內翻位攝片時,脛距關節面的傾斜度遠遠超過5~10°的正常范圍,傷側關節間隙增寬。X線檢查可見撕脫骨片。
治療:外側韌帶損傷較輕、踝關節穩定性正常時,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緩解疼痛和減少出血、腫脹。外敷接骨的中葯治療,適當休息,並注意保護踝部(如穿高統靴等)。如損傷較重,用接骨的中葯外敷治療後,可用5~7條寬約2.5厘米的膠布從小腿內側下1/3經過內、外踝粘貼於小腿外側中部,膠布外用綳帶包紮。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韌帶鬆弛,以利癒合,固定2周。如為內側韌帶損傷,包紮固定位置相反。

與腳軟組織損傷腳底發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