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骨與軟組織腫瘤診斷治療學

骨與軟組織腫瘤診斷治療學

發布時間:2020-09-21 23:36:48

1、腫瘤掛哪科?

軟組織腫瘤在我們國家,基本上省級的腫瘤醫院都已經有骨與copy軟組織腫瘤科。所以就診掛骨與軟組織腫瘤。如果沒有軟組織腫瘤科,包括在骨科裡面,就診骨科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部分像腹膜後腫瘤是包括在普外裡面,在縣一級醫院,有些體表疙瘩或者有腹膜後的腫瘤,可以就診於當地的zd普外科或者骨腫瘤科、骨科,當然是以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為主。

2、骨腫瘤如何進行診斷治療

骨腫瘤在最近呈現出了一種發病率上升的趨勢,因此,所涉及到的常見原發腫瘤包括:乳腺癌、肺癌、腎癌、前列腺、直腸癌、胃癌、結腸癌、卵巢癌等。轉移性骨腫瘤的診治涉及到多種模式和多個學科,為了方便患者就診及臨床合理診治,有必要就其影像診斷、臨床診治作一歸納性介紹: 1. X線平片 依據患者的年齡、病史、骨病灶部位及骨破壞的形式可對轉移性骨腫瘤和原發性骨腫瘤作出最基本的判斷。以長骨轉移性腫瘤為例,其典型表現為:位於長骨骨端;縱向髓內破壞范圍大於橫徑范圍;位於皮質骨時,多發生於滋養動脈處,致骨皮質破壞呈淺碟狀;多數軟組織腫塊不大,就診較晚的患者可有巨大的軟組織腫塊。 骨破壞的形式主要為地圖樣破壞、蟲蝕樣破壞和穿鑿樣破壞,其所代表的腫瘤侵襲性逐漸升高,生長速度加快。成骨或者溶骨性破壞取決於原發腫瘤性質以及骨組織對癌腫的反應。表現成骨性反應的原發腫瘤有前列腺癌和消化道腫瘤;溶骨性病灶常見於腎癌、骨髓瘤、乳腺癌和肺癌;混合性病灶則見於乳腺癌、消化道腫瘤和生殖系統腫瘤。 2. CT檢查 在判斷骨質破壞方面優於X線平片。通過骨窗、增強掃描能明確評估骨質破壞的程度、范圍,軟組織腫塊的范圍及與相鄰血管的解剖關系。曾強掃描的「環形增強征」可鑒別骨感染造成的骨破壞。 3. MRI 可早期發現轉移灶並提供軟組織情況和三維解剖情況,對髓腔病灶浸潤范圍的認定提供幫助。但由於其敏感性較高而出現假陽性,故需結合其他檢查加以確認。 4. 骨掃描 是早期發現晚期骨轉移瘤的最好檢查方法之一,尤其是在X線平片檢出困難時。有報告認為,骨掃描發現骨轉移灶要比平片提早2-18個月。但因為該技術是基於對受累骨骼的成骨細胞活性的識別,而不是對實際腫瘤的識別,故可能漏掉早期轉移灶。另外,由於其特異性差,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並結合其他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判斷。 5. PET/CT 可以更早、更精確地發現骨轉移灶,但價格昂貴。相關信息:( 骨腫瘤如何進行治療 )

3、Z3骨軟組織腫瘤病,這個病好治嗎?

骨腫瘤是發生於骨骼或其附屬組織(血管、神經、骨髓等)的腫瘤,主要有骨肉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多發性骨髓瘤、脊索瘤、網狀細胞肉瘤等,也包括你說的軟組織囊腫,骨腫瘤包括了骨結核和軟組織囊腫,只是骨結核是因血行感染產生,一般涉及鄰近的兩個椎體的松質骨內。

4、軟組織腫瘤是不是癌症?

二、軟組織腫瘤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軟組織腫瘤是不難與非腫瘤性腫塊鑒別的,其診斷要點如下: (一)患者在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後才覺察到無痛性進行性增大的腫塊,發熱、體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適等全身性症狀則少見。 軟組織腫瘤2
(二)臨床上較少發生但很重要的腫瘤引起的綜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發於纖維肉瘤。 (三)X線攝片檢查 X線攝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軟組織腫瘤的范圍,透明度以及其與鄰近骨質的關系。如邊界清晰,常提示為良性腫瘤;如邊界清楚並見有鈣化,則提示為高度惡性肉瘤,該情況多發生於滑膜肉瘤、橫紋肌肉瘤等。 (四)超聲顯像檢查 該法可檢查腫瘤的體積范圍、包膜邊界和瘤體內部腫瘤組織的回聲,從而區別良性還是惡性。惡性者體大而邊界不清,回聲模糊,如橫紋肌肉瘤、滑膜肌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等。超聲檢查還能引導作深部腫瘤的針刺吸取細胞學檢查。該檢查方法確是一種經濟、方便而又無損於人體的好方法。 (五)CT檢查 由於CT具有對軟組織腫瘤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的特點,用來診斷軟組織腫瘤也是近年常用的一種方法。 ( 六) MRI檢查 用它診斷軟組織腫瘤可以彌補X線CT的不足,它從縱切面把各種組織的層次同腫瘤的全部范圍顯示出來,對於腹膜後軟組織腫瘤、盆腔向臀部或大腿根部伸展的腫瘤、腘窩部的腫瘤以及腫瘤對骨質或骨髓侵襲程度的圖像更為清晰,是制訂治療計劃的很好依據。 (七) 病理學檢查 1.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簡單、快速、准確的病理學檢查方法。最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①已破潰的軟組織腫瘤,用塗片或刮片的採集方法取得細胞,鏡檢確診;②軟組織肉瘤引起的胸腹水,必須用剛取到的新鮮標本,立即離心沉澱濃集,然後塗片;③穿刺塗片檢查適用於瘤體較大、較深而又擬作放療或化療的腫瘤,也適用於轉移病灶及復發病灶。 2.鉗取活檢:軟組織腫瘤已破潰,細胞學塗片又不能確診時,可做鉗取活檢。 3.切取活檢:多在手術中採取此法。如較大的肢體腫瘤,需截肢時,在截肢前做切取活檢,以便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腫瘤位於胸、腹或腹膜後時,不能徹底切除,可做切取活檢,確診後採用放療或化療。 4.切除活檢:適用體積較小的軟組織腫瘤,可連同腫瘤周圍部分正常組織整塊切除送病理檢查。
編輯本段三、軟組織腫瘤治療措施
(一)手術治療
軟組織腫瘤3
1.根治性手術:所有位置的腫瘤必須是連同周圍包繞的正常組織一並切除的,為了保證完整的切除,常常不得不割捨一些正常的組織結構,手術切除亦應包括活檢的部位,皮膚及其附近的部分肌肉。對於肌肉腫瘤,受累肌肉應將首尾完全予以切除。只有在臨床顯示淋巴結已受累時,才實施淋巴結清掃術。 2.減積手術:是針對一些無法完全切除的軟組織腫瘤而採用的方法,術後再繼以其他非手術治療,以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並延長病人的生命。如惡性腹膜後巨大的脂肪肉瘤等,可先行減積手術,爾後再輔加放射治療,可取得好的療效。 3.截肢術:適用於晚期的巨大腫瘤伴有潰瘍大出血,而又無法止血;或伴發嚴重感染,如膿毒血症、破傷風等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或腫瘤生長迅速並引起劇烈疼痛,難以用葯物控制;或肢體己有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動能力等嚴重狀況下,無法用其他方法挽救時,方可考慮先選用截肢術。
(二)放射治療
徹底根治性的手術會造成功能性損傷,截肢或關節離斷,治療的另一選擇是手術與放射的聯合應用。手術後輔加放射治療,主要是針對那些殘留在手術野內的微小亞臨床病灶起到了抑製作用,而對那些團塊狀和結節狀的大塊瘤體往往難以奏效。因此,學者們認為,即使僅作腫瘤局部切除,再加放射治療,也能取得與包括截肢術在內的根治性手術相仿的療效,而且還保存了肢體。單純放療,只是姑息性的治療,因而無法達到治癒的目的。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了術前放療,並指出,術前放療有時會優於手術後放療,因為手術前放療可使巨大腫瘤的體積縮小,並常會在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產生一層組織反應區,有輕度水腫,易於手術分離,可使原認為不能切除的腫瘤得以切除;其次是大部分腫瘤細胞經放射治療後已失去活力,即使在手術野內留有腫瘤細胞,也無生存和復發的能力。還有一點是軟組織肉瘤經過放射治療後,其周圍的脈管大多萎縮變細,甚至纖維化閉塞,失去循環能力,這就會減少手術操作時擠壓腫瘤向外擴散的機會,而手術前放療最大的缺點是手術後創面不易癒合,要特別注意。
(三)化學治療
軟組織腫瘤4
對軟組織肉瘤有效的葯物很多;主要為ADM、DTIC、CTX及IFO、KSM等。一般認為療效較好的是CYV ADIC聯合方案。其具體用法是:CTX600mg、d1VCR2mgd1,KSM 400μg,d1,DTIC 250mg d1-5;3~4周為一療程。化學治療又分術後輔助化療及新輔助化療,即術前化療。 1.手術前化療:體積較大惡性程度高的軟組織惡性腫瘤宜於術前用化療,可使瘤體縮小,提高切除率,避免截肢之苦。 2.手術後化療:手術加用化學葯物治療,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在治療高度惡性軟組織肉瘤中,應在手術後短期內即開始應用,有可能減少遠處轉移,提高生存率。如時間相隔太久,將難奏效。作者認為:用化療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預防性比治療性好。一般用葯時間Ⅰ期和Ⅱa期化療1年,Ⅱb~Ⅲ期化療2年。

5、骨膿腫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膿腫又稱局限性骨膿腫,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慢性骨髓炎,由於入侵細菌毒力較低,病人抵抗力較強,或在起病早期使用過相當有效但不徹底的抗生素,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形成於骺端病灶以後,未向骨膜下或骨幹髓腔擴展,被控制而停止發展,形成局限性骨質破壞和骨膿腫。致病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

一、病因病機骨膿腫由局部膿液、周圍纖維組織膜圍繞和一層硬化骨包圍所構成。此種病灶可在身體抵抗力降低時,有急性炎性發作,也可能細菌被消滅而遺留長期存在的骨腔,內含無菌膿液、漿液,或被纖維組織所充填。

根據中醫觀點認為,本病誘發因素同急性附骨流毒。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繼發於癰、癤、疔,或跌打損壞,餘毒未盡,毒熱深竄入里,留於筋骨,以致經絡氣血阻隔凝滯,毒熱腐肉蝕骨,蘊郁成膿,留積於骨。若毒力增強,抵抗力下降,熱毒熾盛,可彌漫筋骨,潰爛流膿形成竇道,長期不愈。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骨膿腫常發生於長骨幹骺端及下頜骨等處。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開始時可有急性炎症發病史,但不及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嚴重,經治療後逐漸好轉。有時沒有全身症狀,起病緩慢,局部有間接性或持續性隱痛,行走時加劇。局部溫度升高,軟組織微紅,有腫脹。

(2)局部有明顯壓痛。白細胞計數升高。病程較長者,可反復出現紅、腫,疼痛加劇及發熱等急性發作表現。部分病人有穿破流膿史。

2.診斷

(1)X線檢查:攝片在長骨幹骺端有不規則略呈圓形或卵圓形密度減低的骨破壞區。直徑約1~7cm不等。周圍有硬化性骨質邊緣,附近有時可見骨膜下骨質增生。骨破壞區內有時可見小碎片死骨。

(2)須與骨囊腫作鑒別。後者沒有炎症表現,X線片顯示囊腔周邊壁的骨質硬化不明顯,附近也無骨膜下骨質增生。

三、辨證施治

1.蘊毒化熱型

【辨證】局部疼痛、微腫發熱,活動或疲勞時腫脹疼痛可加重。脈弦數。

【施治】清熱解毒,祛瘀消腫。

【方葯】祛瘀解毒飲加減:當歸、連翹、丹參各15g,乳香、沒葯、牛膝、透骨草各10g,金銀花、地丁、蒲公英各20g,陳皮6g,甘草3g。

2.注骨成膿型

【辨證】全身疲乏無力,低燒不退,食慾不振;局部腫脹疼痛,痛點局限固定,按之中軟應指,久不潰破。舌紅,苔薄黃。脈細數。

【施治】扶正祛邪,托毒透膿。

【方葯】透膿散:生黃芪30g,當歸、川芎、白芷各10g,炮山甲、皂角刺、牛蒡子各6g,金銀花20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十全大補丸、復方骨髓炎片、復方蛇總管液、骨炎靈膏葯、骨炎靈散劑、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玉露膏、生肌玉紅膏、骨炎拔毒膏。

2.驗方

(1)壁虎40份,丹參20份,丹皮20份,蒲公英20份,地丁20份,人工牛黃1份。諸葯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次4~6g,每日2~3次,用肉桂、乾薑煎湯送服(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2)大龜版3個(炙黃),紅花15g,大蜈蚣10條,全蠍10g,當歸、生乳香、生沒葯、血竭、象牙粉各30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小兒酌減,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無論紅腫、化膿或竇道形成均有特效;病在上者飯後服,病在下者飯前服)。

(3)黨參、黃芪、當歸、制乳香、沒葯、炮山甲、木香、陳皮各12g,川芎、炙甘草、大棗各6g,白芍、焦白術、茯苓各10g,銀花、紫花地丁各9g,蒲公英30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4)荊芥10g,蘇葉10g,生薑15g,茶葉6g,紅糖30g。將荊芥、蘇葉洗凈,與茶葉、生薑一並放沙鍋中,加水500g浸泡20分鍾,文火煎沸10分鍾取汁,加紅糖溶化即成。隨意服用(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5)西黨參20g,白術10g,雲茯苓10g,苦桔梗10g,金銀花20g,生甘草6g,全當歸10g,正川芎10g,川牛膝10g,北黃芪20g,杭白芍15g,紅棗5枚。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3.外治方

(1)水楊梅30g,黃柏15g,艾葉10g,桂枝10g,敗醬草30g,地榆30g,魚腥草30g,日1劑,水煎煮,每天沖洗創面2次。

(2)救必應、夏枯草、毛冬青葉、杉木寄生(干品)各100g,凡士林400g。先將前四葯共研為末,過80目篩,將凡士林放入鍋內加熱煮沸,再徐徐加入葯粉攪拌均勻晾乾備用。根據患部面積大小,選大小適中的消毒紗布,再將九夏冬軟膏放於紗布上壓平(0.5cm厚),將葯膏直接敷於患部皮膚上,每隔3日更換葯膏1次。

(3)黃柏、黃連、姜黃、大黃、厚朴、田七、白芷各5g,制南星、蒼術、陳皮、甘草各1g。先將諸葯共研為末,過80目篩,將凡士林放入鍋內加溫煮沸,再徐徐加入葯粉攪拌均勻晾乾備用。根據患部面積大小,選大小適中的消毒紗布,再將九夏冬軟膏放於紗布上壓平(0.5cm厚),將葯膏直接敷於患部皮膚上,每隔3日更換葯膏1次。

五、調護

(1)早期關節軟骨多數是完整的,如果此時治療及時,仍可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

(2)在恢復期,骨質破壞區邊緣可呈不規則的骨硬化,病變嚴重時可形成纖維性強直,關節周圍的骨質密度和骨小梁結構恢復正常。

(3)如感染及時被控制則可僅遺有關節間隙輕度變窄,但可繼發骨關節退行性改變。

(4)嚴重的關節軟骨破壞可發生骨性關節強直,往往強直在非功能位,如屈曲,內收畸形,關節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

(5)重視個人衛生,勤洗澡,防止皮膚瘡癤的發生。

(6)患者宜加強營養。

(7)在急性期患肢抬高,避免活動,防止骨折。

6、方誌偉的研究方向

畢業後通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大外科系統轉科規范化培訓,1986年起從事骨與軟組織腫瘤治療專業。以骨與軟組織良惡性腫瘤、骨轉移癌治療為特長。特別是近年在國內首先開展了「不離體無水乙醇滅活輔助治療四肢惡性骨與軟組織腫瘤的保肢療法」、「高惡性軟組織肉瘤的新輔助化療」、「肉瘤的靶向治療」等,在骨肉瘤保肢治療上採用腫瘤型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在治療腫瘤的同時,保持了膝關節的良好功能。特別是依託腫瘤專科醫院的優勢在一家腫瘤中心能夠完成從術前診斷、手術前放化療、手術治療、手術後放化療的綜合治療,對於患者的不同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方案,為提高生存率和減少術後腫瘤復發並保留良好的肢體功能開創了新的治療途經,也使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長了。在骨與軟組織惡性腫瘤廣泛切除降低局部復發率和功能重建、組織修復等方面頗有研究。對惡性骨與軟組織腫瘤、骨轉移癌積累了手術等綜合治療的豐富臨床經驗,是本專業國內知名專家。

與骨與軟組織腫瘤診斷治療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