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胛骨軟組織損傷屬於輕傷嗎?
肩胛骨軟組織損傷不屬於輕傷,肩胛骨骨折才是輕傷。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規定:
輕傷一級
a)心臟挫傷致心包積血。
b)女性一側乳房損傷,喪失哺乳功能。
c)肋骨骨折6處以上。
d)縱隔血腫;縱隔氣腫。
e)血胸、氣胸或者血氣胸,伴一側肺萎陷30%以上,或者雙側肺萎陷均在20%以上。
f)食管挫裂傷。
5.6.4 輕傷二級
a)女性一側乳房部分缺失或者乳腺導管損傷。
b)肋骨骨折2處以上。
c)胸骨骨折;鎖骨骨折;肩胛骨骨折。
d)胸鎖關節脫位;肩鎖關節脫位。
e)胸部損傷,致皮下氣腫1周不能自行吸收。
f)胸腔積血;胸腔積氣。
g)胸壁穿透創。
h)胸部擠壓出現窒息徵象。
2、肩胛骨酸痛怎麼治療
肩甲部位疼痛是肩周炎的常見表現的,肩周炎是我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肩膀疼痛表現,一般長時間保持一個坐姿,或者長期坐在電腦旁邊的人都會容易出現這個症狀,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應該注意防寒保暖,多吃蔬菜水果,比如肝臟、牛奶、綠葉蔬菜或多用胚芽、玉米、花生油等,以及含維他命B群的全榖類、牛奶、酵母、海藻、核果類等,牛奶及乳製品、大豆、花生、沙丁魚、鮭魚、小魚乾、芝麻、綠色蔬菜。
冶療方面,可蛹苗、訁、父、訁、肩、、周、、貼,我也是有肩周問題,我是長時間勞損引起的,後來涌他浩的,濤。、寶有,你可試蝦,還有平時注意肩膀的防護,不要抗重物,不要乾重活,夏天來了別洗涼水澡,避免寒氣入體。忌生冷寒涼之物。如食綠豆、冬瓜、黃瓜、應府少食,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鍛煉,好的鍛煉方法有助於身體健康和肩周炎的灰復,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不吃辛辣的食物,不抽煙不喝酒,保持心情愉快。
運動上注意:
手指爬牆:面牆而立,雙手扶牆,手指順磚塊爬行而上,練習上舉,觀察哪一側嚴重,並記錄下每日達到的最大高度。每日2次,每次爬30次以上。
直臂外展:面壁直立,雙臂下垂,直臂向兩側外展,記錄每日抬高的最大角度。上午、下午各一回,每次運動30次以上。
彎腰甩臂:腰部向前彎60度,患臂前後擺動,擺動范圍越大越好。每日2次,每次甩動30次上。
交叉拍肩:雙臂在胸前交叉甩動,雙手拍對側肩頭,雙臂上下交替進行,每次拍打30次以上,每日練2回。
拍肩打背:雙臂輪番前後甩動,左臂向右前方運動、拍打右肩,右臂向左後方運動,拍打左背,左右交替進行30次以上,每日2回。
3、我後背肩胛骨處疼
我媽媽也是這個症狀~您多大年齡啊?
我媽媽是受風導致的~剛開始沒注意~現在後嚴重了 胳膊抬不起來~後背也跟著疼~粘連了~
如果您年輕的話~就拔拔罐~多做下運動~看看能好點么 不能總是護疼護養的~
要是年紀大點的話~最好的建議就是去醫院檢查一下~!畢竟這里這都不是醫生,小病趁早治療!!!
祝願早日康復!
4、健身中肩部受傷,怎麼恢復
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多注意休息,不要過於勞累,注意保暖不要受涼。
多做拉的動作
動作可以簡單的分為「推」和「拉」兩種。大多數人在健身時都是「推」的動作多於「拉」的動作(看練胸和練背的人的數量就知道了)這會導致前後肌肉的不平衡,時間一長你的肩膀就會向前傾,手臂向內旋轉,產生圓肩等問題。
如果你想恢復,那就得多做「拉」的動作(如杠鈴劃船),將你的肩胛骨拉回正常的位置。
改做俯卧撐
練胸基本以卧推為主。大家都知道卧推對肩膀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另外它會讓你的肩胛骨固定在一個「推舉」所應該有的位置上,而實際上這不是肩胛骨應該處於的「正確位置」。
因此,建議是「改做俯卧撐」,相對來說做俯卧撐可以讓肩胛骨活動更自由,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強化「穩定肩部肌肉」的前鋸肌。
胸部軟組織拉伸
如前所說,肩膀疼痛往往是因為姿勢不正確:胸肌過於發達導致肩膀前傾。
這樣你的胸肌就會有種被「裹住」的感覺,從而導致胸肌變得短而且僵硬,所以為了延長你的胸部肌肉你需要做一些軟組織的拉伸。
找一個網球或者曲棍球,然後用力按壓你的胸部,這樣可以讓你的胸部更容易伸展,從而恢復它自然的長度。
(4)肩胛骨軟組織損傷治療擴展資料:
一、鍛煉身體首先是要養成一個早晨提前40到60分鍾起床的習慣;
二、是早晨起來後,外出先跑跑步,將身體跑到微熱就行,作為每天早晨鍛煉活動前必須的准備事項;
三、是做做廣播體操,或者學習練武的一些基本動作,注意:初學練武時,先不要求神似,而必須追求形似。才能保證自己的舉手投足符合練武人的出手不離方寸;
四、是每天早晨鍛煉時,進行一下深呼吸後,憑借一口氣盡力對天長嘯,(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和底氣),多做做俯卧撐,如果有條件多吊吊單杠、雙杠(能達到高中體育鍛煉標准以上最好);
五、是每天睡覺前准備一杯開水,清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給涼開水加點熱開水後,空腹把它喝了(一是稀釋體內因睡眠後的血液粘稠問題;二是有利於鍛煉身體時不出現供血、供氧不足的不良狀態;三是有清掃體內垃圾的作用,提高身體的消化功能,有利於多長肉,特別是多長腱子肉),清晨起床空腹喝水適應後,每天每次必須喝400ml以上;
六、是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飽飯,中午也必須吃好、吃飽。雞、鴨、魚、肉可以隨便吃。但是晚飯:一是最好要吃點麵食(麵包、饅頭、面條等);二是最好吃點雞、鴨、魚、肉;三是吃好就行,不要吃的太飽(因為晚飯後前兩項都是長肉的條件,但是,吃得太多後可能造成攝入量過多而造成盡長脂肪(肥肉),長腱子肉(瘦肉)少的主要原因);
七、是晚飯兩小時後,可以外出走走,做做俯卧撐、吊吊單杠、雙杠或者做做仰卧起坐,鍛煉到身體發熱即可,身體適應後再增加活動量;
八、是到新華書店、網上購買或下載一些鍛煉身體、練武的身體防護與保護書籍及鍛煉身體的技術要領、注意事項、武術的簡單套路來好好學習學習後,再進行具體的鍛煉與實施為好。待到身體鍛煉好後,再考慮是否拜師習武為好。
以上各條,貴在持之以恆。只有堅持每天鍛煉才有可能養成鍛煉的習慣。讓鍛煉成為無意識的,自發的,這樣子事情就會簡單的多。
5、是骨科的醫生請進來
骨傷科
來源:神農網 |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一、骨傷的治療 蒙醫骨傷治療方法大體上與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手段類似,也有復位、整復、固定、按摩、功能煅煉及全身用葯等療法。蒙醫骨傷很重視膳食治療、推拿按摩和護理。在固定材料方面亦有其獨到之處。 按摩是蒙醫傳統的治骨傷方法之一。在醫治骨傷的各個階段按摩法也各不相同。骨傷初期一周,由於軟組織、血脈、淋巴管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血、「協日」熱偏盛,惡血集聚,表現紅、腫、熱、痛。此期為了散積血、消腫,在夾板間隙和遠近端噴酒輕揉,痛處指嵌,在有關穴位點壓,可舒筋活血、促進代謝,有利於痊癒。 過了初期階段,一般都能夠進入復位穩定時期。但七元不同程度地受損失,所以在治療骨傷全過程中採取加強臟腑功能,補充七元,營養筋骨的治療原則。同時可在脾、肝、心、腎、肺穴噴酒按摩,沿脊椎上下推拿加強血流。 葯物治療初期根據病情對症選用七寶湯、七雄丸、二十五味樟腦散、珍珠丸、單味三七散。中期散瘀清熱、接骨,可選用九味秘方散、六味青銅散、八味硃砂散、六味石塊明散。後期強筋養骨、補元,鎮「赫依」、舒筋,選用健脾歸津散、二十五味大湯散、三十五味沉香散、十八味水銀丸。如果是開放性損傷,首先清創,塗葯,整復,同時選用清熱生肉葯物。如五味珍珠丸、六味麝香丸、八味紅花止血散,可接通血脈,修復創傷,生新肉,骨傷癒合。 護理:注意被褥衣著的清潔,防止褥瘡,注意夾板和捆綁布帶的松緊度。要注意飲食護理,《飲膳正要》中說五穀之果為主食,五類水果為助食,五類之肉為補食,五類蔬菜為養食,五味調食則補養元氣。骨傷初期飲食宜多食稀粥、水果蔬菜、新鮮奶食,忌油膩、酒和海味。中期宜食炒米、谷類、牛羊豬軟骨、肝、腎、豆類和菜類、骨湯等。後期應食五穀、蛋、蔬菜類。 功能鍛煉:活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供足營養,促進癒合。功能鍛煉應從少量小幅度到長時大幅度。如上肢骨傷應從手指運動、前臂肌肉等開始鍛煉。 正骨材料 1.白酒:白酒按摩對正骨頗為重要。具體操作有兩種,一是將白酒直接塗擦在骨折部;另一種為噴酒法,即醫生嘴裡含一口白酒,用兩手輕輕地撫摸患處,隨而把酒重重地、均勻地噴在骨折處,接著進行按摩。蒙醫認為白酒具有散熱、止痛、舒筋、活血等功能。特別是在患處噴酒後,既能使緊張攣縮的肌肉舒展,又能使鬆弛乏力的肌肉增加張力,以維持屈伸肌組之間的平衡,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2.青銅鏡:在臟腑穴位處按摩,可解毒,增強「赫依」血循環。 3.圓形銀鏝:在骨折處和瘀血部位進行按摩,有解毒、改善「赫依」氣血運行之功。 4.銅針:在疼痛部位的有關穴位處有規律地敲打按摩,可增強「赫依」血循環,恢復感覺。 5.蛇蛋花石:開放性骨折時在傷處按壓可止血、鎮痛。 6.夾板:必須有良好的彈性,以適應肢體肌肉舒縮變化的生理要求。一般用柳木、紅白松木、牛皮、牛骨等材料製成。 7.墊:應柔韌並能維持一定形狀,不易變形,又有一定支持能力;能散熱,對皮膚無刺激;能吸水分並且能保護酒力性。需消腫時可用兔毛、羔絨等制墊。骨肉脫離者用鞣皮、紙等做墊,開放性骨折用油鞣革墊。除此之外可用氈、紗布等制墊。根據骨折的具體情況可製成方形、長形、梯形等墊。如並列骨幹骨折應放長型墊以分開雙骨,肢體斜坡處放梯形墊。壓墊的大小、厚薄要適宜,形狀需與肢體相吻合,放置位置要正確。位置放錯,則起反作用,使骨折再移位。 8.縛帶:夾板兩端和中間進行捆綁。但應注意血循環不受到影響,血脈不受壓為原則。 9.綳帶:包裹夾板用。 10.砂袋:大小布袋,內裝細砂,鑲於患部兩側。具有固定骨折,吸去血、「協日」熱,脈熱,骨熱和鎮痛作用。 復位法 1.調整位置,鬆弛肌肉 調整好所傷肢體,對復位做最初的准備。將骨折肢體擺至最佳位置,可使肌肉處於鬆弛狀態,對復位創造有利條件。如,髕骨骨折復位時採取下肢完全伸直位,鎖骨骨折復位採取挺胸位等。 2.拔伸吻合 為矯正重疊移位的基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沿著肢體縱軸,由遠近骨折端作牽引和反牽引。做到用力輕重適宜,持續穩准,使移位的骨折端慢慢地拔伸過來。 3.旋轉屈伸 主要矯正骨折斷端間的旋轉和成角畸形,特別是關節部位骨折時常用此法復位。在拔牽下,由遠端旋轉壓合復位。 4.推擠提壓 矯正側方位移位時常用此法。可以用手指壓骨折端的凸起處,使其復位。 5.扣擠分骨 凡是兩骨並列部發生骨折時,骨折斷端因骨間肌或骨間膜的收縮而互相靠攏。整復時應以兩手拇指及其它四指,由骨折部掌側、背側擠骨間隙,使靠攏的骨折斷端分開,遠近端互相穩定,使並列的雙骨折能像單骨折一樣。 6.成角折頂 橫斷骨折而移位時,單伸牽引,常不能解除骨斷端交鎖,以致骨斷端不能良好整復,術者用兩手拇指頂住骨突出的一面,其餘手指環抱凹陷的一面,先將骨折片向成角的一面,加大成角,解除骨片交鎖,然後逐步向成角的相反方向折頂,使之整復。 7.勾提頂壓 矯正不明顯部位骨折或脫位或者斷端鑲入時常用此法。如尾骨骨折或脫位時採用食指勾提頂的同時用拇指壓,使其復位。 整復後按摩推拿 為了使骨折面緊密接觸,理順軟組織,改善血循環,輕柔地循肌肉、肌腱的活動方向,順骨摸筋,達到安肌散瘀、舒筋活血、消腫、促進癒合的作用。蒙醫傳統按摩法有十四種。即順骨捋法、摶法、按法、蹭法、揉法、搖法、捻法、抖法、擠法、攥法、捏法、抻法、搓法、嵌法。 1.捋法 適用於胸骨、脊椎骨、四肢骨折及脫位的治療。主要用於病程中期或末期。用手接觸患者傷處及周圍,適度的用力,循序漸進地進行捋摸。能達到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之目的。 2.摶法 適應於顱骨、尺骨、股骨、指趾骨折。主要用於橫斷骨折,粉碎骨折整後。兩手掌夾擠傷處,進行反復輕柔來回摶滾。具有調理肌筋,斷面密合等作用。 3.按法 適應於骨折變形錯位凸出部位。用手掌根輕柔地作用於患處,具有舒筋止痛的作用。 4.蹭法 適應於顱、頸骨、胸肋骨、脊椎骨及四肢骨等骨折以及關節脫位。復位固定後,在夾板兩端及痛處用手指和手掌由慢至快,由快至慢多次上下蹭摸。具有散瘀活血,解痙祛麻等作用。 5.揉法 適應於腰、肱、股、脛腓骨骨折。主要用於治療後期和大關節脫位。用手掌力上下反復搓揉。可起到消腫散瘀,止痛作用。 6.搖法 適應於四肢關節脫位、關節近處骨折、脊椎骨折及整復後使骨折面進一步對合以及矯正骨折與周圍組織、關節囊粘連等。整復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稍稍左右或上下搖擺骨折遠端,幫助骨折進一步對合。 7.捻法 適用於肱骨、尺骨、股骨、脛骨骨折,特別是旋轉性、斜性骨折用此法整復。整復者用兩手掌緊擠於斷處按骨折移位方向逆向迴旋。 8.抖法 適用於四肢骨骨折陳舊,肌肉收縮,關節僵直,血循環不良等。術者兩手握骨折遠端上下波浪式抖動。 9.擠法 適用於肩胛、脊椎骨及四肢骨骨折。用手掌、拇指等用力於傷處,由下而上推壓。可散瘀,消腫,舒筋。 10.攥法 適用於肩腫、髖、膝等部位骨折腫脹。患處雙手緊握逐漸用力。可起散瘀,消腫,止痛作用。 11.捏法 適用於鼻骨、頸骨骨折及陳舊性脊椎骨折等。用拇指與食指指腹捏拿之力彈拔斷處、痛處的肌肉、肌腱、筋膜。可活血、生肉、散凝等。 12.抻法 用於顱骨、下頜骨、肋骨骨折、肌筋痙攣等。用雙手拇指或手掌在表面從里往外抻摩。 13.搓法 用於顱骨、頸骨、胸肋骨、脊椎骨、四肢骨骨折,特別是粉碎性骨折。用拇指或手掌、掌根部在傷處或腫痛、硬化位上下搓。可鬆弛肌肉、肌腱之收縮,散腫結,矯正碎折。 14.嵌法 用於頭部傷痛、頸強直、傷骨暈厥、傷後肌肉僵硬等。用拇指甲在痛處或人中穴重力嵌按。有止肌肉痛,消除暈厥,刺激中樞作用。 骨折的治療 l.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可分線性骨折和凹陷骨折。全身表現有耳鳴耳聾,頸項強直,呼吸深慢,口吐白沫等。如有鼻出血、嘔吐、嗜睡時可能有腦組織損傷。 治療:線性骨折不需特殊處理,清潔口腔、鼻腔,內服八味紅花止血散、人參湯等。凹陷骨折可手術復位,服六味石決明散和五味珍珠散等。 2.鎖骨骨折 鎖骨位於表淺,最易遭受外力損傷而發生骨折,臨床常見。常由於跌撲時肩部或以手掌觸地,外力傳至鎖骨而折斷或者直接棒打彈傷。 臨床表現:病人多用健側的手托患肘,頭偏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骨折處壓痛,可聽到骨擦音,並可摸到重疊畸形。 整復:患者挺胸,助手在患者背後板住兩肩,術者用拇、食、中指按上提下使骨折端復位。整復後骨折端用分骨墊置於兩側固定,腋下放棉卷,以放滿腋窩為度,卷心穿一綳帶,將綳帶兩端在背後作結。患側肘內收90度,貼軀體,吊胸前6周。 3.肩胛骨骨折 由直接暴力引起骨折,局部常有皮膚挫傷痕跡與腫脹,肩胛岡區壓痛,肩部活動受限。 整復:根據其骨折的情況用抻、揉、攥等法復位。局部敷葯包紮,三角巾固定3-4周,內服葯可加熊膽或牛膽與紅花。 4.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可分肱骨頸骨折、肱骨幹骨折及肱骨髁上骨折三種。 (1)肱骨頸骨折:有內收型骨折和外展型骨折。表現有肩部劇痛、腫脹、壓痛、短於健側,肩關節外形呈圓型。 整復:助手反方向牽引(外展者內收,內收者外展),術者兩手拇指抵於斷骨上段外側,餘八指在下段內側進行提捺正,使其復位。復位後夾縛固定,肘內收90度,吊胸前。 (2)肱骨幹骨折:上臂痛,功能喪失,局部明顯腫脹,壓痛,遠端叩擊痛,有移位者可呈現彎曲及成角畸形,短於健側,局部粗於健側。 整復:一助手兩手環握腋肩部向上拉,一助手握肘部向下拉,作對抗牽引調整力線。醫者雙手掌握骨折移位方向以正之。醫者應酌情令其助手牽引中千萬不要拔拉過度。 夾縛固定:復位後裹棉墊,小夾板四塊排勻,扎帶三道扎縛,肘屈90度,前臂中立位,托板懸吊於胸前,固定5-7周。 (3)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下端的髁上骨折是常見的,可分為伸展型、屈曲型兩種。 症狀:傷後肘部腫痛,嚴重壓痛,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功能消失。伸展型者肘後呈凸出;屈曲型,肘後較凹陷。 整復:患者坐位,上助手雙手握其上臂,下助手一手握肘,另一手握其腕部,肘在半屈位徐徐用力順勢拔伸牽引。術者先以兩手對擠糾正骨折之側方移位,然後糾正前後移位。 夾縛固定:復位後,將棉墊兩端中間剪成缺口,形成四頭,上兩頭裹肱骨下端,另兩頭裹前臂上端,用四塊夾板固定扎帶,前臂加托,用於頸部。 前臂骨骨折 前臂骨由尺橈二骨組成。在受傷時尺橈骨可同時折斷,也可單根折斷。傷後,傷處腫脹,疼痛,功能喪失,異常活動,骨擦音等。 復位:在助手的幫助下雙手拇指與食、中、無名指相對分別卡於折端,尺橈之骨間,先擠分骨,然後整兩骨之四個折端之移位,以糾正復位。 夾縛固定:整復完畢,在前臂內、外側,尺橈骨之間折端部位放分骨卷,然後托以棉墊,四塊小夾板扎帶三道,肘屈90度,吊胸前。 脊椎骨骨折 脊椎由頸、胸、腰、骶骨組成。骨折後腰背疼痛,不能坐,脊突有後突畸形、壓痛,脊椎兩旁肌肉緊張板硬,肢體麻木,不能活動,大小便失禁,失語,截癱等。 整復與固定:患者仰卧硬板床上,兩助手各牽拉腋部,兩下助手分別握兩踝部,做上下對拉牽引,並將下肢上提,使患者脊柱胸腰段呈高度伸位,術者按壓後突之棘突畸形,即可糾正。整復後,將患者保持脊椎過伸位翻轉。傷處墊以適宜之軟枕頭,取仰卧硬板床。 肋骨骨折 表現局部疼痛,深呼吸,咳嗽和噴嚏時劇痛,體難輾轉。病人畏痛而懼咳嗽和深呼吸等。局部凹陷或突起畸形,移位折端可很易觸知,可有骨摩擦聲。 整復:在助手的幫助下,局部噴酒,令傷者深呼吸,在咳嗽的同時術者下壓突出的折端借氣將陷內的折端鼓出,即可復位。 固定:外蓋棉墊,然後用多頭帶或寬綳帶包紮固定。 骨盆骨折 骨盆由髂骨、恥骨、坐骨、骶骨、尾骨組成。骨折後在骨折處疼痛,平卧時翻身不便,局部壓痛,皮下有血斑,以兩手擠壓兩側髂骨或分離兩髂前上棘時則骨折處疼痛。 整復:骨折移位時,患者仰卧,助手牽引患側下肢,醫者復位,上移則下推,分離則合其位。復位後以多頭帶固定,砂袋固定5-7周。 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臨床上較多見。可根據部位分為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 1.股骨頸骨折:老年人跌撲,傷後胯部疼痛,不敢站立。內收時患肢縮短並外旋,膝關節輕度屈曲等。 整復:外展無需整復,用長夾板,附在傷肢外側,用綳帶包紮固定。內收型,傷者仰卧,助手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握髖關節上,向遠端牽引後使腿內旋位,術者按其大粗隆部猛力一推,使其折端嵌入。 固定:方法同骨盆骨折固定法或砂袋固定,即腿應置於外展30度並內旋位,兩側用砂袋鑲住,防止變位,固定6-8周。 2.股骨幹骨折:疼痛劇烈,喪失活動能力,患肢縮短外旋和成角畸形明顯。 整復:傷者仰卧,一助手固定骨盆。 (1)中上段骨折:一助手一手握膝下,一手握踝部,將患肢抬高和外展,並略加外旋,進行拔伸,縮短重疊矯正後,術者向內側推上端,向外側拉下端,使斷骨兩端對位。 (2)中段骨折:助手應將患肢稍外展拔伸,術者同時在大腿外側推按即可對正。 (3)中下骨折:助手屈曲膝關節,使肌肉得以鬆弛,再拔伸牽引,術者乘機將下端向上提,即可對正復位。 夾縛固定:用8-12塊夾板固定,扎帶三道,砂袋固定。 脛腓骨幹骨折 脛腓骨幹骨折甚多見,分為脛排骨單根骨折或脛腓骨幹雙骨折,其中以脛骨骨折最為多見,脛腓骨幹雙骨折次之。 表現:傷後小腿部疼痛,迅速腫脹,不敢承重。可有成角畸形或觸之有骨擦音及假關節活動。 整復:患者仰卧,一助手握膝上,一助手握其足背及足跟,相對牽引,使骨端充分拉開後,術者可用一手握住上端,另一手握其下端,矯正內、外、前、後的移位。復位後,用五塊夾板置於小腿的前內、前外、後外、內後、外側,勿壓迫跟腱。三條帶扎縛,用砂袋固定4-6周。 二、軟組織損傷的治療 凡跌打閃挫等引起筋膜、肌肉等損傷為軟組織損傷。臨床表現傷處腫脹,疼痛,皮下瘀斑,關節活動受限,重者骨傷。 治療:噴灑手法按摩治療。根據部位之大小選用指揉法和肘揉法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並用理筋手法以松解攣急,舒筋。如傷部嚴重腫脹或筋膜斷裂,嚴禁手法理筋及推拿。 三、關節脫位的治療 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有傷後關節之骨端脫離正常位置,可出現特有的畸形,局部腫脹、疼痛,皮下瘀血斑,關節活動功能全部喪失或部分喪失。全身表現有心悸、失眠、惡心、納差、頭暈頭痛、氣急、傷處刺痛。 治療原則:應盡快予以整復,切忌暴力。應一次成功,恰當固定,配合推拿按摩。 葯物治療:活血散瘀的葯有三果湯、三紅湯、十三味大紅湯、九味秘方散。止血消腫、舒筋葯有十三味麝香丸、珍珠丸、杜仲湯,五味石方散、九味硃砂散。壯骨健身葯有十八味水銀丸、二十五味文冠木散。清臟腑熱葯有八味清心沉香散、九味牛黃散、十味清腎訶子散等。可根據傷情對症選用或聯合用葯。 外治:主要是外敷葯物治療。 手法治療法有以下2種。 1.復位 常用復位法有以下幾種。 (1)推拿按摩:整復前後在適當穴位進行推拿按摩,有活血、消腫、止痛作用。 (2)捏法:用拇指和其它四指在患處進行反復捏提。 (3)拔牽法:在患處的上下對抗拔牽復位。 (4)按法:用拇指或手掌在突起處按壓復位。用於胸鎖脫位等。 (5)搖法:握患關節遠端,來回搖動,以松解痙攣,恢復功能。 (6)突然拍打法:乘患者不注意,突然拍打復位。 (7)刺激法:乘患者不注意,突然給予刺激,利用患者的突然反應復位法。用於頸部關節脫位。 (8)挺法:在患者兩肩胛骨之間用膝頂住,往後扳雙肩,使胸前挺。用於胸鎖骨關節脫位。 (9)推法:用拇指或手掌推入復位法。多用於膝關節脫位。 (10)攥法:用雙手環攥患處復位法。多用於髖關節脫位。 (11)蹬拔法:用肢蹬,手拔復位法。用於肩關節前內脫位。 (12)旋轉推法:術者位於患者身後,旋轉患部,推入脫位法。主要用於頸部關節錯位等。 (13)擠法:關節兩端向中間擠吻合法。用於恥骨聯合分離的復位。 2.固定法 關節脫位整復後的固定方法有以下幾種。 (1)夾板固定:主要用於四肢關節脫位合並骨折。 (2)「∞」形綳帶固定:主要用於胸鎖關節脫位。 (3)環形綳帶固定:主要用於臏骨脫位。 (4)多頭帶固定:主要用於下頜骨脫位。 胸鎖關節脫位 胸鎖關節脫位時表現局部腫痛,影響上肢活動。前脫位時骨端突出,後脫位時影響呼吸或吞咽。 治療:前脫位時,傷員坐位,助手用膝頂住傷員兩肩胛骨間,雙手向後扳傷者肩,術者同時用拇指按下鎖骨內端,即可復位。後脫位時,術者牽引出移引的鎖骨內瑞。 固定:「∞」形固定。 下頜關節脫位 下頜關節脫臼時表現張口不能閉合,語言不清,表情障礙,兩關節窩凹陷。若單脫則下頜向健側傾斜,下頜關節部外形不對稱。 治療:患者低坐位,仰面,頭倚牆壁。術者兩拇指纏以紗布,並列伸入口內,指腹分別按扣住下頜體,先將拇指用力下按,余指上提下頜角,兩拇指感復位聲音,口即能合。單側脫臼,一手正之,另一手維護。 固定:四頭帶固定一周,固定期間宜吃軟食。 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時表現肩峰突出,峰下凹陷,出現「方形肩」的畸形,在腋下或喙突可摸到圓滑的肱骨頭,若勉強將肘貼及胸壁,則手摸不到健側肩。可見局部腫脹,疼痛。 治療:病員仰卧,術者立於傷側,用兩手握住傷肢手腕部作拔伸牽引,將一足(石肩關節脫位用右足,左肩關節脫位用左足)脫去鞋頂在病員傷側腋窩緊靠胸壁,逐漸用力拔伸牽引,先作輕度外展外旋,以後內收內旋,當肱骨頭滑入肩盂時,可感到一個響聲,復位完成。 固定:無須特別固定,將上臂內收、內旋、屈肘,貼於胸壁,用綳帶懸吊於胸前。 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脫位時表現肘部腫脹、疼痛,不能伸屈而彈性固定於半屈位,鷹嘴尖明顯後突,肘前窩飽滿,可摸到滑出的肱骨下端,肘三點紊亂。若有側方脫位時,可明確察知鷹嘴尖偏向一側。 治療: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一助手握上臂下段,術者立於傷側,一助手握腕上,與助手作對抗牽引,調線若有側方位,先予以糾正,另一手拇指按住向前移位的肱骨下端,余指扣住尺骨鷹嘴,在牽引的基礎上施用向前扳鷹嘴突向後推肱骨下端,並同時使肘屈即可復位。 固定:肘屈、前臂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3至7周即可。 橈骨頭半脫臼時表現患臂下垂,肘部微屈,前臂內旋,不敢抬舉。將前臂外旋時痛甚,橈骨頭部壓痛,被動屈肘亦產生疼痛,無明顯腫脹。 治療:術者與患者相對,手握肘,拇指在外側按住橈骨頭,另一手握患側腕部,使臂外旋、屈肘,同時拇指下壓橈骨頭,即有復位音或有復位感。復位成功,其症狀消失,活動如常。 固定:屈肘90度,前臂懸吊於胸前3-4天。 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脫臼時表現髖部腫痛,活動受限,足趾發麻。後脫臼時大腿內收內旋,髖膝半屈位,臀後高起,患肢縮短。前脫臼時,大腿外展外旋,髖膝半屈,足跟觸及健側小腿下段,髖外平坦,腹股溝或會陰處高突,可觸及滑出之股骨頭。中心脫臼時,股骨粗隆部凹陷變軟,量診短於健側。 治療:整復後脫臼時患者仰卧位,助手站在健側雙手分別按住髂骨翼以固定。術者站在患側,其傷肢內收,內旋位,屈髖膝90度,小腿夾於術者兩大腿之間,兩手向上提拉腘窩並稍微晃動,可有復位聲音即已復位。 整復前脫臼時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大腿根內側可繞一布帶,向外牽拉時,即可有復位音,即已復位。 整復中心脫臼時患者仰卧,一助手握患肢踝部,調線使定中立位,另一助手把住腋窩,兩助手反向牽拉,術者立於患側,一手推髂骨部,另一手抓住繞過患腿根部之布帶,向外拔拉,即可將內側之股骨頭拉出,觸摸大粗隆與健側比較,兩側對稱,即已正位。 固定:復位後卧床一周。
參考資料:http://www.69123.com/Article/65/156617.htm
6、左肩胛骨損傷 左側肋骨骨折 脊椎9 10節 軟組織挫傷 左臂多處軟組織挫傷 是否構成輕傷
指導意見:
你好 骨折病人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食物主要包括動物肝臟,海產品,蘑菇,雞蛋,豆類,綠葉蔬菜,麥片,芥菜,乳酪等等,骨折病人可 適當多吃,但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不要吸煙,可影響骨骼的癒合能力.
7、求助:半年了沒睡個好覺,肩胛骨處軟組織損傷的治療方法
您好:我很同意樓上那位的觀點,其實軟組織損傷首選的就是按摩,但您不幸的是沒有找到正宗的中醫按摩。我給您幾個方法,您可以考慮一下。
1、輕輕的按按自己的肩部(重點是前面鎖骨旁)有沒有宣腫,如有宣腫可用熱敷,不建議用濕的熱毛巾直接接觸皮膚,最好用熱水袋,可外包干毛巾來隔熱。
2、不要負重,不可超負荷工作,頸肩部一個姿勢不可時間過長,要經常活動頸肩部,注意:活動時速度要慢,幅度要由小逐漸加大。
3、晚間一定要穿將肩包住的衣服(短袖),蓋被子,不可裸露於外,注意保暖,不可淋雨,不可長期處於潮濕的地方,不可直接吹冷氣。
4、不建議長時間服用止痛葯。可讓家人給您按摩,按揉和用拳敲打肩部三條線:由頸根至外(正上方)、由頸根沿脊柱兩旁的肌肉向下、由頸根沿肩胛骨內緣向下,力度以有酸痛為度。每條線至少20次。最佳治療時間是在工作後和睡覺前。
5、可採用刮痧:重點是力度要輕(補法),活血、祛風、化濕、排寒、改善血液循環,以恢復肌肉彈性,從而達到症狀消失,病情好轉。
其實您的病情不是很重,只要平時多注意保養,姿勢正確,結合自我保健,很快就會好的,祝您早日康復。
8、肩袖損傷怎麼治療比較好?
肩袖損傷是指肩部周圍的肌肉韌帶由於外傷導致的損傷。引起局部的疼痛,還有肩關節活動障礙。山東省立醫院骨外科副主任醫師袁林介紹說肩袖損傷比較嚴重的,需要進行手術的修復。如果肩袖損傷相對不太嚴重,可以做三角巾懸吊胳膊,然後肩袖損傷的部位做一些理療,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