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牙周軟組織成形術

牙周軟組織成形術

發布時間:2020-09-15 01:12:41

1、牙周炎可以手術治療嗎?

牙周炎的治療包括牙周基礎治療、牙周炎的葯物治療、牙周手術治療等幾個方面。牙周手術治療是其中的一種治療方法。通常的牙周手術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牙齦切除術、牙齦翻瓣術、引導牙周組織再生術、截根術、分根術、牙半切除術、牙冠延長術、膜齦手術等。牙齦切除術主要是通過手術的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齦組織或某些部位中等深度的牙周袋,重新建立牙齦組織正常的生理外形。牙齦翻瓣術是切除部分牙周袋和牙周袋內壁的感染組織,翻起牙齦的黏骨膜瓣,刮除牙齒根面的牙石、炎症肉芽和壞死的牙骨質,修整牙槽骨的形態,最後齦瓣復位縫合,達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變淺的治療目的。引導牙周組織再生術是近些年來研究的熱點。它是在牙齦翻瓣術中,使用一種膜性材料作為屏障,阻擋牙齦上皮組織和牙齦結締組織,為牙周膜細胞的冠向生長提供一定的空間,使得牙周膜細胞優先佔領牙齒根面,形成新的牙骨質,並且有牙周膜纖維的埋人,最終形成牙周新附著。截根術、分根術、牙半切除術是治療根分叉病變的手術方法。這些手術只適用於多根牙,是將多根牙中牙周組織破壞嚴重的牙根或者牙冠連同牙根切除,保留相對健康的一側牙體組織.並根據需要酌情進行修復,使之繼續行使功能。牙冠延長術主要適用於El腔修復需要保留的殘根、牙齒折裂至齦下、原修復體破壞了生物學寬度而需要重新修復者。膜齦手術是牙周各種軟組織手術的總稱。主要包括系帶成形術、附著齦增寬術、前庭溝加深術以及用牙齦瓣覆蓋個別牙的暴露根面。牙周手術的種類和方法很多,而且每一種方法都具有其適用范圍,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需要強調的是.任何牙周手術都應該在經過基礎治療,消除炎症之後進行。並且應該有效地控制牙菌斑和戒煙,否則會影響手術的效果。

2、請問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治療的清創術是怎樣的?

先用消毒紗布蓋住創口,用肥皂水、外用鹽水洗凈創口四周的皮膚;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潔劑擦凈。然後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鹽水或1%~3%又氧水沖洗創口,同時用紗布團或軟毛刷反復擦洗,盡可能清除創口內的細菌、泥沙、組織碎片或其他異物。在清洗創口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檢查組織損傷的情況。 (二)清理創口 沖洗創口後,行創周皮膚消毒、鋪巾、進行清創處理。原則上盡可能保留頜面部組織。除確已壞死的組織外,一般僅將創緣略加修即可。唇、舌、鼻、耳及眼瞼等處的撕裂傷,即使大部分游離或完全離體,只要沒有感染和壞死的情況下,也應盡量保留,爭取縫回原位,仍有可能癒合。 清理創口時要進一步去除異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鉗除嵌入組織的異物。組織內如有金屬異物,表淺者可藉助於磁鐵吸出;深部者要通過X線攝片或插針X線定位後取出。但如創口有急性炎症、異物位於大血管旁、定位不準確、術前准備不充分或異物與傷情無關者,可暫不摘除。 (三)縫合 由於口腔頜面部血運豐富,組織再生力強,即使在傷後24小時或48小時之內,均可在清創後行嚴密縫合;甚至超過48小時,只要創口無明顯化膿感染工組織壞死,在充分清創後,仍可行嚴密縫合。對估計有可能發生感染者,可在創口內放置此流物;已發生明顯感染的創口不應作初期縫合,可採用局部濕敷,待感染控制後,再作處理。

3、種牙根,求助啊~急!!!!

先在牙槽骨中植入人造牙根,等長好後上面接烤瓷牙冠的基台,最後烤瓷牙修復。時間6-9個月,費用8000-15000元。

直接烤瓷牙修復也可以,就是旁邊牙齒要磨小。種牙時間比較長,費用比較高。各有利弊,自己衡量。

4、牙周手術後多長時間組織才能癒合?

牙周手術後的組織癒合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軟組織創口的癒合和骨的癒合。

軟組織創口的癒合:①牙齦切除後傷口表面立即形成保護性血凝塊。數小時後血塊下的結締組織開始生長肉芽組織9 ~ 13 小時後,傷口周圍的上皮細胞開始移動,從血塊和結締組織之間向傷口中央移行。1 ~ 2 天時,開始有小血管形成,2 ~ 5 天時上皮以每天向牙面0.5mm 速度生長,直到薄層上皮完全覆蓋創面,但角化則需2 ~ 3周。創面的結締組織再生略慢於上皮,5 ~ 7 天時形成新的游離齦,此後上皮好開始向齦溝內生長,在術後4 ~ 5 周,形成新的結合上皮與牙面結合。臨床上約在牙齦切除後2 周,牙齦外觀正常並建立正常的齦溝。齦溝液的量也在5 周時恢復正常。②翻瓣術後的癒合。

翻瓣術後24 小時內,齦瓣與骨面之間由血凝塊連接,術後1 ~ 3 天,上皮移行至齦瓣邊緣並達到牙面。術後1 周,上皮已可附著於牙根面,瓣下的血凝塊已被來自結締組織、骨髓腔及牙周膜的肉芽組織所替代。術後2 周,膠原纖維開始形成,並與牙面平行。術後3 ~ 4周,上皮和結締組織的重建均已完成,齦溝內正常上皮襯里,結合上皮形成,齒槽嵴頂纖維也已呈功能性排列。③齦下潔治、根面平整、袋內壁刮除後的癒合。手術將病理性肉芽全部颳去,新生的肉芽組織在早期即形成,並且逐漸成熟而變成結締組織。④切除性新附著術後的組織癒合。與齦下刮治術(根面平整術)相似。

骨組織創傷的癒合:手術後牙槽骨的癒合過程取決於手術時骨的暴露程度,是否作骨成形,術後骨面是否嚴密覆蓋等因素。全厚瓣手術時骨面暴露,術後1 ~ 3 日時骨面有表淺的壞死,隨後有破骨細胞性吸收,在術後4 ~ 6 天達高峰,然後逐漸減輕,導致約0.5 ~ 1mm 的骨吸收。此後可有修復,在術後3 ~ 4 周達高峰。在進行骨成形或術後齦瓣未能嚴密覆蓋骨面者,骨的壞死和炎症較重,骨嵴高度降低,修復過程可長達72 天。在骨膜瓣較厚時,半厚瓣的癒合過程可能比全厚瓣縮短。

5、種植牙的手術流程

第一步:
1)治療前醫患溝通,充分了解病人的期待和願望。
2)排除急性病理狀態、急性感染。
3)對沒有治療價值的牙齒,根據具體情況擬定拔除時間。4)調改或製作臨時性修復體,使它具有恰當的垂直距離、牙弓形態及頜平面,能完成一定的功能和維持一定的美學要求。
第二步:
1)牙周病牙的治療確不能保留的牙齒予以拔除。
2)相鄰病灶牙根管治療。
3)種植前手術,包括:軟組織成形術、牙槽嵴成形術、牙槽骨增量、上頜竇提升等無法與種植體植入同期進行的手術。
4)製作手術導板。
第三步:種植手術
第四步:
1) 骨整頜期應維持種植區無創健康環境。
2) 製作過渡義齒,保證種植區無創基礎上,讓病人有一能行使一定功能,具有美學外觀的過渡性修復體。
3) 完成牙周治療和相繼的維護步驟。
4) 完成所有的根管治療及必要的牙冠預備。
第五步:
1) 暴露種植體(埋植式系統,如非埋植式則無此步驟),放入牙齦形成器。
2) 牙齦成形。
3) 重新評估,並按要求拔除對預後有影響的任何余留天然牙,完成牙齒預備。
第六步:
1) 印模。
2) 試戴,將製作完成的金屬鑄件放入口內試戴,確定達到被動就位,攝片證實基台與種植體間無任何間隙。
3) 修復體(種植義齒)就位必要的攝片證實就位狀況。
4) 調整咬頜。
5) 固定。
第七步:
1) 維護及隨訪,口腔衛生和家庭維護指導。

6、做牙齒那種好

當然是種植牙了,種植牙是一種安全,可靠,美觀的修補方法。
缺點是:費用過高,修復周期略長(大約8周)。
強烈推薦ITI種植系統!

種植牙的優勢

人工種植牙同傳統假牙相比,具有許多突出的優點:
1、它的咀嚼功能大大優於其它假牙;
2、具有很強固位和穩定性,可象真牙一樣扎在患者的口腔里;
3、可少磨或不磨自己的真牙;
4、不需要活動牙必備的基托和卡環,沒有大面積的基托導致的味覺遲鈍與不舒適感;
5、體積小不外露金屬、美觀,更有利於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6、對於某些用傳統假牙修復困難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口腔種植牙更具優越性。
在缺一顆或少數幾顆牙時,傳統固定假牙須先把缺牙區邊上的兩顆牙磨小,作為穩固牙套的支柱,假牙才會牢固,而活動假牙要做很大底板作為基托,使人感覺不舒服,有異物感。而人工種植牙則可在缺牙區直接植入人工種植牙,固定假牙,無需損失其它牙齒,也無異物不適感。
在磨牙區後部全部缺失的情況下,以往只能裝活動假牙。但活動假牙的咀嚼功能差,假牙的金屬鉤易卡住臟物,不易清潔,金屬鉤也易露出,影響美觀。人工種植牙則無上述缺點。
當滿口牙齒缺失時,必須製作全口假牙, 傳統假牙由於僅靠牙床粘膜軟組織的支持,固定力量薄弱,不但假牙容易松動,咀嚼功能也不佳,僅能恢復正常功能的三四成而已。加上如果牙齦受力不當,牙槽骨將逐漸萎縮,假牙效果也越來越差。人工種植牙則無移動或咀嚼功能不好的情況,而且在植入部位的牙槽骨,種植牙對其形成功能性刺激,延緩了牙槽骨的吸收。
種植牙的手術流程編輯本段 第一步:
1)治療前醫患溝通,充分了解病人的期待和願望。
2)排除急性病理狀態、急性感染。
3)對沒有治療價值的牙齒,根據具體情況擬定拔除時間。4)調改或製作臨時性修復體,使它具有恰當的垂直距離、牙弓形態及頜平面,能完成一定的功能和維持一定的美學要求。
第二步:
1)牙周病牙的治療確不能保留的牙齒予以拔除。
2)相鄰病灶牙根管治療。
3)種植前手術,包括:軟組織成形術、牙槽嵴成形術、牙槽骨增量、上頜竇提升等無法與種植體植入同期進行的手術。
4)製作手術導板。
第三步:種植手術
第四步:
1) 骨整頜期應維持種植區無創健康環境。
2) 製作過渡義齒,保證種植區無創基礎上,讓病人有一能行使一定功能,具有美學外觀的過渡性修復體。
3) 完成牙周治療和相繼的維護步驟。
4) 完成所有的根管治療及必要的牙冠預備。
第五步:
1) 暴露種植體(埋植式系統,如非埋植式則無此步驟),放入牙齦形成器。
2) 牙齦成形。
3) 重新評估,並按要求拔除對預後有影響的任何余留天然牙,完成牙齒預備。
第六步:

人工種植牙齒的優點編輯本段1、人工種植的牙齒體積小、不露金屬、美觀,有利於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2、咀嚼功能大大優於傳統假牙。
3、在種植的時候,可少磨或不磨自己的真牙。
4、預防了骨吸引,可以保住了患者的牙槽骨。

7、牙周翻瓣術的手術操作

1.術前准備:
(1)牙周基礎治療。只有經過牙周基礎治療將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後,才能消除牙齦炎症所造成的水腫、充血、松軟,評價出真正的齦外形和牙周袋深度,減少術中出血以保證術野清晰。
(2)口腔衛生指導。必須使患者在術前掌握菌斑控制的方法,並堅定在術後進行規律牙周維護的決心,為術後維持良好的療效打下基礎。
(3)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狀況。應進行必要的化驗檢查,如血細胞分析、凝血功能檢查及某些傳染病的篩查,判斷患者是否可以耐受牙周翻瓣術。
(4)做好解釋工作。使患者明白手術的必要性、目的、預期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5)詳細檢查記錄手術部位的牙周袋深度、附著水平、齦緣位置、附著齦寬度、牙齒動度等臨床指標,以便進行手術設計和手術操作。
2.感染控制:
術前應清除術區的菌斑,以0.12%氯己定含漱1分鍾進行口內消毒,以75%酒精對口周皮膚進行口外消毒,鋪消毒孔巾,保證術區周圍為無菌區。雖然口腔是一個有菌的環境,但盡量保持術區的無菌狀態,並在術後一月防止術區感染,對於組織癒合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術後可使用0.12%氯己定含漱1個月。翻瓣術術後一般不必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但在某些較為復雜的情況下可使用抗生素4~7天。
3.局部麻醉:
可採用局部浸潤麻醉或神經傳導阻滯麻醉,使手術無痛順利進行。一般多用4%復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即可。還應在術區每個牙齦乳頭加註葯物使乳頭發白,可減少術中出血並加強麻醉效果。
4.切開和翻瓣:
翻瓣術的切口設計主要取決於手術目的及需要暴露牙面及骨面的程度,以及最終將瓣復位的水平等因素,在此不做贅述。切開後用鈍的分離器沿牙槽骨翻起黏膜-牙槽骨膜瓣,暴露病變區。
5.清創和根面平整:
通過切開、翻瓣暴露病變區後,應對病變區進行徹底的清創,徹底清除病理性肉芽組織、根面上殘存的牙石等,尤其是深牙周袋和根分叉區等通過閉合刮治不易到達的部位,並應進行根面平整,刮除受內毒素侵蝕的牙骨質表層,形成清潔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牙根表面,以利於組織癒合。
6.縫合:
完成清創和根面平整後,應對齦瓣進行復位縫合,將齦瓣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上,齦瓣要完全覆蓋骨面,並與骨面和牙面貼合。詳細的縫合技術在此不做贅述。
7.術後護理:
術後護理的重要原則為防止出血、減輕組織水腫、控制菌斑、防止感染、促進組織癒合。
(1) 術後放置牙周塞治劑。塞治劑具有止血、止痛、保護傷口、防止感染、固定軟組織等作用),可避免咀嚼時食物摩擦傷口,以減輕對術區的損傷。
(2) 在面部與手術區相應處放置冰袋,以減輕術後組織水腫。
(3) 手術當天可刷牙,但不刷手術區,可用0.12%氯己定含漱,每天2次,以減少菌斑形成。
(4) 若手術范圍廣,或進行了骨成形、植骨等,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4~7天。
(5) 術後一周內盡量不用術區咀嚼食物,以免牙齦組織受到機械創傷。
(6) 術後1周拆線,若創口癒合欠佳,可再敷塞治劑一周。拆線後應強化對患者的菌斑控制指導。
(7) 拆線後可對術區用生理鹽水或1%過氧化氫沖洗,如癒合滿意,患者可開始用軟毛牙刷輕輕刷牙,用牙簽輕柔清潔牙鄰面,注意早期不要用牙間隙刷,以免對鄰面組織造成損傷。
(8) 拆線後可每2周復查一次,檢查菌斑控制情況,此後復查間隔時間可逐漸延長。
8.術後並發症及處理:
翻瓣術後2天可能出現術區相應面部腫脹,常為手術過程的正常非感染性炎症反應,一般3~4天可消退;有些患者術後會出現牙根面敏感,一般數周後會逐漸消失;術後短期牙齒松動度可能增加,一般術後4周可恢復至術前水平;組織癒合的過程一般需要6周時間,因此術後6周不應探診牙周袋。翻瓣術後常見的並發症及處理原則如下:
(1)術後持續出血:應去除塞治劑,找出出血部位及原因,進行相應處理。可壓迫止血,止血後重新放置塞治劑。
(2)術後疼痛:一般情況下,只要術中遵循基本原則,術後疼痛和不適非常輕微。常見術後疼痛的原因為牙周塞治劑過度伸展,妨礙了系帶運動,造成局部黏膜水腫及潰瘍,一般出現在術後1~2天,去除塞治劑過度伸展部分,疼痛即可消失。術中骨暴露及骨面乾燥時間過長也可引起術後較嚴重的疼痛,可服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但對同時服用降壓葯的患者需慎用,因此類葯物會干擾降壓葯的效果。與感染有關的術後疼痛常伴局部淋巴結腫大或低熱,此時應服用抗生素和止痛劑。
(3)腫脹:術後2天內有些患者術區相應面頰部可能會出現腫脹,一般質軟、無痛,淋巴結也可腫大,此為手術過程的非感染性炎症反應,屬正常反應,一般術後3~4天即逐漸消退。對腫脹持續存在或加重、疼痛者,則應使用抗生素,並告知患者在腫脹區做間斷熱敷。
(4)術區牙齒咬合痛:可由不同原因引起。如塞治劑過多,干擾咬合可引起咬合痛,通過檢查,去除過多塞治劑即可消除;術後炎症反應擴展至牙周韌帶,也可能導致咬合痛,一般隨著術後時間延長症狀逐漸消退,如症狀加重,則應去除塞治劑,檢查術區有無感染或殘留牙石等局部刺激無,如有膿腫,應切開引流,並徹底清除殘留牙石。
(5)全身性反應:偶爾患者可在術後24小時內感覺虛弱,或有低燒,這可能是手術過程引起短暫菌血症的全身反應,可通過服用抗生素予以防止。

與牙周軟組織成形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