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有多少個軟組織
這問題問的有點……又不是骨頭誰還能數得清楚呀。主要是皮下筋膜還有韌帶等等……常說的軟組織戳傷損傷主要是指 外傷引起的非骨質實質的傷害的類似淤青,皮膚腫脹,壓痛等症狀,一般通過舒筋活絡可以緩解
2、雙側頸部皮膚回聲清晰,皮下軟組織分布大致均勻
你好,檢查結果有可能是存在淋巴結炎的緣故。另外注意是否慢性感染或皮下組織變性。應用中醫活血葯物或按摩方法。抗炎葯物治療觀察
3、軟組織是指什麼?
軟組織 (一)皮膚 較厚,移動性小,有較豐富的毛囊和度脂腺。 (二)淺筋膜 緻密而厚,含有較多脂肪,有許多結締組織纖維束與深筋膜相連。項區上部淺筋膜特別堅韌,腰區的淺筋膜含脂肪較多。 (三)皮神經 來自脊神經後支。 1.項區來自頸神經後支,其中較粗大的皮支有枕大神經和第3枕神經。枕大神經:是第2頸神經後支的分支,在斜方肌起點上項線下方淺出,伴枕動脈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膚。 第3抗神經:是第3頸神經後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淺出,分布至項區上部皮膚。 2.胸背區和腰區來自胸、腰神經後支的分支。各支在棘突兩側淺出,上部分支幾乎呈水平位向外側行,下部分支斜向外下,分布至胸背區和腰區皮膚。第12胸神經後支的分 支可至臀區。第1~3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組成臂上度神經,行經腰區,穿胸腰筋膜淺出,越髂嵴分布至臀區上部。該神經在髂嵴上方淺出處比較集中,此部位在豎脊肌外側緣內、外側2cm范圍內。當腰部急劇扭轉時,上述部位神經易被拉傷,是導致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3.骶尾區來自骶、尾神經後支的分支,自髂後上棘至尾骨尖連線上的不同高度穿臀大肌起始部淺出,分布至骶尾區皮膚。其中第1~3骶神經後支的分支組成臀中皮神經。 (四)淺血管 項區的淺動脈主要來自枕動脈、頸淺動脈和肩胛背動脈等的分支。胸背區來自肋間後動脈、肩胛背動脈和胸背動脈等的分支。腰區來自腰動脈分支。骶尾部來自臀上、下動脈 等的分支。各動脈均有伴行靜脈。
4、軟組織損傷的症狀
軟組織損傷以腫脹、疼痛為主要表現。急性期,局部滲血、水腫,疼痛劇烈。晚期可能出現肌肉、肌腱的粘連、缺血性攣縮,關節周圍炎,甚至引起關節僵直。
軟組織損傷一般可以使用華氏古方貼處理,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平時注意護理,不要受涼,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
5、人體都有什麼物質
主要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分為蛋白質、脂質、糖類、核酸;無機物為水和無機鹽。
6、人身體里的軟組織是指?
凡人體的皮膚、皮下淺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囊、椎間盤、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稱為軟組織。
7、軟組織損傷吃什麼食物有利於康復
軟組織損傷的飲食護理
1.軟組織損傷的飲食忌煙與烈酒,應少吃甜食、油膩與辛辣刺激性食品。
2、軟組織損傷的飲食要多飲水,常飲些綠豆湯、銀花茶、菊花茶,有清熱解毒、清心消暑之功。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衣被。
4、保持皮膚乾燥清爽,汗腺通暢,是防止機體發生化膿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5、盡量防止蚊子、昆蟲等叮咬,避免玻璃、釘子割傷刺傷以及水火燙傷等,防止感染。
6、患有瘙癢性皮膚病者,一定要積極治療,避免搔抓,不可任意擠壓排膿,以免炎症擴散。
7、軟組織損傷的保健早期即傷後24小時後48小時以內,冷敷非常重要,可控制出血和滲出,減輕腫脹、疼痛等症狀。
8、中後期軟組織損傷的保健可採用理療、按摩、活血葯物養生.骨活力治療等,結合功能鍛煉,促進淤血與滲出的吸收、組織修復。
軟組織損傷可以分為這個扭傷類,挫傷類等,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的軟組織損傷,人們對於飲食調理都是非常重視的,那麼像這個軟組織損傷吃什麼好呢?
1、大棗白芷粥。
組成:大棗10枚,白芷10克,粳米200克。
用法:將大棗、白芷分別洗凈,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趁熱分次飲用。
功效:補益中氣,行氣止痛。
主治:軟組織損傷後期體虛者。
2、橘皮米粥。
組成:橘皮干10克,粳米50克。
用法:將橘皮干碾為細末,置鍋中,加粳米,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趁熱分次飲食。
功效:行氣止痛。
主治:軟組織損傷中期,伴有脾胃不適,納差者。
3、桃仁冬瓜米粥。
組成:桃仁10克,冬瓜20克,粳米100克。
用法:桃仁搗爛如泥,用水研汁去渣,與冬瓜、粳米一同置鍋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趁熱食用。
功效:行氣消腫止痛。
主治:軟組織損傷早期,腫痛明顯者。
這三種粥口味上非常不錯,又可以調理身體,對軟組織損傷的病人來說絕對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軟組織損傷的病人可以考慮。
8、身體多處軟組織挫傷能構成輕傷嗎?
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不構成輕傷。
9、人體中的氟
氟同時普遍分布在人體的各類組織中,雖然人體中總的氟含量並不高,正常成年人體內氟總量范圍為2~3 g,平均氟含量僅為37~70mg/kg,但體內氟的90%以上都貯留在骨骼和牙齒等硬組織中,因此我國正常人的骨骼氟含量約為200~300mg/kg,最高可達800mg/kg以上,牙齒則達70~80mg/kg以上,而人體軟組織的氟含量普遍在10mg/kg以下(表8-2),表8-2中數據均為乾重情況下的數值,體液中的氟含量最低,其中血液氟含量僅為0.13~0.15mg/kg。
表8-2 人體軟組織中的氟含量 單位:mg/kg
(據陳國階等,1990)
由表8-2得出以下結論:
(1)氟在人體中的分布,既是分散的,又是集中的。這是因為一方面幾乎人體的各個器官都含氟,另一方面絕大部分的氟分布於骨骼和牙齒中,其結果是硬組織(如骨骼和牙齒)是人體內氟平衡的調節器,當體內氟含量失調時,最先病變的器官往往是骨骼和牙齒。
(2)機體內的氟含量是動態變化的,機體各組成部分對環境中氟含量的變動敏感性不同,因此體內氟含量的數值只是一個瞬時值,只能反映個體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氟在體內的存在狀態,這也是很多學者所檢測的體內氟含量數據差異大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機體各組織中的氟含量是環境與人體長期相互作用的條件下機體主動和被動調節的產物,是積累狀態下的一種動態平衡量。也就是說,機體所吸收的氟的變化短期內幾乎不能在骨骼和其他組織中有所反映。相反,體液中的氟含量尤其是血氟和尿氟的含量,波動性大,對環境中氟含量變化的敏感性較強,時間、地點以及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變化對其含量的影響直接、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