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性腹膜後腫瘤
腹膜後如果有良性的腫瘤,要根據腫瘤具體的大小,還有具體的位置來決定需不需要處理。
良性的腫瘤如果比較小,對周圍的臟器沒有造成壓迫,對周圍的血管和神經沒有形成壓迫的症狀,如果位置特別深,手術帶來的創傷比較大,可以定期復查。如果腫瘤不長大,可以不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是腫瘤比較大,壓迫到腹膜後的血管或者組織器官,引起症狀,建議要通過手術來治療。如果是良性的,手術的效果相對比較好,一般術後在切除干凈的前提下,很少出現復發的情況。
當然腹膜後總體位置比較深,手術帶來的創傷整體算比較大。
2、腹膜後腫瘤就是癌症嗎
腹膜後腫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主要來自腹膜後間隙的脂肪,疏鬆結締組織、肌肉、筋膜、血管、神經、淋巴組織等,並不包括原在腹膜後間隙的各器官(腎、胰、腎上腺及輸尿管等)的腫瘤。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首選大家應該知道腹膜後在人體的什麼位置?腹膜後都有些什麼東西?為了便於理解,我將人體腹壁、腹膜、腹腔及腹腔內臟器的關系用一個形象實體比喻來說明。人體腹壁就象一個大的木桶,它可分前與後;人體腹膜就是一個大的氣球;腹腔及其內臟器就是氣球內所裝的水,如果我們將裝有水的氣球放入木桶內,這種狀態就構成了人體腹部:腹壁――應木桶,腹膜――氣球,腹腔及腹腔內臟器――氣球內的水。這樣,普通人對人體腹部的結構就有了一個形象的框架了。那麼,腹膜後在什麼位置呢?氣球與木桶壁之間的間隙我們稱之為腹膜間隙,腹壁前部就稱為腹膜前,後部就稱為腹膜後。如此,我們對腹膜後在人體的具體位置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什麼是腹膜後腫瘤?原發性腹膜後腫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 PRTS),是指起源於腹膜後潛在腔隙內的腫瘤,不包括腹膜後臟器本身的腫瘤和腹膜後轉移腫瘤。因歷史原因,多數學者沿用腹膜後腫瘤來代替原發性腹膜後腫瘤的說法。
腹膜後腫瘤發病情況:腹膜後腫瘤佔全身腫瘤的0.5%以下。它多為軟組織腫瘤,佔全身軟組織腫瘤的10%-20%。據統計:腹膜後腫瘤中有82%為惡性,只有5-18% 為良性。許多腹膜後腫瘤至死亡時也未能確診。所以,在我國尚無完整的腫瘤發病率的統計。
腹膜後腫瘤有哪些特點?腹膜後腫瘤多為軟組織起源,而軟組織腫瘤又是一個極為多樣化的群體。所以,腹膜後腫瘤是一類病理類型繁多,起病隱匿,不易早期發現,一旦確診常因累及腹膜後眾多的血管、神經或臟器,致手術切除困難,而它對化療、放射治療又不敏感,因此是一類「不敢問津或無人問津」的難治性腫瘤――這就是腹膜後腫瘤的臨床治療特點。另外,腹膜後腫瘤還具有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雖然腹膜後腫瘤病理多樣化,但還是有其共性的,也就是說不論是哪一類腹膜後腫瘤,一般都具有如下四種相同的生物特徵。
一 腫瘤呈膨脹性生長,但一般不具備浸潤性;
二 腫瘤一般有完整的包膜;
三 不容易出現遠處轉移;
四 容量出現術後局部復了;
所以,腹膜後腫瘤與其他癌症不一樣,因其無侵襲性生長,早期又無臨床表現,就診時多半已生長巨大,因巨大腫瘤與腹腔臟器搶占腹腔空間造成壓迫而表現出晚期壓迫症狀。因為發現晚,手術困難,且惡性居多,故總體療效不理想。雖然如此,但如果了解腹膜後腫瘤的共同生物學特性,我們就不應該輕易放棄對較大的甚至是巨大的腹膜後腫瘤的手術切除,即使是對於復發的病例也應該爭取再次或多次手術。尤其是通過B超早期發現更為重要。
3、腹膜後腫瘤急急急【腹膜後腫瘤】
活檢病理明確診斷後,盡可能首選手術切除。
如果評估風險過大,可考慮消融治療或聯合腫瘤血管栓塞,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腫瘤進展。
(天津腫瘤醫院李保國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軟組織腫瘤是不是癌症?
二、軟組織腫瘤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軟組織腫瘤是不難與非腫瘤性腫塊鑒別的,其診斷要點如下: (一)患者在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後才覺察到無痛性進行性增大的腫塊,發熱、體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適等全身性症狀則少見。 軟組織腫瘤2
(二)臨床上較少發生但很重要的腫瘤引起的綜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發於纖維肉瘤。 (三)X線攝片檢查 X線攝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軟組織腫瘤的范圍,透明度以及其與鄰近骨質的關系。如邊界清晰,常提示為良性腫瘤;如邊界清楚並見有鈣化,則提示為高度惡性肉瘤,該情況多發生於滑膜肉瘤、橫紋肌肉瘤等。 (四)超聲顯像檢查 該法可檢查腫瘤的體積范圍、包膜邊界和瘤體內部腫瘤組織的回聲,從而區別良性還是惡性。惡性者體大而邊界不清,回聲模糊,如橫紋肌肉瘤、滑膜肌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等。超聲檢查還能引導作深部腫瘤的針刺吸取細胞學檢查。該檢查方法確是一種經濟、方便而又無損於人體的好方法。 (五)CT檢查 由於CT具有對軟組織腫瘤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的特點,用來診斷軟組織腫瘤也是近年常用的一種方法。 ( 六) MRI檢查 用它診斷軟組織腫瘤可以彌補X線CT的不足,它從縱切面把各種組織的層次同腫瘤的全部范圍顯示出來,對於腹膜後軟組織腫瘤、盆腔向臀部或大腿根部伸展的腫瘤、腘窩部的腫瘤以及腫瘤對骨質或骨髓侵襲程度的圖像更為清晰,是制訂治療計劃的很好依據。 (七) 病理學檢查 1.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簡單、快速、准確的病理學檢查方法。最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①已破潰的軟組織腫瘤,用塗片或刮片的採集方法取得細胞,鏡檢確診;②軟組織肉瘤引起的胸腹水,必須用剛取到的新鮮標本,立即離心沉澱濃集,然後塗片;③穿刺塗片檢查適用於瘤體較大、較深而又擬作放療或化療的腫瘤,也適用於轉移病灶及復發病灶。 2.鉗取活檢:軟組織腫瘤已破潰,細胞學塗片又不能確診時,可做鉗取活檢。 3.切取活檢:多在手術中採取此法。如較大的肢體腫瘤,需截肢時,在截肢前做切取活檢,以便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腫瘤位於胸、腹或腹膜後時,不能徹底切除,可做切取活檢,確診後採用放療或化療。 4.切除活檢:適用體積較小的軟組織腫瘤,可連同腫瘤周圍部分正常組織整塊切除送病理檢查。
編輯本段三、軟組織腫瘤治療措施
(一)手術治療
軟組織腫瘤3
1.根治性手術:所有位置的腫瘤必須是連同周圍包繞的正常組織一並切除的,為了保證完整的切除,常常不得不割捨一些正常的組織結構,手術切除亦應包括活檢的部位,皮膚及其附近的部分肌肉。對於肌肉腫瘤,受累肌肉應將首尾完全予以切除。只有在臨床顯示淋巴結已受累時,才實施淋巴結清掃術。 2.減積手術:是針對一些無法完全切除的軟組織腫瘤而採用的方法,術後再繼以其他非手術治療,以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並延長病人的生命。如惡性腹膜後巨大的脂肪肉瘤等,可先行減積手術,爾後再輔加放射治療,可取得好的療效。 3.截肢術:適用於晚期的巨大腫瘤伴有潰瘍大出血,而又無法止血;或伴發嚴重感染,如膿毒血症、破傷風等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或腫瘤生長迅速並引起劇烈疼痛,難以用葯物控制;或肢體己有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動能力等嚴重狀況下,無法用其他方法挽救時,方可考慮先選用截肢術。
(二)放射治療
徹底根治性的手術會造成功能性損傷,截肢或關節離斷,治療的另一選擇是手術與放射的聯合應用。手術後輔加放射治療,主要是針對那些殘留在手術野內的微小亞臨床病灶起到了抑製作用,而對那些團塊狀和結節狀的大塊瘤體往往難以奏效。因此,學者們認為,即使僅作腫瘤局部切除,再加放射治療,也能取得與包括截肢術在內的根治性手術相仿的療效,而且還保存了肢體。單純放療,只是姑息性的治療,因而無法達到治癒的目的。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了術前放療,並指出,術前放療有時會優於手術後放療,因為手術前放療可使巨大腫瘤的體積縮小,並常會在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產生一層組織反應區,有輕度水腫,易於手術分離,可使原認為不能切除的腫瘤得以切除;其次是大部分腫瘤細胞經放射治療後已失去活力,即使在手術野內留有腫瘤細胞,也無生存和復發的能力。還有一點是軟組織肉瘤經過放射治療後,其周圍的脈管大多萎縮變細,甚至纖維化閉塞,失去循環能力,這就會減少手術操作時擠壓腫瘤向外擴散的機會,而手術前放療最大的缺點是手術後創面不易癒合,要特別注意。
(三)化學治療
軟組織腫瘤4
對軟組織肉瘤有效的葯物很多;主要為ADM、DTIC、CTX及IFO、KSM等。一般認為療效較好的是CYV ADIC聯合方案。其具體用法是:CTX600mg、d1VCR2mgd1,KSM 400μg,d1,DTIC 250mg d1-5;3~4周為一療程。化學治療又分術後輔助化療及新輔助化療,即術前化療。 1.手術前化療:體積較大惡性程度高的軟組織惡性腫瘤宜於術前用化療,可使瘤體縮小,提高切除率,避免截肢之苦。 2.手術後化療:手術加用化學葯物治療,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在治療高度惡性軟組織肉瘤中,應在手術後短期內即開始應用,有可能減少遠處轉移,提高生存率。如時間相隔太久,將難奏效。作者認為:用化療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預防性比治療性好。一般用葯時間Ⅰ期和Ⅱa期化療1年,Ⅱb~Ⅲ期化療2年。
5、請問腹膜後腫瘤症狀有哪些?
由於腹腔內特別是腹膜後器官的疾病和腫瘤可產生與本病類似的症狀,故常需與脾腫大、胰腺囊腫或腫瘤、腎臟腫瘤、腎上腺腫瘤、腎盂積水和肝腫瘤鑒別。應用各種輔助檢查技術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腫瘤的部位、范圍以及與毗鄰器官的關系,有時尚可確定腫瘤的性質。腹部平片發現腫瘤內有骨骼、牙齒等結構,則可判斷為畸胎瘤。纖維內瘤、神經纖維瘤或惡性神經鞘瘤有時可出現鈣化。椎間孔擴大,甚至有骨質破壞,應考慮是神經纖維腫瘤。胃腸鋇餐或鋇灌腸檢查有助於確定腫瘤與胃腸道的關系,主要徵象是胃、腸移位或受壓。為了解腫瘤是包繞還是推移腎臟、輸尿管,常需作靜脈腎盂造影,必要時做逆行尿路造影,甚至留置輸尿管導管,以便術中辨認輸導管。以往曾應用腹主動脈造影、下腔靜脈造影、腹膜後充氣造影等侵襲性檢查技術對腫瘤定位,由於B型超聲波和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的普遍應用,這些檢查對大多數病人已似無必要。因為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能對腫瘤確切定位,明確腫瘤與周圍臟器及大血管的關系,尚可早期發現腫瘤局部復發。
腹膜後間隙的范圍頗廣,它上達橫膈,下至盆膈。腫瘤可來源於其中的脂肪、結締組織、筋膜、肌肉、血管、神經、淋巴管和胚胎殘留組織,因此,腫瘤的病理分類甚多,見表24-1。
表24-1
原發性腹膜後常見腫瘤的病理分類組織來源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一、間葉組織脂肪瘤纖維瘤平滑肌瘤橫紋肌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淋巴管瘤間葉瘤脂肪肉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橫紋肌內瘤血管內皮肉瘤
血管外皮肉瘤淋巴管肉瘤間葉肉瘤二、淋巴組織假性淋巴瘤惡性淋巴瘤三、神經組織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神經節細胞瘤嗜鉻細胞瘤非嗜鉻性副神經節瘤
惡性神經鞘瘤
神經纖維肉瘤
成神經細胞瘤、節細胞成神經細胞瘤
惡性嗜鉻細胞瘤
惡性非嗜鉻性副神經節瘤
四、尿生殖原性中腎瘤惡性苗勒氏混合性瘤
五、生殖細胞源性
良性囊性畸胎瘤
惡性畸胎瘤內胚竇癌
絨毛膜上皮細胞癌
六、組織來源不明囊腫、腺瘤未分化癌、異位組織癌、未分化內瘤
除少數腹膜後腫瘤,如嗜鉻細胞瘤能分泌化學介質產生明顯的臨床症狀易被早期發現外,絕大多數腹膜後腫瘤初起時無症狀。當腫瘤逐漸長大,產生壓迫症狀,或被病人偶爾發現時始就醫檢查。最常見的的症狀是腹塊、腹痛,以及相應臟器受壓迫和刺激所生的症狀。
腹塊常是被病人偶然發現,不伴其他症狀。少數病人是與腹痛同時發現腹塊。隨腫瘤部位、大小及腹壁厚薄不同,腹塊可小如胡桃、蘋果,巨大者猶如胎頭,甚至占據1/4腹腔。腹塊固定,大多為廣基,不能推動。囊性腫瘤常有囊性感。一般無壓痛和腹肌緊張。
腹痛的性質大多為脹痛或隱痛,很少出現絞痛。腫瘤壓迫下肢神經干或神經根時可引起臀腿痛。背痛者不多見。腫瘤內出血、壞死時,體積可突然增大,出現劇烈疼痛,伴有低熱。腫瘤增大引起毗鄰器官的壓迫和移位時,隨部位不同,可產生相應的症狀。壓迫和刺激胃可產生食後上腹飽脹、惡心、嘔吐;壓迫小腸引起慢性陳發性臍周腹痛、腹脹等不完全性便變形,刺激直腸產生排例次數增多、里急後重,甚至腫瘤向腸腔潰破而引起便血;壓迫輸尿管引進能盂積水,雙側受壓時間較長後尚可出現尿毒症;壓迫和刺激膀胱產生尿頻、每次排尿量少和排尿急急迫感;壓迫靜脈和淋巴管引起迴流障礙時,尚可引起下肢浮腫、腹壁靜脈擴張、陰囊水腫、精索靜脈曲張等症狀;壓迫動脈時還可聽到血管雜音。
有分泌功能的腫瘤,如嗜鉻細胞瘤,因能分泌兒茶本分胺類物質,可出現陣發性高血壓。巨大的纖維組織腫瘤可分泌胰島素類物質,引起低血糖症狀。有的罕見的功能性間葉瘤可引起抗生素D的低血磷症有軟化病。
惡性腫瘤生長到一定時期,可出現消瘦、乏力、納減、貧血、發熱、腹水、黃疸,甚至惡病質。有用(0)
6、軟組織腫瘤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腫塊:患者常以無痛性腫塊就診,可持續數月或一年以上。腫塊大、小不等惡性腫瘤生長較快,體積較大。惡性腫瘤的直徑多大於5cm。生長較速並位於深層組織的腫瘤邊界多不清晰。2、疼痛:高分級肉瘤因生長較快,常伴有鈍痛。如果腫瘤累及鄰近神經則疼痛為首要症狀。肉瘤出現疼痛常預後不佳。Shiu於1989年強調,保肢成功的病例僅27%出現疼痛,而施行截肢手術組疼痛則高達50%。3、硬度腫瘤中纖維,平滑肌成分較多者則質地較硬,而血管,淋巴管及脂肪成分較多者則質地較軟。4、部位:纖維源性腫瘤多發於皮下組織;脂肪源性腫瘤多發生臀部、下肢及腹膜後;間皮瘤多發生於胸、腹腔;平滑肌源性腫瘤多發生於腹腔及軀幹部。滑膜肉瘤則易發生於關節附近及筋膜等處。5、活動度: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生長部位常表淺,活動度較大。生長部位較深或周圍組織浸潤的腫瘤,其活動度較小。腹膜後腫瘤因解剖關系多為固定型。6、溫度:軟組織肉瘤的血供豐富,新陳代謝旺盛,局部溫度可高於周圍正常組織。良性腫瘤局部溫度正常。7、區域淋巴結:軟組織肉瘤可沿淋巴道轉移。滑膜肉瘤、橫紋肌肉瘤常有區域淋巴結腫大,有時融合成團。軟組織腫瘤的臨床表現比較明顯,建議您出現以上症狀是要及時要醫院進行治療,否則就會變成軟組織惡性腫瘤。
7、腹膜後軟組織腫瘤,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受侵
你好,這種情況考慮這個你需要用葯物進行治療,這個沒問題的,可以改善症狀,這個,可以手術治療,祝你健康。
8、腹膜後腫瘤
這個毛病即使手術切除也很容易復發,倒是不容易轉移,所以我經歷過的最典型的病人第一次手術後15年內,開了7刀,現在還活的挺好。如果有中醫原意搭手的話那敢情最好,問題是,如果是癌症病人,復發了反正也是個死,中醫看他半年病人去世了,花費也是有限的,中醫講已經延長了,治療有效的,本來也就活三個月的,家屬也就不大會吵。而腹膜後腫瘤這個毛病,中醫治療,隨你怎麼治,你會看著這東西越長越大,病人不會死亡,錢會花很多,本來能有機會手術切除的,中醫治了以後可能就切不掉了,病人到時候是會找中醫麻煩的,所以中醫也不願意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