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手中指關節脫位,側副韌帶撕裂,治療時用鋼針固定,還用了帶線鈦合金鉚釘,帶線鈦合金鉚釘可以去除么
根據描述,最終對員工活動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能力性是屬於正常的,但是需要員工在治療完畢之後多進行恢復性的活動。
2、工傷中使用的帶線鉚釘能報銷嗎?
工傷中使用的帶線鉚釘可以報銷。
3、工傷中使用的帶線鉚釘能報銷嗎
1.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條之規定,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丙類葯物不在上述三大目錄的范圍之內,屬於超出標準的情形,超出「三項目錄」之外的醫療費用,目前的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規定由誰承擔。
3.但是,除非屬於搶救生命危急工傷職工所必需的,並經用人單位同意使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丙類葯物進行治療,否則工傷保險基金以及用人單位可以不予支付。無錫市、廈門市、蚌埠市以及福建省等地已出台了相關的文件,對超出「三個目錄」的情形做了相關的規定,有什麼疑問,可以撥打12333咨詢一下當地勞動部門。
4、鈦合金的鉚釘安裝在身內,可做核磁共振嗎?
不能。
做核磁共振檢查,如果身上有金屬物品,會干擾磁場的運行。
另外金屬受強大磁場的吸引也可能產生移動,可能產生嚴重後果以致生命危險。
身體內有不能除去的其他金屬異物,例如支架、彈片等金屬存留者,為檢查的相對禁忌,檢查時,應嚴密觀察,以防檢查中金屬在強大磁場中移動而損傷鄰近大血管和重要組織,產生嚴重後果,有金屬避孕環及活動的金屬假牙者一定要取出後再進行檢查。
5、人體的軟組織都包含什麼呢?如果從皮下開始按照從外至內的順序,都有哪些呢?
人體的軟組織是指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韌帶丶 關節囊、滑膜囊、神經、血管等。 軟組織是比較重要的一個人體組織。從頸部神經的後支開始,較厚的皮支是較大的枕神經和第三枕神經。 枕大神經:它是第二頸神經後支的一個分支,在斜方肌上中線下方較淺,枕動脈的分支向上延伸至枕部皮膚。 第三枕神經:它是第三頸神經的分支,穿過斜方肌並延伸到頸部的上部皮膚。
6、帶線錨釘產品注冊單元應如何劃分?
帶線錨釘用於骨與軟組織之間的固定,由縫線和錨釘組成。錨釘的組成材料(包括材料牌號)不同,應分為不同的注冊單元。其配合使用的縫線組成材料不同,也應分為不同的注冊單元,若申報產品由多根縫線組成或一根縫線由多種材料製成, 但作為整體組配或組合使用,可按同一注冊單元申報。
蘇州博系通 153客服-0085人員5451
經營范圍包括:認證咨詢及服務;企業管理咨詢及服務;商務信息咨詢;知識產權(商標、專利)服務;科技項目中介服務;質檢技術咨詢及服務
7、關節鏡下穿線法
1 適應證 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的適應證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而擴大。在20年前,手術醫師只能用關節鏡對肩袖撕裂進行觀察及簡單的清理。現在,越來越多的肩袖撕裂,包括巨大撕裂都可以在關節鏡下得到修補[1-3]。
目前,關節鏡下修補肩袖的適應證已與肩袖開放修補術一樣,即適用於肩關節持續疼痛,影響生活、工作或運動,經6~12個月保守治療無效的肩袖撕裂[4]。同樣,關節鏡下修補肩袖也需遵循與開放手術類似的基本原則:①仔細修復或保留三角肌的止點;②肩峰下間隙的足夠減壓;③無張力修補;④將腱附著於大結節上;⑤醫師指導下的康復[5]。
2 優缺點 與開放手術相比,關節鏡下手術有許多優點[4-6]:①關節鏡下手術可以同時探查和處理盂肱關節內的疾患。在76%的肩袖開放修補術中可以發現盂肱關節疾患,而同時處理這些伴隨的疾患會影響肩袖開放修補術的療效。②關節鏡下手術可以更清楚地暴露肩袖撕裂的部位。開放性手術必須旋轉上臂,把肩袖撕裂部位放置到手術切口之下,才能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而關節鏡下手術則通過不同的手術進路,可以方便地觀察到肩袖撕裂的部位,更好地評價肩袖撕裂並進行相關操作。③在肩峰成形術中,關節鏡下操作可以保留三角肌在肩峰的止點,避免剝離三角肌止點後可能發生的三角肌止點不癒合。同時,術後康復進程也因為不需要保護三角肌癒合而變得更快。④關節鏡下手術術後疼痛更輕,早期活動度更好。⑤在關節鏡下可以更精確地實行軟組織松解,從而獲得肩袖無張力固定,有利於肩袖癒合。⑥關節鏡下手術只需常規的後、外、前3個入路,術後瘢痕少,更加符合美觀的需求。⑦關節鏡下修補可以減少術後肩關節粘連的可能。
然而,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需要更多的手術設備,可能需要更長的手術時間,對手術醫師的技術要求更高。另外,關節鏡下手術的肩袖癒合能力可能不如開放手術[5]。Galatz等[7]發現關節鏡下修補肩袖巨大撕裂術後會產生更高的缺損復發,並可能導致療效減退。但Wolf等[8]則認為關節鏡下修補肩袖後發生肩袖殘餘缺損的概率並不比切開手術高,而且這種肩袖部分缺損並不影響臨床療效。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的不足,其實很可能是未能正確掌握鏡下操作技術的緣故。
3 手術技術 關節鏡下修補肩袖的常規步驟為:診斷性關節鏡檢、撕裂類型鑒別、腱的分離松解、准備大結節骨面、必要的邊緣重疊(margin convergence)縫合、腱固定於大結節上[4,5,9]。以上概念和技術手段的提出及應用使關節鏡下手術有了可以遵循的規則,其中最主要的是關節鏡下肩袖撕裂的分型及由此衍生的各種修補技術[10]。在關節鏡下,基於撕裂的形狀和邊緣的活動性,肩袖撕裂被分為4型:①新月形撕裂;②U形撕裂;③L形撕裂;④巨大的回縮的不能松解移動的撕裂。新月形撕裂可以直接將腱無張力縫合於骨上(見圖1);U形撕裂是向內側回縮的較大的撕裂,撕裂的頂點在關節盂水平,直接將撕裂緣縫合於骨面上會導致張力過大,需要先應用邊緣對合縫合技術將撕裂邊緣以前-後方向縫合縮小裂隙,再以內-外方式將撕裂緣縫合在骨面上(見圖2);L形撕裂有沿著肩袖纖維方向的長軸裂緣和止點方向的橫軸裂緣,修補時需先將長的撕裂緣以前-後方式無張力縫合,再將剩餘的橫軸撕裂緣縫合在骨面上(見圖3);巨大的回縮的不能移動的撕裂約佔9.6%,可分為新月形和L形兩種亞型,前者撕裂范圍往往更廣,修補難度更大。這些撕裂往往需要應用間隙分離技術來獲得撕裂緣的活動度,間隙分離技術包括前間隙分離(岡上肌與肩袖間隙之間的分離)、後間隙分離(岡上肌與岡下肌之間的分離)、雙間隙分離(前、後間隙的分離)。通過間隙分離技術,巨大撕裂可以獲得足夠的活動度並能無張力地縫合[3,11,12]。
關節鏡下修補的一個技術難點在於鏡下穿線和打結的繁瑣,Viper穿線器等設備的發明使穿線變得非常方便,而無結鉚釘的發明則完全拋棄了繁瑣的穿線打結,簡化了肩袖縫合過程,減少了手術時間。有多個公司開發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無結鉚釘,其初始強度各不相同,可吸收螺釘及墊圈的初始周期負荷強度大於帶線鉚釘[13,14]。但某些類型的無結鉚釘的初始強度卻不如常規縫線鉚釘,這可能會產生肩袖撕裂緣與骨面之間更大的間隙,進一步影響肩袖的癒合[14,15]。
在開放手術中,某些無結鉚釘的早期臨床療效已證實比縫線鉚釘差[14]。對關節鏡下無結鉚釘修補肩袖撕裂的臨床療效尚未見報道,但已有其並發症的報道,如異物反應、鉚釘松動、肩袖再撕裂等[16,17]。
關節鏡下修補術以往的一個缺點在於肩袖重建後接觸面積較少。Apreleva等[18]發現常規的開放穿骨道縫線縫合肩袖手術可以重建肩袖止點85%的面積,而鏡下鉚釘縫線單排重建只能重建67%的面積。雙排重建技術將肩袖殘端作內、外兩層雙排固定,內層固定在肱骨頭貼近關節面外緣處,外層固定在大結節的陷落點(drop-off)內緣骨床的外側面。Lo等[19]認為這種技術可以增加肩袖重建止點的面積,提高肩袖癒合程度。deBeer等[20]對58例關節鏡下肩袖雙排修補術患者進行平均15個月的隨訪,優良率為90%,更為重要的是B超顯示89%患者術後隨訪時肩袖完整。這可能說明雙排重建技術可以減少術後肩袖再撕裂,改善術後療效。
另一種「床墊式雙鉚釘固定(mattress double anchor)」也可以增加肩袖重建面積。這種方法是由兩個縫線鉚釘分別獨立固定後,用縫線環將兩個鉚釘連接(見圖4)。生物力學試驗證明這種固定方式與傳統單排重建方式有相似的強度,並能重建肩袖與止點更多的接觸面積;與其他雙排固定方式相比有相似的強度,且穿過肩袖的縫線更少。Millett等[21]認為這種簡單的新方法不僅可以增加肩袖的接觸面積,還能使負荷分布在2個鉚釘上,可以減少固定的失敗率。
4 臨床療效 不少研究報道,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的優良率為85%~94%。隨著技術熟練程度的增強,新理論的發展,新設備的應用,療效還在不斷提高。
由於關節鏡下修補術的應用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大多數療效隨訪為中短期的療效隨訪,手術例數也較少。Wolf等[8]的研究是目前人數最多、隨訪時間最長的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的療效隨訪,他們對104例肩袖撕裂行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均採用鏡下帶線鉚釘固定,同時行鏡下肩峰下減壓術和肩峰下滑囊切除術;共隨訪96例,隨訪時間4~10年,UCLA評分平均為32,94%患者獲得了優良水平,96%患者主觀上對手術表示滿意;即使是巨大的肩袖撕裂,關節鏡下修補也能取得較好的療效。Tauro等[22]對43例巨大肩袖撕裂採用關節鏡下肩峰成形及縫線(32例應用1號PDS縫線)打結技術進行修補,隨訪2年示UCLA評分從術前平均17.4分提高到術後平均36.4分,優良率達64.3%,93%患者主觀上感到滿意;認為關節鏡下修補巨大肩袖撕裂可以與開放手術相媲美。
關於關節鏡下手術和開放手術的對照研究較少見。Kim等[23]修補76例1~5cm的肩袖撕裂,其中42例採用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及縫線鉚釘修補術,34例在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後採用小切口縫線鉚釘修補術,平均隨訪39個月,兩組患者在肩關節評分、疼痛和功能恢復方面無顯著性差異;據此認為肩袖撕裂修補後的療效與修補方法無關,而與撕裂大小有關。但這項研究並非隨機分組,患者在術中確定不能用關節鏡下修補時才接受小切口手術,這對研究的結果有一定影響。因此,還需要設計更完善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
8、軟組織是指什麼?
軟組織 (一)皮膚 較厚,移動性小,有較豐富的毛囊和度脂腺。 (二)淺筋膜 緻密而厚,含有較多脂肪,有許多結締組織纖維束與深筋膜相連。項區上部淺筋膜特別堅韌,腰區的淺筋膜含脂肪較多。 (三)皮神經 來自脊神經後支。 1.項區來自頸神經後支,其中較粗大的皮支有枕大神經和第3枕神經。枕大神經:是第2頸神經後支的分支,在斜方肌起點上項線下方淺出,伴枕動脈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膚。 第3抗神經:是第3頸神經後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淺出,分布至項區上部皮膚。 2.胸背區和腰區來自胸、腰神經後支的分支。各支在棘突兩側淺出,上部分支幾乎呈水平位向外側行,下部分支斜向外下,分布至胸背區和腰區皮膚。第12胸神經後支的分 支可至臀區。第1~3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組成臂上度神經,行經腰區,穿胸腰筋膜淺出,越髂嵴分布至臀區上部。該神經在髂嵴上方淺出處比較集中,此部位在豎脊肌外側緣內、外側2cm范圍內。當腰部急劇扭轉時,上述部位神經易被拉傷,是導致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3.骶尾區來自骶、尾神經後支的分支,自髂後上棘至尾骨尖連線上的不同高度穿臀大肌起始部淺出,分布至骶尾區皮膚。其中第1~3骶神經後支的分支組成臀中皮神經。 (四)淺血管 項區的淺動脈主要來自枕動脈、頸淺動脈和肩胛背動脈等的分支。胸背區來自肋間後動脈、肩胛背動脈和胸背動脈等的分支。腰區來自腰動脈分支。骶尾部來自臀上、下動脈 等的分支。各動脈均有伴行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