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腳小腿內側軟組織損傷(靠近腳踝的部位)怎麼辦?
沒辦法,單純要止痛的話只能用強效的止痛葯,但是在劇烈運動的時候,止痛葯也是別用的,劇烈運動只會那種你韌帶的損傷,自己權衡利弊。
2、左腿小腿輕微骨折,骨傷軟組織損傷多久好
運動健身損傷常見於年輕人群,他們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但又常因缺乏一定的運動鍛煉衛生知識,出現運動損傷後不知所措,從而造成身心痛苦,嚴重者會導致終生殘疾。
其主要表現為:
一、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造成的肌肉損傷。主要由於從事某項運動前不作任何熱身准備活動或准備活動量不足,一到鍛煉場所就快速奔跑、跳躍、興奮異常,也有的運動時間過長,用力過猛和運動量過大而造成。此時應根據自我感覺疼痛程度或受傷部位的輕重,立即減少運動量或停止運動,並在痛點部位冷敷(冰塊或冷毛巾)約2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腫脹,切莫熱敷及揉搓。
二、扭傷由於在打籃球或踢足球等激烈對抗的運動中,腰、膝、髖、踝等關節部位突然用力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周的肌肉韌帶及肌腱。不同部位的扭傷,治療處理時也應區別對待。如:急性腰扭傷,可將患者仰卧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腰下墊一下枕頭,先冷敷20分鍾後再熱敷20-30分鍾左右。數日後,自感症狀減輕,可作一般性減量活動或倒著走練習,恢復腰肌與腰部力量。如:膝、踝關節扭傷,可將扭傷部位墊高,可先用冷敷20分鍾後再熱敷半小時左右的方法,消腫不疼後再適量活動。
三、膝和脛骨疼痛膝關節下方、脛骨上前端有一個骨突,稱脛骨結節。剛成年者脛骨結節的骨骺呈舌狀,尚未融合。此時,如進行劇烈或持續跑躍(如蛙跳、多級跳、跳台階等)猛力收縮時,牽拉力不斷作用於舌狀骨骺,易引起損傷而造成供血障礙,使骺變性、碎裂、移位、影響骺的發育,脛骨結節部位就會痛痛腫大。這時,務必停止蛙跳等各種跳躍練習,降低運動量、強度,約2周後,疼痛就會自然消失,再配合按摩,理療及外敷消炎止痛葯和口服跌打損傷丸等,即可獲得痊癒。
四、骨折常見的有兩類。一類是沒有傷口、皮肉不破損,稱閉合性骨折;另一類是骨的尖端穿透皮肉,稱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能用手回納、揉搓或按摩,否則易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患折處作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急送醫院治療。骨折在上肢者,可曲直關節固定在軀幹上;如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肢體上並急送醫院診治。
根據上述種種的運動損傷,務望運動參與者要加強對運動保健知識的了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因運動而造成的各種傷害事故發生。
1.何為關節脫位,怎樣進行現場處理?
關節脫位是指關節面間失去正常的連接關系。依關節面錯位的大小又可分為關節全脫位和半脫位,在發生關節脫位的同時,由於暴力的作用,常常伴有關節囊、周圍韌帶及軟組織損傷,甚至可能傷及神經、血管等。關節脫位後,局部會有疼痛、腫脹、壓痛等症狀,關節完全不能活動;出現肢體的軸線發生改變,肢體長度改變等畸形;在X光下可以確診脫位的具體情況及有無骨折發生。
在損傷現場,沒有關節脫位整復經驗的人不可隨意進行整復,以免加重損傷。應在脫位已經形成的姿勢下,用夾板和綳帶臨時固定傷肢,然後送醫院或找有經驗的大夫處理。
肩關節脫位的臨時固定方法是:用兩條長的毛巾或布帶,一條兜住傷肢前臂並掛在頸部,另一條將傷肢固定於胸壁,在健側腋下作結。
肘關節脫位時,如果沒有合適的夾板,也可用粗一些的鐵絲彎成長形的環,再在環上用綳帶或毛巾纏繞做成鐵絲夾板,然後將鐵絲夾板彎成合適的角度,將傷肢用綳帶固定在夾板上,再用布帶將前臂掛起。如無鐵絲夾板,也可用寬的布帶將傷肢懸掛在胸前。
2.在運動中發生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體育運動中最常見的一種關節韌帶損傷。多發生在賽跑、籃球、足球、跳高、跳遠、滑冰、滑雪、跳傘、摔跤等運動項目。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運動前沒有做好准備活動,踝關節的肌肉韌帶沒有活動開,關節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較差,不能適應劇烈運動的需要。在跑跳時用力過猛,腳落地的姿勢不當,踝關節超過了活動的范圍。跑跳時腳落在坑窪、磚頭、石塊上,不能使整個腳掌平著落地。
踝關節扭傷的症狀:多在腳著地時突然發生,常聽到「咯叭」的響聲,關節的內側及外側即發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腳立刻不能著地走路。因踝關節內收及內翻的機會多,所以多是外側韌帶受損傷。受傷後幾分鍾局部便腫脹起來。距腓前韌帶是組成關節囊的一部分,撕脫和斷裂時,往往合並關節積血,踝關節也腫得很大。傷後幾天出現青紫色的淤血斑,痛疼逐漸減輕。若踝關節疼痛劇烈且腳部向前、向後、向兩側錯位時,說明踝關節有出血現象。
踝關節扭傷治法:立即停止運動,適當抬高患肢,12小時內要冷敷,防止繼續出血。12小時後要熱敷,促進炎症消退。扭傷嚴重的,要內服跌打丸、強地松片,外用樟腦酒和松節油塗搽。針灸懸鍾、三陰交、太白、至陰等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如在壓痛點注射氟美松更有較好的療效。扭傷兩天後,應鼓勵患者及早活動下肢,練習緩慢走路,並進行按摩、針灸、理療等措施,及早恢復腳部的功能,防止局部粘連和肌肉萎縮。若懷疑有腓骨骨折時,要請醫生用X光確診。
在預防踝關節扭傷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運動前要清除運動場地的磚瓦石塊,填平坑窪。要做好准備活動,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進行劇烈的活動。
(2)跑步、跳高、滑冰、打球等要講究正確的姿勢,不要用力過猛,防止腳掌內外翻,要使整個腳掌平著落地。
(3)平時注意踝關節周圍肌肉的鍛煉,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如經常練習負重提踵、提踵蹲跳、上下坡跑步,踮著腳尖走路等。
3.什麼是休克,現場急救應如何處置?
休克是機體由於有效循環血量明顯減少而引起的一種危重病症。對休克要積極預防,遇到休克要正確及時地進行處理。運動中損傷引起的休克有:
(1)失血性休克:多見於內臟器官破裂,嚴重的骨折等,由於失血過多,導致血量減少,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
(2)創傷性休克:可由於腹部、頭部受到暴力撞擊、脊髓損傷、嚴重的骨折等。因為劇烈的疼痛,使機體血管緊張度調節機能改變,大量毛細血管擴張,造成血液在毛細血管內淤積,引起血液循環血量不足,導致休克。
(3)心源性休克:在參加過於劇烈的運動,導致負擔量超過心臟承受能力時,引起急性心功能衰竭而發生。
休克發生的早期症狀有:
開始表現為興奮不安、脈搏稍快、血壓正常或稍高;進一步發展則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面色蒼白、四肢發冷、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收縮壓<80mmHg,脈壓差<20mmHg),嚴重時可出現昏迷,甚至死亡。
當有人發生休克時,要讓患者安靜平卧、注意保暖,但不要過熱,昏迷時,要注意讓頭側偏,並將舌牽出口外,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心跳、呼吸停止時,要進行胸外擠壓、人工呼吸等以及針刺或點掐人中、百會、內關、合谷等穴。
對有骨折者要在現場進行臨時固定,有出血時要採取加壓包紮、上止血帶等方法進行止血,懷疑有內臟破裂者應迅速送醫院處理。傷員疼痛劇烈時可給予止痛葯或鎮靜劑,以減輕疼痛。
4.何為脛腓骨膜炎?應怎樣處理和預防?
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是體育運動中常見的傷病。初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其發病率較高。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發病原因是由於跑跳的時間過長,小腿肌肉在脛腓骨的附著點受到過分的牽拉和扯拽,刺激骨膜引起的非細菌性的炎症。初參加運動的人,下肢的肌肉還不發達,缺乏彈性,跑跳時不能協調地收縮和放鬆,腳落地時,也不會利用緩沖力量,致使骨膜反復受到牽扯和拉拽。另外,在天氣較冷時,沒有做好准備活動,腿部的肌肉、肌腱比較僵硬,以及在硬地上跑跳時間過長,都容易引起這種損傷。
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多在劇烈跑跳後十幾天發生。有時也發生在堅硬的場地上練習腳尖跑、變速跑、跨步跑、後蹬跑、上下坡跑以及跳遠、三級跳遠等場合。其具體表現特徵是:
(1)疼痛:小腿下部、腳腕上部疼痛最劇烈。多數人在跑跳後疼,也有的人一跑就疼,尤其在腳尖用力向後蹬地時疼痛最明顯。
(2)壓痛:用手輕壓脛骨的內面和腓骨的外面,即感到劇烈的疼痛。尤其是在無肌肉覆蓋的地方壓,疼痛更明顯。
(3)骨膜下水腫:骨膜受到牽拉,有不同程度的水腫、炎症和出血,用手輕輕撫摸時,感到表面粗糙不平,有小硬結,用X光照像,可見骨膜有病理變化。
發生了脛骨疲勞性骨膜炎怎麼辦呢?
首先要停止大運動量的訓練,避免劇烈的跑跳,並用綳帶將小腿下部包紮起來,休息幾天就會好轉。
其次,要用熱水袋或熱水毛巾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滲出物的吸收。
第三,中葯黃桅子研成細面,用雞蛋清調和後攤在布上,裹在患處,每天換一次。也可用強地松龍配普魯卡因局部封閉,每三天一次。
第四,病情嚴重的要完全休息,徹底治癒後再運動。
怎樣預防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呢?
(1)對初參加鍛煉的人,尤其是練習跑跳時,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突然加大運動量,更要防止過度疲勞。
(2)腳尖著地跑要和腳掌著地跑交替進行,後蹬跑和上下坡跑要練習一會休息一會,增強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彈性,使其有個適應過程。
(3)劇烈跑跳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使肌肉和肌腱充分活動開。腳著地時注意利用緩沖力,更不要在堅硬的場地上長時間跑跳。
5.什麼是髕骨勞損,應如何預防?
髕骨,俗稱膝蓋骨,位於膝關節的前面。它的上緣寬大,叫髕底,下緣尖銳,叫髕尖。整個形態就像一顆不規則的圓球,包在股四頭肌健里,鑲嵌在股骨與脛骨接頭處之間。
髖骨的功能是保護膝關節,增強股四頭肌的力量,有助於伸直膝關節。由於髕骨前面的軟組織非常少,位置表淺,所以當膝關節局部負擔量過重時,很容易受到損傷。日積月累,便會形成髕骨勞損。外力直接撞擊髕骨後沒有及時的治療,也可發展為髕骨勞損。
髕骨勞損的症狀是在上下樓梯、跑跳用力和半蹲位起跳時疼痛明顯,而且還常常伴隨有膝關節發軟無力,重者在步行及靜止時也覺疼痛。因此,要注意預防髕骨勞損的發生。首先,要避免「單打一」的鍛煉方法,多選幾種運動形式,使身體得到全面鍛煉,盡可能減少膝關節的局部負擔量。
其次,根據條件採用斜坡跑、台階跳、負重蹲起等方法,加強足部、踝關節、小腿的力量練習,採用靜蹲、負重抬腿、爬山等方法,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練習。
6.何為半月板損傷,應怎樣預防?
半月板是膝關節股骨與脛骨之間的一個輔助結構,是一對半月形的軟骨,邊緣較厚,中間很薄,填充在兩側的脛骨髁上。內側半月板較大,脛側緣與內側副韌帶緊密相連,故活動范圍小;外側半月板不與外側副韌帶相連,故活動范圍大。在膝關節伸屈時,半月板在關節間活動,具有穩定關節的作用,並減少關節面的磨擦。
半月板損傷比較常見,發病與身體活動的姿勢有關。大部分發生在小腿處於內收或外展位而膝關節驟然伸直時的一剎那。例如在足部固定的情況下,當一側肢體負重,膝關節處於略屈位,而上身做向前向中線或遠離中線的旋轉活動,使股骨髁急驟內旋或外旋,則可引起內側或外側半月板撕裂。這種情況在足球、籃球或體操運動中尤易發生。
半月板撕裂後,感到關節內有一種撕裂感和疼痛。如撕裂的半月板破口卡住(交鎖),當時即不能伸屈,疼痛也更劇烈,並有關節腫脹的感覺,表示關節內有出血現象。
為了預防半月板損傷,運動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將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充分活動開。要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練習。股四頭肌力量加強了,落在膝關節的負擔量相應就會減少。另外不要在疲勞狀態下進行劇烈的運動,以免因反應遲鈍、活動協調性差而引起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撕裂輕者,疼痛很快就會消失,可按一般運傷處理。如果出現「交鎖」,應立即施行手術解除交鎖。如果受傷後疼痛較劇,關節內有出血現象,即應以壓力綳帶包紮膝關節,防止繼續出血,立即送醫院治療。如果在受傷兩周後關節不痛,但檢查時仍有交鎖音響,則需手術切除半月板。切除後在殘余的軟骨底能再生一個新的半月軟骨,同樣可以起到半月板的作用。無論是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只要是在撕裂痊癒後,仍可以參加體育鍛煉。
7.運動中的手腕損傷有哪些?
在體育運動中,腕部的急性損傷相當多見,其中以手腕背伸支撐致傷最為多見,這與人摔倒時手撐地這個條件反射性動作有關。這一支撐動作容易引起的損傷有:
(1)橈骨遠端伸展型骨折(科雷氏骨折):是發生於橈骨遠端2~3厘米以內的骨折,此處為松質骨,血供豐富,但骨質強度小,易碎。少年兒童此處正是橈骨遠端骨骺所在處,容易發生骨骺分離。骨折後,在橈骨遠端及腕部有明顯腫脹、壓痛及畸形,拍攝X光片可以確診。
(2)腕舟狀骨骨折:以足球、籃球、排球、體操中多發,因為腕背伸撐地而引起損傷。損傷後症狀往往不重,很像腕關節扭傷,在腕關節外側僅有輕度疼痛和腫脹、壓痛,腕背伸疼,沿第一掌骨縱軸方向擠壓時疼痛明顯。懷疑有舟骨骨折時,要石膏固定二周後再拍攝X線片以確診。確診為舟骨骨折後,一般需石膏固定3~6個月。在固定過程中要注意不能隨意拆下固定石膏,以免影響骨折癒合。
(3)月狀骨脫位和月狀骨周圍脫位:損傷後多有典型的腕背伸、掌側隆起畸形,還可出現手指不能完全伸直,拇指、食指及中指感覺遲鈍現象。
(4)腕急性創傷性滑膜炎:關節滑膜因受到擠壓牽扯而損傷,引起腫脹出血,關節積血、積液、局部出現壓痛,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
對上述損傷應先處理骨折。對創傷性滑膜炎應加壓包紮,夾板或石膏固定2~3周;傷後3~5天可以進行理療、按摩、外敷中葯等處理。
8.什麼是「網球肘」,發生後應怎麼處理?
「網球肘」是體育運動中最常見的一種肘關節損傷,多發生在網球、羽毛球、乒乓球、擊劍、投擲、體操等項目中。由於它在網球運動中發病率最高,所以大家習慣叫它「網球肘」。
我們在打網球、乒乓球、羽毛球的時侯,常常用反拍、下旋的方式回擊猛球。如果用力過猛,球的沖擊力作用於我們手臂的伸手肌群,便引起這些地方的損傷;擊劍、投擲、體操時,如果准備活動做得不充分,也容易使這些肌肉發生扭傷;在某些體育運動或者勞動時,如果長時間用力旋轉前臂,反復地使該肌肉群收縮和拉拽,肌健纖維從肱骨外上髁撕斷拉傷也是造成本病的原因之一。
「網球肘」的主要症狀是肘關節側劇烈疼痛,並向前臂和上臂放射。這種疼痛多在旋轉前臂時加劇。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擰毛巾時就感到異常疼痛,甚至鑰匙開鎖也開不開。如果拿著東西向上舉,往往不能用力,失手將拿著的東西摔落。「網球肘」發生後,繼續從事這項運動就會加重,若停止這項運動休息一段時間就會減輕。
怎樣知道自己發生了「網球肘」,除了以上的特殊疼痛外,在檢查方面也有它的特點:先讓前臂稍微彎曲,半握拳,腕關節盡量彎曲,然後使前臂向前旋轉,肘關節伸直,肘關節外側便發生劇烈疼痛,這證明是患了「網球肘」。
發生「網球肘」,首先要立即停止手臂用力的某些運動,如打網球、乒乓球等,休息三四個星期。然後用強地松龍注射液一西西,加普魯卡因兩西西,在肘關節壓痛點的深部注射。熱敷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有利於損傷恢復。每天用熱水毛巾或熱水袋熱敷2~3次,每次半小時。局部按摩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讓患者坐在桌子前,手術者用兩手拇指推拿按摩前臂的肌肉,從肘關節開始,一直按摩到腕關節,按摩後做前臂的旋轉和肘關節的屈伸活動。
為了預防「網球肘」,首先對進行網球、羽毛球、乒乓球、擊劍、投擲等的訓練要得當,避免局部負擔過重,反拍、下旋迴擊猛球時要掌握要領,採取正確的方法;其次,運動前對肘關節要充分活動開;運動後要做好局部按摩,熱水洗浴,改良局部的血液循環;第三,平時加強肘關節的鍛煉,增強前臂肌肉的力量和肘關節的穩定性,以預防「網球肘」的發生。
9.怎樣處理運動中的手指挫傷?
手指挫傷常發生在籃球接球、排球傳球、攔網手形不正確時,手指挫傷可引起指間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或伸指屈指肌腱損傷。
指間關節側副韌帶輕度損傷時,在手指伸直位做挫傷關節遠端的側扳時,出現疼痛,但沒有松動或「開口」感。處理時,可用約1厘米寬的膠布將傷指與其旁邊的未受傷手指固定在一起即可。
如關節側副韌帶斷裂時,則應到醫院手術縫合。
手指挫傷後如出現關節不能伸直或有畸形,應懷疑有肌腱斷裂或關節脫位及撕脫骨折。如有肌腱斷裂或撕脫骨折,宜盡早處理,根據情況採用保守治療或手術縫合;關節脫位應找有經驗者進行整復。
10.什麼是肩袖損傷,應怎樣處理?
肩袖損傷在排球、體操、游泳運動員中多發,對於體育健身參加者來說,若肩部的運動負荷過高或動作過猛,也易發生。在肩袖損傷的同時,往往伴有肱二頭肌長頭肌健損傷。其發生主要是由於肩袖(由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組成),在肩關節做背伸、轉肩、外展及超正常范圍的劇烈活動時,受到反復牽拉和與肩峰、肩喙韌帶發生反復磨擦而引起的損傷。常見損傷動作有單杠、吊環中的轉肩、棒球的投球、舉重抓舉時的突然背伸等動作。
肩袖損傷的主要症狀有:肩外側疼痛,並可以向頸部、上臂部放射;肩外展、或做肩從外旋迅速內旋的鞭打動作時,如網球的頭頂扣殺,會使疼痛加重;肩在外展到60°~120°之間時,疼痛明顯,而小於或超過這一范圍時疼痛減輕,肩做外旋外展抗阻時,肩部亦出現明顯疼痛;肩袖損傷時間較長時,還會有三角肌萎縮。
對於急性肩袖損傷,在急性期要求將上臂置於外展30°位置休息,減少肩部活動量,進行適當的肩部柔韌性練習,局部進行理療、針灸、按摩、中葯外敷或痛點封閉均有較好效果;另外要注意加強肩部肌肉力量,改進技術動作。長期保守療法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3、小腿軟組織損傷大概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好
患者年齡、性別、發病日期、有無開放性創口。
傷筋動骨一百天,好好靜養,不要長期坐著,要平躺,把患肢抬高,患肢高於自身心臟,以便血液循環。
祝早日康復
4、緊急求助:左小腿軟組織損傷,在家如何治療?
軟組織挫傷一般在傷後的第一個24小時之內用冰敷,冰敷是為了減少滲出,過了24小時之後再熱敷,熱敷是為了消腫。早期要求傷腿抬高,以利於血液迴流,促進消腫,盡量不動。可以在抬高得情況下活動遠端的腳踝、腳趾等。如果是長時間、大面積的擠壓傷,要注意觀察,警惕出現骨筋膜室綜合症。要注意觀察傷腿遠端的血液循環情況:比如腳趾頭是否青紫、腳趾甲壓白以後能不能迅速恢復,小腿疼痛的情況會不會越來越劇烈、小腿腫脹是否明顯發緊。再請醫師教你自己摸摸腳背動脈,正常情況下應該比較明顯。活血化瘀的葯物,口服外用的都可以用一點。一周內盡量減少活動。
5、小腿扭傷
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
還是建議樓主去醫院看看
6、十天前小腿軟組織挫傷 三天前去醫院看了看 說有淤血有炎症 給我開了兩天的葯 活血化瘀的 讓我回
不用吃葯,下面的內容你可以參考著看看。
本問題全部手打,如果您感覺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採納我的回答,謝謝您的獎勵~~么么噠~~
我們所說的軟組織包括皮膚和皮下、肌肉和肌腱組織、韌帶、血管和神經。下面就如何治療這些組織損傷粗略地說一下。
先說血管和神經的損傷。血管損傷分明出血和暗出血兩種,明出血的損傷,所能做的是想辦法止血,減少血液流出,保護生命,盡快送醫院治療。軀乾的大出血很少能挽救,應盡量減少搬動。填塞出血處,盡快送醫院。肢體的出血,可以壓迫止血,壓迫的位置要注意,動脈出血要選盡量靠近出血處並且靠近心臟方向的單骨(手指、上臂、大腿骨等)。雙骨(前臂、小腿骨等)的地方不適合止血,也止不住。靜脈出血要選傷口的遠心側壓迫止血(很多人都壓在近心側,搞得出血更多)。總之明出血都要送醫院治療。暗出血分三種。一種是空腔臟器的出血,出血量大,危險性高,隨時危及生命,要盡量減少搬動,盡快送醫院。第二種是實體的大出血,短時間內可以看到組織逐漸隆起,這是主要的動靜脈損傷,也要壓迫止血,然後送醫院。方法與明出血相似。第三種是小動脈或小靜脈出血,表現是局部腫脹,疼痛。皮下暗青色。數日後會出現皮下廣泛的暗紅色瘀斑,最後變黃消失。這種損傷可以自我救治。方法是四個字:制動冷敷。制動就是不活動,盡可能地固定住關節,目的是減少疼痛和繼續出血。冷敷(或冰敷)可以降低局部組織的溫度,促血管收縮,減少該處供血(有助於減少出血)。冷敷還可以減輕組織的水腫。
神經的損傷,分為擠壓、撕扯、橫斷等,急性擠壓(神經纖維微細結構不斷)恢復的最快,結果比較好。橫斷的神經,經過縫合,可以有部分恢復。撕扯的纖維斷面不在一個平面,修齊縫合會有缺損,效果最差。
韌帶的損傷,根據損傷程度和部位,處理不合適,會留有一定的殘疾。比如膝關節的所有韌帶,損傷後,行走時膝關節不穩定,會出現跛行,關節積液,腫痛等後遺症狀。腕關節的韌帶損傷,會形成下尺橈關節鬆弛,經常半脫位。會出現手腕腫痛,不能支撐和旋轉。踝關節的韌帶損傷,也會形成踝關節鬆弛,行走就會出現關節腫痛等等。對於這種大關節的韌帶損傷,最好的方法是制動固定和手術縫合。制動,可以使沒有損傷的韌帶部分不再損傷,固定六到八個星期,可以使損傷的韌帶完全瘢痕性癒合。手術縫合是對完全斷裂的韌帶而言的,新鮮的對位縫合可以使瘢痕最小,癒合後的強度接近沒受傷時的水平(可惜皮膚要留疤)。縫合後的韌帶損傷同樣要固定六到八周。
最後說一下肌肉和肌腱損傷的治療。肌腱的損傷就是斷裂或斷離。這種情況會使原來能做的動作做不出來(功能障礙)。這需要手術縫合,固定等治療。與韌帶斷離的處理一樣。肌肉的損傷包括急性(擠壓、撕裂和斷離等)和慢性(疲勞性損傷)。
急性損傷:(見血的)撕裂和斷離的損傷需要手術縫合,固定等治療。而擠壓、(不見血的)撕裂等損傷可以制動和冷敷。原理和前述出血的治療一樣。
慢性損傷:(不見血的)疲勞性損傷是一種肌肉組織被長時間牽拉或長時間收縮形成的。肌肉纖維被長時間牽拉處於疲勞狀態,一旦體位變換,有了收縮指令,靠近神經終板處的肌纖維與遠離終板的纖維形成不同步收縮,就會形成肌纖維痙攣,所謂扭傷。比如弓背坐久了,突然起身,就會扭傷腰部。半低頭久了,突然轉頭會扭傷一側頸部。白天跑動多了,夜間睡眠小腿會抽筋等等。遇到這種損傷,同樣要制動(頸、腰扭傷,要平卧床。岔氣了要穿束胸衣等)同時還要冷敷。
總之,損傷後能做自我治療就是冷敷和制動。
第一冷敷。冷敷要敷多久?答案是一直冷敷,直至疼痛、腫脹消失。
經常有醫生告訴傷者,冷敷24小時後做熱敷。受傷的回家照辦,兩天後復診,腫的像發面團,更嚴重的滿布血性水皰,慘不忍睹。不能不說這樣的醫生不及格。因為教科書里寫的明明白白,組織受損受後,一周到十天是水腫的高峰。讓其24小時後熱敷豈不是助紂為虐?
第二制動。就是受傷的部位盡量不能活動。有效的辦法是用材料或器械固定。固定多久?答案是因人而異,三到九周。年齡小,時間可以短一些,年齡大,時間就要長一些。原因是年齡小,體內生長激素旺盛,組織代謝快,恢復的快。年齡大,腺體萎縮,體內生長激素分泌的少,組織代謝慢,癒合就慢。
就一般而言,皮膚的癒合時間是一到三周,肌肉的恢復是三到九周,骨的恢復是三到九個月。個別人或特殊的部位還會更長。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零五。是老輩不錯的總結。生長是要有過程的,許多心急的人,不想要這個過程,也可以,機體組織的回答是——不長。目前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葯能縮短這個過程。這也是很多急躁的人多少都要有點癒合後殘疾的原因。
可能有人會說,前面不是說年齡小的人,激素分泌旺盛,恢復快。為什麼不可以吃生長激素來促進癒合呢?答案是——不可以。這裡面有幾個問題要說明。一,年齡小的人,養傷是和長個同時進行的,激素分泌量是自身調節的。如果人為的增加,濃度要大,自身就會產生負調節,抑制腺體分泌。等到人為地給葯停止(吃不起或無葯),腺體分泌量不如以前,在生長有效的時間里影響身體的生長和發育。二,年齡大的人也不能使用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刺激的是所有組織,不僅受傷的地方在長,其他的地方也在長。老人骨骼生長線都閉合幾十年了,無處生長,就會出現巨頭、巨手和巨腳(在正常情況下你沒注意過老年人的臉都比年輕時大?)。還不僅如此,萎縮的腺體原本分泌量就少,人為增加後會不再分泌,傷愈後,新的損傷癒合更慢。激素還有其它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弊大於利,不合算。
還有人說中葯可以促進癒合。呵呵,實話實說,這只是一個傳說。就目前而言,沒有任何一種葯方的中葯能明顯縮短損傷癒合過程。損傷的癒合是一個個體的過程。因人、因傷而異。換而言之,就算有這樣的中葯,裡面起作用的必然和生長激素是一樣的成分(如果不一樣,怎能有相同作用),前面說過了生長激素的副作用,你還敢冒險使用?
還有人說推拿、按摩、理療都能促進損傷癒合。呵呵,這又是一個傳說。推拿、按摩僅是手法的不同,對組織都是擠壓的刺激,受傷的組織原本就有水腫(水腫是必然,程度可輕可重),經過擠壓,水腫程度會加重,范圍會擴大。推拿按摩之初,會產生疼痛,經過幾十分鍾的按摩過後,推拿按摩的部分會疼痛減輕(以水分擠向周圍健康組織為代價)受傷的人會有輕松感。推拿按摩過後一小時左右,疼痛又會出現,並且比推拿按摩以前更疼痛,同時疼痛范圍比推拿按摩以前擴大。就像窪地積了一汪水(損傷、疼痛),用掃帚掃開(推拿按摩)散去。停止掃動(推拿按摩結束),掃出去的水(疼痛)又回到窪地,水汪周圍原本乾燥的地面都濕了(疼痛范圍擴大)。這是我關於推拿按摩效果的窪地積水理論。
理療有沒有效呢?答案是腫脹疼痛期是反效果。所謂理療,不論是紅外線、短波、微波等等,就是烘烤加溫。我們知道溫度升高,機體組織代謝也要增快,在循環不好的時候,新的進不來,舊的出不去,這種增快的代謝只會加重組織的損傷。因此會增加水腫和疼痛。
受傷難道不吃葯?答案是肯定的——就是不用吃葯。
我說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一個現象——把孩子養大不容易。漢語里還有個片語是治病養傷(說的是病要治,傷要養)。這兩句話里都有一個動詞「養」。這個道理我想你也明白了。養大孩子,喂的是飯。養好傷呢?自然是吃飯而不是吃葯了。
7、左小腿軟組織損傷至左腳踝滑膜炎掛什麼科
左小腿軟組織損傷,左腳踝滑膜炎,建議掛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