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快速消除肌肉疲勞?
一,是在運動完二十分鍾後洗個熱水澡,那裡肌肉酸痛就用熱水沖哪裡。二,是每天回堅持喝牛答奶,牛奶裡面最好加蛋白質粉,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四,你如果有條件就去買那種專門恢復肌肉的葯吧。
其實我每天夜晚都做100個俯握撐,但我每天堅持上面的第一點和第二點,我基本上肌肉就沒這么痛過,最多是無力而已。希望對你有用,謝謝。
2、肌肉疲勞不易恢復疼是什麼情況?
一般人運動完,在12至48小時後會出現肌肉酸痛。沒有運動習慣者如果初次訓練,這種酸痛感更加明顯。這種酸痛的學名叫做:遲發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其是由乳酸堆積和肌肉微細結構破壞所致。
乳酸堆積是因為力量訓練中糖酵解代謝中,代謝產物中有乳酸所致;肌肉微細機構的破壞會在訓練後恢復期出現癒合,癒合後的肌肉會比原來肌纖維變粗,這叫做超量恢復原理,這是肌肉生長的原動力。
由於訓練後肌肉微細結構破壞,熱水浴或熱敷會加速受傷肌肉的血液循環,從而使肌肉微細機構的破壞加重。大重量訓練後,如果熱水浴,第二天一定會比冷水浴後第二天酸痛感更重。同時熱水浴加速肌肉組織的代謝,而熱水浴前的訓練已經大量消耗了肌肉中肌糖原,再用熱水浴繼續加速代謝,會增加人的疲勞感甚至會降低血糖。訓練後熱水浴,人會疲勞感加重,困覺感明顯;而冷水浴或者溫水浴,人的疲乏感明顯減輕。
所以訓練後洗浴最好是偏冷水浴,或者在運動主動肌周圍進行冷敷。
1、前期冷敷
大重量訓練後立即用冰袋冷敷訓練目標肌肉,一般冷敷10至15分鍾,冰袋與肌膚間隔衣物或毛巾,防止凍傷皮膚。或者冷水浴。國家舉重隊在體育總局重競技館有專門的冰雪房,國家隊選手大重量訓練完直接穿內褲進入氣溫定於0度的冰雪房,為的就是加速恢復。
2、營養補充
訓練後的2個小時內這段時間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利用恢復肌糖元水平,所以訓練後應在2小時內進一餐。
一般性健身訓練不必吃補劑,注意適時補充碳水化合物,多吃水果蔬菜以及補充食物蛋白即可。補充廉價蛋白質食品包括:
1.雞蛋
富含高質量蛋白質而且便宜,值得一提的是,一隻雞蛋約含6克蛋白質。同時,雞蛋里富含重要的氨基酸、支鏈氨基酸和谷氨酸,這將使雞蛋成為你訓練後肌肉恢復的首選食材。
成本計算:以北京12月份批發市場價格平均值記,每公斤雞蛋約8元,每公斤雞蛋約16個,得平均雞蛋約為120克蛋白質/10元。
但注意雞蛋在蛋白質含量高的同時,蛋黃中膽固醇也略高。每日雞蛋全蛋數不宜超過2個。
如果為了避免少吃蛋黃,以10元錢購買20個蛋清配兩個蛋黃記,得約為72克蛋白質/10元。
2.金槍魚罐頭
即開即食,高蛋白質且價格便宜的海產品是什麼呢?首選金槍魚罐頭。140克金槍魚罐頭約含30克蛋白質。
成本計算:每300克約10元,即10錢約可買64蛋白質。金槍魚罐頭約為64克蛋白質/10元。
3.花生醬
研究表明,花生所含植物蛋白比其它堅果都要高。雖然花生的蛋白質含量沒火雞腿高,但同等蛋白質含量的情況下,論價格的低廉,花生醬勝出。
成本計算:20元約買500克花生醬,而每100克花生醬含蛋白質25.2克。得花生醬約為63克蛋白質/10元。
也要注意,花生醬也是高脂肪食物。
4.乳清蛋白粉
對於增加飲食中的蛋白,或許乳清蛋白粉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它們對肌肉構建、力量訓練和大重量後的恢復提供了理想的氨基酸成分。乳清蛋白可以快速消化吸收,在訓練後迅速提供肌肉生長所需的材料。
但是,由於乳清蛋白是從牛乳中分離出的,所以其會含有乳糖。如果你乳糖不耐受,你的身體將無法完全代謝乳糖,這會使你產生過敏症狀甚至腹瀉。
成本計算:按500元5磅計算。即500元2250克乳清蛋白粉。按每100克乳清蛋白粉含80克蛋白質計算。得乳清蛋白粉約為36克蛋白質/10元。
5.大豆
豆子價廉且高膳食纖維,同時富含蛋白質。每100克大豆或黑豆約含36-38克蛋白質。
成本計算:以黃豆為例,3元約買500克。
結果:黃豆約為600克蛋白質/10元
提示:大豆蛋白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中的蛋氨酸甚少,而雞蛋所含蛋氨酸較多,所以大豆配雞蛋可達到人體必需氨基酸的要求。
6.酸奶
230克的低脂酸奶約含蛋白質11克。
成本計算:10元約買800克酸奶。
結果:酸奶約為38克蛋白質/10元
其它參考食物:
雞胸肉:11元約買500克雞肉。每100克雞胸肉約含21克蛋白。得:雞胸肉約為95克蛋白質/10元。
牛肉:29元約買500克牛肉。每100克牛肉約含18.8克蛋白。得:牛肉約為32克蛋白質/10元。
3、加強伸拉
主要是在訓練12小時後,或次日訓練其他項目時對酸痛處的肌肉進行伸拉。
4、排酸訓練
排酸訓練即為排除肌肉中多餘乳酸的訓練。
訓練條件:該訓練需要在運動後24到48小時後再進行,此時如果肌肉仍然酸痛,在排除肌肉拉傷和軟組織受傷基礎上,進行排酸訓練。
排酸訓練原理:利用緩式的肌肉全程運動,增加疼痛處血液循環,尤其是增加疼痛處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環,清除腿部肌肉淤積的乳酸,最終達到止痛和增加恢復速度的目的。
提示:熱敷雖然也能增加血液循環,但熱敷只能增肌皮膚和肌肉淺層的血液循環,對肌肉深部影響很小。全程的肌肉緩式運動排酸訓練能夠刺激肌肉深部效果更佳。
訓練後肌肉酸痛位置由於訓練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不同肌肉酸痛的排酸訓練方法也不一樣。現以初次爬山後第二天常出現的大腿肌肉酸痛為例講一個實操案例。此方法同樣適用於中老年人。
具體做法是:扶物全程蹲起+股四頭肌伸拉。
動作詳解: 離床邊或其他固定物約半米,面向床而站立。緩慢下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程度。此時肌肉酸痛會加重,如果站立不穩,可以雙手扶床增加身體平衡。下蹲後,再緩慢站起身;然後再下蹲,以此類推完成20至30次。用心體會腿部的酸痛感,當動作次數達15至20次左右,腿部酸痛感會消失或減退。完成規定次數後,立即進行靜力伸拉1分鍾。
伸拉方法:訓練者一隻手扶住固定物保持身體平衡,然後一條腿作為支撐腿,另一條腿膝關節向上屈曲,另一隻手抓住腳踝前側向上拉;訓練者可以感到大腿前側有明顯拉伸感,盡量使屈曲腿的腳踵觸及臀部,保持30秒至1分鍾;再換兩一條腿伸拉。
伸拉完後,訓練者在地面踱步60至90秒,再完成下一次扶物全程蹲起+股四頭肌伸拉。
訓練組次數:酸痛發生48小時後進行,每天兩次,每次2至4組,直到酸痛感完全消失後停止訓練。
5、後期按摩
訓練後不要對目標肌肉和軟組織立即進行按摩。其原因和運動後不要馬上熱敷原理類似,立即按摩會增加肌肉微細結構的損傷,使機體傷害加大,恢復速度減慢。
一般按摩放在訓練48小時後。如果訓練者還是覺得腿部肌肉疼痛,說明訓練者的去乳酸能力較弱,肌肉組織仍有乳酸殘留。此時可以用按摩進行「外力性排酸」。運動後按摩不要按壓關節銜接處骨骼末端、軟組織和所謂的穴位,更不要使用快速抻拽關節的各種手法,這會增加被按摩者受傷的機率。正確的按摩方法,需要按摩肌肉本身,原則是沿著肌肉的走向擠壓推按(這里需要掌握所有大肌肉群的肌肉纖維走向知識)。其中的手法很多,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按摩完的效果是有放鬆感,全身很舒服。
6、後期熱敷
訓練72小時後,一般肌肉的微細結構破壞完成癒合,通過前面的前期冷敷、加強伸拉、排酸訓練、營養補充等方法,一般人肌肉酸痛都會消失。但有些久不運動,抗乳酸能力差者或許還有酸痛,此時運用熱敷法。可以通過熱敷加速血液流動以帶走癒合後組織周圍的剩餘乳酸及其它代謝產物,並把富含營養和氧氣新鮮的血液帶到目標肌肉,為超量恢復提供更多養料。
3、如何解決肌肉疲勞,拉傷和撕裂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24小時至48小時後拆除包紮。根據傷情,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葯,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 肌肉拉傷嚴重者,如將肌腹或肌腱拉斷者,應抓緊時間去醫院作手術縫合。 肌肉拉傷 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所造成的肌肉微細損傷、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稱為肌肉拉傷。這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 (一)原因和原理 在體育運動中,由於准備活動不當,某部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訓練水平不夠,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氣溫過低濕度太大,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傷。 在完成各種動作時,肌肉主動猛烈地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或突然被動的過度拉長,超過了它的伸展性,都可發生拉傷。如舉重運動彎腰抓提杠鈴時,豎脊肌由於強烈收縮而拉傷;在做前壓腿、縱劈叉等練習時,突然用力過猛,可使大腿後群肌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損傷;橫劈叉練習可使大腿內側群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拉傷。在體育運動中,大腿後群肌肉的拉傷最為常見,大腿內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頭肌、上臂肌等都是肌肉拉傷的易發部位。 (二)徵象 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當受傷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加重;肌肉收縮抗阻力試驗陽性,即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凹陷出現。有些傷員傷時有撕裂樣感,腫脹明顯及皮下淤血嚴重,觸摸局部有凹陷或見一端異常隆起者,可能為肌肉斷裂。 (三)處理 肌纖維輕度拉傷及肌痙攣者,用針刺療法會取得顯著療效。肌纖維部分斷裂者,早期用冷敷、加壓包紮,還要把患肢放在使受傷肌肉鬆弛的位置以減輕疼痛。48小時後開始按摩,手法要輕緩。懷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應在局部加壓包紮、固定患肢後,立即送醫院確診,必要時還要接受手術治療。 (四)傷後訓練 部分斷裂者,局部停訓2~3天,健肢及其他部位可以繼續活動,以後逐步進行功能鍛煉,但應避免重復受傷的動作。1周後可逐漸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在作伸展練習時以不增加傷部疼痛為度。大約10~15天後,症狀基本消除,可逐漸進行正規訓練。訓練時傷部必須使用保護支持帶,並充分做好准備活動。 肌肉、肌腱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者,應立即停止訓練,完全休息,積極治療,傷後訓練和專項訓練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五)預防 注意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同時應充分做好准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 體育訓練有時會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但對於肌肉拉傷時的最佳處理方法卻不一定十分清楚。下面就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兩種影響肌肉的疼痛狀態)的區分以及處理技巧作一簡單的介紹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是兩種常見的發生在肌肉和骨骼之間的疾病。慢性肌腱炎是一種肌腱的炎症。肌腱位於肌肉的末端,連接著骨骼。如果肌腱發炎了,隨著肌肉或關節的運動就會伴有急性或慢性的疼痛。滑囊炎是粘液囊的炎症。滑囊中充滿了液體,它環繞著關節或肌腱,引導和潤滑著肌肉和關節。滑囊炎症的特徵為劇烈的疼痛,運動時更為突出,關節活動受限如果慢性肌腱炎或滑囊炎不很嚴重,痊癒後不會有後遺症。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痊癒的時間為2到6周。休息或正確的關節運動,恢復性的伸展運動和關節康復鍛煉以及物理治療都是非常有效的。這些治療方法可減輕疼痛,避免組織結疤,並盡可能地使受傷處恢復原來的功能。 如果在鍛煉中不幸受傷,請記住有一個可以幫助你的英文單詞RICE(米)。它實際上代表著:R-休息,I-冷敷,C-加壓包紮,E-提高患肢。 休息可避免更嚴重的傷痛。冷敷受傷的區域,每兩小時至少冷敷10分鍾,以減輕疼痛和腫脹。用彈性綳帶包紮、壓緊受傷部、減輕腫脹。抬高受傷肢體的,促使淤血從受傷處流出。冷敷還是熱敷取決於受傷的組織 冷敷。使受傷區域麻木可減輕疼痛。冷敷同時收縮血管,限制對受傷處的供血,減輕腫脹,同時還可減輕肌肉痙攣。如果某個區域運動時疼痛,或運動後腫脹,可使用冰塊。最好是受傷之後每兩小時用一個冰袋冷敷大約15分鍾。對於一般性的不適,每天用一個冰袋敷2——3次。如果覺得太冷,可在冰袋和皮膚之間放一塊毛巾。 熱敷。一般在受傷的後期,通常4到5天後用熱敷。熱敷可加速局部區域的供血,把治癒細胞帶到傷處,舒緩緊張的肌肉。每天可多次用蒸汽、熱毛巾或微波加熱的暖袋進行治療,每次10——15分鍾。為了防止太熱,可用毛巾或衣物蓋在熱源與皮膚之間,但不要睡在電熱毯上。 如果運動後受傷部位有腫脹,表明不適於再進行運動了。你需要休息並冷敷受傷處48——72小時。要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對鍛煉作相應的調整。當然,防患於未然是最好的!正確地做拉伸運動,運動前進行熱身,注意身體的感受,在感覺疼痛或不適時立即停止運動。 什麼叫RICE? 當運動損傷發生的時候,發生損傷的部位就會出現疼痛、腫脹、炎症反應等狀況。為防止這些症狀的加重所採取的應急措施手段稱為"應急處置"。應急處置也被稱為"RICE原則"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制動(REST) 制動對於骨骼肌的損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制動主要是立即停止運動,讓患部處於不動的狀態。運動終止後的制動可以控制腫脹和炎症,可以把出血的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然後用石膏、拐杖或者支架把處置過的患部固定住。受傷後固定二三天,不僅可防止病發症的發生,而且,對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果過早的活動患部,不僅會出現出血等症狀,還可能使其機能損傷進一步加重,是恢復時間托的更長。 2:冷敷 (ICE) 冷敷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是效果最為明顯的。因為冷敷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時又可以減少機體組織壞疽的產生,在受傷後4-6小時內所產生的腫脹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冷敷還可以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細血管的侵透性變少,減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壓(COMPRESSION) 在幾乎所有的急性損傷中動採用加壓包紮的方法,加壓包紮可使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減輕,還可以防止侵出的體液滲入到組織內部,並能促進其吸收。加壓包紮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侵水的彈力綳帶放進冷凍室,這樣可同時起到冷敷和加壓的作用。還可以使用毛巾及海綿橡膠做的墊子來進行加壓包紮。例如,踝關節扭傷時,可以用"U"字形的海綿橡膠墊子套在踝關節上,然後用膠布或彈力綳帶固定。採用以上的加壓包紮可以防止和減輕踝關節周圍的浮腫。冷敷是間斷性的,而加壓則在一天中都可以連續使用。 4:抬高(ELEVATION) 抬高是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臟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壓一樣,抬高對減輕內出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他不僅可以減輕通向損傷部位的血液及來自體液的壓力以促進靜脈的迴流,患部的腫脹及淤血也會因此而得到相應的減輕。 RICE的順序: A:停止運動保持不動。特別是不要讓受傷的部位活動。 B:掌握了解受傷的程度。 C:在患部敷上冰袋 D:用彈力綳帶將冰包固定住 E: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F:感覺消失或者是經過20分鍾把冰袋拿掉 G:使用海綿橡膠墊子和彈力綳帶作加壓包紮 H:根據損傷的程度每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用冰袋進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緩解為止 I:睡覺時把彈力綳帶拆去 J:睡覺時也要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K:次日清晨開始重新進行一次RICE處置 肌肉拉傷後應如何應急自救 人們在體育活動中獲體力勞動時由於用力過度或用力不協調,使某一部分肌肉受力過大,造成肌肉拉傷。傷員在用力後肌肉立即出現疼痛、僵硬;按壓受傷的肌肉,則疼痛、發硬。嚴重的肌肉拉傷可使肌肉完全斷裂。對於肌肉拉傷,如果受傷部位疼痛、腫脹很明顯,應該及時就醫,如果不太嚴重,可進行如下自助療法: 1、立即讓受傷的肌肉休息,以免進一步損傷,加重腫脹。 2、就近找一些冰塊放在塑料袋裡,做成冰袋,放在受傷部位,注意不要凍傷。用冰塊直接對受傷部位皮膚摩擦,效果也很好。如果沒有冰塊,可用冷水進行冷敷,用濕冷毛巾縛在傷處,每兩分鍾換一次,也可用冷水直接噴淋、浸泡。冰敷和冷敷的目的是使受傷部位盡快止血,從而制止進一步的腫脹和淤血。 3、對拉傷的肌肉局部進行加壓包紮,包紮不要過緊,以使局部有壓迫感、包紮以下部位無發紫、發涼、發麻為度。包紮的目的是為了抑制腫脹進一步加重,同時給這個部位的肌肉以支撐的外力。 4、肌肉拉傷初期(24小時內)不宜進行熱敷,也不要對局部進行按壓、揉捏,以免加重出血、腫脹。 5、對於不太嚴重的肌肉拉傷經過以上處理,病情會趨於穩定,24小時後可以結合熱敷、理療以及口服一些傷葯片等,病情會逐漸好轉。 對於經常參加健身運動的人們來說,各種各樣的運動意外傷害都有可能發生。對付常見的運動損傷的方法是:「冷敷」「熱攻」,中西醫結合,而且一定要注意治療時機。 「冷敷」就是冷凍療法,利用比人體溫度低的冷水、冰塊等刺激患處進行初期治療,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和消腫的作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冷水後放在傷部,兩分鍾左右換一次;或者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在遭到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制感覺神經,緩解症狀。 楊淵說:「冷凍療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受傷後24至48小時以內,採用這一方法比較有效,但超出這一時間,就應該採取熱敷的治療方法。」 「熱攻」就是通過熱療,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腫、散淤、解疼、鎮痛、減少粘連和促進損傷癒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熱水或熱醋後放於傷部,每次敷30分鍾左右。熱敷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期、後期和慢性損傷。 冷敷」「熱攻」能夠較好地對付早期運動損傷。但對於一些舊傷,就需要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才能更好地祛除病根。這些方法包括中醫葯物療法和西醫手術治療。 中醫葯物療法主要是利用各種草葯的不同葯理葯性,通過外敷,實現退熱、消腫、止痛、舒筋、續斷生新的功效,一般來說,內服雲南白葯、跌打丸、七厘散、三七片、傷痛寧片等中成葯,可以起到活血散淤、消腫止痛的作用。 西醫各種葯水對皮膚損傷有比較明顯的殺菌消毒作用,常用的外用葯有2%紅汞溶液(紅葯水),1%龍膽紫溶液(紫葯水),2%碘酊(碘酒),消炎粉及各種消炎葯膏如土黴素軟膏、四環素軟膏等。內服的鎮痛葯種類也很多,如復方阿斯匹林片、安乃近片及各種止痛片。
4、肌肉過度疲勞會導致什麼後果?
運動急救謹記「大米原則」 在運動場上一旦發生關節扭傷、肌肉拉傷、脫位骨折等意外,如何第一時間急救?經常運動的朋友需要記住這樣一個詞——RICE(即大米原則),就可以在運動發生意外時不至於不知所措。這里的RICE不是指充飢的大米,而是受傷後應急的處理方法。王文介紹,RICE代表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是先後用來有效處理運動損傷的小技巧。 R——休息:在一些激烈的運動比賽中,不時會看到一些頭部流血的運動員在簡單處理後繼續比賽,擔架抬下去的運動員沒幾分鍾又在場上活蹦亂跳。應該說,如此「輕傷不下火線」的運動員是一個盡職的比賽者,卻不是一個聽話的傷員。運動時發生扭傷、拉傷、流血、肌肉撕裂等意外,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運動,讓受傷部位休息,從而避免受到進一步損害。 I——冰敷:停止比賽之後,需要立即對受傷部位進行冰敷。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四周毛細血管收縮,限制內部血液流動,減輕腫脹,消除疼痛。可用冰袋或冷卻噴劑,不要將冰塊直接放到皮膚上,應用布裹起來或者放在橡皮綳帶上。原則上應冰敷至少半小時,直至疼痛感消失。現在有規定要求體育運動場館必須配備冰塊,傷者可第一時間對傷處進行冷卻處理。 C——壓迫:為了控制受傷部位腫脹的發生,還需要對傷者進行壓迫處理。在用冰袋進行冰敷的同時,可用彈性綳帶來包紮固定,這樣也可以對受傷部位產生壓迫作用,阻止傷病向鄰近區域擴散,從而減輕腫脹。同時注重綳帶不要過緊,假如傷者感到刺激、麻木或肌肉變紫,應將綳帶放鬆。 E——抬高:此時,還應確保傷處在略高於心臟的部位,且盡可能保證在受傷24小時內一直如此,這有利於改善傷處血液循環,避免腫脹。當懷疑發生骨折時,應先用夾板固定後再抬高,但有些骨折也是不宜抬高的。 受傷後,傷處通常會出現熱、紅、腫、痛等症狀,正確的應急處理可以加快康復過程,假如症狀持續加重,或者懷疑發生骨折、韌帶撕裂等,應盡快送至醫院處理。 預防運動損傷:做熱身穿對鞋 預防運動損傷要注重: 第一,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病史和能力是否不適合從事某項運動,要量力而行。 第二,運動之前不要吃東西。從事緊張的體育運動之前,要給自己的消化系統留出2~4個小時來消化食物,尤其不要吃高脂肪食物和蛋白質。 第三,選擇一雙合適的鞋。運動中穿的鞋除了尺碼合適、穿著舒適外,還應該有一些其他要求。比如有釘的鞋可以防滑,有氣墊的鞋可以減震、幫助彈跳。 第四,穿上保護裝備。護腕、護膝、護肘、護踝,這些裝備可以不讓身體關節處的韌帶過分鬆弛,防止扭傷的保護作用不可低估。 第五,先做十分鍾的預備運動。運動之前,伸展一下身體,從頭、肩、腰、臀、腿到肘、腕、膝、踝,不要放過任何一個主要的肌肉或關節。另外,運動開始時要緩慢。 第六,服從身體的指示。假如運動時感到頭昏、氣短、疼痛或出冷汗,應馬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