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下軟組織感染應掛哪個科
目前可以採取酒精清洗消毒的,可以吃一點消炎葯的,要多喝水,飲食要以清淡、營養為主,忌辛辣刺激性、油膩的食物的懾入。
2、求 完整住院病例
這個每種病人有稍微的差別的,給個兒科的給你看看吧 兒科病歷書寫 一,兒科完全病歷的內容與要求:病史採集必須真實,完整,系統,條理,規范.體查時應態度和藹,動作輕柔,舉止端莊,取得合作. [一般資料] 姓名,年齡(5天;4月;1歲2個月),性別,籍貫(省,市,縣),民族,現在住址,父母姓名,年齡,職業,住址.入院日期,病歷書寫日期,病史敘述者及其可靠性. [主訴] 就診的主要原因,發病情況和時間.(20個字以內) [現病史] 圍繞主訴詳細地記錄從起病到就診時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經過和診治情況.主要包括: 1,起病的情況:何時,何地,如何起病,起病的緩急,發病的可能原因和誘因. 2,主要症狀的發生和發展情況:按主要症狀發生的先後詳細描述.直至入院時為止.包括症狀的性質,部位,程度,持續的時間,緩慢或加劇的因素以及伴隨的症狀.對慢性患兒及反復發作的患兒,應詳細記錄描述第一次發作的情況,以後過程中的變化以及最近發作的情況,直至入院時為止. 3,伴隨症狀:注意伴隨症狀與主要症狀的相互關系,伴隨症狀發生的時間特點和演變情況,與鑒別診斷有關的陰性症狀也應記載. 4,診治經過:曾在何時何地就診,作過的檢查及結果,診斷與治療情況,效果如何,有無不良反應等.應重點扼要地加以記錄.特殊葯物(如洋地黃制劑)要記明用法,劑量和時間. 5,患兒病後的一般情況:簡要敘述患兒起病以來的食慾,精神,大小便,睡眠,和體重的變化(未測體重者可用起病後是否「長胖」或消瘦來表示). 6,與現病史有關的病史,雖年代久遠但仍屬現病史.如風濕性心臟瓣膜疾病患兒的現病史應從風濕熱初次發作算起. [既往史] 既往健康情況:一向健康還是多病.既往患過何種疾病, 患病時的年齡,誘因,症狀,病程治療經過,有無並發症或後遺症.診斷肯定者可用病名,但應加引號;診斷不肯定者則簡述其症狀,注意與現患疾病相同或類似的疾病.記錄葯物過敏史,外傷手術史,最近有無傳染病接觸史,預防接種史. [個人史] 1,生產史:三歲以內的患兒必須詢問,三歲以上的患兒可重點詢問包括胎次,是否足月,順產或難產,接生方式,出生時體重及一般情況如哭聲大小,皮膚顏色,有無產傷,窒息,抽搐及Apgar評分等.母親是否有特殊嗜好,如吸煙,喝酒.母孕期的營養情況以及孕期是否患過其他疾病,服過哪些葯物,是否接觸過X線或同位素檢查或治療. 2,喂養史:三歲以內患兒必須詢問,三歲以上患兒可重點詢問.詳細詢問喂養方式,母乳分泌量是否充足;人工喂養兒以何種乳品為主,如何配製,喂哺的次數及量.添加輔食的種類與時間,斷乳時間.對年長兒要詢問飲食的習慣(有無偏食,挑食,厭食),食慾情況. 3,生長發育史:三歲以內患兒必須詳細詢問.三歲以上的患兒重點詢問,若所患疾病與發育史有密切關系應詳細詢問.體格發育:結合年齡進行詢問.如抬頭,挺胸,獨坐,爬行,站立,扶走,跑,跳,出牙的時間,出牙的數目及順序.智力發育:結合年齡了解何時大笑,認識熟人,發單音及說短句,已入學者應了解在校讀書的成績和行為表現. 4,生活史:居住條件,戶外活動,曬太陽,生活有無規律,睡眠時間,個人衛生習慣. [家族史] 父母年齡,職業及健康狀況,是否近親結婚,家庭經濟情況,居住環境,家中有無遺傳性疾病,有無急,慢性傳染病(如肝炎,結核)及患兒相似疾病的患者. 一般情況下,三歲以內的患兒均應詳細書寫生活史,喂養史,發育史以及免疫史.三歲以上的患兒僅書寫與本次發病有密切關系的生產史,喂養史,發育史以及免疫史.大於七歲的患兒則應書寫系統查詢結果.兒科系統查詢內容要求: 1,呼吸系統:咳嗽,吐痰,氣喘,咯血,胸痛,低熱,盜汗,肺炎史等. 2,心血管系統:心慌,氣促,胸悶,心悸,發紺,水腫等. 3,消化系統:嘔吐,惡心,腹瀉,腹痛,腹脹,便秘,黃疸等. 4,泌尿系統:血尿,水腫,尿急,尿頻,尿痛,少尿,多尿,遺尿等. 5,血液系統:頭昏,乏力,眼花,出血,氣促,發熱,淋巴結腫大,腫塊等. 6,內分泌及代謝系統:多飲,多食,多尿,口渴,消瘦或肥胖,四肢短小.勻稱矮小等. 7,關節及運動疾病:關節紅,腫,痛,熱,活動受限,關節畸形,跛行,肌肉乏力,萎縮,震顫等. 8,神經系統:抽搐,昏迷,癱瘓,精神異常等. [體格檢查] 一般測量:體溫,脈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壓(病情需要或五歲以上者測量),體重,身長,結合患兒病情需要可測量頭圍,胸圍,上部量和下部量. 一般情況:發育(好,中,差),營養(好,中,差),體位(自動,被動,強迫),病容(急,慢,輕,危重),神志(清楚,模糊,昏睡,譫妄,昏迷),步態,表情和面容(安靜,淡漠,痛苦,恐慌),檢查是否合作. 皮膚及皮下組織:色澤(紅潤,潮紅,紫紺,蒼白,黃疸,色素沉著),水腫(部位,性質,程度),皮疹,出血點,紫斑,蜘蛛痣,皮膚彈性,毛發分布,皮下脂肪厚度(檢查方法:在鎖骨中線與臍孔水平交叉點,檢查者從右手拇指與食指相距3厘米與腹壁垂直,在腹壁上滑行,捏起皮脂層,再測量拇指與食指間同一平面的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皮下結節,潰瘍,疤痕. 淺表淋巴結:淺表淋巴結腫大應描述其部位,數目,大小,質地,壓痛,活動度,有無粘連,瘺管,疤痕. 頭部及頭部器官:頭顱大小,形狀,顱骨軟化(乒乓球感);顱骨縫,前囟門,後囟門是否閉合,前囟大小(以菱形邊中點假設連線記錄),緊張度(平坦,突出,凹陷),頭發分布及顏色光澤. 面部:有無特殊面容. 眼:眼球有無突出,震顫;眼眶有無下陷;眼裂是否對稱;眼瞼有無水腫,外翻,下垂,結合膜有無充血,濾泡,顆粒;鞏膜有無黃疸;角膜有無混濁,潰瘍,雲翳,白斑;眼球活動有否受限;視力如何;瞳孔形狀,大小,雙側是否等大,對光反應是否存在. 耳:聽力,外耳道有無流膿,耳屏及乳突有無壓痛. 鼻:有無畸形,堵塞,排液,鼻竇區有無壓痛,鼻唇溝是否對稱. 口腔:氣味,口腔粘膜顏色,有無斑疹潰瘍,色素沉著. 唇:有無紫紺,皰疹,潰瘍,皸裂,兔唇. 齒:牙齒數目,有無缺齒,齲齒,齒齦有無紅,腫,齒槽溢膿,色素沉著和出血. 舌:舌苔與乳突顏色,伸出方向,震顫,舌系帶是否過短. 咽:有無充血及分泌物;扁桃體大小,充血,滲出物,偽膜;喉發音有無嘶啞. 頸部:是否對稱,有無強直,頸靜脈是否怒張,有無頸動脈異常搏動,氣管位置有無移位,甲狀腺(大小,硬度,壓痛,搏動,雜音,震顫,結節感). 胸部:胸廓的形狀,對稱性,有無壓痛;有無異常搏動和畸形(雞胸,漏斗胸,桶狀胸,心前區隆起,肋骨串珠,肋緣外翻,赫氏溝);呼吸運動是否對稱,是否受限. 肺部: 望診:有無軟組織下陷,呼吸運動是否對稱,呼吸頻率,節律和深度. 觸診:語音震顫(可利用患兒哭啼聲音)的改變(增強,減弱),是否對稱,有無壓痛,有無摩擦感和皮下捻發感. 叩診:叩診音的性質(清音,濁音,實音,鼓音,過清音),左右兩側是否對稱. 聽診:呼吸音強弱,左右兩側是否對稱,羅音性質(乾性,濕性),部位(滿肺,雙肺背基部,右肺背基部,左肺背基部),程度(大量,中量,少量,偶聞),有無胸膜摩擦音,支氣管呼吸音. 心臟及血管: 望診:心尖搏動位置,范圍及強度,心前區有無隆起. 觸診:心尖搏動位置,范圍,有無震顫(收縮期,舒張期或連續性). 叩診:三歲以內嬰兒除心臟血管疾病外,一般不叩心界.3~7歲的小兒可叩心界.叩左界時,應在心尖搏動部位左側起自左而右.如發覺有濁音改變則為左界.同時以左乳線作為標准記錄在內或在外多少厘米.叩右界時應在肝濁音界上一肋間水平自右而左,有濁音改變即為右界.以右胸骨線(即胸骨右緣)外多少厘米來記錄.七歲以上年長兒按成人方法檢查記錄. 胸骨中線至鎖骨中線的距離是 cm 心臟擴大與否 . 聽診:心音強弱,心率,節律,(有心律不齊時詳細描述其特點)有無雜音,有雜音則要求檢查雜音部位,強弱,性質,時期,傳導與否,摩擦音.各瓣膜區均要仔細聽診(同內科診斷學). 血管:橈動脈搏動強度,節律,有無水沖脈,奇脈,交替脈,脈搏短絀,射槍音,毛細血管搏動. 腹部: 望診:外形 (平坦,飽滿,膨隆如球形或蛙式腹,凹陷如舟狀腹);腹部呼吸運動,腸型,蠕動波,血管曲張及血液流向,新生兒臍部有無出血,分泌物. 觸診:腹軟或腹肌痙攣;壓痛,反跳痛;有無包塊,如有,應記錄包塊的部位大小,邊緣清楚與否,硬度,表面光滑或結節感,壓痛,搏動,移動度;肝臟脾臟是否腫大,其大小記錄同成人;液波震顫. 叩診:有無移動性濁音. 聽診;腸鳴音有無增強,減弱或消失.有無腹部血管雜音. 脊柱四肢: 脊柱有無畸形(脊柱側凸,前凸,後凸,僵直,壓痛);四肢有無畸形(手,腳鐲,「O」型腿,「X」型腿,杵狀指(趾),多指(趾),肌肉有無萎縮,關節有無畸形,有無紅,腫,痛,熱,活動障礙. 肛門: 肛周皮膚有無充血,皮疹,瘺管,有無脫肛,肛裂,畸形. 外生殖器: 男孩:兩側睾丸是否下降,有無包莖或包皮過長,陰囊水腫,腹股溝斜疝或陰囊鞘膜積液. 女孩:外生殖器有否畸形,外陰是否清潔,陰道有無分泌物. 神經系統: 四肢肌張力有否異常. 運動:有無癱瘓,不自主運動. 反射:淺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深反射(膝腱反射). 病理征:布氏征,克氏征,踝陣攣,巴氏征等. [實驗室檢查及其他特殊檢查] 記錄入院24小時內所做的檢查.如入院前已作過可以不再重復.但要註明門診檢查及其檢查日期. [摘要] 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入院日期. 主訴(與完全病歷同) 現病史重點內容摘錄(主要的陽性症狀與診斷有關的陰性症狀) 與現病史及診斷有關的個人史,既往史及家庭史. 體格檢查的重要陽性和重要陰性體征,並且按系統順序記錄. 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結果. [診斷依據] 重點寫第一診斷的診斷依據,每一診斷的依據應分開寫,不可將所有診斷的依據混寫在一起. [鑒別診斷] 寫出主要診斷的鑒別診斷病名及鑒別依據. [入院診斷] 寫出入院診斷,主要診斷應寫在前面,診斷排列在右側, 格式如下. 入院診斷: 1, 2. 3, [診療計劃] 根據病情定出初步的診斷治療計劃,如進一步做哪些檢查,採取哪些治療措施等. 醫師簽名:
記得採納啊
3、什麼是軟組織感染
你好: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後切口感染及褥瘡感染等.
毛囊炎,癤,癰及創面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窩織炎主要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褥瘡感染常為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或有合並症者,屬復雜性皮膚,軟組織感染;不伴以上情況者為單純性皮膚,軟組織感染,B
4、右小指軟組織炎的大病歷怎麼寫
這個照套唄!採集病史重點是現病史,包括起病時間,主要症狀的特點,病情發展演變,伴隨症狀,診治經過,病程中一般情況等,其餘照套。診斷就是「小指蜂窩織炎」。
5、皮膚軟組織感染是什麼意思?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後切口感染及褥瘡感染等。毛囊炎、癤、癰及創面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窩織炎主要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褥瘡感染常為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或有合並症者,屬復雜性皮膚、軟組織感染;不伴以上情況者為單純性皮膚、軟組織感染。【治療原則】1. 皮膚、軟組織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淺、數量少者如膿皰病,只需局部用葯。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時宜同時全身應用抗菌葯物。輕症感染患者可口服給葯,嚴重感染患者可靜脈給葯。2. 局部用葯以消毒防腐劑(如碘伏)為主,少數情況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應用的抗菌葯物,如莫匹羅星等。3. 輕症患者可針對常見病原菌進行經驗治療。全身感染徵象顯著的患者,應做創面膿液培養,並同時做血培養,獲知病原菌後進行葯敏試驗,必要時據以調整用葯。4. 有膿腫形成時須及時切開引流。 追問: 說的簡單點行么,我看不懂也你就說說我買的葯是治療傷口發炎的不是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