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斷脂肪瘤 與脂肪肉瘤
脂肪瘤
lipoma
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多見於40~50歲的成年人。瘤體質地柔軟,圓形或分葉狀,位於皮下,可以推動;瘤體大小不等,小的如棗大,用手摸方能觸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麵皮膚正常。腫瘤單發或多發,見於體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多無自覺症狀。血管脂肪瘤為一特殊類型的脂肪瘤,以年輕人較為多見,好發於下肢,可自覺疼痛,觸之亦有壓痛。組織病理學檢查時,在瘤體內除了可見大片成熟的脂肪細胞外,還可見到多數增生的血管,整個瘤體的境界清楚。脂肪瘤極少癌變,一般無需治療;若瘤體較大,影響活動,或近期內突然增大或發生破潰,則應手術切除。
脂肪肉瘤是惡性軟組織肉瘤中較常見的一種.多見於30~70歲患者,以50歲左右發病最多。男性多於女性。四肢特別是大腿、臀部好發,上肢、腹膜後、頭、頸塊,直徑3~10cm多見,後腹膜巨大者直徑可達20cm以上,腫瘤常為結節狀,或分葉狀,質軟或稍硬。
2、脂肪瘤症狀
一般的脂肪瘤,有經驗的醫生,幾乎都能做出明確診斷,一般的外科醫生也可以做到70%-80%的准確診斷率。
表現為單個和多個皮下局限性腫塊,或與血管球瘤並存,除腫瘤較大影響局部動作,或因壓迫神經而引起疼痛外,一般無自覺症狀。極少惡變。
1.可發生於任何部位 病變好發於頸、肩、背和腹部,亦可見於腹膜後和內臟。最常見於頭、頸、臂和胸等部位皮下組織。約有7%皮損呈多發,多發皮損發育早,單發損害發育遲,到一定程度時即停止生長。
2.單發性脂肪瘤 脂肪瘤形態不一,常呈扁球形、結節分葉狀或蒂狀的質軟的皮下腫塊,有時為彌漫性腫塊,可推動。質軟而有彈性,不與表麵皮膚粘連。一般界限清楚,生長緩慢,除非腫物過大,壓迫局部神經分支而產生疼痛感覺,一般無症狀,大者達幾公斤。一般腫物的體積達到一定大小後,常停止生長,呈靜止狀態。被覆表麵皮膚正常,多數皮損直徑<5cm,其底較廣。擠壓瘤體基部時,表麵皮膚可呈「橘皮」樣,為皮下脂肪內垂直走向皮膚的纖維束牽拉所致。有時可出現自發萎縮或鈣化、液化的現象。
2.多發性脂肪瘤 可散在全身或局限於體表某部,數目在兩個以上,甚至上百個。呈大小不一的、無痛性皮下結節,部分呈對稱性生長(圖3)。生長活躍時則有疼痛感.經常伴發於神經纖維瘤病。
3.血管脂肪瘤 具有典型脂肪瘤一切特徵,多見男性中青年。有時有家族史。病程緩慢,好發於前臂、腰、股部,蠶豆或黃豆大小,有時能自行脹縮,伴疼痛感。其疼痛原因推測與血管球瘤有關,或為周圍組織反應如水腫、炎症的刺激或為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迫所致。
4.綜合征表現 脂肪瘤還可見於Gardner綜合征的部分表現。此綜合征表現為面部多發性骨瘤、結腸多發性息肉、脂肪瘤、纖維瘤、纖維肉瘤和平滑肌瘤等。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1.根據臨床表現,本病一般不難診斷。
2.病理診斷。
在治療前,體表腫物一般不需穿刺檢查,在皮下相對較深的腫物,可能憑手可能觸及不準,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質地,是實質性的還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腫物的血液供應情況,血供豐富的,可能是惡性;長在淺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檢查。血管瘤相對較難處理,一般不能輕易手術,瘤內可能有豐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沒有明確的包膜,有的根部伸進肌肉,手術前一定要判斷它的范圍,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確判斷它的邊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圍大血管和神經等重要組織的關系。
3、加強ct能不能看到脂肪瘤?
你好,一般腫瘤在1cm以上,都是可以通過加強CT所發現的。
4、脂肪瘤是什麼
脂肪瘤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發生在有脂肪細胞的部位,比較多見的就是肩部,背部,頸部,乳房和腹部。少數的會發生在四肢,比如上臂,大腿,臀部。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是一種很小的手術,都不用住院,手術之後做好消毒就可以了,恢復的也是特別快的。
5、脂肪瘤的症狀有哪些?
一般的脂肪瘤,有經驗的醫生,幾乎都能做出明確診斷,一般的外科醫生也可以做到70%-80%的准確診斷率。
表現為單個和多個皮下局限性腫塊,或與血管球瘤並存,除腫瘤較大影響局部動作,或因壓迫神經而引起疼痛外,一般無自覺症狀。極少惡變。
1.可發生於任何部位病變好發於頸、肩、背和腹部,亦可見於腹膜後和內臟。最常見於頭、頸、臂和胸等部位皮下組織。約有7%皮損呈多發,多發皮損發育早,單發損害發育遲,到一定程度時即停止生長。
2.單發性脂肪瘤脂肪瘤形態不一,常呈扁球形、結節分葉狀或蒂狀的質軟的皮下腫塊,有時為彌漫性腫塊,可推動。質軟而有彈性,不與表麵皮膚粘連。一般界限清楚,生長緩慢,除非腫物過大,壓迫局部神經分支而產生疼痛感覺,一般無症狀,大者達幾公斤。一般腫物的體積達到一定大小後,常停止生長,呈靜止狀態。被覆表麵皮膚正常,多數皮損直徑<5cm,其底較廣。擠壓瘤體基部時,表麵皮膚可呈「橘皮」樣,為皮下脂肪內垂直走向皮膚的纖維束牽拉所致。有時可出現自發萎縮或鈣化、液化的現象。
2.多發性脂肪瘤可散在全身或局限於體表某部,數目在兩個以上,甚至上百個。呈大小不一的、無痛性皮下結節,部分呈對稱性生長(圖3)。生長活躍時則有疼痛感.經常伴發於神經纖維瘤病。
3.血管脂肪瘤具有典型脂肪瘤一切特徵,多見男性中青年。有時有家族史。病程緩慢,好發於前臂、腰、股部,蠶豆或黃豆大小,有時能自行脹縮,伴疼痛感。其疼痛原因推測與血管球瘤有關,或為周圍組織反應如水腫、炎症的刺激或為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迫所致。
4.綜合征表現脂肪瘤還可見於Gardner綜合征的部分表現。此綜合征表現為面部多發性骨瘤、結腸多發性息肉、脂肪瘤、纖維瘤、纖維肉瘤和平滑肌瘤等。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1.根據臨床表現,本病一般不難診斷。
2.病理診斷。
在治療前,體表腫物一般不需穿刺檢查,在皮下相對較深的腫物,可能憑手可能觸及不準,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質地,是實質性的還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腫物的血液供應情況,血供豐富的,可能是惡性;長在淺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檢查。血管瘤相對較難處理,一般不能輕易手術,瘤內可能有豐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沒有明確的包膜,有的根部伸進肌肉,手術前一定要判斷它的范圍,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確判斷它的邊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圍大血管和神經等重要組織的關系。
6、頭CT能否發現脂肪瘤
CT可以看到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