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鍛煉髖關節
熱心網友
中老年人髖關節發生退行性的變化,會產生髖部疼痛及活動障礙。在人體的大關節中,活動最多的就是肩關節和髖關節。人們在日常行走、上下樓、下蹲等,都少不了髖關節的參與,而髖部又處於人體的中間位置,負重日久,非常容易產生疼痛、麻木等症狀。因此一定要多做髖部運動,充分放鬆髖關節和臀部肌肉,可防治坐骨神經痛、髖關節疼痛、股外側肌肉疼痛、股內側肌肉勞損、臀肌萎縮等症。髖關節鍛煉動作如下。
膝貼地面:端坐在地上,兩腳掌心貼在一起,同時向身體靠攏,盡量貼近會陰部,彎曲的兩膝向兩側的地面壓,直到貼地。保持這個動作15秒後放鬆,重復10次。如果雙腿同時做有困難的話,可以兩腿分開,一腿伸直,一腿彎曲交替地做10次。
肘碰大腿:坐在地上,雙腿伸直,彎曲右腿架在左腿上。將右腿向下壓,平放於地,然後右轉上身,使左手肘部能夠觸碰到右側大腿的外側時為止。堅持10秒後放鬆,左右交替做10次。
踝拉胸前:仰卧,右腿彎曲,踝部放在左膝上,呈「4」字形,左腿伸直上舉,雙手抓住右足踝向胸前拉,使彎曲的右大腿感到緊綳,保持10秒後放鬆,左右交替做5-10次。
胸觸大腿:面對齊腰高的桌子站立,將右腿抬高放在上面,使右臀部充分伸展。這時右腿與身體呈垂直方向,上身前傾下壓,使胸部盡量觸到右大腿。這樣保持10秒後放鬆,左右交替做5-10次。
放鬆髖關節及臀部肌肉的最佳方法是在水中行走,水的浮力大大減輕了腰臀的負重,這時人可以藉助浮力,輕松自如地向各個方向活動髖關節。不會游泳的人,可站在淺水中進行練習。
2、髖關節與肩關節比較各有什麼特點?在體育運動中應如何鍛煉?
肩關節shoulder joint
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關節盂周緣有纖維軟骨環構成的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肱骨頭的關節面較大,關節盂的面積僅為關節頭的1/3或1/4,因此,肱骨頭的運動幅度較大.關節囊薄而鬆弛,下壁尤甚,附著於關節盂的周緣,上方將盂上結節包於囊內,下方附著於肱骨的解剖頸.關節囊的滑膜層包被肱二頭肌長頭腱,並隨同該肌腱一起突出於纖維層外,位於結節間溝內,形成肱二頭肌長頭腱腱鞘.肩關節周圍的韌帶少且弱,在肩關節的上方,有喙肱韌帶連結於喙突與肱骨頭大結節之間.盂肱韌帶自關節盂周緣連結於肱骨小結節及解剖頸的下分.
肩關節為全身最靈活的球窩關節,可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加以關節頭與關節窩的面積差度大,關節囊薄而鬆弛等結構特徵,反映了它具有靈活性運動的機能.肩關節周圍有大量肌肉通過.這些肌肉對維護肩關節的穩固性有重要意義,但關節的前下方肌肉較少,關節囊又最鬆弛,所以是關節穩固性最差的薄弱點.當上肢處於外展,外旋位向後跌倒時,手掌或肘部著地,易發生肩關節的前脫位.
由肱骨頭和肩關節盂構成.特點:肱骨頭大,關節盂小,關節囊薄而鬆弛,囊的下壁薄弱.可作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
3、如何轉動髖關節?
這種事最好問醫生,每個人情況不同,所要用的方法也不一樣。
4、試述髖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及運動方式。
?
5、髖關節 運動方式
肩關節:組成: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結構特點:頭大盂小,關節面差大,有盂唇加深關節窩,關節囊薄而鬆弛,下壁更為薄弱,關節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運動方式:三軸性運動,圍繞冠狀軸作屈、伸;矢狀軸作收、展;垂直軸作旋內和旋外,以及環轉運動。髖關節:組成:股骨頭與髖臼。結構特點:髖臼邊緣有髖臼唇加深了關節窩,使股骨頭深嵌於窩內;關節囊堅厚,一端附於髖臼周緣,另一端達股骨頸,在前壁包繞股骨頸的全長,而後壁僅包繞股骨頸內側2/3(故股骨頸骨折有囊內和囊外之分)。髖關節有堅強的髂股韌帶(髂前下棘→轉子間線),限制髖關節過伸。在關節囊內有股骨頭韌帶(髖臼橫韌帶→股骨頭凹),髖臼橫韌帶(架於髖日切跡)。運動方式:三軸性運動。膝關節:組成:股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結構特點:關節囊堅韌.韌帶多,囊內韌帶有前、後叉韌帶(防止脛骨向前、後移位),囊外韌帶在前方有髕韌帶,內側有脛側付韌帶,外側有腓側付韌帶,後方有腘斜韌帶。關節腔內有二塊半月板,外側關月板呈「O」形,內側半月板較大,呈「C」形,其周緣中份與脛側副韌帶緊連。翼狀襞。髕上囊。運動方式:主要為屈伸,在屈膝時由於側副韌帶松馳,稍可作旋轉運動。踝關節:組成:脛、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車。結構特點:關節面前寬後窄;關節囊前後松馳,兩側有側副韌帶加強(內側為三角韌帶,堅強;外側為外側副韌帶,較薄弱)。運動方式:一軸性作背屈(足尖向上)和跖屈(足尖向下)運動。肘關節:組成:肘關節屬復關節,由三部組成:肱尺關節——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滑車關節)。肱橈關節——肱骨小頭與橈骨關節凹構成(球窩關節)。橈尺近側關節——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構成(車軸關節)。運動方式:一軸性屈伸。前臂旋前和旋後運動:橈尺近側關節和橈尺遠側關節橈腕關節:組成:橈骨腕關節面、關節盤與舟骨、月骨、三角骨構成。拇指腕掌關節:由大多角骨與第1掌骨底構成,為人類及靈長目動物所特有
6、髖關節鍛煉方法有哪些
鍛煉目的是什麼?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河蚌式翻胯,側卧提腿等等動作來鍛煉控制髖關節運動的肌肉
7、髖關節可以做哪些運動
1、屈髖蹬天法:患者仰卧位,雙上臂置於體側,屈髖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數逐漸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髖屈90°,膝屈45°,雙手叉指合掌抱膝關節前下方,屈肘
3、屈髖開合法:仰卧位,雙髖、膝關節屈曲,雙手置於臀外側,以雙足跟為軸心,作雙膝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活動3~5分鍾。
4、盤腿壓膝法:病人坐床上盤腿,雙掌置膝內側,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壓膝關節,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內收內旋肌協調動作,滑潤關節。
5、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髖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攏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抽動上拉與主動屈髖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6、髖關節外展/內收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自動抬高25°~35°,作外展/內收活動,持續5~10分鍾或坐位操練。
7、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肢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8、髖關節屈曲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4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9、扶物下蹲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相等,緩慢下蹲後再站立,反復操練3~5分鍾。
10、髖關節擺動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負重而立,患肢足懸空,先按順時針方向作圓形擺動3分鍾,再作逆時針方向活動3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