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採用外用葯治療,志和接骨巴布貼」治療。它骨科外敷葯的最新產品,有發明專利保護,它局部給葯,使葯能快速滲透到損傷的部位,'志和接骨巴布貼'具有止痛快、止血快、消腫快、癒合快的特點。能加速骨折癒合。臨床實踐證明對治療骨折,不癒合後骨折,骨不連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是在傳統中醫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把現代中葯學和現代中學制劑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在保證原療效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與創新。使骨傷患者能夠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適的治療過程中得以全愈。
2、左右髖關節骨折 鑒定工傷級別
根據描述至少十級傷殘,具體結果要以勞動能力鑒定結果為准。
依據GB/T16180一2014《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十級標准:14)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
3、髖關節骨折,但未錯位.如何治療
你好,根據片抄子描述是可以保守治療,腕關節給夾板或石膏固定,髖關節是需要給患肢牽引保持骨折段斷的穩定性就可以。
髖關節這個部位骨折恢復比較緩慢,且患者的年齡大,恢復期間葯物方面配合服用接骨續筋知,消腫止痛,舒筋活絡,活血化瘀專業的接骨中葯治療,可以幫助骨折促進骨細胞生長,幫助骨痂(骨頭)快速形成,提前癒合恢復的快些,一道般服葯40-60天就可以治癒。
4、髖關節骨折行內固定術可以鑒定幾級。傷殘
傷者的情況通常情況下是工傷九級,建議傷者職工盡快申請工傷認定,然後再病情穩定或者出院時申請勞動能力鑒定。
根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
5.9九級
5.9.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輕度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髖關節骨折是保守治療還是全關節置換?
我個人認為還是早日手術比較好!
手術的優點和缺點:手術的優點就是手術可以大大的減少卧床的時間,盡快恢復活動能力,避免長期卧床帶來的並發症(如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褥瘡等等);缺點: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比如糖尿病如果不控制好的話有可能會導致切口不癒合,切口感染等,麻醉有麻醉的風險,手術本身就是一種創傷而且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操作實踐,如發生操作失誤有可能加重損傷等。
保守治療的優缺點:優點:避免了二次損傷(手術帶來的損傷),避免了手術和麻醉可能產生的風險;缺點:需要卧床時間較長,容易繼發並發症,如果骨折處無法癒合(60歲以上老人發生率較高)則仍需手術治療。
以上可能不是特別全面,但是作為一個骨科醫生來說手術的風險絕大部分可以通過手術前的充分准備,手術中的仔細操作來加以避免,畢竟老年人卧床後的機能衰退比中青年人要快的多,盡早起床進行功能鍛煉還是能避免機能的衰退,而且能盡快減輕家人的護理難度,所以我的個人意見是手術治理,以全髖關節置換為首選治療方案,供您參考。
6、大腿髖關節骨折手術後怎樣恢復快
不知道您是何種固定方式,大腿骨折後必然影響到骨折部位以下的血液循環,而且因為骨折造成下肢運動減少,由於創傷或者手術造成大腿部組織或多或少的受損,從而破壞了正常的血運,膝關節由於其本身結構問題,內部表面相對比較大,分泌物如關節滑液等本來就多,如果長期不運動加之循環受阻,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關節腫脹,所以術後的適度運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減少關節僵直,軟組織粘連等眾多問題,徵求下你的主治醫師的意見,祝早日康復!
7、髖關節骨折傷殘鑒定
這個得根據恢復情況和功能受限程度來評!關節處很大幾率能評上,去的時候裝著點!
8、髖關節脫位如何診治?
按股骨頭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後和中心脫位,以後脫位最為常見,佔全部脫位的85%~ 90%。
(1)髖關節前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閉孔下、髂骨下與恥骨下脫位。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有強大暴力所致外傷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溝處腫脹,可以摸到股骨頭;X 線片可以了解脫位方向。
③治療復位以Allis 法最常用。固定和功能鍛煉方法同髖關節後脫位。
(2)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按有無合並骨折可以分為5 型。
單純性髖關節後脫位,無骨折,或只有小片骨片;髖關節後緣有單塊大骨折片;髖臼後緣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塊可大可小;髖臼緣及壁亦有骨折;合並有股骨頭骨折。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明顯外傷史;明顯的疼痛,髖關節不能活動;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X 線檢查,了解脫位情況及有無骨折。
③治療。
第1 型的治療:復位宜早,最初24 ~ 48 小時是復位的黃金時期,最好盡可能在24 小時內復位完畢。常用的復位方法Allis 法,即提拉法。復位後,用綳帶將雙踝暫時捆在一起,於髖關節伸直位下將患者搬運到床上,患肢作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2 ~ 3 周。不必石膏固定。需卧床休息4 周。卧床期間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2 ~ 3周後開始活動關節。4 周後扶雙拐下地活動。3 個月後可完全負重。
第2 ~ 5 型的治療:考慮到合並關節內骨折,日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3)髖關節中心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髖關節中心脫位可分為下列各型。單純性髖臼內側壁骨折(恥骨部分),股骨頭脫出於骨盆腔內可輕可重;後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頭向後方脫出可有可無;髖臼頂部有骨折(髂骨部分);爆破型骨折,髖臼全部受累。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強大暴力外傷病史;後腹膜間隙內出血甚多,可以出現出血性休克;傷處腫脹、疼痛、活動障礙;大腿上段外側方往往有大血腫;肢體短縮情況取決於股骨頭內陷的程度;合並有腹腔內臟損傷的並不少見;X 線檢查可以了解傷情,CT 檢查可以對髖臼骨折有三維概念的了解。
③治療。髖關節中心脫位可以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並腹部內臟損傷,必須及時處理。
第1 型的治療:輕度股骨頭內陷,髖臼骨折不重的可不必復位,需卧床休息10 ~ 12 周,作短期皮膚牽引以緩解症狀。內移明顯者,需用骨牽引復位,一般牽引4 ~ 6 周。3 個月後方能負重。
髖臼骨折復位不良者,股骨頭不能復位者,同側有股骨骨折者都需切開復位,用螺絲釘或特殊鋼板作內固定。
第2 ~ 4 型的治療:這類損傷髖臼損毀明顯,治療比較困難。
一般主張切開復位和合適的內固定。第4 型病例,髖臼損毀嚴重往往發生創傷性骨關節炎,必要時可施行關節融合或全髖置換術。
9、我髖關節上緣粉碎性骨折可以評幾級傷殘
髖關節上緣粉碎性骨折因造成的原因不同,其鑒定的傷殘等級也不同,需通過鑒定後確定:
1、如果是交通事故導致的髖關節上緣粉碎性骨折,那麼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准》(GB18667—2002)的相關規定:一肢喪失功能75%以上,為七級傷殘;一肢喪失功能50%以上為八級傷殘;一肢喪失功能25%以上為九級傷殘。
2、如果是工傷導致的髖關節上緣粉碎性骨折,那麼按照《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的相關規定:一髖或一膝關節功能重度障礙為六級傷殘;四肢大關節之一人工關節術後,基本能生活自理為七級傷殘;四肢大關節之一關節內骨折導致創傷性關節炎,遺留輕度功能障礙為八級傷殘。
3、如果是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等導致的髖關節上緣粉碎性骨折,那麼按照《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標准》(試行)的相關規定:髖 、膝、踝關節中一關節功能完全喪失為七級傷殘;髖、膝、踝關節中一關節功能喪失75%以上為八級傷殘;髖、膝、踝關節中之一關節功能喪失50%以上為九級傷殘;髖、膝、踝關節中一關節功能喪失25%為十級傷殘。
因此,你髖關節上緣粉碎性骨折,大致可鑒定為八到九級傷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