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左腿髖關節膝蓋響

左腿髖關節膝蓋響

發布時間:2020-11-28 05:02:30

1、為什麼你的關節在運動時會咔啪作響?

有些人在走路或做運動甚至大腿抬高時,會發現大腿髖關節附近會發出〝剝〞的聲音,這種情形稱為「彈響髖」。

「彈響髖」是指髖關節在屈伸活動時,髂脛束後緣或者臀大肌腱膜前緣在股骨大轉子處滑動摩擦發出響聲而得名。本病多見於青壯年,以女性患者為多。由於症狀不明顯,病理改變不嚴重,故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大。不過,因為髖關節活動時有響音,常常使患者精神緊張,前往醫生處就醫。

如無明顯自覺不適著,經過確診並給予耐心解釋,以免造成其心理的壓力,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伴有疼痛的病人,可以局部給予熱敷或按摩。針對特定肌肉伸展拉筋,增加大腿肌肉的彈性與柔軟度,可以有效改善大腿關節附近肌肉組織的活動,減輕股骨大轉子的摩擦刺激。

(紅色箭頭:彈響處)

運動康復計劃

髂脛束拉伸

1、傾斜側身靠牆。如果你不能保持穩定,請握住椅子或櫃台。

2、髖關節不適的一側貼近牆面,然後另一條腿交叉在前面。

3、讓您的不適一側臀部靠近牆壁。然後讓身體遠離你的臀部,直到你感覺到拉伸的感覺。

4、持續 15 至 30 秒、重復 2 ? 4 次。

屈髖肌拉伸

1、受影響的腿跪在地上,健側屈髖屈膝,腳踩在地板上。如果您在膝蓋前方感到不適,請將毛巾放在膝下。

2、保持你的背部直線,慢慢推你的臀部向前,直到你感覺到在你的大腿和臀部受到拉伸。

3、持續伸展至少 15 到 30 秒、重復 2 ? 4 次。

梨狀肌拉伸

1、仰卧躺在地板上,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

2、將受影響的腿的腳踝放在健側膝蓋附近。

3、用雙手輕輕地把你的腿從地板上抬起來,輕輕地將膝蓋拉到胸前,直到感覺到腿部和臀部受到牽拉。

4、持續伸展至少 15 到 30 秒、重復 2 ? 4 次。

腘繩肌拉伸

1、仰卧躺在地上,雙腿平直。如果您的背部感到不適,請將小毛巾卷放在您的下背部。

2、握住受影響的腿,拉向身體並保持住支撐,抬起並盡可能伸直,直到你感覺到大腿後部受到拉伸。

3、持續至少 30 秒、重復 2 ? 4 次。

臀橋

1、仰卧躺在地上,雙膝彎曲,膝蓋彎曲約 90 度。

2、然後將腳踩到地板上,收縮臀部,將臀部從地板上抬起,直到你的肩膀,臀部和膝蓋都是在一條直線上。

3、持續約 6 秒,保持正常呼吸,然後慢慢地將你的臀部回到地板上休息 10 秒鍾,重復 8 到 12 次。

腹部加強

1、仰卧躺在地板上,膝蓋彎曲,你的腳平放在地板上。

2、收緊腹部肌肉,抬起一隻腳離開地板,把你的膝蓋向你的胸部屈曲,讓你的膝關節及臀部和大腿彎曲像字母「L」。

3、將另一隻膝蓋抬起至同一位置。

4、一次將一條腿下降到起始位置;保持交替,每條腿抬起 8 到 12 次。

5、一定要保持你的腹部肌肉緊,並保持正常呼吸。

2、很著急,想請問一下膝關節和胯骨關節老是咯吱響是什麼原因?感覺骨頭很脆一樣。

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煉。最好15—30分鍾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握拳時,指節忽然會發出「叭」的聲音,有人甚至樂此不疲,無聊或緊張時,輪流把指節握得「叭答、叭答」響。

也有人只要上、下樓梯,膝關節就有節奏的「嘎、嘎」響;有的是腳跟一拱直就「啪」一聲巨響;有人甚至連伸個懶腰、打個哈欠,頸背或牙關(顳頷關節)就會發出聲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會發出聲音,乍聽下似乎很新鮮,不過,以物理學觀點來看,關節的動作不外是滑動(如膝之初彎)、滾動、磨動(旋轉)等,這些都不離線械原理,自然會因摩擦、振動而產生聲音,只因關節腔完密的封閉,以及關節滑液有效滑潤,聲音小到聽不到。

事實上,關節發出的聲音可用麥克風放大並記錄聲波,多年前,國內即有醫師研發出關節的聲波記錄儀,可用於臨床上,「聽」出膝關節的病變。關節聲音之大,有時會嚇人一跳。

最近一些研究有了答案。原來,當關節初「動」時,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會瞬間先使關節產生形變,最多可增大至7%,形變產生關節腔負壓。這負壓雖微,但足以使關節囊凹陷(被吸入),使溶於滑液內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部分氣化成氣泡。

動作將完成之際,氣泡及滑液受壓縮,即像開香檳似「叭」 一聲,把凹陷的關節囊給彈回去,回復原形,氣體又再度溶回液中。也因氣體回溶需要時間,所以指節響聲雖可周而復始,卻無法連發。

研究雖指出這些響聲不足以造成軟骨傷害(能量不到可傷害軟骨的15%),不必為此擔心,不過另一項長達35年、針對350位長期扳響指節者的追蹤,卻發現這些人普遍有指節變大、抓握力卻變弱的問題。由此看來,樂此不疲的仁兄,應該有所節制才好。

當然,除此機轉外,膝關節、踝關節或背部發出聲音,也可能是綳緊的肌腱在關節運動時,先稍有「走」位,再彈回原位;或是與關節隆突處有較大的磨擦,而發出響聲,若未伴隨紅腫熱痛,一般應無大礙。

目前也知道,正常關節在休止狀況下是負壓的。當關節發炎,腔壓升高,除了疼痛,也對軟骨細胞存活不利,反之,四頭肌的縮收運動,會降低膝壓,有利於減緩關節退化。因此,能作適當的肌腱伸展運動降低關節腔壓,理論上應當可以有效改善關節退化,瑜伽的某些動作,或許與此不謀而合。

至於因關節退化、病變,如退化性關節炎、軟骨潰壞、膝關節半月軟骨破裂等,所發出的聲音通常都伴有其它症狀及病理變化,非本文所述之關節響聲,不可混淆,仍應循正軌求醫以免延誤。

3、左腿的髖關節老響,但沒有不適感,怎麼辦?

關節響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是因為在活動的時候肌腱的滑動產生的響聲,並不是骨頭的響聲,也不是膝關節有什麼病變,但是如果響的同時伴有疼痛那麼就應該警惕了。
鍛煉時關節發響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關節正常活動而產生響聲,沒有疼痛的感覺。另一種是由於關節本身或它的周圍組織有病變而發生音響,絕大多數伴有疼痛的感覺。屬生理性的關節發響是關節正常活動產生的對身體無害,多見於初練者和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薄弱的人,隨著健身鍛煉水平的提高,肌肉力量增強,韌帶加固,動作協調,這種音響就會減輕。而屬病理性的關節發響如有「彈響」、「卡住」和疼痛的感覺時,則應在鍛煉前充分做好發響關節的准備活動,並在鍛煉後做好局部按摩和熱敷,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防止關節內外的組織過度增長。

4、我家寶寶右邊大腿的髖關節處總是咔嚓響,是什麼原因

孩子的症狀是考慮關節彈響的情況的,關節活動時周圍肌腱滑動動的聲音醫學上叫彈響關節屈伸和旋轉運動時關節發出聲音和震動,一般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意見建議:但是需要結合孩子腿部活動等進行排除的,再就是需要排除是否有髖關節發育不良以及結合孩子的臀紋進行排除是否異常的,如果是正常是不需要處理的注意觀察的。

5、孩子六歲半最近發現右腿下蹲用力膝蓋嘎巴響,孩子說不疼不腫,走路也正常,是韌帶鬆弛或髖關節發育不好嗎

孩子的右腿下蹲用力膝蓋嘎已響,孩子說不疼,走路也正常,這真是讓大人是塊心病,趕緊代孩子到醫院骨科全面檢查一下,沒毛病還好,有毛病對症下葯,小孩的身體是關健,別丟下遺嘆,祝孩子身體健康。

6、求問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都有疼痛感覺並有響聲該怎麼辦?_關節炎

王大夫,我去醫院的檢查結果出來,踝關節MRI結果描述:右側踝關節MRI平掃:右側踝關節形回態、結構正常,答未見骨質破壞信號,關節間隙清晰,未見狹窄或增寬,右側踝關節及跟距關節見少量積液信號;右膝X光描述:構成右關節諸骨骨質完整,皮質光滑,骨小梁清晰,關節間隙未見明顯變窄,未見明顯骨折及脫位徵象,未見明顯骨質破壞;髖關節骨盆平片:骨盆諸骨骨質完整,未見明顯骨質破壞或骨折特徵。醫生看片後給出的結論是:1.踝關節有積液要休息再開點西樂葆,韌帶需要做提踵鍛煉;右側髖關節弧度與左側不一致,高抬腿時髖關節響聲就是由此造成的,開了8天的金天格膠囊!請您給點意見!

7、右腿髖關節發出響聲

我跟你一樣,已經3年了,去年夏天醫生確診為臀肌攣縮,說想解決必須手術,我沒管,但是走路時左側屁股外側靠近大腿處會有彈響,下腰起身時外側髖關節會發出巨響。
也有可能是彈響髖,還有可能是髂脛束磨擦綜合症。
最後一種是股骨頭壞死。最後一種可以通過X光,CT,磁共振來確診,最好的辦法就是磁共振。
前兩種主要靠骨科醫生查體做一系列的屈髖實驗來證明。我也很煩惱,一走路就外側屁股髖關節受限制,走路一扭一扭的,但是不想手術。

與左腿髖關節膝蓋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