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關節與膝關節有什麼不同
肩關節shoulder joint 肩關節
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肩關節為全身最靈活的球窩關節,可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加以關節頭與關節窩的面積差度大,關節囊薄而鬆弛等結構特徵,反映了它具有靈活性運動的機能。肩關節周圍有大量肌肉通過。這些肌肉對維護肩關節的穩固性有重要意義,但關節的前下方肌肉較少,關節囊又最鬆弛,所以是關節穩固性最差的薄弱點。當上肢處於外展、外旋位向後跌倒時,手掌或肘部著地,易發生肩關節的前脫位。
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為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
關節炎多與關節的退行性改變有關,其中以肩膀、膝蓋最為多發。
肩關節的炎症以肩周炎多見。肩關節愛動卻不喜歡「亂動」,如沒做預熱便頻繁地繞肩就可能損傷關節。鍛煉肩關節適宜進行前屈、外展、後伸運動,配合呼吸有節奏地伸展,每次5分鍾,早中晚各兩次。如果已經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的朋友,可以面對牆壁,伸出患側上肢,用手由下向上做「爬牆」的動作,每次做到最大限度時在原地停留1~2分鍾,久而久之,可以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度。
膝關節承擔著全身的重量,關節軟骨的退化、磨損是導致膝關節炎的重要原因。較好的方式則應選擇既能鍛煉下肢肌肉,又能避免磨損關節的方法。人躺下來時膝蓋的負重幾乎為零,因此鍛煉膝關節的最佳方式是在仰卧時做動作,如下肢伸直抬高、兩腿交替上抬,或做騎自行車的動作。下肢伸直抬高的動作要領是:仰卧,雙腿伸直抬高15~30度,保持30秒到兩分鍾。兩腿交替上抬則應在平躺時,伸直雙腿輪流抬起,每次抬腿時保持3~5秒,1組可做15~20個,每天做2~3組為宜。
2、肩關節結構特點
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與肱骨頭組成,故又叫肩肱關節。
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關節盂淺而小,僅包繞肱骨頭的1/3,關節囊薄而鬆弛,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范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它可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但肩關節的這個結構上的特點雖然保證了它的靈活性,但它的牢固穩定性都較其他關節為差,是全身大關節中結構最不穩固的關節。最常見的是向肩關節的前下脫位,因為肩關節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連於其間的喙肩韌帶,可以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肩關節的前、後、上部都有肌肉、肌腱與關節囊纖維層癒合,增強了其牢固性。而只有關節囊的前下部沒有肌肉、肌腱的增強,這是肩關節的一個薄弱區。因此當上肢外展時,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時,如上肢外展外旋後伸著地,肱骨頭可沖破關節囊前下方的薄弱區,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關節前脫位。這時患肩塌陷,失去圓形隆起的輪廓,形成所謂的「方肩」。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在正常情況下為:前臂上舉180°、內收45°、外展90°、外旋60°、前屈90°、後伸45°、內旋90°,加之肩關節的活動是以胸鎖關節為支點,以鎖骨為杠桿,因此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又可因「肩胸關節」的活動而增加。肩關節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肩部易發生如上所述的疾患。
3、髖關節與肩關節比較各有什麼特點?在體育運動中應如何鍛煉?
肩關節shoulder
joint
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關節盂周緣有纖維軟骨環構成的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肱骨頭的關節面較大,關節盂的面積僅為關節頭的1/3或1/4,因此,肱骨頭的運動幅度較大.關節囊薄而鬆弛,下壁尤甚,附著於關節盂的周緣,上方將盂上結節包於囊內,下方附著於肱骨的解剖頸.關節囊的滑膜層包被肱二頭肌長頭腱,並隨同該肌腱一起突出於纖維層外,位於結節間溝內,形成肱二頭肌長頭腱腱鞘.肩關節周圍的韌帶少且弱,在肩關節的上方,有喙肱韌帶連結於喙突與肱骨頭大結節之間.盂肱韌帶自關節盂周緣連結於肱骨小結節及解剖頸的下分.
肩關節為全身最靈活的球窩關節,可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加以關節頭與關節窩的面積差度大,關節囊薄而鬆弛等結構特徵,反映了它具有靈活性運動的機能.肩關節周圍有大量肌肉通過.這些肌肉對維護肩關節的穩固性有重要意義,但關節的前下方肌肉較少,關節囊又最鬆弛,所以是關節穩固性最差的薄弱點.當上肢處於外展,外旋位向後跌倒時,手掌或肘部著地,易發生肩關節的前脫位.
由肱骨頭和肩關節盂構成.特點:肱骨頭大,關節盂小,關節囊薄而鬆弛,囊的下壁薄弱.可作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
4、1、腰椎穿刺經過那些層次?2、關節的基本結構,捕助結構有哪些?3、比較肩關節,髖關節的異同點?4、女...
神經細胞描述:神經細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為樹突、軸突和胞體這三個區域。
雖然神經元形態與功能多種多樣,但結構上大致都可分成胞體(soma)和突起(neurite)兩部分。突起又分樹突(dendrite)和軸突(axon)兩種。
5、比較肩關節和髖關節在構造(基本構造、輔助構造)、關節類型及運動方面的異同點.
肩關節:球窩關節,關節盂淺而小,有盂唇加深關節盂,關節腔寬大,關節囊薄而鬆弛,可做冠狀面上的屈伸,矢狀面的收展,垂直軸上的旋內旋外及環轉運動
髖關節:杵臼關節,髖臼唇加深髖臼,關節囊厚而堅韌,可做冠狀面的前屈後伸,矢狀面的內收外展,垂直軸上的旋內旋外及環轉運動,但運動幅度遠不及肩關節
6、人體肩關節的結構特點及其作用?
人體肩關節的結構特點及其作用如下:
1.肩關節的結構特點
肩關節指上肢與軀干連接的部分,包括臂上部、腋窩、胸前區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區域等身體很大的一部分。由肩胛骨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是上肢最大、最靈活的關節。關節囊較鬆弛,附著於關節盂周緣和解剖頸。關節腔的滑膜層穿經纖維層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頭肌長頭腱的結節間滑液鞘。
2肩關節的作用
肩關節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個關節部分,是人體中活動范圍最大、運動形式最多的關節,肩關節的運動形式有:內旋、外旋、外展,內收、向 前向後向上伸展、向前向後迴旋。肩關節不僅控制著我們的肩膀活動,還起到了調節我們的胳膊運動以及各關節間的協調運動,是我們身體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6)肩關節與髖關節結構上有什麼不同擴展資料:
關節的保護
(1)避免某一關節長時間只做一個動作,如長時間站立、曲膝與坐在電視、電腦前,這樣會造成膝關節、頸椎關節、腰椎關節周圍肌肉的血循環不良,久而久之,就會發生關節的損壞。應經常變換坐姿和雙腳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來活動一下。
(2)無論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正確姿勢,絕不勉強做超過關節所能承受的事情,比如破核桃殼時,不要用牙咬或手捏,以免損害牙或手指關節。
(3)如果關節出現疼痛,就不要勉強外出活動,還應檢查近期的活動方法、時間或量是否不當。
(4)運動或搬運重物時,應盡量利用較大和有力的關節,如手提重物時,盡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關節。需要做支撐動作時,不要單用手指,而要以手掌來支撐。肢體的小關節,如手指關節一般比較脆弱,韌帶的力量較弱,使用不當,容易受損傷與變形。
7、比較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結構特點
1、相同點:
兩者均由兩塊骨構成,屬於單關節,形狀為球窩關節,所以都有三個運動軸,能做屈伸、收展、內旋、外旋、環轉等各種形式的運動。
2、不同點:
由於上下肢分工不同,因此無論在骨、骨連接和肌肉的形態結構有各自的特點,髖關節與肩關節相比,構成關節的兩個骨關節面積差小,關節囊厚而緊,關節韌帶多而強,關節周圍肌肉強大。這就決定了髖關節運動幅度和靈活性都較肩關節差,但穩固性好。
(7)肩關節與髖關節結構上有什麼不同擴展資料
關節的基本構造和輔助結構
基本構造包括:
①關節面:一般為一凸一凹,表面有關節軟骨。
②關節囊: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膜,內層為滑膜,能產生滑液。
③關節腔: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圍成的密閉腔隙,腔內呈負壓,有少量滑液。
輔助結構有:
①韌帶:相鄰兩骨間的緻密纖維束,分囊外韌帶和囊內韌帶。
②關節盤和關節唇:均為纖維軟骨,關節盤可調整關節面,分隔、增大關節腔;關節唇可加深關節窩,增大關節面。
③滑膜襞和滑膜囊:由滑膜重疊突入關節腔稱滑膜襞,可擴大滑膜面積,有利滑液分泌和吸收;滑膜膨出充填於肌腱與骨之間稱滑膜囊,可減少肌與骨的摩擦。
8、肩關節髖關節組成解剖學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啊,媽耶,好久沒做解剖學題目了。
肩關節和髖關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連接四肢,往這方面考慮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