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陶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出院後應注意哪些事項
(1)下蹲:挺直胸部和腰部,不可過度前屈軀干。
(2)坐位:術後第一個月內坐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導致髖關節水腫,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來改善,保持膝關節低於或等於髖部,不宜坐過低的椅子、沙發,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彎身不要超過90度,坐時身體向後靠腿向前伸。
(3)入廁:用加高的自製坐便器入廁,或在輔助下身體後傾患腿前伸入廁,注意保持膝關節低於髖部。
(4)取物:術後2周內不要彎腰撿地上的東西,不要突然轉身或伸手去取身後的物品,吃飯時宜把飯碗放在面前。
(5)上下樓:上、下樓需要您具有足夠的力量和靈活性。開始的時候,您還需要藉助樓梯扶手,而且每一步只能邁上一個台階。上下樓梯具體用哪條腿也是有講究的,為了便於您記憶,我們用一句話來形容:「健腿上天堂(上台階時先邁好腿),患腿下地獄(下台階時先邁患腿)。」最好由他人幫助,直到您認為有足夠的力量和靈活性作保證。上、下樓對於肌肉力量和身體的平衡能力是一項非常好的練習。注意不要上太高的樓梯,每級台階不要超過25厘米。
(6)乘車:臀部位置向前坐,身體向後靠,腿盡量前伸。
(7)淋浴:傷口癒合後,輔持可靠可進行淋浴,因站著淋浴有一定的危險,故可坐一個高凳子,噴頭為可移動的手持噴頭,並准備一個帶長柄的沐浴海綿以便能觸到下肢和足。
(8)穿脫鞋襪:請別人幫忙或使用鞋拔子,選擇不系帶的松緊鞋、寬松褲,行後外側切口者可內側提鞋,行前內側切口者可外側提鞋。蹺二郎腿有助於穿鞋穿襪,但要注意術後早期一定要避免做該動作,以免引起關節脫位。建議坐床,足置於矮凳上屈體屈髖穿鞋襪。
(9)開車:我們建議在手術後6周內不要開汽車,因為有調查表明,在手術後初期肌肉反應能力減弱,對駕駛的安全性有影響。
(10)乘飛機:在通過機場安全檢查時,你身體內的假體會使您在通過機場安檢時發出警報,你可以向機場安檢人員說明情況,也可以要求手術醫生為你出具相關證明。
(11)完全康復後可進行的體育活動:散步、園藝、騎車、保齡球、兵乓球、游泳、跳舞,並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進行對新髖關節產生過度壓力造成磨損的活動,如跳躍、快跑、滑雪、滑水、網球等。
2、髖關節置換手術禁忌症有哪些
?
3、髖關節置換術後飲食蘿卜能吃嗎
你好,可以的。其實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吃的,骨折以後,對於吃的東西,並無禁忌。隨意就好,癒合的快慢與飲食關系不大。倒是可以吃接骨葯,合適的葯物可以促進恢復。飲食上只要是順口和容易消化的就行,不必特意骨頭湯啦什麼的。葯物嘛,西葯里沒有什麼特別的,中醫骨科配製的接骨葯,效果總體來說還不錯。如果有靠譜的骨科醫生,你可以試一試。
4、全髖關節置換禁忌姿勢
坐時避免盤腿、蹺二郎腿;站時腳尖朝外,不可朝內,睡覺時不可側卧,避免坐矮凳。不可能收內旋,行走練習後注意及時糾正步態
5、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成年人,做置換關節手術後能用蹲廁嗎?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骨性關節炎是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首選適應征,其它依次為骨無菌性壞死(如股骨頭壞死等)、某些髖部骨折(如股骨頸骨折)、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良性和惡性骨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總之,只要有關節破壞的X線徵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續性的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而且通過其他各種非手術治療都不能得到緩解的疾病,都有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指征。
對於雙側股骨頭壞死、雙髖或雙膝骨性關節炎病人,有時需要同時或先後行雙髖或雙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對於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由於全身多關節疼痛、僵直、功能障礙,有時往往需行多關節的人工關節置換。目前,國內已有為一個病人同時或先後進行雙膝及雙髖四個關節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許多報道。
過去認為,60-75歲是全髖及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最合適的年齡范圍。近十年來,其適應征已擴大到高齡和年輕的患者。但由於年輕患者活動量大,術後生活時間較長,而人工關節的壽命有限,因此年輕患者手術以後可能不得不面臨進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關節返修手術的可能。所以,對於年輕患者的人工關節手術應比較慎重。
肥胖被認為是相對的禁忌證,局部或全身活動性感染和其他有可能增加圍手術期嚴重並發症的情況,是人工關節置換術的禁忌證。
人工關節在國外始於40年代,我國在60年代以後逐步開展,目前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被認為是人工關節置換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療方法,其它人工關節如人工肘關節、人工肩關節、人工椎體、人工骨盆置換都不同程度的開展。
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製成的一種類似人體骨關節的假體,利用手術方法將人工關節置換被疾病或損傷所破壞的關節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
人工關節置換具有關節活動較好,可早期下地活動,減少老年病人長期卧床的並發症等優點。
6、選擇髖關節置換術有風險嗎?
就如同您做每一項正常的日常活動都存在受傷的可能性一樣,任何手術對患者來說都是有或大或小的風險的。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手術的風險正在降低。為了讓您客觀的認識人工關節置換術,下面為您列出手術中及手術後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神經損傷血管損傷膀胱損傷和泌尿道並發症:術後密切注意尿袋內尿液顏色,數量,如有異常及時處理。以上各類損傷發生幾率都不是很高,如有發生也有相應的處理方法,一般對術後影響不大。出血及血腫形成:術後常規引流24-48小時可避免。感染:術前術後合理抗生素的應用血栓栓塞:深靜脈血栓為髖關節置換術後最常見的並發症。術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適應應用抗凝葯物並盡量早活動下肢可降低發生率。假體脫位:術後配合醫生擺好體位,合理康復,避免一切禁忌活動,可降低發生率骨折:最常見的事股骨骨折,但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鍛煉,避免錯誤的動作及摔倒,發生率會低很多。假體松動:發生率很低,醫生會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固定假體方法,最大限度減少松動人工關節置換術屬於成熟的手術,手術風險低,成功率很高,希望每一位髖關節疾病患者不要因為對手術並發症的顧慮而放棄最合適的治療時機。應該今早去咨詢有經驗的醫生,結合自身的病情,早日採取合理的治療手段。
7、什麼情況下應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置換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炎是科學手段。如果患有髖關節炎並且保守治療無效,就將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