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年輕人工髖關節

年輕人工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9-21 19:40:49

1、怎樣選擇人工髖關節(金對金髖關節假體的優點和缺點)

人工髖關節假體的種類非常多,如國產的、進口的及中外合資企業生產的,選擇進口的還是國產的人工關節假體,是患者及其家屬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前常常難以決斷的一個問題。人工關節假體對其形態的設計、表面處理、材料選用、製造工藝以及包裝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一般來說,進口的人工髖關節假體價格比國產的貴1-2萬元,但具體是進口關節的效果好還是國產的好,或者說使用壽命更長,目前還暫無定論。雖然國產關節與進口關節在質量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隨著國內生產工藝的提高,近年來國產關節的質量也有了改進,其材料也呈現多樣化,如鈦合金、鈷鉻合金、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患者髖關節損壞的程度不同,人工關節的選擇也會有不同。此外,髖關節是否需要用骨水泥固定、人工關節各自特定的適應症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提高了髖關節嚴重病損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於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的15~20 年的成功率可達90%以上。但是隨著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年輕化,人們發現在年輕的患者中,全髖置換術的效果遠未達到理想狀況,患者年齡越小,置換術的遠期效果越差。小於55 歲的患者全髖置換術後假體的10 年存留率僅為80%左右,16 年存留率僅為33%,而在小於40 歲的患者中,假體的10 年失敗率高達30%~56%。在導致人工關節中、遠期失敗的原因中,磨損和松動是最重要的因素。金對金全髖表面置換在10年前開始進入臨床應用,金對金的設計比早期表面置換假體(金屬對聚乙烯)在冶金和摩擦特性上具有很好的改進,早期表面置換在金屬材料、固定方法和界面(增加了金屬和聚乙烯的磨損)三方面有不足,新型假體塑性更薄,使用更好的固定技術,設備能更好地耐受。在表面置換使用超過十年以上的國家裡,表面置換大概是所有全髖置換的10%,比如澳大利亞2007年是7.9%,許多歐洲國家(英、法、德)使用率從6%到9%。與傳統的金屬對聚乙烯人工假體相比,新一代金屬對金屬假體在理論和臨床選擇上有著較大優勢。首先,金屬對金屬磨擦付耐磨損性能更好。在快速磨損期,金屬對金屬假體的線性磨損率為25~35μm/年,到第3 年進入穩態磨損期後,線性磨損率降低到5μm/年,容積磨損率為0.3mm/年,比傳統的金屬對聚乙烯低100 倍。同時,金對金使全髖表面置換和大股骨頭全髖假體成為可能,二者分別有利於保留較多的股骨側骨量、優化股骨近端的應力傳導、術後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更好。盡管金對金假體有著更加良好的耐磨損性能,但是仍然無法迴避由於磨損而帶來的金屬離子釋放的問題,金屬對金屬關節置換的患者需長期並有可能術後一生均處於這種較高的金屬離子濃度環境,長期持續的較高金屬離子濃度環境是否會致敏、致癌、致畸以及加重腎臟等臟器負擔目前仍不清楚,不過隨訪至今仍然沒有明確證據證明金對金髖關節假體植入與上述問題有相關性,至少截至目前來看金對金髖關節假體是相對安全的。國外的一項調查統計顯示,植入金屬對金屬假體後,患者腫瘤和腎病的發病率以及惡性腫瘤的死亡率與健康人群並無明顯差別。另外,對於金屬對金屬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症應當嚴格掌握。由於界面摩擦形成的金屬離子在體內積聚,且需要通過腎臟排泄,並有可能通過胎盤屏障,故此慎用於腎功能不全患者和有近期妊娠可能的女性。另外,年輕活動量大的患者可採用表面置換術。而年齡較大、患有骨質疏鬆症、肥胖症、絕經後女性等應慎用表面置換術,可採用全髖關節置換。

2、人工髖關節置換

你好,看來你的年紀比較輕,我是一個股骨頭置換者,九六年因車禍導致一側股骨頭粉碎性骨折,接骨手術後一年效果不理想,無奈之下做了全髖關節置換術,現在用了十二年了,效果盡管一年不如一年,但至少我能夠生活自立,也能上班了,但不能長時間行走,否則會感到腿疼。再過幾年,我也還要翻新一次,也在考慮哪家醫院,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還是選擇進口的好些,能用的時間長些。希望我的話能給你些幫助,也祝你早目康復!要有信心喲!

3、我才二十九歲,現在要換髖關節,我能成功嗎?成功後多久能正常生活

劉歡不也是換過髖關節的嗎,他與正常人沒有兩樣,一點都看不出來是手術過的人,所以你也一定會成功的,何況你還年輕的很。

4、什麼情況下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嚴重關節疾患的首選方法,並在很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全世界每年進行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約180萬-200萬例。受多種因素限制,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病例正在不斷增加。據估計今後將以每年約15%-20%的速率增長,可達10萬例/年。但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骨科領域屬於高級別手術,要求手術醫生對關節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相關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人工關節的材料學、力學、設計理念和操作器械掌握熟練,同時還要具有高超的手術技巧。對於一名醫生來說,需要10年以上的骨科和關節外科臨床培養和學習,才能夠很好的完成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目前我國由於各種原因所限,關節外科醫師的培訓尚不完善,不可隨意開展關節置換術。
對於患者來說,首先想要了解的是是否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我們總結具體的情況包括:1.
股骨頭缺血性(無菌性)壞死2.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脫位)或由於兒童時期各種原因造成的髖關節發育畸形3.
髖關節退行性變(骨關節炎骨質增生)4.
創傷骨折:髖臼或股骨頭粉碎性骨折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5.
感染性疾病:化膿性關節炎、髖關節結核等,需要感染控制,病灶穩定後再進行置換6.
髖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7.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累及髖關節8.
滑膜性疾病:滑膜軟骨瘤病、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9.
腫瘤:髖關節骨腫瘤及周圍的腫瘤侵犯髖關節
過去認為年輕患者不應進行關節置換術,但隨著人工關節材料、設計理念、手術技術的飛速發展,年齡已不再是衡量手術與否的嚴格標准。總的來說,如果你想獲得一個
無痛、有功能和穩定的髖關節
,而且符合這些條件:①發育成熟,②髖關節疾病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③疼痛或功能障礙影響生活和工作,④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法,都可以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是集臨床、科研與教學為一體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望的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先後入選上海市醫學領先學科(關節外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劃。為碩士、博士學位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科附設上海交通大學骨與關節研究中心、上海交大醫學內植物工程合研究所、關節鏡培訓中心、成份組織庫及《醫用生物力學》雜志編輯部等。科主任朱振安教授

5、年青的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怎麼辦?

你好,髖關節發育不良關節容易退變,股骨頭壞死風險也較高,這個平時走路不宜太多,會加重磨損

建議這個需要注意避免勞累,走動不宜過多,可以骨科就診看看是否可以手術治療

6、人工關節使用壽命如何?

股骨頭壞死唯一有效治療手段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是人體器官移植中最成熟的手術,也是目前治療晚期關節嚴重病變的終極也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在國內外廣泛應用,被譽為20世紀骨科發展史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最早的人工關節置換歷史可以追溯到埃及古文明時代,但世界上第一例真正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則是英國人做的。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內的一些醫院、專家才開始嘗試對晚期股骨頭壞死患者做人工關節置換。其中,301醫院的盧世壁院士當屬其中先驅。其他一些骨科強勢醫院,如中日友好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等也逐步開展起來。當然,南方醫院也是其中代表。 「不過,那時候的手術質量與現在想去甚遠。」史占軍教授介紹,國內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興盛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90年以後,人工關節從國外進口到國內,做人工關節置換的醫生如同雨後春筍、遍地開花。發展到現在,人工關節置換年手術量已達到10萬台以上。 二期就可以開始做關節置換 醫學上的很多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是預防,其次就是早發現、早治療,但似乎股骨頭壞死不吃這一套。要預防,找不到病因;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期保守治療效果不肯定。很多人由於保守治療過度,反而給後面的手術治療增加了難度。針對於此,史占軍教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從第二期就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對於年輕人,如果從第二期開始做,可能大家會覺得有點不甘心。畢竟髖關節置換手術是一種不可逆的終極治療手段。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想在這之前嘗試一下別的辦法,但效果普遍都不好。」史教授強調,保守治療無可厚非,但沒必要利用太大的手術方式,如血管植入——術中要分離血管和肌肉,創傷大、花費多。而且從大宗病例來看,血管植入的效果比較一般。如果要嘗試,可以做做鑽孔減壓,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病理結構,但止痛效果卻相當確切。 排斥反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某個異體的物質植入到體內,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排斥反應。但具體到關節置換,這個「問題」卻不是問題。史占軍教授介紹,雖然西方國家的某些人有金屬過敏現象,但依照國內之前做過的病例來看,因人工關節與自體骨的排斥反應而導致手術需要重做的病例基本沒有。骨水泥和非骨水泥、純鈦或者鈦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很好,和骨的反應非常之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5年使用壽命在90%以上 年輕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做全髖關節置換,最關注的就是術後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其實,經過20年的發展,不僅人工關節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關節外科的專家們的手術技巧也可以比肩甚至是超越國外知名的骨科專家了。史占軍教授指出,選擇一個合適的人工關節,再選擇一位技術水平相對穩定的主刀專家,做出來的人工關節,25年的使用壽命普遍在90%以上。 「換句話,也就是說在100個人當中,可能只有不到10個人需要做翻修。如果低於這個標准,主刀專家就是一位不稱職的專家了。」史教授表示,自己從醫二十餘年,從90年到現在,經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至少有3000多台。20年間,需要做手術翻修的病例只有3個。其中一位是感染,僅有兩位可能和處理不當有關。據了解,這個失敗案例數量、比例之低,在國內、甚至在國際上都是領先的。 人工關節,材質決定磨損系數 要了選擇適合自己的人工關節,就應當了解它的材質。人工關節的組合主要有四種:金屬和金屬、陶瓷和陶瓷、金屬和陶瓷、金屬和塑料。材料不同,磨損系數也有所不同。史教授介紹:「金屬和塑料的組合磨損的最快,平均5年就可以磨掉1mm的塑料;其次是陶瓷和塑料,平均10年磨1mm;而金屬和金屬、陶瓷和陶瓷兩種組合的磨損系數就非常微小了。」 雖然磨損系數小,但人們對於金屬和金屬的組合顯然還有另一種隱憂——運動導致的磨損下來的金屬顆粒。「雖說磨損下來的重金屬顆粒可以通過血液循環排出來,並且世界性的報道都沒有發現其毒副作用。但沒有報道不等於沒有。而且,成人時期沒有發現影響,誰也不敢保證在胚胎或者受精卵時期不會發生影響,如果有影響,將會直接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史教授建議,對於有經濟條件的,尤其是有生育意願的未生育女性,堅決不主張做金屬對金屬的磨損。寧可多花一點錢做陶瓷對陶瓷,這種組合的毒性反應以及對骨的溶解作用都會更小一些。 一次全髖關節置換,費用5W左右 除了手術效果,手術費用是經濟收入水平比較低的家庭最大的難題。相比較而言,髖關節置換的手術費用不算便宜,平均下來可能需要4-5W元。史占軍教授介紹,一個人工關節,從廠家拿回來就需要3W多元,加上住院費、手術費、輸血、治療,總費用基本達到5W左右。 「如果是陶瓷對陶瓷的磨損,這個數字可能還不夠。尤其是第4代陶瓷,由於耐磨性和耐裂性更好,一個關節的費用就要6到7w。但並非每一個人都需要用最好的材料。」史教授強調,醫生應該提供合理的、個性化的建議給病人。他認為,對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應強烈建議做陶瓷對陶瓷,尤其是30--40歲的病人,一次手術可以終身使用。如果對40歲以下病人做金屬對塑料,肯定要做第二次手術。

7、求問人工髖關節的使用壽命是多久?

建議:人工關節的壽命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我們傳統意義上講的壽命是指人工關節的磨損時間,現在新的陶瓷以及金屬摩擦界面已經能很好的解決磨損的問題,但因為骨質疏鬆等原因造成的假體下沉及假體周圍骨折仍然會存在,國外文獻報道髖關節假體的十年生存率大多數都在95%以上,年輕患者做人工髖關節手術應該慎重,但因為年輕無限期的拖下去,造成髖關節功能的嚴重喪失是不值得的。

8、年輕人能做全髖關節置換嗎 年輕人能做全髖關節置換嗎?差不多是3期,變扁了已經,走路不便,疼痛…

我想你說的年輕人也應該不會再長身高了,3期可以換了,現在換髖關節的,年輕人用20年的可以了(要求再高全球的技術也達不到啊),有些高齡的老人可以換個10來年的便宜些。

9、人工全髖關節的種類有哪些?

人工全髖關節的種類很多(圖11-5-1)按固定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用骨黏合劑固定及不用骨黏合劑固定兩大類,而假體則按是否用骨黏合劑而有不同設計用骨黏合劑固定的有CharnleyMullerTR-28及Harris等類型

圖11-5-1人工全髖關節

1.適應證60歲以上髖關節病變所引起的髖關節疼痛,已不能應用其他手術治療而只適用股骨頭切除術的患者,是全髖關節置換術的主要適應證對要求改進髖關節負重及活動功能的較年輕的患者也可考慮本手術

(1)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頭臼均已破壞並有疼痛而影響功能者

(2)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包括創傷性特發性及可的松或酒精中毒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3)退行性骨關節炎對50歲以上,髖臼已受累,有較重疼痛及功能障礙者可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4)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尤其是雙髖及脊柱受累者,應放寬年齡限制,提早行全髖置換術

(5)髖關節強直單側髖關節生理位置強直而無疼痛者,不是手術指征

(6)慢性髖關節脫位包括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髖臼發育不良,以及因創傷感染導致的陳舊性脫位而致繼發性骨關節炎者

(7)關節成形術失敗的病例

2.禁忌證(1)年老,體弱,嚴重呼吸循環系統功能障礙不能承受手術者

(2)髖關節有化膿性感染史者

(3)髖關節有結核病者

(4)40歲以下髖關節骨性關節病患者

(5)髖關節周圍的皮膚肌肉條件差者

(五)人工膝關節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結構復雜的關節運動功能要求較高人工膝關節置換後,要求達到負重伸屈外展及旋轉活動,穩定性好人工膝關節的設計種類多樣,大致可分為3型

1.髁型人工膝關節髁型關節設計基礎是膝關節的韌帶基本正常,而股骨髁和脛骨平台假體之間並無任何連接(圖11-5-2)髁型人工膝關節適用於韌帶基本正常的患者在切除關節時可借提高脛骨平台或降低股骨髁來恢復側副韌帶的緊張度術後作用於骨與人工關節間的主要是壓力髁型人工關節在骨質疏鬆骨和韌帶嚴重破壞以及明顯畸形時均不適用

圖11-5-2膝關節表面置換示意圖

2.鉸鏈式人工膝關節結構簡單,操作容易,易於矯正各種畸形,在嚴重骨和韌帶破壞以及骨腫瘤切除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穩定不痛迅速恢復步行的功能缺點是負載完全由軸承擔,常可引致骨與人工關節間的松動或疲勞折斷(圖11-5-3)

圖11-5-3鉸鏈式人工膝關節(Guepar型)

3.其他類型這些設計企圖結合髁型及鉸鏈型的優點如球臼型人工膝關節Atten-borongh型假體及GSB型假體等

與年輕人工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