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外旋肌群中包括臀大肌

髖關節外旋肌群中包括臀大肌

發布時間:2020-09-20 06:58:02

1、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1)髖關節外旋肌群中包括臀大肌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2、屈髖屈膝的肌肉有哪些?

屈髖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腓腸肌。
「屈髖」動作的「拮抗肌」則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髖」肌群。正常情況下,伸髖肌群的收縮能有效制約屈髖肌群的作用,防止過度屈髖。

任何一個肢體運動A都必須有一個定點作為基礎,然後主動肌附著在此定點上收縮,才能產生相關骨關節遠端運動的結果。所以,當這個「定點」本身也是一個可動關節B、或具有可移動性的時侯,負責固定/穩定這個「定點」的肌肉就被稱為運動A的「穩定肌」了。

穩定肌的主動收縮固定的關節B,使關節B成為了一個穩定的整體,繼而使之可以成為運動A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3、臀肌前後群包括哪些內容?

臀部肌群主要包括:臀大肌(Gluteus Maximus)、臀中肌(Gluteus Medius)、臀小肌(Gluteus Minimus)。臀小肌位於臀中肌深層。

 

 

其中臀中肌(Gluteus Medius)、臀小肌(Gluteus Minimus)屬於髖關節外展肌群(Hip Abctors),髖關節外展肌群與大腿內收肌群(Hip Adctors)是相對的,因此臀部肌群和大腿肌群鍛煉經常是密不可分的。 

 

後腰豎脊肌、臀部肌群、大腿肌群往往是同步一起被鍛煉的,人體是個統一的有機整體,腿臀部的鍛煉相互關聯,為了體格健美,身體的各個側面都不可忽視。

4、參與髖關節屈伸的肌有哪些

屈髖關節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和恥骨肌等。
伸髖關節的肌肉有:臀大肌、大收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
外展髖關節的肌肉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和梨狀肌等。
內收髖關節的肌肉有: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臀大肌下部、股薄肌和恥骨肌等。
外旋髖關節的肌肉有:髂腰肌、臀大肌、梨狀肌、臀中、小肌後部和縫匠肌等。
內旋髖關節的肌肉有:臀中、小肌前部和闊筋膜張肌等。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也不容易鍛煉,主要就是: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 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來鍛煉,也可以看看網上的髖關節保健操。

5、臀部肌的前群和後群有哪些

臀肌屬髂肌後群,分為三層。淺層有臀大肌與闊筋膜張肌,前者略呈四邊形,是維持人體直立和後伸髖關節的重要肌。在臀大肌與坐骨結節之間有臀大肌坐骨囊,在臀大肌外下 部的腱膜與大轉子之間有臀大肌轉子囊。臀大肌與深部肌之間為臀大肌下間隙,此間隙的范圍與臀大肌的中、外側部相當,其中充以脂肪、結締組織和血管神經。此間隙可沿神經血 管經梨狀肌上、下孔與盆內相通,下部內側與坐骨直腸窩的脂肪組織相連,向下沿坐骨神經至股後區,發生感染時可相互蔓延。臀肌中層由上而下依次是臀中肌、梨狀肌、上孖肌、 閉孔內肌、下孖肌和股方肌。深層有臀小肌和閉孔外肌。練習方法:一、站立夾臀練習 並腿站立,挺胸收腹立腰。臀部肌肉用力收縮向中間夾,保持一段時間,然後放鬆。重復20-30次,完成2-3組。二、扶牆踢腿練習 雙手扶牆,左腿支撐,上身保持正直。右腿伸直向後踢20-30次。換右腿支撐,踢左腿。重復2-3組,再向側踢20-30次,重復2-3組。三、扶牆控腿練習 雙後扶牆,左腿支撐,上身保持正直。右腿伸直向後抬至極限停住,控制30-60秒,然後落下放鬆。換右腿支撐,控左腿。重復2-3組。再控側腿30-60秒,重復2-3組。四、跪撐踢腿練習1、跪撐後踢腿兩手撐地,左膝跪地,右腿伸直後點地,上身與地面平行。右腿伸直向後上方用力踢,然後還原。重復20-30次。然後換右膝跪地,踢左腿。重復20-30次,完成2-3組。2、跪撐側踢腿兩手撐地,左膝跪地,右腿伸直後點地,上身與地面平行。右腿伸直向肩側踢起,然後還原。重復20-30次,然後換右膝跪地,踢左腿。重復20-30次,完成2-3組。五、仰卧頂髖練習 仰卧,屈膝分腿,兩腳平放在地稍寬於臀,兩臂平放在體側,臀肌用力收縮向上頂髖。保持一段時間,再放鬆還原。重復20-30次,完成2-3組。六、負重深蹲練習 分腿站立,上身保持正直,雙手持重物置於頸後肩上,呼氣深蹲,稍停,吸氣還原。重復10-20次,完成2-3組。以上練習在負重條件下,效果更佳。每周練習三次,隔日進行。另外,還必須加強有氧練習,如長跑、有氧舞蹈等。

6、大腿外旋的肌群是哪些

大腿外旋的肌肉有:

臀大肌、縫匠肌、恥骨肌、長收肌和短收肌。

臀大肌:

1、部位:在骨盆後外側面臀部皮下。

2、起點:髂骨翼外面,骶、尾骨背面及骶結節韌帶。

3、止點: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脛束。

4、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骶叢的臀下神經。

5、機能:

(1)近固定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和旋外;肌肉的上半部收縮可使大腿外展、下半部收縮可使大腿內收。

(2)遠固定一側收縮,使骨盆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使骨盆後傾。並使軀干後伸,維持身體站立的平衡。

(6)髖關節外旋肌群中包括臀大肌擴展資料:

適合老年人練習腿部肌肉:

1、坐在椅子上,抬起一條腿水平伸直,堅持5~10秒後放下,再換腿做。

2、膝蓋下方放一塊捲起來的毛巾,平躺,膝蓋用力向下按毛巾,堅持5~10秒後換腿。這兩個動作可以鍛煉大腿前側肌肉。

3、面向右側躺下,將右腿向上方抬起20厘米,堅持5秒放下,換另一側。

4、坐在地上,兩腿伸直,雙腳間隔距離同肩寬,慢慢彎曲膝蓋,讓腳後跟帶著毛巾向身體側滑動,最大程度彎曲膝蓋後再慢慢還原,換腿重復該動作。

7、髖關節外旋肌肉與內旋肌肉包括哪些

負責髖關節外旋的大腿肌肉這些肌肉包括(主要+次要)主要外旋肌:臀大肌閉孔內肌上、下孖肌股方肌梨狀肌臀中、小肌(後側纖維)閉孔外肌髂腰肌(髖外展狀態下協助外旋)縫匠肌股二頭肌長頭。

一個髖關節是兩塊的骨頭組成的(股骨和髖骨),髖關節的獨特解剖結構使它變得強壯而靈活,並可以控制下肢在每個承重與非承重的位置產生動作。

(7)髖關節外旋肌群中包括臀大肌擴展資料

髖穩定中的作用:

深層外旋肌(梨狀肌、股方肌、閉孔內、外及、和上、下孖肌)是髖關節後側的穩定器。也被稱為髖部的「肩袖肌群」當在承重時,深層旋轉肌具有較短的力臂,力線都在水平面上,更重要的是把關節面壓緊,從而在運動中創造更多的髖關節穩定性。

8、屁股上的肌肉有哪些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股方肌。

1、臀大肌

臀大肌是人體的一塊肌肉,略呈四邊形,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結節韌帶的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方,以一厚腱板越過髖關節的後方,止於臀肌粗隆和髂脛束。

2、臀中肌

臀中肌位於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後部位於臀大肌深層,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勢的重要肌肉。位於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後部位於臀大肌深層,為羽狀肌。

3、臀小肌

臀小肌,在走路時,保持軀干正直,髖相對固定,在提腿跨步時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縮抬高,臀小肌,在走路時,保持軀干正直,髖相對固定,在提腿跨步時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縮抬高。

4、梨狀肌

梨狀肌起於第2、3、4骶椎前面,分布於小骨盆的內面,經坐骨大孔入臀部,止於股骨大轉子後面。 髂內動脈在此分為臀上動脈和臀下動脈,分別經梨狀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營養臀肌和髂關節。 

此肌因急、慢性損傷,或加上解剖上變異,致易發生損傷性炎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而產生腰腿痛,稱為梨狀肌綜合症。

5、股方肌

股方肌(quadratus femoris)起自坐骨結節,向外止於轉子間嵴。作用:使大腿旋外。

股方肌所屬現代詞,指的是表現為肌肉突然劇烈收縮時股後側的疼痛(如賽跑者起跑時受阻或跳高者從凹陷處起跳時)。

與髖關節外旋肌群中包括臀大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