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運動解剖學髖關節組成

運動解剖學髖關節組成

發布時間:2020-09-08 23:19:27

1、運動解剖學中呼吸系統由什麼組成

運動解剖學中呼吸系統由什麼組成
1.人體解剖姿勢:人體標準的解剖姿勢為身體直立、雙眼平視、手臂下垂、掌心向前、兩足並立,腳尖向前。 2.水平面:橫斷身體,與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稱為橫切面。
3.額狀面:沿身體左右徑所作的與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稱為冠狀面。
4.矢狀面:沿身體前後徑所作的與地面垂直的切面稱為矢狀面。其中,通過正中線的矢狀面稱為正中面。
5.近端和遠端:近端指四肢的近軀干端。(四肢靠近與軀干相連接的部分為近端)遠端:指四肢的遠軀干端。(四肢遠離與軀干相連接的部分為遠端)
6.橈側和腓側:橈側指前臂的外側。腓側指小腿的外側。 7.脛側和尺側:脛側指小腿的內側。尺側指前臂的內側。
8. 神經纖維:以神經元長的軸突或樹突為中軸,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神經膠質細胞所構成。根據包裹的神經膠質細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為有髓神經纖維和無髓神經纖維。
9.突觸:神經元與神經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元之間的一種特化的細胞連接。通過它的傳遞作用實現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通訊。
10.單軸關節:只能繞一個軸在一個平面上運動的關節。分為滑車關節和車軸關節。 11. 雙軸關節:能繞兩個軸在兩個平面上運動的關節。包括橢圓關節和鞍狀關節。 12.多軸關節:能繞三個軸在三個平面上運動的關節。包括球窩關節和平面關節。
13.關節:全身各骨之間借結締組織、軟骨組織或骨組織相連,稱為骨連結,又稱為關節。
14.定點和動點:肌肉工作時運動明顯的一端稱為動點,另一端稱為定點。肌肉的動點與定點可隨肌肉的工作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15.近固定和遠固定:肌肉收縮時,定點在近側叫近固定,定點若在遠側端叫遠固定。
16.下固定、上固定和無固定:肌肉收縮時,定點在上端的稱為上固定,若定點在下端稱為下固定。若肌肉收縮時,兩端都不固定,則稱為無固定。
17.原動肌和對抗肌:直接完成動作的肌群叫原動肌。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對抗肌。 18.固定肌:固定原動肌定點所附著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19.離心工作:肌肉的收縮力小於阻力,環節的運動方向與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長,肌肉的這種工作稱為離心工作。
20.向心工作:肌肉的收縮力大於阻力,環節朝肌肉的拉力方向運動,肌纖維的長度縮短,肌肉的這種工作稱為向心工作。 21.單關節肌和多關節肌:跨過一個關節的肌肉叫單關節肌,跨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關節的肌肉叫多關節肌。

2、肩關節髖關節組成解剖學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啊,媽耶,好久沒做解剖學題目了。
肩關節和髖關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連接四肢,往這方面考慮一下吧。

3、求運動解剖學的習題(含答案的)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解剖學》練習題

一、名詞解釋
1、矢狀面

2、毛細血管

3、向心工作

4、細胞

5、椎間盤

6、腎單位

7、動關節

8、原動肌

9、白質

10、多關節肌的「主動不足」

二、填空題
1、線粒體是細胞內的 ; 與細胞分裂活動有關。
2、胃、腸的粘膜是 上皮;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主要分布在 。
3、髖骨在幼年時由 、 和 三塊骨通過軟骨連結而成。
4、消化管自上而下的器官名稱依次是 、 、 、 、 和 。
5、正壓腿時可以發展大腿後面的 肌 肌與 肌的伸展性。
6、人體肝臟大部分位於 ,小部分位於 ;肝的功能血
管是 ,營養血管是 。
7、眼球的折光裝置由 、 、 、 四部分組成。
8、頸動脈小球位於 ,為 感受器。
9、髖關節的主要韌帶有 、 、 和 。
10、大的消化腺包括 、 和 。
11、腦干由 、 、 三部分組成,其中「生命中樞」所
在的部位是 的網狀結構中。
12、「俯卧撐」的撐起階段,肘關節的運動是 ,原動肌是 ,
原動肌的工作條件是 。
三、判斷題(在正確的題後劃「√」,錯誤的劃「×」)
1、骨小梁為骨質,其密度、排列方向終身不變。 ( )
2、踝關節可以完成屈伸、收展、旋內和旋外運動。 ( )
3、眼球的角膜上有兩種感光細胞,具有感受光刺激的功能。 ( )
4、鼻竇位於鼻腔周圍,具有加溫、濕潤空氣等功能。 ( )
5、胸導管、右淋巴導管分別搜集身體左、右側半的淋巴液。 ( )
6、背側丘腦是皮質下的重要感覺中樞;小腦參與運動的協調運動。 ( )
7、「負重深蹲」上升階段的練習,原動肌完成離心工作。 ( )
8、脊柱正面觀,有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四個生理彎曲。 ( )
9、肺是呼吸系統的器官;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 )
10、「引體向上」時,胸大肌、肱二頭肌、三角肌前部為伸肩關節的原動肌。 ( )

四、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其符號填在題干後的括弧內)
1、心壁的構造( )
A、由平滑肌構成肌層 B、分為肌層和外膜兩層
C、內膜形成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各部分結構相同
2、關於腎的正確描述是( )
A、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 B、屬於中空性器官
C、位於脊柱兩側,第3-5胸椎之間 D、位於盆腔內
3、臀大肌( )
A、是強有力的伸髖肌 B、位於骨盆前面
C、是典型的「多關節肌」 D、對維持人體直立無作用
4、關於肩關節的正確描述是( )
A、屬於雙軸關節 B、是人體最靈活但穩固性較差的關節
C、關節囊厚而緊張 D、是上肢與軀干相連的唯一關節
5、足弓( )
A、由全部的足骨構成 B、內、外側弓高度相同
C、具有緩沖、保護等功能 D、足三角韌帶參加構成
五、問答題
1、試對「原地縱跳」起跳階段的下肢動作進行解剖學分析。
2、簡述為什麼小腸是人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3、寫出肱二頭肌中代謝產物(尿酸)排出體外的途徑。
4、簡述腰叢的組成、主要分支及分布。

4、運動解剖學試卷求答案

人體的標准解剖學姿勢 anatomical position 是指身體直立,面向前方,兩眼平視正前方,兩足並攏,足尖向前,雙上肢下垂於軀乾的兩側,掌心向前。描述人體任何結構時,均應用標准姿勢,即使被觀察的客體、標本或模型處於不同的位置,或只是身體的一個局部,仍應依人體的標准姿勢進行描述。
人體解剖學姿勢是身體直立,面向前,兩眼平視前方,兩足並攏,足尖向前,上肢下垂於軀乾的兩側,掌心向前。描述人體任何結構時,均應以此姿勢為標准。
前或腹側與後或背側,是指距身體前、後面的距離相對遠近的名詞。距身體腹側面近者為前,距人體背側面近者為後。內側和外側是指人體器官等與人體正中矢狀面距離大小的術語。如眼位於鼻的外側、耳的內側。
內和外是指空腹器官的相對位置。近內腔者為內,遠離內腔者為外。
淺和深是指與皮膚表面相對距離的術語。距皮膚近者為淺,遠離皮膚者為深。
在四肢,上又稱為近側,距肢體根部較近;下又稱為遠側,距肢體根部較遠。

垂直軸(vertical axis):為上自頭側,下至尾側,並與地平面相垂直的軸。
矢狀軸(sagittal axis):是指從前至後,同時與垂直軸成直角交叉的軸。
冠狀軸或額狀軸(coronal axis):為左右方向與水平相平行與前兩個軸相垂直的軸。

矢狀面(sagittal plane):是指前後方向,將人體分成左、右兩部分的縱切面,該切面與地平面垂直。經過人體正中的矢狀面為正中矢狀面,該面將人體分成左右相等的兩部分。
冠狀面(coronal plane):是指左右方向,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分的縱切面,該切面與矢狀面及水平面相互垂直。
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也稱橫切面,是與地平面平行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的平面,該平面與冠狀面和矢狀面相互垂直。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5、運動解剖學

骨骺 髖關節

6、急求答案!!!!!運動解剖學題

1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關節盂周緣有纖維軟骨環構成的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肱骨頭的關節面較大,關節盂的面積僅為關節頭的1/3或1/4,因此,肱骨頭的運動幅度較大。關節囊薄而鬆弛,下壁尤甚,附著於關節盂的周緣,上方將盂上結節包於囊內,下方附著於肱骨的解剖頸。關節囊的滑膜層包被肱二頭肌長頭腱,並隨同該肌腱一起突出於纖維層外,位於結節間溝內,形成肱二頭肌長頭腱腱鞘。肩關節周圍的韌帶少且弱,在肩關節的上方,有喙肱韌帶連結於喙突與肱骨頭大結節之間。盂肱韌帶自關節盂周緣連結於肱骨小結節及解剖頸的下分。

肩關節為全身最靈活的球窩關節,可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加以關節頭與關節窩的面積差度大,關節囊薄而鬆弛等結構特徵,反映了它具有靈活性運動的機能。肩關節周圍有大量肌肉通過。這些肌肉對維護肩關節的穩固性有重要意義,但關節的前下方肌肉較少,關節囊又最鬆弛,所以是關節穩固性最差的薄弱點。當上肢處於外展、外旋位向後跌倒時,手掌或肘部著地,易發生肩關節的前脫位。

由肱骨頭和肩關節盂構成。特點:肱骨頭大,關節盂小,關節囊薄而鬆弛,囊的下壁薄弱。可作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
運動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休息.
休息的過程中,要做一些適當的活動,不要靜止不動.不要用什麼葯物治療.使用葯物雖可見速效,但不利於器官內部組織的修復,從久遠的看,不利於健康.

7、運動解剖學在體育中有哪些運用

運動解剖學在體育中有哪些運用
1、彈性 伸展性 粘滯性
意義
受外力可以拉長
去掉外力可以回縮
內部有一定的阻力,屬於粘彈性體
2、位置:小腿骨後方。起點:腓腸肌的內、外側兩個頭分別起自股骨內、外側髁的後面;比目魚肌起自腓骨後面上部和脛骨。止點:三個頭會合向下續為跟腱,至於跟骨。作用:上提足跟,屈髁關節及屈膝關節
3、位置:大腿前面。起點:股直肌起自客前下棘,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分別起於股骨粗線內、外側唇;股中間肌位於股直肌的深面。止點:四個頭向下形成一個腱,包括髕骨的前面和兩側緣,向下延續為髕韌帶,至於脛骨粗隆。作用:是子關節強有力的伸肌,股直肌還有屈髖關節的作用。
4、不知道
5、不知道
6、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特點:動脈血——靜脈血,
7、消化管(digestive tract)是從口腔至肛門的連續性管道,依次分為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消化管壁(除口腔和咽外)由內向外分為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及外膜四層.其中粘膜由上皮,固有層和粘膜肌層組成,是消化管各段結構差異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粘膜肌層是消化管壁所特有的結構.
消化管是一條起自口腔延續為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終於肛門的很長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盲腸、結腸、直腸)等部。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主要完成咀嚼功能,以機械性消化為主,唾液腺分泌唾液協助消化。在口腔內有牙、舌以及唾液腺的開口;在口腔與咽交界處有扁桃體。同時,人的口腔還是語言運動器官。口腔內表面復以粘膜。兩側壁稱為頰;底為口底粘膜及舌;頂部為齶,齶可分為硬及軟齶兩部分。硬齶以上頜突為基礎,軟齶由肌肉和粘膜組成;向後延續,中央部有一個下垂的小突起,稱為懸壅垂。
8、解毒功能。代謝功能。分泌膽汁。造血、儲血和調節循環血量的功能。免疫防禦功能。肝臟再生功能

8、運動解剖學研究的內容?

運動解剖學是人體解剖學的一個分支,它是在人體解剖學基礎上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產生的影響和發展規律,並探索人體結構與體育技術動作關系的一門新興科學。通過學習,了解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的影響及其規律,才能運用運動解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解決體育運動中的實際問題


9、運動解剖學:以肩髖關節為基礎 論述在運動過程中 牢固性與穩定性的相對統一

髖關節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又稱為Haversian腺,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在髖臼的邊緣有關節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的深度.在髖臼切跡上橫架有髖臼橫韌帶,並與切跡圍成一孔,有神經,血管等通過.關節囊厚而堅韌,上端附於髖臼的周緣和髖臼橫韌帶,下端前面附於轉子間線,後面附於轉子間嵴的內側(距轉子間嵴約1厘米處),因此,股骨頸的後面有一部分處於關節囊外,而頸的前面則完全包在囊內.所以股骨頸骨折時,根據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內,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髖關節周圍有韌帶加強,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韌帶,長而堅韌,上方附於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於股骨的轉子間線.髂股韌帶可限制大腿過度後伸,對維持直立姿勢具有重要意義.

肩關節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關節盂周緣有纖維軟骨環構成的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肱骨頭的關節面較大,關節盂的面積僅為關節頭的1/3或1/4,因此,肱骨頭的運動幅度較大.關節囊薄而鬆弛,下壁尤甚,附著於關節盂的周緣,上方將盂上結節包於囊內,下方附著於肱骨的解剖頸.關節囊的滑膜層包被肱二頭肌長頭腱,並隨同該肌腱一起突出於纖維層外,位於結節間溝內,形成肱二頭肌長頭腱腱鞘.肩關節周圍的韌帶少且弱,在肩關節的上方,有喙肱韌帶連結於喙突與肱骨頭大結節之間.盂肱韌帶自關節盂周緣連結於肱骨小結節及解剖頸的下分.

加一句啊,自己看著辦。。。。

10、求解答大學體育運動解剖學題目

總加速度正好與45°角的半徑,加百速了「=切向加速度'= 3米/秒^ 2
A」=(V ^ 2)/ R = [(a't)^ 2] / R = [(3T)2] / 3 =3噸^度 2
3T ^ 2 ='= 3
T = 1S
一秒鍾後,它的總加速度發生內有45°角的半徑。
點通過了S =(1/2)的「* T ^ 2 = 0.5 * 3 *(1 * 1)= 1.5米
角位移Q = S / R = 1.5 / 3 = 0.5rad
總加速度為容a =「2的平方根(2的平方根)= [3]米/秒^ 2 =4.2426米/ s ^ 2

與運動解剖學髖關節組成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