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結核葯物治療

脊柱結核葯物治療

發布時間:2020-12-07 06:30:23

1、坐骨神經痛吃什麼葯好

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大的一支周圍神經,它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徑骨盆,從坐骨大孔穿出(得名為坐骨神經),經過臀部,然後沿大腿後例,小腿後例和前外側止於足部肌肉。坐骨神經痛就是坐骨神經的通路上如腰部、臀部、大小腿、足等部位發生某些病理性改變的一種神經性疼痛並伴患側肢體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症。
坐骨神經痛的發病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最為常見的就是腰椎間盤突出後壓迫了腰骶神經根(坐骨神經的起始端)所致。其它則可能由脊椎結核、椎管腫瘤(原發或繼發)、下腰部廣泛性的椎骨骨質增生,蛛網膜炎等器質性改變所刺激腰骶脊髓神經根引起坐骨神經痛。另外,患者受風寒潮濕侵襲,病毒感染或醫源(臀部注射、手術)所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以上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主要表現是在下腰骶部,由下腰部沿著坐骨神經走行區域及所行徑的分支而呈陣發性或持續性放射痛,痛得病人心煩意亂,坐卧不安,患肢痛得難以移動步子,每當抬腿時,坐骨神經被牽拉而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伴屈曲患肢以減輕疼痛,患者多有因定路、咳嗽、打噴嚏、大便時疼痛加重的經歷,所以咳嗽、打噴等動作未曾出現,自身保護以減輕疼痛的條件反射意識已經形成.這表明病人給病痛折磨怕了。但是有一種坐骨神經干發炎引起的疼痛多在活動時加劇,夜間加重,可是咳嗽、打噴等增加腹內壓的動作時,疼痛沒有什麼明顯的影響,其真正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它一旦疼痛發作起來,病人常主訴痛感好似燒灼樣痛,刀割樣痛。婦科門診常常也遇到坐骨神經痛的病人,這類病人多伴是妊娠後期漸漸增大的胎兒壓盆腔所致,以及婦科盆腔疾病,如子宮腫瘤壓迫盆腔抵神經叢所致,另外,骶骼關節炎也可引起坐骨神經痛。關於坐骨神經痛的治療:①嚴重疼痛者應卧硬板床休息,以利於加速症狀的緩解;②可以注射或口服一些B族維生素類葯物,以便營養病損的坐骨神經;可服用一些舒筋活血、怯風鎮痛的中葯;④體療、理療、針炙、推拿按摩均有明顯緩解症狀的作用;⑤有條件的病人可用溫泉水治療。但是,就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本質而言,主要是治療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的原發病,如因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則必須先治本,只要腰椎間盤突出症被治癒,坐骨神經痛的問題迎刃而解。

2、紫癜腎激素治療期間,血壓為129\70正常嗎

0

3、骨結核用什麼葯物?

骨結核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骨結核包括脊柱結核有它一般的結核治療原則,首先是支持療法,要有充分的營養比如蛋白質、維生素,熱量要夠,充足的休息等。另外就是抗結核治療,也就是化療,給予各種抗結核的葯物,需要堅持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有些病比如前面講到的脊柱結核發展到嚴重的程度了,破壞嚴重、膿腫、癱瘓等,就要進行手術治療了。

手術要把那些已經被結核病破壞掉的骨頭清除干凈,我們做的手術可能比傳統手術要徹底一些,切除的量比較大,切除後基本要達到一個基本接近正常骨頭的水平。在基本切除後的基礎上再用其它部位的骨頭,比如髂骨植入進去,目的是讓植入的骨頭和原來即將正常的骨頭慢慢長在一起,融為一體。手術的另一方面需要臨時進行固定,半年後植入骨頭就已經融合了。然後加上葯物治療就可以了。

脊柱結核病手術的風險問題要從幾個方面考慮,首先要看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還要看醫院的技術力量,特別是手術醫生以及麻醉的情況,最後要看設備情況。目前看來我國進行結核手術的保險系數還是比較高的。

手術後還需要配合抗癆治療嗎?

抗癆治療是結核病的基本原則之一。但是我們的抗癆時間比傳統方法要少,我們稱之為超短程化療,時間是3-6個月。抗癆治療術前術後都有。

4、腰椎結核怎麼辦? 急救!!

脊柱結核.....嗯,看來你女友患的是常見於成人的邊緣型椎體結核了,椎間盤破壞是邊緣型椎體的特徵,因此椎間盤會變狹窄,而且椎體破壞後會形成寒性膿腫.
本病可以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甚理想.
可用全身治療,就是抗結核葯物療法~葯滿兩年緩慢撤葯....還需局部固定,用石膏背心或支架,一般固定3個月,固定期間應多休息.全身情況不好不能耐受固定的,可睡特質石膏床3個月.制動是必要的.
任何手術治療都是有風險的.這個手術的風險性還不好說,看是什麼人給你做.手術無非是切開排膿,病灶清除以及後期的矯形.手術前如果沒有控制好結核,是會引起結核播散的.手術後的復發多半是由於結核播散,手術過程中處理好這一點應該沒多大問題.結核的特點就是破壞周圍正常組織,處於脊椎的結核更是表現明顯.但是由於腰椎椎管管徑比較大,壓迫馬尾神經引起症狀甚至截癱的還是少見.
本病對以後的生活會有一定影響,因為結核所造成的乾酪樣壞死物和死骨會造成關節堅硬,影響生活質量.不知道矯形對於這方面的改善程度會達到多少.
個人建議先用葯物控制,就算是手術也要在結核控制以後進行.本病病程較長,一定要堅持足量治療.並在撤葯後堅持復查.
對下一代....應該沒有影響,只不過要停葯一年以後懷孕,葯物是有致畸作用的.
祝順利康復.

5、明代中醫談到肺病嗎?

肺病,肺部的疾病。今多指肺結核。以低熱、咳嗽、咳痰等為主的一系列症狀。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桿菌(tubercle bacillus)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其是一個很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考古學家從新石器時代人類的骨化石和埃及4500年前的木乃伊上,就發現了脊柱結核。
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公元前403-前211年)上就有類似肺結核病症狀的記載;西方醫學先輩希波格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也曾對結核病做過描述。由此可見,結核病不但古老,而且是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的傳染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tubercle bacillus)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通稱肺病。
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結核病。在歷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廣泛流行,曾經是危害人類的主要殺手,奪去了數億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發現了結核病的病原菌為結核桿菌,但由於沒有有效的治療葯物,仍然在全球廣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來,不斷發現有效的抗結核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由於不少國家對結核病的忽視,減少了財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長、流動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傳播。使結核病流行下降緩慢,有的國家和地區還有所回升。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3年宣布「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確定每年3月24日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結核病還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疾病。結核病還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結核病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經濟問題。控制工作任重道遠。只要政府重視,加大投入、實施現代、科學的控制策略、長期、不間斷地與之斗爭,結核病是可以治癒和控制的疾病。
結核
病名。指核樣腫物生於皮里膜外者。《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有:「此症生於皮里膜外,結為果核,堅而不痛」。該病因風火氣郁,或濕痰凝結而致。初起推之可動,久則推之難移,多不作膿。若因風火氣郁結聚,初起伴有寒熱者,宜用荊防敗毒散解表,繼服連翹解毒飲;如濕痰凝結氣郁者,可行氣化痰,用五香流氣飲或千金指迷丸。本病相當於急、慢性淋巴結炎,或淋巴結核及部分皮下腫物等病。
結核治療應該中西結合
中醫與西醫在治療肺結核方面,最終的治療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殺滅結核菌,但是二者之間的治療途徑卻完全不同。化療葯物服用後是直接消滅結核菌,就好似農民把農葯噴到田間治療蟲子一樣,效果是明顯的肯定的,但是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結核菌的抗葯性耐葯性,為什麼田間的蟲子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殺,為什麼結核菌會死而復燃,為什麼在服用化療葯物時,一直強調十字治療原則(早期.聯用.適量.規則.全程)。其實道理很簡單,西葯治療肺結核時針對的是結核菌,而沒有考慮到人體自身的修復功能,中醫剛好可以彌補這一點。
我們都知道肺結核的發病主要取決於結核菌和個人的抵抗力兩個方面。如果結核菌進入人體後,人體自身會調動一切防禦機能進行斗爭,如戰勝了則不發病,如戰敗了則可以發生肺結核,而不是每個感染上肺結核的人都發病。
這就為治療肺結核病又指引了一條道路,那就是增強自身的抵抗力,中醫中葯為什麼可以治療肺結核的道理,就在這里。中醫治療肺結核主要針對的是人體自身,如果人體的防禦機能增強了,人體自身產生了抗體,結核菌自然也就會被控制和殺滅。另外中醫葯在治療肺結核的同時,也可以抑制化療西葯對胃.肝.腎所產生的副作用之不足。

6、有沒有人知道強直性脊柱炎可不可以痊癒,要用哪些葯物?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簡稱AS) 又名類風濕脊柱炎。本病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主要症狀為發病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病。

症狀:
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強直在畸形位,頸腰部不能旋轉,側視時必須轉動全身,可出現嚴重的駝背畸形,不能前視。病變有時也可波及髖膝關節,髖關節受累時,呈搖擺步態。隨著受累部位的骨性強直,疼痛等症狀逐漸消失,而遺留終生畸形。

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7、治療骨結核的葯物

骨結核的治療方法有:
一.飲食調養 改善全身營養,尤其是老年病人,給予回高熱量易消化吸收食物,增強機體答抵-抗力
二.局部手術療法
(1)適應症
1.病灶有大量死骨、不能自行吸收和排-出者。
2.單純骨結核有穿破關節可能者。
3.病灶內或周圍有較大膿腫不能吸收者。
4.脊柱結核有脊髓壓-迫、出現截癱者。
5.經久不愈的竇道或瘺管
(2)禁忌症
1.骨、關節結核全身中毒症狀狀態明顯者。
2.活動性內臟結核及心、肝、腎功能不良者。
3.病人全身情況太差,不能耐受手術者
(3)手術方法一般採用病灶清除術,術中應徹底清除病灶內死骨及肉-芽組-織及膿汁,骨缺損過大應植入自體骨或人工骨。病灶內應放置1-2g鏈黴素粉。盡量不留有死腔,最好一次閉合創口。
三.骨結核最佳治療方案-苗寨生骨方主要成分:鹿角膠、穿山甲、蜈蚣、蛇蛻、蟬衣、僵蠶、牛黃等葯材。用法:取紗布將一整袋葯粉裹丆住,與4-5斤豬白骨(豬桐骨)同燉,只喝湯。燉好的湯葯分三天服用,每天服三次,每次服一碗(約200ml)。每用完一袋葯之後,間隔兩天再使用下一袋,使用六袋為一療程。

8、治療脊髓炎的葯是由什麼配置成的呢?

脊髓炎概述 脊髓炎系脊髓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可能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髓炎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周內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 二、體檢發現: 有脊髓橫貫損害的表現: 1.早期因"脊髓休剋期"表現為馳緩性癱瘓,休剋期後(3-4周)病變部位以下支配的肢體呈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2.病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消失,部分可有病損平面感覺過敏帶。 3.植物神經障礙:表現為尿瀦留、大量殘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剋期後呈現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結,陰莖異常勃起。 三、脊髓炎輔助檢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 2.腦脊液壓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細胞和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信號異常。 四、脊髓炎鑒別診斷: 需與急性硬膜外膿腫、脊柱結核、脊柱轉移性腫瘤、視神經脊髓炎、脊髓出血鑒別。 五\脊髓炎治療措施 1、早期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滴,每日一次,7-10d後如病情穩定改為強的松30mg口服。隨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 2、20%甘露醇250ml靜滴1次/d脫水,706代血漿500ml靜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環。 3、給予大劑量維生素B族制劑和胞二磷膽鹼等神經營養葯物。 4、適當選用抗生素預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5、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褥瘡。加強患肢功能鍛煉,防止肢體畸形。 急性脊髓炎是一種急性起病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其病變常發生在胸段脊髓,如果病變僅侵犯幾個節段脊髓的灰質和白質,稱為橫貫性脊髓炎,如果病變不斷地向上發展,則稱為上升性脊髓炎。確切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因病毒感染後機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也有少數病人是在疫苗接種後發病。外傷、過度疲勞可以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脊髓炎多見於男性青壯年,任何季節均可發病,但以春、冬季較為常見。多數病人在脊髓炎發病之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例如有發熱、咳嗽、全身酸疼等症狀。 脊髓炎的症狀常為急驟發生,往往先有胸背或腹部酸痛、束帶感(好象有一根帶子緊束在身體上的感覺)。雙下肢軟弱乏力,行走困難,並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發展至完全癱瘓。同時,兩下肢也感覺麻水,在脊髓病變節段水平以下的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並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大小便瀦留或失禁。在病損節段水平以下有皮膚無汗或少汗、蒼白、乾燥、趾(指)甲鬆脆等表現。如頸段脊髓也受到損害,則上、下肢都可癱瘓,甚至還可出現呼吸困難,這是因為高頸段脊髓受累後呼吸肌也導致癱瘓。此為十分嚴重的情況,應將病人迅速送醫院搶救。 癱瘓的肢體,在病程的早期為弛緩性癱瘓,亦稱軟癱,此時肢體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經1~3周後,逐漸轉變為痙攣性癱瘓,亦稱硬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陽性。患者經適當的治療後,度過了急性期,多數病人其癱瘓肢體的肌力可逐漸恢復,約有半數病人在病後幾個月內可以站立、行走。 化驗檢查可發現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加,腰椎穿刺作壓頸試驗顯示椎管腔通暢,腦脊液中的細胞數及蛋白質含量正常或輕度增加,細胞增多主要為淋巴細胞,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脊椎X線片顯示正常。 根據上述臨床特點,診斷並不困難,但也有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硬脊膜外膿腫、脊椎結核等,有時易與急性脊髓炎混淆,需要由醫生作仔細鑒別。 患了急性脊髓炎的病人應該給予怎樣治療呢?首先,應重視護理,因為病人的肢體癱瘓,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臀部很容易發生褥瘡,因此需要良好的護理。應經常幫助病人翻身,保持被褥清潔、柔軟。如果有排尿障礙,需給予導尿,最好是保留導尿。並應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沖洗膀胱,每次100毫升,每4~6小時一次。放入上述沖洗液後保留30分鍾再放出,再將引流管夾住,使膀胱內保持一定容量,防止痙攣性小膀胱的發生。因為病人的肢體既不能自主地活動又往往感覺喪失,所以要防止燙傷。對於肢體長期癱瘓的病人,足部因經常受棉被壓迫而容易發生足下垂,因此,應在足部置放護架。在葯物治療方面,於急性期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加氫化可的松2O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置於葡萄糖水中靜脈點滴,每天1次,連續7~10天,以後可改為強的鬆口服。維生素B族,地巴唑、神經細胞活化劑均可應用。此外,可應用中醫中葯,於急性期可給予清熱解毒葯,如銀花、翹、板藍根、大青葉、黃芩、知母、澤瀉、生甘草、牛膝等,煎場服用。如有呼吸肌癱瘓,出現呼吸困難,應給予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需作氣管切開。還應注意合並症的治療,如褥瘡、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體療和針灸對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很有幫助,在病程早期對癱瘓肢體作按摩、被動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當肌力有所恢復時應鼓勵病人作力所能及的主動運動,促使肌力早日恢復正常。

與脊柱結核葯物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