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脊柱好的運動有哪些?
?
2、脊椎活動的自由度是哪六個?
脊柱的三維六自由度運動:三維即三個運動軸(冠狀軸、矢狀軸、垂直軸)六自由度運動即三個角位移和三個線位移。三個線位移 包括沿冠狀軸方向的左右平移,沿矢狀軸方向的前後平移以及沿垂直軸方向的壓縮拉伸位移。三個角位移 即是圍繞三個運動軸的旋轉,包括屈伸運動、側屈運動、旋轉運動和環轉運動。
3、如何正確鍛煉脊椎
頸椎病的體育鍛煉方法對頸椎病易感人群、輕中度病例、手術後恢復期患者均可適用,而且長期堅持鍛煉對預防和防止頸椎病的復發也有著極重要的意義。其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類:
①體操:由體療醫師或護士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患者可以負擔而又略為「吃力」的四肢活動體操;
②拳術:其中尤以太極拳較為理想,身體各部均有大幅度的活動而不甚劇烈;
③擴胸器及啞鈴等上肢體育鍛煉用具:能增加肺活量,增強肌力,可增強頭頸、背部、脊柱的穩定性;
④其他鍛煉用具:可根據病情及具體條件不同而選用相應的器具與方法,有條件者最好在專人指導下循序漸進加大鍛煉強度與時間;
⑤脊柱及頸部鍛煉:方法頗多。因頸椎病為退變性疾病,故頸部不宜做劇烈運動,以一般的伸、屈、側屈活動及側轉運動為主。
4、什麼樣的運動對脊椎有好處呢?
據我的經驗,五體投地的拜佛對脊柱的好處非常大。拜時動作不要太快,一開始可少拜,應由少到多逐漸增加,可早晚各做一次,不但能很好的活動脊柱,還對各臟器都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脊柱是生長和輸送脊髓的器官,選擇最佳活動脊柱的方法太重要了。緩慢舒展的拜佛動作能使各椎節、椎盤的位置得到很好的調整,使血液循環暢通。我原來有嚴重的胃病、牙齒松動、睡眠不好,通過一段時間的拜佛,所有症狀全都消失,感興趣者不妨一試
5、有什麼可以拉長脊椎的運動
拉脊椎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鍛煉。但如果氣候寒冷,尤其是在戶外,要先做5 分鍾的熱身,再進行拉伸。 拉伸時,要注意放鬆。規律呼吸,用鼻子吸氣,用嘴呼氣,盡可能地運用腹式呼吸,呼吸的速度不宜太快,與動作的速度基本一致,千萬不要憋氣進行訓練。
一、動作1 :跨步側拉
1、兩腳跨立,右腿屈膝呈90度,右手貼近腳側,手臂盡量接觸地面。左腿最大程度側開,側彎身體,左手臂斜上側舉,保持手臂和左腿呈一條直線。靜止一分鍾後換成另一側。左右交替5組,每組10次。
2、動作自檢:做這個動作時,雙腿盡可能地拉伸,身體用力點在腰部,切忌將身體側卧於腿部,保持身體和右腿半拳的距離。
3、塑身優勢:這個動作能讓下半身肌肉更加緊實,修飾腰部、腿部線條。
二、動作2 :跨步雙臂平伸
1、兩腳跨立腳跟著地,左腿側開,右腿彎曲呈90度,上身始終保持直立,雙臂平伸,掌心向下,目視右前方,靜止一分鍾後換側重復。左右腿交替完成3~4組,每組10個
2、動作自檢:屈腿時膝關節不應超過腳尖,上身保持立直。呼吸時由鼻孔吸氣,嘴巴吐氣,均勻呼吸。
3、塑身優勢:這個動作集中塑造胳膊和腿部線條,同時增加身體平衡能力。
三、動作3 :弓步上拉
1、兩腿呈弓步最大程度拉開,身體挺直,雙手垂直上舉,掌心相對,眼睛平視,可以伴有下蹲動作,保持一分鍾,換側重復。左右交替5組,每組10次。
2、動作自檢:前腿弓成直角,後腿盡力伸直,有意識地收緊腰腹,身體下壓時,始終保證上半身直立。
3、塑身優勢:美化腿部線條,加強脊椎柔韌性,塑造你的優美形態。
6、什麼運動對脊柱有利,什麼運動對脊柱有害
對脊椎健康有益的運動:
1、游泳:
游泳時人體的所有關節、肌肉、器官等都在同時進行運動,舒緩平時受壓的關節,但不要冬泳。
2、登山:
平緩的登山就可有效的鍛煉腰肌力量的強壯,對脊椎會產生良好的穩定和保護作用,可有效預防頸腰痛的發生。
3、快步走和「背向走」(倒著走):
用較快的速度走路和「背向走」,對於脊椎功能鍛煉,促進心血管系統的活力、提高呼吸肌的功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避免高血壓的發生,都有良好的作用。
4、頸部運動
頭帶動頸椎部向左斜上方歪動,再向右斜上方歪動,五次一組。增加頸椎的活動程度,以及周圍的軟組織活動程度。
5、頸肩運動
雙手十指交叉,平舉於胸前,掌心向外。由上到下,或轉體左右,周而復始,活動和鍛煉脊椎和脊椎周圍的肌肉組織,以活動頸椎、肩關節以及頸肩部肌群,緩解頸肩疲勞酸痛不適。
6、擴胸運動
雙手平舉於胸前與肩同高,盡力向左右擴展,開胸吸氣。 可活動胸椎、胸廓及胸肌、肩胛間肌,緩解肩胛區的疲勞與酸痛不適,提高呼吸氣量,刺激氣體交換。
7、轉體展腰肢運動
雙手充分放鬆,雙腳不動,分別向左右轉,目視前方。轉動幅度不宜過大,速度不宜過快,力量不可過猛,以免扭傷。在自然側轉腰的過程中,使腰肢得到適當的運動和放鬆。 讓脊椎和各部位關節得到活動和運轉,從而起到消除身體疲勞、悶脹、麻木及腰酸背痛。
7、有沒有拉伸脊柱的運動?
推拿手法復位:可以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改善肌肉、神經、骨骼的營養、散瘀活血、剝離組織粘連、解肌痙攣、可以恢復肌肉、肌腱、韌帶攣縮的作用。還有緩拿復位及平衡腰背胸肋凹凸不平的作用, 同 時也可以調節植物神經紊亂和內分泌紊亂等。胸腰椎牽引:增加椎間隙,調整椎間隙不等寬問題,拉直脊柱,矯正脊柱彎曲,解除對神經根的壓迫。增加胸腔、腹腔、盆腔的容量,解除內臟或神經受壓的情況。熱葯磁療:以加強葯物的吸收,促進氣血循環,加強骨細胞的新陳代謝,使營養成份得到良好運輸和吸收,加快病變組織的修復。支具固定:穩定推拿、牽引的效果,迫使已復位的脊椎穩定不變,不發生回縮變化,也有擴大椎體間隙,平整突起,矯正彎曲的作用。另內附葯墊可24小時對病變部位給葯。立牽:可以解除骨間肌、椎間韌帶、豎脊肌等的攣縮、粘連,加大椎間隙,拉正椎體,矯正彎曲。特別是對於頸椎、胸椎有極好的效果。氣血循環機:1、活動脊椎和韌帶,具有矯正脊椎功效; 2、矯正脊柱左右的脫臼,糾正脊髓神經派出孔的彎 曲,消除對脊髓神經的壓迫以及末稍神經的麻痹; 3、消除肌肉疲勞,疼痛; 4、增加氧氣攝入量,提高血液攜氧力; 5、促進脊髓靜脈血球的製造功能; 6、調整自律神經功能,強化呼吸系統; 7、促進腸管蠕動,加強腸胃功能,能預防和改善腹痛,防止腸管制扭轉或閉塞; 維持牽引:維持胸腰牽的療效,加強椎間間隙,矯正拉直彎曲變形的脊柱,舒緩緊綳的神經。使得氣血循環運行良好,對於養分之輸送有極良好的幫助。脊柱矯正器:剝離粘連,活動關節,矯正變形的肋骨、彎曲的脊柱及脊柱的旋轉;同時對病變部位施加葯物並形成一個磁場,加強對脊柱的矯正作用。 葯物:根據不同病情及病人體質,採用不同葯物、葯量予以輔助配合治療。
8、脊柱的運動中運動范圍最大的是什麼和什麼?
脊柱的運動主要是依靠相鄰兩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的扁化作用來實現的。
盡管各椎骨間的椎間盤厚度和運動幅度有限,但整個脊柱的聯合運動范圍卻很大。
脊柱可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繞矢狀軸作側屈運動;繞垂直軸作迴旋運動。此外,還可作環轉運動。
9、怎麼鍛煉脊椎保持健康
頸椎病的體育鍛煉方法知對頸椎病易感人群、輕中度病例、手術後恢復期患者均可適用,而且長期堅持鍛煉對預防和防止頸椎病的復發也有著極重要的意義。其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類: ①體操:由體療醫師或護士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患者可以負擔而又略為「吃力」的四肢活動體操; ②拳術:其中尤以太極拳較為理想道,身體各部均有大幅度的活動而不甚劇烈; ③擴胸器及啞鈴等上肢體育鍛煉用具:能增加肺活量,增強肌力,可增強頭頸、背部、脊柱的穩定性; ④其他鍛煉用具:可專根據病情及具體條件不同而選用相應的器具與方法,有條件者最好在專人指導下循序漸進加大鍛煉強度與時間; ⑤脊柱及頸部鍛煉:方法頗多。因頸椎病為退變性疾病,故頸部不屬宜做劇烈運動,以一般的伸、屈、側屈活動及側轉運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