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人體骨骼脊柱圖

人體骨骼脊柱圖

發布時間:2020-12-05 00:06:23

1、小學科學,人體骨架的特點

人體骨架的特點
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功能是運動內、支持和容保護身體;製造紅血球和白血球;儲藏礦物質。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復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礦物質化的骨骼組織,其內部是堅硬的蜂巢狀立體結構;其他組織還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經、血管和軟骨
人體的骨骼起著支撐身體的作用,是人體運動系統的一部分。成人有206塊骨。骨與骨之間一般用關節和韌帶連接起來。

2、腰椎結構圖片 4—5在人體什麼部位

兩側髂嵴連線的位置,大概就是及腰帶的位置,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

3、如圖是人體屈肘動作圖,請據圖回答下面問題,(1)人的運動系統是由______和肌肉組成的.(2)人和脊椎動

(1)動物的運知動系統是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的,關節是骨連結的主要形式.
(2)骨骼肌收縮只能牽拉骨,不能推開骨;因此,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不是由一塊骨骼肌獨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組肌群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至少需要兩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在圖中:①是肱道二頭肌、②是肱三頭肌.
(專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屬,因此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如圖中屈肘動作.
故答案為:(1)骨骼;
(2)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3)關節

4、人體骨骼詳解

脊椎亦稱脊柱、脊樑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共24塊(成年人)獨立的椎骨。脊椎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整體外觀
在正常情況下,脊椎有4個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和鶻椎後凸。長期姿勢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結核、類濕性脊椎炎等)可使脊椎形成異常彎曲,如駝背。
(1)前面觀:椎體自上而下漸加寬,第2骶椎最寬,與椎體的負重有關。自骶骨耳狀面以下,重力傳至下肢骨,體積漸縮小。
(2)後面觀:椎骨棘突連貫成縱嵴,位於背部正中線。頸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細長,斜後下方,呈疊瓦狀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狀水平向後。
(3)側面觀:可見頸,胸,腰,骶四個生理性彎曲,頸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後。

基本構造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5、骨頭 脊椎 脊柱 骨骼 人體圖

我給你發幾個,你看行不?

6、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6)人體骨骼脊柱圖擴展資料: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7、人有二次發育的嗎?

有二次發育啊,男長30,女長18。男人要30歲才停止生長發育。

8、求人體骨骼 肌肉 素描圖片。如四肢 脊柱等,謝謝要 素描圖片哦。謝謝 急!!

這樣的可不可以

9、人體的脊柱,股骨和上肢骨都屬於骨骼

一 脊柱結構
脊柱為人體的中軸,強壯而又柔韌,支持頭和軀干,保持其直立,並能使上身彎曲和旋轉。它由 7 節頸椎、 12 節胸椎、 5 節腰椎及骶椎和尾椎組成。有頸、胸、腰、骶 4 個生理彎曲,使脊柱有類似彈簧的緩沖震盪能力。椎體之間有椎間盤,它有很強的彈性和韌性,可吸收震盪,增加脊柱的靈活性。各個椎體由關節和韌帶等緊密連接而成。整個脊柱起著支持體重,傳遞

重力,保護脊髓、脊神經根及其血管的作用,並參與構成胸腔、腹腔和盆腔,也是某些骨骼的起止點,可見脊柱對人體的重要性。

二、 椎間盤

我們所說的椎間盤( intervertebral disc ) , 是指兩椎體之間的組織結構而言。人體除頸 1~2 之間及骶椎外,其他椎體之間包括腰 5 骶 1 之間均有這種結構,整個脊柱共有 23 個椎間盤,占整個脊柱全長的 32.1% 。椎間盤在橫斷面上與其所連接的椎體形態一致,由於各部位脊柱生理要求不同,椎間盤的厚度也不同,凡是在運動較多的部位,椎間盤較厚。其中以腰椎最厚,胸椎最薄。那麼椎間盤的結構又是如何呢?椎間盤是由三部分組成的,有椎體軟骨板、髓核、纖維環。髓核是一個半流動狀物質,被纖維環在四周包圍,上方及下方為軟骨板,髓核被緊緊地包圍在其中,無上下活動的餘地,只有前後移動的范圍。

(1)軟骨板

每個椎體上下面都是由軟骨覆蓋,軟骨板實際上是椎體的組成部分,由透明軟骨組成。由於其生理解剖與髓核及纖維環關系密切,所以把它作為椎間盤的組成部分。在椎間隙與上下面緊密相連,其周圍與纖維環相連,防止髓核突入椎體內。在椎體發育過程中,椎體上下面各有一次級骨化中心,其周圍雖有成骨形成骶環,但中心仍一直保留為軟骨。 5 歲以前,椎體上下的骨骶和骨體相融合。椎體上下透明軟骨有承受壓力、保護椎體的作用。同時透明軟骨可視為半滲透膜,在滲透壓的作用下,水可以擴散至椎間盤。另外椎間盤突出物雖然絕大部分指的是髓核及纖維環的突出,但臨床上也見到為數不多的軟骨板撕脫,隨同纖維環,髓核一起突出。軟骨板可以因為發育上的不足,後天外傷與變性,而使髓核突向椎體,形成臨床上所說的許莫氏結節。所以通常將軟骨板也看作為椎間盤的組成部分。總起來說,軟骨板有三個作用,即有骨骺生長作用,保護髓核作用,以及防止水分丟失作用。

(2)纖維環

紛紛環是椎間盤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緻密的纖維組織和纖維軟骨組成,圍繞上下軟骨板的邊緣並和上下椎體緊密連在一起,環包圍髓核,使髓核位於一個密閉的艙內,防止髓核向周圍突出。可以承受身體的很大壓力,並起著緩沖作用。所謂椎間盤突出即纖維環破裂,髓核從中突出,可以理解為「餡餅」周圍的「餅皮」破了,「餡餅」漏了「餡」。

(3)髓核

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物質,可隨外界壓力而改變其位置和形狀。髓核大部分為水分,其含水量可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纖維環和軟骨板將髓核固定,使整個椎間盤似一個水袋,髓核在其中滾動,將所受壓力均勻地傳遞纖維環和椎體軟骨板。椎間盤的彈性和張力與其含水量的改變有密切關系,當含水量減少時,其彈性和張力均減退。含水量減少時壓力解除後,水又進入,體積增大,彈性和張力增高。髓核由於體重、肌肉和韌帶張力影響會產生強大的反抗性彈力,吸收脊柱的震盪,髓核反抗性彈力過強,會沖破纖維環而突出,壓迫神經根或馬尾,形成臨床上的椎間盤突出症。

三、椎管

椎管是由各椎骨之椎孔疊加而成,其前臂為椎體後面、椎間盤後緣和後縱韌帶構成,兩側為椎骨之椎弓根和相鄰椎骨上、下切跡圍成的椎間孔。後方為椎板、黃韌帶和關節突關節組成。在椎管骶段由 5 個骶椎的椎孔癒合而成,其結構與上方不同,均為骨質。椎管各段由於椎骨椎孔的大小不一,故椎管的大小也不同。椎管在頸、腰段較寬闊,胸段較小,骶段呈扁三角形。椎管內有脊髓及其被膜,脊髓發出的神經根從椎間孔穿出。在椎管與脊髓被膜間有脂肪組織和靜脈叢。由於各種原因造成椎管狹窄時,可壓迫脊髓、神經根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

與人體骨骼脊柱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