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椎炎與脊柱炎區別

脊椎炎與脊柱炎區別

發布時間:2020-12-04 13:00:37

1、強直性脊髓炎和強直性脊柱炎又什麼區別

兩種不同病

1.強直性脊柱炎(Anky losing spondy litis,簡稱AS)是一種血清反應陰性,常見的骨關節疾病,多見於青年男性,16~32歲發病較多,多數患者呈隱匿發病,病變早期呈轉移性、上行性腰背疼痛,以下腰痛最多見,伴有睏倦乏力,消瘦氣短、貧血狀,少數可伴有低燒,以及晨僵,夜間翻身困難,起床費力或活動受限,一種姿勢保持長久症狀明顯,此時常被忽視為腰肌勞損等其他疾病,常常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病發展緩慢,可遷延10~20年,發展到後期,病情發展往往較快,很短時間內形成駝背畸形,關節強直,X線片中發現脊柱已形成竹節樣改變,並出現全身症狀及內臟受累,有少數病人卧床癱瘓,甚至死亡。
2.強直性脊髓炎
這是一種綜合征,不是一種疾病,脊髓出現累及灰質與白質的急性炎症,可波及胸段脊髓一個或多個鄰近的節段.
病因往往不明,但有些病例發生在非特異性病毒感染或免疫接種之後,提示與免疫相關的病因;另一些病例則與血管炎,靜脈注射苯丙胺或海洛因,萊姆病,梅毒,結核或寄生蟲,或真菌感染有關.
症狀和體征
通常,從足部與腿部開始的上升性無力與麻木以及排尿困難在數天之內發展出來;再經過數天可以進展到嚴重的地步,通常出現在病變水平以下感覺與運動功能完全喪失的截癱,伴尿瀦留與排便功能失控.偶爾,後柱內傳導束的功能有保存,至少在初期是如此.可有下腰背痛,頭痛與頸項強直.本綜合征偶爾可有復發.
診斷和治療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必須與吉蘭-巴雷綜合征,脊髓前動脈閉塞以及特別是由硬脊膜外膿腫,血腫或腫瘤引起的急性脊髓壓迫症相鑒別.應該考慮到的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可以有治療措施的病因有急性腦膜血管型梅毒,支原體感染和多發性硬化.
腦脊液檢查可發現單核細胞,蛋白定量略有增高.MRI可排除擴展性的髓外病變.MRI或脊腔造影術可能顯示脊髓有腫脹,偶爾在病變水平引起蛛網膜下腔的阻塞.如進行脊腔造影術,應作病人仰卧位與俯卧位雙重檢查以排除血管畸形.在少見的結締組織血管性疾病伴發的病例中有血清學方面異常的發現.
如未能找到明確的病因,治療限於對症或非特異性處理.如有伴發的情況,例如血管炎,應予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療效未能得到證實,除了在繼發於多發性硬化的脊髓炎病例中ACTH或皮質激素可能導致症狀的逆轉.不過,由於在特發性病例中也可能存在免疫系統的致病機制,往往都給予強的松治療.除了病毒性腦膜腦炎之外,大多數病例都後遺有嚴重的神經障礙.一般說來,病程演進愈急則預後愈好.
3.目前北京301醫院治療這兩種疾病效果比較顯著.

2、強生性脊柱炎於僵直性脊柱炎有區別嗎

強直性脊柱炎和僵直性脊椎炎是同一個病的不同叫法而已,屬於風濕免疫性疾病。確診後希望能積極治療,很好的控制疾病發展。 好發群體 10~40歲,平均發病年齡為25歲。男性較女性多見,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3):1。有陽性AS家族史者發病率更高。 疾病症狀 起病隱襲。患者逐漸出現臀髖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發僵,尤以卧久(夜間)或坐久時明顯,翻身困難,晨起或久坐起立時腰部發僵明顯,但活動後減輕。有的患者感臀髖部劇痛,偶爾向周邊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側呈間斷性,數月後疼痛多在雙側呈持續性。隨病情進展病變由骶髂關節向腰椎、胸頸椎發展,則出現相應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或脊柱畸形。據報道,我國患者中大約45%的患者是從外周關節炎開始發病。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現外周關節病變,以膝、髖、踝和肩關節居多,肘及手和足小關節偶有受累。非對稱性、少數關節或單關節,及下肢大關節的關節炎為本病外周關節炎的特徵。我國患者除髖關節外,膝和其他關節的關節炎或關節痛多為暫時性,極少或幾乎不引起關節破壞和殘疾。髖關節受累佔38%~66%,表現為局部疼痛,活動受限,屈曲孿縮及關節強直,其中大多數為雙側,而且94%的髖部症狀起於發病後頭5年內。發病年齡小,及以外周關節起病者易發生髖關節病變。 本病的全身表現一般不重,少數重症者有發熱、疲倦、消瘦、貧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見。1/4的患者在病程中發生眼色素膜炎,單側或雙側交替,一般可自行緩解,反復發作可致視力障礙。神經系統症狀來自壓迫性脊神經炎或坐骨神經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脫位以及馬尾綜合征,後者可引起陽萎、夜間尿失禁、膀胱和直腸感覺遲鈍、踝反射消失。極少數患者出現肺上葉纖維化。有時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認為結核,也可因並發黴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劇。因主動脈根部局灶性中層壞死可引起主動脈環狀擴張以及主動脈瓣膜尖縮短變厚,從而導致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及傳導障礙見於3.5%~10%的患者。強直性脊柱炎可並發IgA腎病和澱粉樣變性。 本病常累及青壯年,患者往往都處於學習、工作的重要階段,如果沒得到恰當的治療,造成學習、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殘疾,對於患者會造成較大影響。本病在臨床上表現的輕重程度差異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復持續進展,1~2年內就可以出現明顯的脊柱強直以及駝背變形等,更有個別髖關節受累嚴重者會導致長期卧床;而有的患者亦可長期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發病年齡較小,髖關節受累較早,反復發作虹膜睫狀體炎和繼發性澱粉樣變性,診斷延遲,治療不及時和不合理,以及不堅持長期功能鍛煉者預後差。 [

3、未風化性脊柱炎與強直性脊柱炎有區別嗎

未風化脊柱炎:全稱應是未風化強直性脊柱炎,是強直性脊柱炎的一個階段。往往是強直性脊柱炎的初期或是早期。因為此時,炎細胞只是侵蝕周圍組織,還未發生纖維化、或風化為骨質。因此,稱之為,未風化。

附:
1、強直性脊柱炎簡介:強直性脊柱炎屬於風濕病范疇,是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中的一種。強直性脊柱炎是指一種原因尚不很明確,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彎腰、行走活動受限,並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變,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亂,所以又屬自身免疫性疾病。

2、強直性脊柱炎病理變化過程:
盡管本病是一種不同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疾病,但在早期兩者的病理卻很相似,都以增殖性肉芽組織為特點的滑膜炎開始,此時鏡檢可見滑膜增厚,絨毛形成,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這些炎細胞多聚集在小血管周圍呈巢狀。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的是,在附近骨質中也可發生與滑膜病變無聯系的慢性炎症病灶。

本病多由骶髂關節開始,逐漸向上侵犯腰椎、胸椎、頸椎,髖、肩、肋椎等關節和胸骨柄體、恥骨聯合也常被累及。約25%的患者同時累及膝、距小腿等周圍關節。

本病晚期病變則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在本病,關節破壞較輕,因而很少發生骨質吸收或脫位,但關節囊和韌帶骨化卻十分突出,因而最後容易發生骨性強直。

在本病,韌帶、肌腱、關節囊與骨松質結合部的病理改變是很有特點的。該處的肉芽組織既破壞骨松質,又向韌帶、肌腱或關節囊內蔓延。在組織修復過程中,骨質生成過多、過盛,新生的骨組織不但填補松質骨缺損處,還向附近的韌帶、肌腱或關節囊內延伸,形成韌帶骨贅。

上述病變不但見於四肢關節,也見於椎間盤、關節突關節、大轉子、坐骨結節、跟骨結節,髂骨嵴和恥骨聯合等處。

本病的心臟病變頗具特點,以主動脈瓣肥厚、纖維化,但不融合為特點。

屍檢,在大約8%的病歷可見澱粉樣變性,腎澱粉樣浸潤可影響患者生命。

4、脊椎炎和強直脊椎炎有什麼區別?

脊椎炎主要多發青年人,初期表現為下腰部疼痛,因脊椎炎首先侵襲骶髂關節、逐漸向上蔓延、使脊椎各關節韌帶鈣化,X線顯示椎間隙消失,脊椎呈竹節樣變,早期不易發現;而強直性脊柱炎症狀表現首先是會出現骶髂關節炎,其臨床症狀特點可表現為腰部或腰骶部的疼痛,伴有僵硬感,呈間歇性和反復發作,症狀持續時間或間歇時間不等

5、強直性脊椎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區別嗎?哪個比較嚴重?

脊椎和脊柱是一碼事

6、怎麼區別脊椎炎和強制性脊椎炎?

你必須多到幾家正規醫院檢查,得出綜合結論。網上又沒有X光,能知道你得的是專哪種脊椎炎嗎?
還有脊屬柱炎當然可以治療,但完全治癒恐怕沒有那麼容易,葯物、鍛煉、心理調節都很重要,是個艱巨的任務,要是早期就好治多了。

與脊椎炎與脊柱炎區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