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對應脊神經

脊柱對應脊神經

發布時間:2020-12-02 11:55:23

1、從脊椎發出的脊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和()

腦神經主要分布在頭面部,和內臟
,從脊椎發出的脊神經,主要分布於軀乾和四肢

2、脊柱是人體的什麼,多少以上慢性疾病都與脊椎錯位,脊神經被壓迫有關

百分之八十以上慢性病都與脊柱不正有關,但有關歸有關,關系有多大,又是個問題,是完全由脊柱不正引起的,還是關系非常密切,還是多少沾點邊。病不是非常復雜的,可能與多種原因有關,不要認為與脊柱不正有關,矯正脊柱就能把病完全治好。

3、從腦部發出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和();從脊椎發出的脊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和()。

(1)從腦部發出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的頭部和內臟
(2)從脊椎發出的脊神經,主要分布於軀干、四肢

4、脊柱兩側分出多少對脊神經?

31對脊神經 分別對應於31個脊髓節段上 即8頸、12胸、5腰 5骶 1尾.
脊髓每個節段發出一對脊神經
頸叢由第1~4頸神經的前支構成
臂叢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5條神經根組成
腰叢由第12胸神經前支的一部分、第1至第3腰神經前支和第4腰神經前支的一部分組成。
骶叢由腰骶干(L4、5)以及全部骶神經和尾神經的前支組成。

 

5、將青蛙腦破壞,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開脊椎骨,剝離出脊髓一側鄰近的兩對脊神經根(一對脊神經根包含一

根據實驗過程與結果可知,分別電剌激每對脊神經根的背根與腹根均可引起蛙同側後肢發生運動反應肢能收縮,說明反射弧完整.①在第一對脊神經根的背根中央處剪斷,電剌激背根向中段,蛙後肢發生運動反應;電剌激背根外周段,蛙後肢不發生反應.由後肢反射弧:感受器→後肢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後肢效應器,出發分析我們所破壞的是縮腿反射弧在後肢的傳入神經,背根的功能傳入功能.②在第二對脊神經根的腹根中央處剪斷,電剌激腹根向中段,蛙後肢不發生反應;電剌激腹根外周段,蛙後肢發生運動反應,再從後肢反射弧:後肢感受器→後肢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後肢效應器,我們分析所破壞的是縮腿反射弧在後肢的傳出神經.
故答案為:
(1)傳入功能. 電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產生後肢運動反應,表明神經興奮進入脊髓中樞並通過傳出神經引發肌肉收縮,因此是傳入功能.電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表明背根無傳出功能.
(2)傳出功能. 因為電刺激腹根向中段不發生反應,而電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產生後肢運動反應,表明神經興奮沿傳出神經引發肌肉收縮,因此是傳出功能.

6、人體的脊神經有幾對?

脊神經sumal nerves共31對。每對脊神經借前根anterior root和後根posterior root 與脊髓相連。前、後根均由許多神經纖維束組成的根絲所構成,前根屬運動性,後根屬感覺性,後根較前根略粗,二者在椎間孔處合成一條脊神經干,感覺和運動纖維在干中混合。後根在椎間孔附近有橢圓形膨大,稱脊神經節sumal ganglia。31對脊神經中包括8對頸神經cervical nerves,12對胸神經thoracic nerves,5對腰神經lumbal nerves,5對骶神經sacral nerves,一對層神經coccggeal nerve。第1頸神經干通過寰椎與枕骨之間出椎管,第2~7頸神經干都通過同序數頸椎上方的椎間孔穿出椎管,第8頸神經干通過第7頸椎下方的椎間孔穿出,12對胸神經乾和5對腰神經干都通過同序數椎骨下方的椎間孔穿出,第1~4骰神經通過同序數的骶前、後孔穿出,第5骶神經和尾神經由骶管裂孔穿出。由於脊髓短而椎管長,所以各節段的脊神經根在椎管內走行的方向和長短不同。頸神經根較短,行程近水平,胸部的斜行向下,而腰骶部的神經根則較長.在椎管內近乎垂直下行,並形成馬尾cauda equina。在椎間孔內,脊神經有重要的毗鄰關系,其前方是椎間盤和椎體,後方是椎間關節及黃韌帶。因此脊柱的病變,如椎間盤脫出和椎骨骨折等常可累及脊神經,出現感覺和運動障礙。
脊神經是混合性神經,其感覺纖維始於脊神經節的假單極神經元。假單極神經元的中樞突組成後根入脊髓;周圍突加入脊神經,分布於皮膚、肌、關節以及內臟的感受器等,將軀體與內臟的感覺沖動傳向中樞。運動纖維由脊髓灰質的前角、胸腰部側角和骶副交感核運動神經元的軸突組成,分布於橫紋肌、平滑肌和腺體。因此,根據脊神經的分布和功能,可將其組成的纖維成份分為四類:
脊神經干很短,出椎間孔後立即分為前支、後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脊膜支 meningeal branch 細小,經椎間孔返回椎管,分布於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2.交通支 communlcatlnu brancn 為連於脊神經與交感干之間的細支。其中發自脊神經連至交感乾的叫白交通支;而來自交感干連於每條脊神經的叫灰交通支(祥見內臟神經)。
3.後支 posterior branch較細,是混合性的,經相鄰椎骨橫突之間向後行走(骶部的出骶後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於項、背及腰骰部深層的肌和枕、項、背、腰、臀部的皮膚,其分布有明顯的節段性。
其中,第2頸神經後支的皮支粗大,稱枕大神經,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於杭和項部的皮膚。腰神經後支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內側支細小,經橫突下方向後,分布於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與長肌。在腰椎骨質增生病人,可因橫突附近軟組織骨化,壓迫此支而引起腰痛。第1—3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較粗大,分布於臀上區的皮膚,稱臀上皮神經。第l~3骶神經後支的應支分布於臀中區的皮膚稱臀中皮神經。
4.前支anterior branch 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於軀干前外側和四肢的肌和皮膚。在人類,胸神經前支保持著明顯的節段性,其餘的前支分別交織成叢,由叢再分支分布於相應的區域。脊神經前支形成的叢計有:頸叢、腰叢和骶叢等

7、脊髓,脊椎,脊神經的解剖學關系是什麼?

兩塊脊椎形成一個完整的洞,33塊連一起,形成的長長的一個通路給脊髓,脊神經從脊髓穿過每節脊椎出來

與脊柱對應脊神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