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強直性脊柱炎綜述

強直性脊柱炎綜述

發布時間:2020-12-02 07:27:12

1、廖威明的論 著

1.四肢惡性骨腫瘤綜合保肢治療[J]. 實用醫學雜志,2006,(14).
2.骨傷方沖劑對骨折癒合相關血生化指標的影響[J]. 中醫葯學刊,2006,(7) 4分
3.影響骨巨細胞瘤復發的預後因素分析[J]. 中華外科雜志,2006,(12)
4.人骨形態發生蛋白質7基因轉染兔骨髓基質幹細胞向成骨細胞的分化(英文)[J]. 中國臨床康復,2006,(21).
5.非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早期康復[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4).
6.椎弓根釘固定在10歲以下小兒胸腰椎疾患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6,(4).
7.板-棒-多軸螺釘系統後路枕頸固定療效評價[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7).
8.骨肉瘤誤診40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
9.松動人工髖關節界膜的免疫組化研究[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5).
10.傅明,廖威明,徐棟梁,楊忠漢,何愛珊,盛璞義,楊子波,. 人工關節置換在髖發育不良性骨關節炎中的應用對策[J]. 廣東醫學,2006,(2).
11.全髖置換術患肢過長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廣東醫學,2006,(2)
12.人工關節置換應規范化與專業化[J]. 廣東醫學,2006,(2)
13. 重組PGL3-轉化生長因子β_1基因轉染兔骨髓基質幹細胞體外誘導向軟骨細胞分化的實驗研究[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6,(2)
14.強直性脊柱炎全髖關節初次置換術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2)
15. 限制型肩胛骨假體置換治療肩胛骨惡性腫瘤的療效評價[J]. 中國骨腫瘤骨病,2005,(6)
16.兒童脊柱腫瘤[J].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5,(12)
17.The p33 ING1b tumor suppressor cooperates with p53 to ince apoptosis in response to etoposide in osteosarcoma cells. Life Science 78(2006) 1469~1477
18.The tumor suppressor p33ING1b enhances taxol-inced apoptosis by p53-dependent pathway in human osteosarcoma U2OS cells Cancer Biology & Therapy 39~47 January 2005 (SCI收錄 IF3.0)
19.p21WAF1/ CIP1 gene DNA sequencing and its expression in human osteosarcoma Chin Med J 2004 ; 117 ( 6) : 936~940 (SCI收錄論文)
20.髖臼骨折39例診治分析 實用醫學雜志 2005年08期
21.大顆粒聚乙烯對人工關節假體周圍組織影響的實驗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5年01期
22.P21~(WAF1)基因表達對人骨肉瘤預後的價值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05 08
23.人工全髖關節翻修骨缺損的治療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5年05期
24.骨肉瘤p21~(WAF1/CIP1)基因DNA序列分析及其mRNA、p21蛋白表達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4年05期
25.P33~(ING1b)增強骨肉瘤細胞U2OS對足葉乙甙的敏感性 癌症 2004年06期
26.犬骨形態發生蛋白/羥基磷灰石梯度塗層骨的結合性能,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5:22(6),732-734
27.HA梯度塗層復合BMP人工股骨柄的研究,中華骨科雜志,2005:25(7),400-403
28.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非手術治療1年以上脊髓功能狀態評估,中國臨床康復,2005,9(18),20-21
29.良性椎管內腫瘤的診斷和手術治療,中國骨腫瘤骨病,2005;4(22),79-83
30.組織工程化人工骨應用於兔的腰椎橫突間融合,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5,26(6),626-630
31.全膝關節初次表面置換術治療骨關節病(附52例隨訪療效分析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年Z4期
32.橫突成形術治療腰骶移行椎綜合征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年Z4期
33.良性巨細胞瘤遠處轉移的臨床特徵與治療 罕少疾病雜志 2004年06期
34.同種異體骨移植的研究和應用現狀(文獻綜述 2004年04期
35.神經根內腰椎間盤突出症1例報道與文獻復習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4年06期
36.無骨折脫位急性創傷性頸中央脊髓損傷綜合征治療選擇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年08期
37.廣東省自然絕經後婦女137人體力活動與橈骨骨密度、皮質結構和骨代謝指標的相關性(英文) 中國臨床康復 2003年08期
38.大鼠損傷脊髓提取液對骨髓基質細胞培養特性的影響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3年09期
39.大鼠脊髓橫斷傷後後肢運動功能恢復的規律 中華創傷雜志 2003年10期
40.絕經後婦女體力活動與橈骨骨密度、皮質厚度和相關骨代謝指標關系的研究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03年10期
41.聚乙烯顆粒對關節假體周圍組織影響的免疫組化研究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4 03
42.同側股骨和脛骨骨折73例分析 臨床骨科雜志 2004 01
43.人骨肉瘤p21~(WAF1)基因表達及其DNA序列分析 臨床骨科雜志 2004 01
44.骶髂關節結核的誤診及早期診斷 實用骨科雜志 2004 02
45.P2l~(WAF1/CIP1)基因DNA序列分析及其與骨肉瘤表型的關系(英文)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4 01

2、強直性脊柱炎綜述論文範文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與強直性脊柱炎綜述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