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都有哪些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脊柱發育呢?
寶寶的翻身和坐立都有一個固定的時期,寶寶到了這個階段會自己學會,媽媽不必太過心急。其實家長在寶寶年幼的時候,很多做法都會影響寶寶的脊柱發育,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那麼,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影響孩子的脊柱發育呢?
1、 過早讓孩子學習翻身和坐立
寶寶開始會自己翻身和坐立了,說明寶寶長大了,很多家長也是處於這一點,所以會比較積極地讓孩子“學習”。其實孩子的成長也有一個自然的規律,當孩子的身體,能夠承受這些姿勢帶來的壓力的時候,孩子會自行學習。坐姿會給脊柱比較大的壓力,因此如果讓孩子太早學習坐立,可能會讓孩子脆弱的脊柱太過疲憊,這樣孩子的脊柱可能會出現彎曲或者是變形。
2、不會抱孩子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愛不釋手,恨不得24小時都抱著自己的寶寶。抱寶寶的姿勢也大有講究,如果抱著寶寶的姿勢錯誤,就會對寶寶的脊柱造成傷害。比如說很多爸爸可能會比較喜歡豎著抱寶寶,這時寶寶頭部的重量就會全部壓在脊柱上面,寶寶的脊柱會比較疲憊,影響寶寶脊柱的正常生長。
3、經常讓孩子保持坐立
4、床品不適合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睡的床太硬不舒服,所以總是想著把寶寶的床鋪的柔軟一些,這樣對寶寶會更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寶寶的床並不是越軟越好,因為寶寶的脊柱還沒有定型,睡太軟的床鋪不利於脊柱的發育。
當然太硬的床寶寶也會睡不著,所以寶媽寶爸可以選擇有一定硬度,同時也能保持彈性的乳膠床墊。另外枕頭的高度對於寶寶脊柱的發育也十分重要,很多家長圖省事拿大人的枕頭給寶寶用。其實寶寶的枕頭不適宜太高,這樣會導致孩子的脖子受到壓迫,一般來說對於比較小的寶寶,只要稍微墊高孩子的頭即可。
寶寶的脊柱發育非常重要,同時寶寶的脊柱也是非常脆弱的,平時寶寶的姿勢和習慣稍有錯誤,很有可能就會影響寶寶的發育,所以寶爸寶媽一定要多加註意。
2、人體脊椎發育的四個階段代表嬰兒的哪些動作完成
----生長發育是有階段性和有程序的連續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量的變化,也有質的變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發育階段,各階段都有其一定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再加上生活環境的不同,就把人的生長發育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胚發育期:一般從妊娠期8周起為胚發育期。從受精卵開始分化,直至大體成形,形成內胚層、外胚層、中胚層三層組織。 ----(2) 胎兒期:從妊娠8周至胎兒出生為止。此期以組織及器官的迅速生長和功能漸趨成熟為特點。在胎兒時期可以測定胎盤功能和檢查羊水內的細胞染色體、酶量及生化內容,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防治。必要時可行人工流產,以免出生後貽害家庭與社會。 ----(3) 新生兒期:從胎兒娩出開始至生後28天。新生兒適應子宮外的新環境,經歷了解剖生理學的巨大變化。全身各系統的功能從不成熟轉到初建和鞏固是此期特點。 ----(4) 嬰兒期:指生後至1周歲。嬰兒期的特點是生長特別快。1年內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身長可達到出生時的2倍。此期必須加強營養要素,才能預防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則易發生佝僂病等。 ----(5) 幼兒前期:1-3歲。此期體格生長速度比嬰兒期漸變緩慢,但語言、行動與表達能力明顯發育。前囟閉合、乳牙出齊,能控制大小便。在斷奶後如對營養供應不加重視,往往可引起身高不增或少增。 ----(6) 幼兒期:3-6、7歲。相當於目前"幼兒園"階段。此期的特點是生長發育變慢,動作及語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躍、登樓梯、唱歌、畫圖,開始識字認字。往往好奇、多問。不小心也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7) 童年期:6、7-11、12歲。亦稱小學年齡期。此期特點是腦的形態結構基本完成,智能發育進展較快,能較好地綜合分析、認識自己。此期要保證足夠的營養,加強體育鍛煉。 ----(8) 青春發育期(簡稱青春期):約10-18歲(女性較早,男性較晚,約相差2年).這是童年過渡到成年的發育階段.此時的特徵為:體格發育首先加速,繼而生殖系統發育成熟。女性的青春期普遍為11-12歲到17-18歲,男性則為13-15歲到19-21歲。這里存在著個體差異,且與地區、氣候、環境及種族有關。 ----(9) 青年期:約16-20歲。此期的特徵為思維活躍,智能發展,開始鍛煉獨立生活,參與比較復雜的社會活動,但情緒易多變,可發生異常心理,應當適當的誘導和教育. ----以上的各年齡期按順序銜接,不能跳越。前一年齡期的發育為後一年齡期的發育奠定必要的基礎。任何一個階段的發育受到障礙,都會對後一個階段產生不良影響
3、寶寶6個月前,哪些事情容易影響孩子脊椎發育?
寶寶在六個月前的時候脊柱發育不完全,而很多老人抱孩子的時候喜歡豎抱,這樣會造成孩子脊柱撕裂,所以六個月前的寶寶家長們還是要自己上心些,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讓寶寶健康成長。
做以下這些事情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1、孩子長時間豎抱
往往會看見很多老人出門抱著孩子,由於非常疼愛,總是抱在手裡。要給寶寶拍嗝或者寶寶哭鬧的時候,總是喜歡將寶寶豎抱起來,這樣寶寶看到新鮮的事物以後就會停止哭鬧,也容易在豎抱的姿勢下安靜很久。可是長時間豎抱對寶寶的脊柱壓力過大,很容易造成脊柱骨折或斷裂。
最好採用橫抱的姿勢,這樣寶寶有依靠,不容易造成脊柱骨折。孩子橫抱時間久了以後就會哭鬧,這是由於橫抱的時候寶寶只能看見天花板,時間久了就會覺得無趣,便開始哭鬧。可以將寶寶放在床上,頭頂掛一些有趣的玩具或者小鈴鐺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這樣寶寶就不會哭鬧。寶寶六個月前要注意不能長時間豎抱孩子,以免造成脊柱發生不可逆的創傷。
2、過早給孩子把尿
經常能在身邊朋友中看到剛出月子就給寶寶把尿的現象,其實這是不對的。孩子六個月前脊柱是非常脆弱的,把尿的時候寶寶呈坐立姿態,這對脊柱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孩子脊柱受傷。
並且寶寶六個月前,脖頸也不能完全立起來,把尿這個姿勢要求寶寶呈坐姿。一般情況下未滿半歲就給寶寶把尿,他的頭就會偏側在一邊,也不能立起來,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脖子扭傷。等半歲以後再慢慢給孩子把尿也不晚,媽媽們也不用過於著急,六個月前先用紙尿褲代替。
3、過早給孩子加入輔食
六個月前的寶寶主要還是以母乳為主,若是母乳不足時可加入嬰幼兒奶粉,但是不要給寶寶過早加入輔食。孩子在六個月前吞咽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尤其是輔食沒做好的情況,給寶寶吃了以後很有可能造成寶寶嗆到。
4,讓孩子看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
有些寶媽是一個人帶孩子,難免有時候會覺得無聊,便拿起手機玩了起來,孩子睡醒以後乾脆把孩子抱起來,自己則繼續玩手機,這時候寶寶也會跟著媽媽一起看手機。
由於六個月前的寶寶視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手機屏幕的刺激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另外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寶寶的脊椎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寶媽們要注意這一點,可以陪孩子玩一些玩具之類的,也不需要過早給孩子看動畫片。
六個月前的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他自己的身體各方面機能也是剛開始發育,寶媽們不要著急,到了該成長的時候寶寶會自然而然成長,不要拔苗助長。寶寶身體各方面是非常脆弱的,寶媽們也要考慮到寶寶的骨骼脆弱等問題,不要隨意抱孩子,盡可能多讓孩子躺著,這樣對脊柱發育有幫助。
可以在寶寶床上掛一些有趣的、色彩鮮艷的小玩具,這樣寶寶會願意長時間躺在那裡,也會減少寶寶哭鬧的情緒。
如果是新手媽媽,沒有把握帶孩子,可以尋求醫生或者有經驗的人的幫助,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不要給孩子亂用葯或者補品。
六個月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是未來身體健康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寶寶的脊椎發育,所以這個階段寶媽們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