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關節病的診斷

脊柱關節病的診斷

發布時間:2020-11-30 15:38:29

1、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手段有那些

強直性脊柱炎屬於風濕病范疇,是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中的一種。研究表明,該病原因尚不很明確,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彎腰、行走活動受限,並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變,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亂,所以又屬自身免疫性疾病。

2、如何早期發現診斷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起病緩慢,多以輕度厭食、低熱、乏力或消瘦等全身症狀為主,病情較為輕微。因此往往容易導致誤診、誤治,以致病情發展,出現脊柱強直、髖關節破壞致殘等現象,這樣不僅耽誤診治時機,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既然,強直性脊柱炎如此可怕,那麼,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如何才能在早期就發現診斷強直性脊柱炎呢? 強直性脊柱炎專家指出,早期發現診斷強直性脊柱炎,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青少年出現背部發僵,以晨起明顯,整理活動或熱水淋浴後可減輕的,久坐或持續一個姿勢過久即感腰痛和僵硬感加重者,或早晨起床困難,或半夜疼醒,活動後方可入睡者,要高度懷疑強直性脊柱炎。同時,症狀不典型者,有肌肉疼痛或壓痛點,在潮濕環境中加重者不要誤診為其他風濕症。 第二,注意緩慢起病的慢性下腰痛,青少年的腰痛,早期常為難以定位的隱痛、鈍痛或感覺在臀部、大腿根的酸痛、不適感,可向下肢放射而誤診為&lquo;坐骨神經痛&rquo;,開始可以是單側或間斷性,逐漸變成雙側持續性,而且常因半夜疼醒而被重視。因此,當青少年出現慢性腰痛,以夜間為主的疼痛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晨起或久坐疼痛的,經過活動或應用止痛葯好轉的腰痛,要高度懷疑本病的可能。 第三,要注意不典型的四肢關節的症狀,強直性脊柱炎以四肢關節特別是下肢關節為首發症狀的約佔43%,且高達75%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現四肢關節病變,受累關節以下肢的髖、膝、踝等大關節居多,常為非對稱性,而很少出現手指關節受累。因此,發生於青少年的下肢單關節炎如膝關節積液等,因腫痛關節多無異常體征,常被誤診,更應高度重視,排除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第四,注意關節外或關節附近骨壓痛,有時也是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臨床表現。關節外症狀如紅眼症、胸悶、氣短、乾咳等,伴關節疼痛者或關節附近部位壓痛,特別是以臀部為主的疼痛,更應警惕,因髖關節的病變往往是本病早受累和致殘的關鍵環節。 另外,專家特別指出,強直性脊柱炎盡管病情比較隱蔽,但是只要注意觀察還是可以早期發現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立正靠牆站好,腳後跟緊貼牆根時,後腦勺應貼近牆壁而無間隙;如果後腦勺和牆壁之間有幾厘米的縫隙,那麼就要考慮是不是患上強直性脊柱炎了。 在發現患病以後,患者還是要謹慎而不間斷地進行體育鍛煉,以取得和維持脊柱關節的好位置,增強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亞於葯物治療。此外注意定期測量身高。保持身高記錄是防止不易發現的早期脊柱彎曲的一個好措施。 以上介紹了的相關信息內容,希望多大家有所幫助。同時,專家溫馨提示: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診斷還需要通過醫生認真細致的臨床觀察,體檢並結合輔助檢查,特別是骶髂關節的CT、磁共振檢查,能與其他關節炎進行區別,早期做出正確診斷,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早期治療。

3、脊柱關節炎診療有何進展?

我們生逢於如此繁華發達的時代,我們的生活這般多姿多彩,生活水平的節節攀升,科技交通的發展日新月異,醫學事業也緊跟時代發展腳步,新的研究成果源源不斷誕生。而臨床當中並不罕見的脊柱關節炎的診斷以及治療都有了喜人的進展。

一、脊柱關節炎

脊柱關節炎是一種較為特別的慢性炎症性風濕性疾病,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有的患者病情穩定且能夠正常進行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但有的患者則是病情反反復復,持續不見效。脊柱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交替性的臀部疼痛、前胸壁疼痛、炎性腰背痛、脊柱強直等症狀。而脊柱關節炎還極易隨著病情的發展誘發強直性脊柱炎、炎症性腸炎、銀屑病關節炎、溢膿性皮膚角化病、結節性紅斑等疾病,危害較大。

二、脊柱關節炎的診療進展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越發美好富足,而在醫學事業當中,也不斷有新的研究進展,一批批新的葯物在歷經上百上千次的試驗中得以不斷完善,使之能夠對患者的病情起到更大的治療效果。而在2009年脊柱關節炎國際評價協會順利完成中軸脊柱關節炎的診斷標准,進一步完善了脊柱關節炎的診斷,而低劑量CT對脊柱關節炎的診斷也表現突出。此外,研究證明,TNFi治療對NSAIDs控制效果不佳的脊柱關節炎具有一定療效,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合用DMARDs達到改善脊柱關節炎的預後。

依據最新的診斷以及治療成果,目前在臨床實踐當中,脊柱關節炎的患者主要選擇非甾體抗炎葯、乙醯氨基酚葯物、阿片類葯物等葯物進行治療,而如若是病情較重的脊柱關節炎患者,則可考慮採取手術治療的手段。

4、強直性脊柱炎診斷方式有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很多朋友是不了解的。強直性脊柱炎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和外周關節,對於該病,需要及時診斷。那麼,?以下專家為我們做了詳細介紹。 骨盆旋轉試驗 患者坐位,檢查者面對患者,以兩腿挾持患者兩膝,以固定骨盆,再用兩手扶持患者雙肩,使軀干作左、右旋轉活動,若某側骶髂關節有疾患,則出現疼痛,即為陽性。 骶髂關節定位試驗 患者仰卧,檢查者右手抱住患者雙膝下部,使髖關節屈曲至直角位,小腿自然地擱在檢查者右臂上,檢查者左手壓住膝部,使骨盆緊貼檢查台。令病人肌肉放鬆,以雙大腿為杠桿,將骨盆向右和向左擠壓。若受擠壓時疼痛較輕,而拉開時疼痛明顯,則提示骶髂關節炎性改變。 單腿跳躍試驗 先作健側,若腰部無病損,健側持重單腿跳躍應無疼痛。後作患側,若患側單腿持重跳躍試驗時,骶髂關節有疼痛或不能跳起者,即為陽性在排除髖關節、膝關節、脊柱等病變影響後,多為骶髂關節病變。 單髖後伸試驗 又稱提腿試驗、楊門(Yeomen)試驗。患者俯卧位,兩下肢並攏伸直,檢查者一手握住患側踝部或托住膝部,使髖關節過度後伸,另一手壓住骶部,此時股四頭肌緊張,髂骨發生前傾和旋轉,如該側骶髂關節出現疼痛,即為陽性,提示骶髂關節病變。 以上內容就是專家對於「」做的詳細介紹,相信您都有所了解了,希望給您帶來幫助。早日的發現疾病的症狀不要忽視,積極的對症治療,保證好的治療效果。祝您健康。

5、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標准

強直性脊柱炎診治的難點,就在於早期診斷。如果能及時在早期骨質破壞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得到診斷,就能把握住治療的關鍵時機。

如果你現在的醫生不能幫你確診,請趕快到北京協和、上海仁濟這樣頂尖的醫院,這里有中國最好的專家,可以幫助早期確診。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風濕病。雖然目前病因不明,現有的醫學水平下暫時還不能治癒。但只要到正規醫院的風濕科,堅持長期、規范的治療,是可以很好控制疾病的。

你可以到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友論壇——風濕家園AS-SKY上去,向資深的病友和志願醫生們學習疾病治療的知識,增強對「假醫假葯」的辨別力,避免誤診誤治,反而耽誤了病情。

一些強直性脊柱炎病友聽信了一些非法醫療機構活個人能「治癒」疾病的虛假宣傳,誤診誤治,引起身體殘疾的教訓是很深刻的,一定要引以為戒!

順便給你普及點葯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常識,先加強學習吧!
————————

第一類:非甾體鎮痛消炎葯(NSAIDs),例如扶他林,西樂葆等。
這類葯屬於對症治療,能控制疼痛症狀,但是不能抑制強直性脊柱炎的疾病病程,不能阻止持續進行的關節破壞過程。但最近有新的醫學研究認為,盡管NSAIDs不能抑制骨侵蝕過程,卻能延緩強直性脊柱炎的新骨形成,減緩強直的過程。所以,NSAIDs不僅應該在炎症活動期對症使用,在疾病緩解後,也應該長期使用,以避免強直。

第二類:改變病情抗風濕葯(DMARDs),例如,甲氨蝶齡,柳氮磺胺吡啶等
這類葯不僅能緩解關節腫痛、晨僵、降低血沉、C反應蛋白等炎症指標的水平,還能延緩關節破壞的進程。長期服用此類葯物,不僅是為了緩解臨床症狀,更重要的是要改變疾病的進程,盡力避免殘疾的發生。但這類葯物的特點是起效時間長,通常要2~3個月才起效,而且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關節和髖關節的炎症療效較差。

第三類:TNF拮抗劑
TNF拮抗劑是一類新的生物制劑,它特異性地作用於引起強直性脊柱炎的炎症因子——腫瘤壞死因子,是目前證實的唯一針對脊柱、髖關節等關節病變有效的葯物。2006年,ASAS(國際強直性脊柱炎工作小組)在關於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指導的十個建議中,提到對於持續高疾病活動度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無論其常規治療是什麼,都應予以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目前,TNF拮抗劑現在全球已經開發了5個,國內已經上市了2個:益賽普和類克。其中,益賽普是國內首個上市,使用人數最多的TNF拮抗劑。

第四類:激素
對於部分病情急重,普通葯物難以見效的病人,為了防止病情惡化,醫生會使用激素,來快速消炎、鎮痛。不過,激素的毒副作用較大,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否則,不僅會帶來身體損害,還很容易引發引起病情洶涌反彈。並且,激素葯物也是不能改變病情的葯物,仍需要和改變病情的葯物(DMARDs)聯合,來控制疾病。

值得警惕的是:
1、由於激素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在很多不明成分的中葯中,都不同程度地摻雜了激素。在短期內似乎能見效,但從長遠看,不規范的治療耽誤了治療的寶貴時間,提高了殘疾的發生率。

2、強直性脊柱炎屬於風濕病,應看風濕科。可很多強直性脊柱炎都是到骨科和中醫科就診,骨科和中醫科的醫生普遍缺乏強直性脊柱炎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導致中國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誤診誤治率高,殘疾率高。

與脊柱關節病的診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