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哪兒做脊柱側彎支具比較好?
這種情況建議找專業支具師做。現在支具種類也比較多了,有傳統的石膏取模支具,還有3D列印支具,智慧3D矯正系統支具。
不知道你們當地有沒有這些,來北京脊峰做這類支具的較多。
2、脊柱側彎帶支具管用嗎?
你好!單一的戴支架,能控制住側彎不再發展
就已經萬幸了,摘下支局來是不會有該變的,
想要起到矯正效果,還得找專業的大夫專業
的醫院!我兄弟家的小孩就在北
京中醫疑難病脊柱側彎那裡治療好了,你可
以找他們咨詢下。
3、脊柱側彎支具
首先穿在里邊不是特別的明顯,
矯正是需要力度的,所以你會不是很習慣,(也許會有疼痛的情況)佩戴這個能夠幫助你更好的發育。
一般來說成年以後佩戴就沒有效果了(20以上)
佩戴的時間是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來定的。有些能矯正過來有些只能維持住不發展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4、脊椎側彎矯形器的分類及功能
青少年脊柱畸形矯形器
青少年脊柱畸形矯可分為:先天性脊柱畸形和特發性脊柱畸形。
臨床表現為:脊柱旋轉、側凸、胸椎後凸。常用治療方法為手術或矯形器治療。
青少年脊椎側凸矯形器
適應症:19歲以下特發性脊椎側彎的矯正及各種疾病引起的脊椎側彎的固定和矯正
密爾沃基矯形器 頸胸高位段側彎
波士頓式矯形器 胸腰側凸及旋轉
色努式矯形器 胸部中下段的側凸及旋轉
查爾斯頓夜間矯形器 胸腰段側凸及旋轉
5、脊柱側彎30多度 醫生讓佩戴支具 請問可以完全恢復嗎
青少年特發性的脊柱側彎30°的確是支具的適應症。支具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和延緩側彎發展的基礎上,矯正一定的側彎度數。如果孩子年齡較小,骨骼軟矯正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並且現在支具治療的同時都配合矯形體操,更是鞏固了側彎的矯正效果。
6、脊柱側彎矯正(形)支具
1,不取模具的最好不要做,脊柱側彎支具的正常工藝是,先取石膏陰模,再灌成石膏陽模,進行休整,最後才能得到一個理想的支具。不取模型的方法,一般做成波士頓式,此類型支具矯形力度差,預留空間小。
2,里昂支具最好不要做,里昂支具可調性強,透氣。但有兩個大的缺點,一是拍片時脊柱被金屬枝條擋住,矯形效果很難判斷。二是由於板材被分割成很多小塊,整體矯形效果不好。同時,價格也被炒得很高。
3,取型人員和修型人員不是一個技師不要做,支具最關鍵在於修型人員的技術,但如果修型的技師都沒見過孩子,只是憑借片子來做,很多時候修的模具有問題,做好的支具自然也效果不佳。
4,無【國家注冊矯形器製作師證】的人員給孩子做支具時,最好不做。脊柱側彎支具屬於矯形器裡面最復雜的,在三維空間進行矯正。無證人員的技術較差,很難給孩子做一個合格的支具。
7、18歲脊柱側彎
給你介紹一下國內治療脊柱側彎現狀:
脊柱側彎目前的治療主要分兩類:保守治療矯正和手術矯正。保守治療矯正主要是推拿按摩、牽引、做矯形運動、帶支具等。
但是目前是截然相反兩種觀點:大型正規醫院骨科根本無視中醫保守治療的存在,輕度患者帶支具觀察,重度患者(45度以上)做手術。大醫院的醫生們說手術沒有後遺症、風險小。而門類眾多的各類小型私人醫院都要求作保守治療,片面宣傳手術風險和後遺症,甚至不惜用恐怖的圖片刺激已經受傷的孩子和家長,宣傳甚至誇大自己的矯形效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中西醫走著兩條完全不同的兩條路線,得從各自的發展史找原因。
西醫的脊柱矯形理念主要來源於美國,包括支具和手術治療的方法。手術治療的方法,六七十年代起源於美國墨西哥,八十年代協和醫院開始引進,90年代初期,由於醫療條件和技術的限制,脊柱側彎矯正手術出現了不少並發症,一度很多醫院都停止了這個手術。到了90年代中期,北京協和醫院引進了CD三維矯正技術和理論,以及現代影像學技術的進步,脊柱側彎的矯正技術效果有了較大的提高;2000以後各大醫院開始廣泛開展,國內做側彎的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和南京鼓樓醫院整體水平較高。但是這種手術技術,美國人的專著上比較客觀列表具體寫明統計病歷的主要次要並發症,也承認這種手術是不得以的選擇。國內醫院聲稱的手術技術成熟,風險小等等顯然不真實。
支具治療是西醫唯一認可的保守治療方法。支具治療脊柱側凸是一種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6世紀。從1915年開展手術治療脊柱側凸後,支具治療應用越來越少。直到20世紀中葉,因為脊柱手術後並發症較多,支具治療才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50年代美國醫生對支具治療脊柱側凸的作用進行了初步研究,提示許多患者經支具治療後可以避免手術。支具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凸從60年代廣泛應用到80年代幾乎否定,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90年代初完成的幾項高質量的臨床研究重新確立了支具療法的正確地位。
中醫治療脊柱側彎的領域基本是一片空白,打出保守治療旗號的也很難拿出像樣的數據。但是從大家治療的經驗來看,中醫的按摩正骨整脊之類的肯定有一定的效果,經常聽說三四十度調到二十度的病歷,如果一點效果沒有,中醫按摩之類的在側彎領域也就沒有市場了。追其歷史,可以從按摩 整脊脊柱相關病的歷史中找到治療側彎的影子。按摩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廣泛流傳門派眾多,但是直到19世紀末,隨著現在解剖醫學的發展,才使得按摩學進入系統研究階段。在我國60年代以來,經過魏徵教授 龍層花教授 宣蟄人教授 羅有明教授 馮天有教授王遵來主任等等數代名家大師的努力,使得脊柱病因學和脊柱相關性疾病進入了系統總結研究階段。
正骨和整脊應歸屬於廣義按摩范圍。正骨主要指調整骨折關節錯位。整脊療法是以分筋彈撥 按壓疏理等手法治療脊椎傷損傷疾病的一種方法。現代的中醫整脊學,是在國內傳承多代,在現代醫學的解剖學脊柱運動力學指導下發展起來的,06年中華醫學會整脊分會成立。
特別指出一下,西醫的整脊建立在現代解剖知識基礎之上,在美國應用廣泛,但是對於側彎的治療不認可。
從以上歷史大家可以看出,治療脊柱側彎這種疾病的主要歷史只有二十年,各種理論體系都不是很完善,所以會出現目前混亂相互攻擊的局面。國內的手術從02年開始大量開展,到現在不到十年,第一批打釘棒的病人目前都還沒有取出,是否能取出,取出後脊柱如何變化,還在爭論之中。 經過正骨按摩治療的病人很多,但是調整到十度以內的比較少,至於相關理論更是少的可憐。
鑒於以上情況,大家一定要理性選擇,消極等待,盲目手術都不可取。
建議盡快去檢查一下,查一下cobb角度數,胸廓的變形程度,胸廓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