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怎麼伸展脊柱

怎麼伸展脊柱

發布時間:2020-11-30 02:09:57

1、後背肩胛骨和脊椎那裡疼,平常一般都不感覺疼,要是一做伸展運動就特別酸疼,總想做動作把裡面那筋給拉開

我也是,快半年了,老想伸展,一伸展左胸就酸疼,一開始以為是心絞痛,查了好幾次心電圖心臟彩超,都沒事,不知道到底啥病

2、症狀:一扭腰,或者做伸展動作,或者躺在床上時翻身,整條脊椎骨就劈里啪啦響,響完會覺得非常舒服,經常

?

3、拉伸的動作有哪些?

全身拉伸運動主要有:1、拉伸胸部、肩部,拉伸部位:肩部三角肌、胸大肌2、肱三頭肌拉伸:拉伸部位肱三頭肌3、弓步上肢伸展:拉伸部位大腿前側和髖關節4、大腿後側拉伸:拉伸部位大腿內側5、蝶式伸展:拉伸部位腹股溝

4、維持長時間坐姿,容易有髖部疼痛的問題,如何給脊柱做個瑜伽?

橫穿二郎的雙腿可以調節身體重心,使人坐著時更加穩定,也可以暫時放鬆下肢和足底肌肉。但二郎腿長期習慣性交叉,可引起脊柱畸形,導致腰痛、駝背、椎間盤壓力分布不均、腰肌勞損。上身前傾對於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工作的人來說,他們開始以良好的姿勢坐著,但在長時間閱讀、寫作和整理材料後,他們會不自覺地前傾

這種姿勢看起來更舒服,但事實上,腰部的壓力比坐直時更大。坐在椅子上向前傾時,由於腹部肌肉不需要用力,背部肌肉像拉緊的弓弦一樣拉動軀干。長期持續的收縮會引起背部肌肉的疼痛和痙攣。後腰半坐姿懸吊時,腰椎處於無支撐的後凸狀態。此時韌帶鬆弛,原有的固定功能喪失。脊柱易發生順序性變形,生理曲度變直,肌肉平衡被打破,整個腰椎的退行性改變易因時間延長而引起。

讓我們學習正確的坐姿:電腦屏幕的中間與下巴平齊,兩者之間的距離約為35厘米。叉腳可以放鬆肌肉,但會限制另一條腿的血液流動,骨盆的重量、重心也會分配給另一條腿,造成脊柱彎曲。腳踝應該交叉,而不是膝蓋。身體應微微前屈,腰部應仰卧,大腿上部2/3應坐在椅子上,雙腿應稍微分開,與肩同寬,髖關節和膝關節呈直角狀態,上肢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或桌面

調整椅子高度,大腿要與地板和桌面平行,小腿和地面保持垂直狀態。最好有個高背椅來支撐頭部和頸部,讓頭和脖子能和身體保持平行。建議辦公室一簇的朋友們,坐一小時左右,起身活動活動身體,伸伸手,彎彎腰,做做膝關節屈伸運動。提高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韌性,增加關節的靈活性。

5、五禽戲是伸展運動嗎

脊柱是人體的大梁,是軀乾的主要支柱。脊柱的上部通過肩關節與上肢相連,下部通過腰骶關節與骨盆相連,骨盆又與兩個人體最粗壯的股骨形成髖關節與下肢相連,因此,「脊柱動,周身動」。可見,注重脊柱運動,對於提高健身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擬從脊柱運動的角度對健身氣功•五禽戲的功法動作進行解析,以便使習練者更好地了解功法內涵。

一、起勢調息

起勢調息動作的習練目的是調整呼吸,使身體放鬆,為練功做好准備。其動作要點一是松沉。在兩腳分開站立後兩手上舉前,身體有個向下松沉的動作,松沉的實質就是脊柱的微屈與骨盆微前傾,同時兩膝關節微屈。做到松沉的要領是注意肩關節的放鬆,即「沉肩墜肘」。二是圓活。起勢調息的兩手上提下按,切忌直上直下,要做到圓活自然。上提時,在松沉的基礎上,微伸膝、微伸髖使骨盆微後傾;當兩手上提接近與胸高時,伸腰、伸胸,胸廓微開展,同時兩手邊上提邊內合,從而使兩手在上提與內合的「轉彎處」自然劃出圓弧形。

二、虎戲

1.虎舉

「虎舉」運動是脊柱由屈到伸,再由伸到屈的過程。「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欲揚先抑」,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矛盾哲理。要做到兩手上舉時「提胸收腹」的伸脊柱動作,必須先有脊柱「含胸松腰」的屈脊柱動作。因此,「虎舉」在兩手抓握後的姿勢應該是「脊柱微屈,臀部內斂(即骨盆前傾),低頭看手」這樣一個屈脊柱動作。兩拳上提,至胸前由拳變掌,兩掌向上托舉,整個動作過程就是脊柱漸漸伸直的由屈到伸的過程。

2.虎撲

「虎撲」中的前撲動作是在體前屈時最大能力的伸脊柱動作。動作要抬頭、塌腰、尾閭上翹,兩手盡量前撲。假想身體直立時做「虎撲」的軀干動作,那麼伸脊柱的動作就容易理解了——抬頭挺胸、伸腰翹臀(骨盆後傾)、兩手上舉。本動作在軀干前屈時再伸,加大了腰背肌肉的負荷,使腰背部的肌群得到了鍛煉。

三、鹿戲

1.鹿抵

「鹿抵」模仿鹿運用「鹿角」相互磨抵嬉戲的動作,其動作實質是脊柱的側屈加迴旋,同時異側骨盆前傾內收。在重心前移成弓步時,膝關節前頂使得骨盆成前傾內收姿勢固定,然後轉腰、轉頭,同時脊柱側屈,形成對一側臟腑的按摩和異側脊柱的牽拉拔長。

2.鹿奔

「鹿奔」的整個運動是脊柱由伸到屈、再由屈到伸的過程。弓步屈手腕時,脊柱處於自然放鬆狀態;重心後移、脊柱後弓時,整個身體由伸膝、扣髖(骨盆盡力前傾)、弓腰(腰椎屈)、含胸(胸椎屈)、扣肩,再兩臂內旋把腰背的力量傳至手指尖,使脊柱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拔長。

四、熊戲

1.熊運

「熊運」的整個動作是脊柱的組合運動過程,其要領是依靠脊柱的運動帶動兩手圍繞肚臍劃立圓。具體的動作要點是:由兩腳左右開立的預備姿勢開始,兩手握空拳成「熊掌」放在下腹部,微屈膝、斂臀(骨盆前傾)、松腰(腰椎微屈)、含胸(胸椎屈)、低頭(頸椎屈)看手,身體重心放在預備姿勢的重心垂直線上(身體中正,重心點微下移,身體不能前後傾斜)。然後,脊柱屈時加側屈,即前屈加側屈的組合動作。上動不停,再做脊柱伸的動作,這時骨盆後傾,變成脊柱側屈動作。上動不停,骨盆後傾,同時配合伸脊柱動作。爾後,側屈脊柱,做側屈加前屈動作,骨盆配合脊柱運動由後傾至前傾(即尾閭前上卷)。上動不停,脊柱恢復至屈脊柱狀態。整個運轉過程中,兩手在脊柱運動的帶動下,從肚臍下的起點到一側髖骨上角、到肚臍上、再到另一側髖骨上角,最後回到肚臍下的起點。

2.熊晃

「熊晃」的動作較為復雜,是習練者感到較難掌握的動作。這個動作不僅有脊柱的屈伸迴旋,還有重心的前後移動,上下肢與軀干運動的整體協調。「熊晃」中的提髖動作是單腿站立的脊柱側屈動作,要注意骨盆側傾與脊柱側屈的相互配合。然後膝關節屈膝前領,骨盆前傾,脊柱回復到伸直狀態。重心前移,落步踏實。上動不停,重心微前移,同時回轉脊柱帶動肩、手臂前靠。重心邊後移,脊柱前屈加側屈形成對一側臟腑的按摩。重心繼續後移,脊柱邊回轉、邊伸直,依靠脊柱的回轉帶動兩臂前後自然擺動。上動不停,重心再由後向前移動,脊柱前屈加側屈形成對另一側臟腑的按摩,爾後,脊柱邊伸直、邊回轉,同樣是依靠脊柱回轉帶動兩臂前後擺動。

6、雙腿做伸展動作為什麼聽到脊椎骨的聲音?

太久沒運動或者運動前沒有充足的拉伸身體就會有身體關節的聲音

與怎麼伸展脊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