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強直性脊椎炎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診斷依據 1.根據紐約臨床診斷標准。首先將骶髂關節X線改變分為5級:「0級:正常;Ⅰ級:可疑;Ⅱ級:輕微不正常,有局限性骨腐蝕或骨硬化,關節間隙無變化;Ⅲ級:中度不正常,骨腐蝕與硬化明顯,關節間隙有改變;Ⅳ級:嚴重不正常,已強直。 2.診斷標準是:(1)腰椎於前俯、後伸和側彎均受限;(2)胸腰段或腰椎有症狀或疼痛;(3)呼吸胸擴張在第4肋間隙水平只有或少於2.5cm。 3.肯定強直性脊椎炎者:(1)Ⅲ-Ⅵ級雙側性骶髂關節炎加上至少上述的一條標准;(2)Ⅲ-Ⅳ級或Ⅱ級雙側性骶髂關節加上第1條標准或加上第2與第3條標准。 4.可能強直性脊椎炎:Ⅲ-Ⅳ級雙側性骶髂關節炎而沒有任何一條標准。 5.可有輕度貧血,血沉增快,90%HLA-B27抗原陽性。 6.脊柱早期普遍性骨質疏鬆,漸次附件模糊,軟骨下骨硬化,脊柱變直,脊椎呈竹節樣改變。 如何治療: 治療原則 1.強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歲以後病變明顯緩和,早期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鎮痛葯物和濕熱外敷控制症狀的情況下,盡早進行矯正和預防畸形的功能鍛煉,並持之以恆。 2.必要時可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3.為了預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牽引等方法治療。 4.晚期已有畸形強直者,應在病變靜止後施行矯形手術,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術有脊柱截骨術,髖關節人工全關節置換術,股骨髁上截骨術等。 5.放射治療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變的發展,且有誘發白血病或纖維肉瘤等惡性腫瘤之可能,故應慎用。 用葯原則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減至50-100毫克維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約3克,注意副作用,特別是骨出血,骨髓抑制。為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可用腸溶阿司匹林。 3.強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鎮痛葯物效果不理想時可以應用。每日用量不超過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並有牛皮癬,則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 低分子量多肽2基因多態性與強直性脊椎炎表型的關系 強直性脊椎炎的臨床與HLA-B27分析 強直性脊椎炎的醫療體操和手法治療 強直性脊椎炎飛行員飛行9年一例 強直性脊椎炎一家四例及伴發白塞氏病一例 四妙勇安湯加味治療強直性脊椎炎 治療性運動對強直性脊椎炎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
求採納
2、治療強直性脊椎炎的偏方?
強直性脊柱炎目前在臨床上並沒有特效葯,所謂的偏方,土方等,是含有激素的葯物,副作用很大,建議到正規的醫院進行,科學規范的治療,及時控制住病情,不要自行服葯,以免病情加重
3、強直性脊柱炎鍛煉方法
我談下切身體會吧,我病史13年,剛得這個病的時候壓根就不知道這是什麼病,很容易誤診,因此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這個病主要是因自身免疫系統問題,到目前為止是無法根治的,只能用葯物控制,當然,天熱的時候空調、電扇是可以用的,只要不要對了風口是沒有關系的,前提是不要讓受患的關節部位著涼,其他的和正常人沒有區別,像我主要是最初的時候誤診而耽誤了一段時間,所有導致有些關節發生病變,運氣比較好在腳趾上,所有隻要不脫鞋是沒人看的出來,總的說這個病是以預防為主,包括葯物控制、平時對冷熱的注意,再有就是加強對身體的鍛煉,只要自己感覺舒服,想怎麼鍛煉都可以。祝樓主身體健康!
還有,我現在的葯物:反應停、愛諾華、葉酸片、甲潑尼龍片,完了定時去醫院化驗。
4、醫治強直性脊柱炎什麼方法最好??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比較困難,但是能夠治好!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幾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的骨骼就發現有強直性脊柱炎的證據。以往曾認為強直性脊柱炎是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樞型,但隨著醫學的發展,檢測手段的提高,發現該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很大的區別,故將其定為一種獨立性疾病。 [通天*正椎*膏]非常的好用,效果好。通天*正椎*膏網站 tougukang.org 你可以去了解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TAqef
5、脊椎炎的治療方法有那些
強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乾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和畸形。過去認為它是中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認為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是一種獨特的疾病。
本病類風濕因數陰性,屬血清反應陰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有遺傳因素,男性多於女性,國內統計約為14:1。病人親屬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約96%的病人含有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
臨床表現
1.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70%以上在15-30歲之間。40歲以後很少發病。 2.起病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定位也不清楚。常感腰背痛,漸感腰部活動不靈活,晨起明顯,活動後好轉,久坐後活動又不靈活。症狀日漸加重,並向上發展。 3.關節疼痛最先出現在氐髂關節,可先在一側,繼之對側發生,也可同時雙側發病。骶髂關節處有壓痛,骶髂關節試驗陽性。 4.脊椎以下腰痛,腰部僵硬活動不便為早期症狀,逐漸發展至胸椎,如累及肋椎關節時,出現呼吸不暢,有束帶狀胸痛,咳嗽、噴嚏時脊椎劇痛。發展到頸椎時,頭部轉動不易,整個脊柱完全僵硬。由於屈肌較伸肌強,及患者喜蜷曲軀干之姿勢,脊柱呈圓形駝背畸形。 5.部分病人有單側或雙側髖關節痛,久之髖關節活動受限,呈屈曲強直。髖關節發病率約38-55%。 6.30-40%病人可伴發急性虹膜炎。
治療原則
1.強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歲以後病變明顯緩和,早期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鎮痛葯物和濕熱外敷控制症狀的情況下,盡早進行矯正和預防畸形的功能鍛煉,並持之以恆。 2.必要時可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3.為了預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牽引等方法治療。 4.晚期已有畸形強直者,應在病變靜止後施行矯形手術,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術有脊柱截骨術,髖關節人工全關節置換術,股骨髁上截骨術等。 5.放射治療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變的發展,且有誘發白血病或纖維肉瘤等惡性腫瘤之可能,故應慎用。
用葯原則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減至50-100毫克維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約3克,注意副作用,特別是骨出血,骨髓抑制。為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可用腸溶阿司匹林。 3.強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鎮痛葯物效果不理想時可以應用。每日用量不超過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並有牛皮癬,則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
6、治強直性脊柱炎什麼方法最好
強直性脊柱炎是指脊來椎階段的炎性病變自,又稱骨型脊椎炎,中醫屬「骨痹」范疇。 治療本病宜中西結合控制並發症,清熱解毒,活血以通絡。 1:處方:雷公藤(顆粒沖劑)12克。 用法:每服4克,日服3次。倆月為1療程。有副反應者,可加蜂蜜沖服。 療效:用葯1療程,有效率達92% 2處方:生地、金銀花、蒲公英各30克,雷公藤25克。牛膝18克。川斷、赤芍各15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服葯10-50劑,有效率達96% 3:處方:雷公藤125克,白酒700毫升 用法:加水500毫升,濃煎4小時,去渣取液300毫升,加白酒混勻,每飯後服30毫升,日3次,1劑為1療程 療效:服葯1-2療程,有效率達97.5%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7、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治療方法呢?
強直性日常護理:
(1)要保持正確的坐資、睡資,防止發生脊柱畸形和僵直。在休息時要保持適當的體位, 把腰板挺直,寫安時桌子要高一些,椅子要矮
一些。凡能引起持續性疼痛的體力活動應該避免。
(2)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病,不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急躁情緒,對堅持長期治療缺乏足夠的思想准備,情緒變得十分悲觀,失、去信心放棄治療,是很危險的。患者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緒,治療及時恰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不過眾聖筋骨痛消貼 是個很好的治療方法
8、脊椎炎怎麼治療
你好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治療:
(1)葯物治療:可以口服一些葯物包括恩賽類葯和非甾類抗炎葯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嚴重脊柱駝背、畸形,待病情穩定後可做矯正手術,腰椎畸形者可行脊椎截骨術矯正駝背。對頸7胸1截骨術可矯正頸椎嚴重畸形。
(3)其他治療: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多做伸展運動,最好睡平板床,別枕枕頭等.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健康。
9、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症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症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於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及時到專科就診,以至不能早期發現,致使病情延誤,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部分病人初期臨床表現頗似急性風濕熱,或出現大關節腫痛,或伴有長期低熱、體重減輕,以高熱和外周關節急性炎症為首發症狀的也不少見,此類病人多見於青少年,也容易被長期誤診。
個別病人初期類似結核病,表現為低熱、盜汗、虛弱、乏力、體重減輕、貧血,有時伴有單側髖關節炎症,易被誤診為結核病。
出現這種情況時,如果抗結核治療無效,而病人對消炎痛等非甾體抗炎葯反應良好,應考慮到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在偶然的一次外傷、受涼或受潮、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之後,隨即發病,此時應提醒廣大醫務工作者、患者以及家屬注意,不能掉以輕心,如果當時不能確診,也應密切觀察,定期隨訪,以期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本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所以,我們建議應該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親或子女高度警惕,密切注意各種發病跡象,以便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改善預後。特別是年輕男性以膝關節腫痛為首發症狀,而無典型中軸關節病變,卻有家族史者,應高度疑及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力爭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陽性者高達90%以上,陰性者只佔不到10%。HLA—B27陽性者,發病年齡較早,以青年男性多見,有的甚至在兒童時期發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臨床症狀典型,脊柱受累明顯,髖關節受累嚴重,容易致殘,預後較差;而HLA—B27陰性者,發病年齡相對較晚,家族聚集傾向較少見,中軸關節病變也較輕,累及眼部發生急性虹膜炎者不常見,預後也較好。
(二)首發症狀
1.腰背痛:腰背痛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疼痛的位置包括腰部、下背部及腰骶部。因為強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中軸關節且病變發展趨勢大部分是由下而上,所以骶髂關節和腰椎受累幾乎見於所有該病患者,其發生率在90%以上。骶髂關節炎症早期一般比較隱匿,所以早期腰痛只表現為腰骶部不適或隱痛,有些患者只在勞累後發作,呈間歇性或兩側交替性酸痛,或表現為臀深部不適感。另有一些患者,可能有外傷或其他誘因,表現腰骶部疼痛突然發作,疼痛劇烈不能活動,或伴發熱,似機械性腰痛或急性炎症改變,卧床休息數日後,疼痛可緩解或消失。這種情況可反復出現,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初期疼痛的部位常位於腰骶部,可為單側,以後逐漸進展為雙側,疼痛嚴重時可放射至髂嵴、恥骨聯合、雙鼠溪部、坐骨結節和大腿後方,咳嗽、噴嚏、彎腰等動作的牽拉可使疼痛突然加重。
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隱痛或間歇痛會變成持續性腰骶部酸痛、刺痛和臀深部鈍痛或腰、骶、臀等部位難以言狀的酸脹不適感,夜間較重,影響睡眠,甚至在睡眠中痛醒,常常不得已下床活動以減輕疼痛。晨起或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出現腰部僵硬感,疼痛也會加重,稍事活動後又會減輕。有些患者腰部怕風怕涼,常喜多加衣被,遇風寒潮濕疼痛加重,遇溫遇熱則疼痛減輕。疼痛嚴重時病人不能下床活動,翻身困難。夜間休息痛是病情活動的指征之一。
一般而言,腰痛或僵硬休息不能緩解,適當的活動反而能夠減輕症狀,這是炎症性腰痛的特點,可依此與機械性腰痛進行鑒別。後者活動或勞累後加重而休息能使症狀緩解。但當疼痛嚴重以致不能活動時,這個特點常常被掩蓋,臨床上需仔細鑒別。
有些患者腰痛或不適症狀較輕未引起重視。病人僅表現腰部僵痛或腰肌酸痛,或有椎旁壓痛時很容易與風濕性多肌痛、肌筋膜炎、纖維織炎神經痛或精神性疼痛相混淆;當出現單側臀部或大腿後側疼痛時,又容易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或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臀腿疼痛一般很少放射至膝關節以下。
2.晨僵:晨僵是指清晨僵硬感,活動後可緩解,是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也是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見的症狀之一。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清晨起床時,或久卧久坐之後站起時,腰骶部常感到僵硬不舒、活動不利,有時需持物借力方能活動,活動一段時間後,這種僵硬感會逐漸減輕、緩解或消失。病情輕者持續時間較短,病情嚴重者可持續全天。
除活動以外,局部按摩、熱敷、熱水浴也可使晨僵緩解。晨僵不只表現在腰骶部,脊柱及全身其他關節也會發生晨僵。
3.肌腱、韌帶骨附著點疼痛: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徵性病理變化是附著點炎症。附著點是指肌肉、韌帶與骨骼或關節囊的附著處。附著點炎症是肌腱端的非細菌性炎症。這種炎症可導致肌腱韌帶的疼痛和腫脹。由於附著點都在關節周圍,所以常常引起關節周圍腫脹。
附著點病變可見於軟骨關節或雙合關節,尤其是活動性較差的關節,如骶髂關節和脊椎的關節突部位等。很多部位的附著點炎症都可引起臨床症狀。臨床常見的附著點炎症多發生於胸肋連接處、頸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髂嵴和髂骨前後棘、股骨和脛骨粗隆、坐骨結節、恥骨聯強直性脊柱炎在治療上與類風濕關節炎有一些相似之處。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愛若華、火把花根片、雷公藤等,對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都有效;而羥氯喹只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效,對強直性脊柱炎無效;硫唑嘌呤和環磷醯胺常被用於重型且頑固的類風濕關節炎,較少用於強直性脊柱炎。不論如何,強直性脊柱炎的葯物治療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因為,緩解病情的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科學用葯可獲得最大的療效和最低的不良反應,而盲目用葯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