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體向上或者單杠之類費力氣的運動能不能治療脊柱側彎?
有
但是你一定要堅持
該如何矯治原發性脊柱側彎呢?
矯治該病的方法有矯正體操法、姿勢訓練法、側方表面電刺激法、支具療法及手術療法等。
一、矯正體操法 此法是家長和患者都比較樂意接受的一種療法。由於肩部和骨盆的運動,可以帶動脊柱的運動,因此,適當的運動可以矯治原發性脊柱側彎。比如,抬高左上肢可使胸椎向左凸,能矯正胸椎向右側彎曲;抬高左下肢可使骨盆向右傾,使腰椎向右凸,能矯正腰椎向左側彎曲。上述兩個動作同時進行,可矯正胸椎向右、腰椎向左的脊柱側彎。矯正操的內容由醫生指導制定。做矯正操時動作要平穩緩慢、充分有力,每1個動作都要持續2—3秒鍾,且要重復10—30次或者更多次,直至患者感到肌肉疲勞為止。矯正操每天需做1—2次。在做矯正體操時,患者也可將砂袋捆在四肢上,增加運動的負荷。這樣可以增強鍛煉的效果,同時要注意姿勢正確。做矯正體操需要堅持到患者骨骼發育成熟為止。對於骨骼發育成熟後的嚴重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來說,也應堅持做矯正體操,以避免其病情繼續發展。
二、姿勢訓練法 此法對治療原發性脊柱側彎,調節其神經——平衡系統極為重要,但卻往往被患者忽視。姿勢訓練法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時刻保持著體態的挺拔和對稱。此法適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原發性脊柱側彎,特別是對糾正輕度的原發性脊柱側彎療效好。此種訓練需要患者常年堅持。
三、支具療法 此法是醫生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加以選定的。支具是用塑料製作的,由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定做。支具就像一個「硬背心」,它所產生的外力會將側彎的脊柱慢慢地頂回去。支具穿在內衣的外面和外衣的裡面,不與身體直接接觸,從衣服的外面一般也看不到。患者每天需佩帶支具23個小時,剩下的1個小時,可用作體育運動和洗澡。
佩帶支具時,還應做支具內體操及姿勢訓練。目前,比較常用的支具內體操:(1)做骨盆後傾練習。即同時收縮腹肌和臀肌使骨盆向後傾。做此項練習時,可採用仰卧位、坐位、俯卧位等姿勢。(2)做骨盆後傾練習的同時應做俯卧撐。(3)做胸部收縮運動,使胸部與支具分離。(4)做深吸氣動作,使胸部盡量向外擴張。支具內體操每天應做1—2次,每次可做數分鍾,支具通常需要佩帶到患者的骨骼發育成熟。支具內體操作到何時應根據病情的恢復狀況由醫生來決定。
四、側方表面電刺激法 此法是利用能發出電刺激的儀器,對患者的背部進行電刺激,使其背部肌肉收縮,以達到矯正脊柱側彎的目的。側方表面電刺激法通常在患者夜間睡眠時進行,且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操作。不少患者反映此療法比佩帶支具睡覺舒服。此法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療程也應由醫生來決定。
五、手術療法 脊柱側彎的患者在進行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採用手術療法。手術時醫生將具有矯形功能的內固定器與患者的脊柱結合。通過這個內固定器將患者彎曲的脊柱矯正到正常范圍後,再為其實施植骨融合術。患者做脊柱側彎矯正手術,一般需住院9天。患者在手術1個月後,可上學或上班,手術6個月後,可參加正常的體育活動。
另據報道,有的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伴有缺鐵的病症。因此,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要定期檢查血紅蛋白及血清鐵的含量。若出現缺鐵的情況時,可為其補充鐵劑。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由於可能受到某些人的歧視和自身性格的影響極易產生自卑、憂郁、怨恨、自暴自棄等消極情緒,此時,應對其進行心理治療。
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原發性脊柱側彎的關鍵。檢查方法很簡單:讓孩子脫掉上衣。家長站在孩子的背後,觀察其脊柱是否呈一條直線,其兩側的肩膀是否等高,就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斷。如果孩子的脊柱不呈一條直線,則應讓孩子將兩腿並攏後向前彎腰,兩臂下垂,看孩子兩手的指尖離兩腳腳面的距離是否一樣,如果這個距離不一樣,或胸椎、腰椎的兩旁有突起,則孩子可能患有原發性脊柱側彎。此時,應領孩子及時就醫。
2、我的脊椎的腰部位最近很疼,請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約有數十種,比較常見的有腰部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狹窄、腰部骨折、椎管腫瘤、腰部急慢性外傷或勞損、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等。在傳統觀念中,在一般檢查排除疾病因素後的慢性腰痛常被當做「腰肌勞損」,其實,有 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但由於得不到對症治療而長期受腰痛困擾。不少患者都有較長時間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 50年還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齡化趨勢也很明顯,有的人才 18歲就患了這種病。
腰背部是人體用力最多的部位,為人體提供支持並保護脊柱,對長期在辦公室久坐而缺少運動的人,或是因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長時間維持一個體位或姿勢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並引發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復性損傷後積累發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與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有關,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間隔內壓升高導致腰背筋膜下間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鬆脂肪組織變性。由於這種損害,造成了患者無論是多走、多坐還是多卧,都會腰疼,即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容易產生腰疼。這是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的重要臨床特徵。
相關鏈接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兩手五指並攏,分別放在左右後腰椎部,掌心向內,上下緩慢揉搓,至發熱為止。
滾:兩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滾動、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復多次進行。頭部可配合前傾後仰。
推:兩手對搓發熱之後,重疊放於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產生發熱感。
壓:兩手叉腰,大拇指分別按於腰眼處,用力擠壓,並旋轉揉按,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 36圈。
捏:兩腳前伸而坐,或彎曲膝蓋,或正坐姿勢均可。兩手分別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雙手握拳,兩拳手心向外,輕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為宜,左右同時進行,各叩 30次。
抓:雙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壓於腰側不動,其餘四指從腰椎兩側處,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膚,從腰眼抓到尾部,兩手同時進行,各抓 36次。
抖:兩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處,手心向內快速上下抖動 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鍾。
點:取坐位,以兩手中指尖分別點按兩腿上的委中穴(膝關節後),點按 1-2分鍾,直至被按部出現酸、麻、脹的感覺。
康復醫學小知識 通過「走路」也能看毛病
步態是人通過雙腳交替動作使身體發生位移的行為特徵,步態分析是通過對步行規律的研究,揭示步態異常的原因及規律,評估損傷的程度以及康復狀態。康復科醫生已經可以通過特殊的機器,讓病人邊「走路」邊看病!通過步態分析,醫生可以對患者是否健康、亞健康狀態以及患有骨科、神經內、外科等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提供客觀的診斷依據,同時可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手術後效果的評價及康復治療效果的評價等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
骨科康復醫學四大新理念
*不僅對恢復後期或後遺症期的患者進行康復,而且要從臨床早期就開始進行康復治療,要強化臨床康復意識。
*不僅要掌握康復治療專業本身的技術,也要熟悉相關疾患,如相關的骨科損傷和疾患的臨床處理的原則,以便配合進行康復。
*不僅要與康復醫學科內各個治療部門的治療師聯合組成「科內團隊」進行康復治療,也要與骨科和其他相關臨床科的醫師緊密聯系,組成「跨科團隊」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復治療。
*不僅充分發揮非手術康復療法在功能康復中的作用,也要充分認識必要的骨科手術對功能康復的價值和作用,及時介紹應做康復性手術的患者到骨科進行手術治療,糾正畸形,增進功能。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對於那些老喊腰疼的人來說,最好睡硬板床。為了驗證這種傳統說法是否有科學道理,西班牙科學家最近做了一項相關的實驗。實驗結果證明,對腰疼患者來說,最能減輕他們腰疼的床墊類型為中等硬度,而不是人們常說的硬板級硬度。
研究人員解釋說,由於硬床墊能為整個身體提供較好的支撐,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腰疼者使用硬床墊。然而,實驗證明,對於減輕腰疼本身來講,所選用的床墊硬度應適中,不能太硬。研究人員說,腰部是人體各部位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之一。大多數人在自己生命的某個階段,或因受傷,或因用腰不慎,或因事故,都會留下腰疼的病症。同時,很少人知道,人們花在治療腰疼上的費用是十分驚人的
3、關於脊柱的手術記錄那個網站有?
術前診斷:腰椎滑脫(腰4)
手術名稱:腰椎滑脫錐管擴大減壓、錐間植骨融合、椎弓根內固定術
麻醉方式:全麻
手術時間:4小時
手術經過、術中出現的情況及處理:
麻醉成功後,病人取俯卧位,手術野以2%碘酊及75%酒精常規消毒,會陰部以0.5%碘伏消毒三遍,鋪無菌巾、中單及大孔單,護皮膜護皮。以腰4棘突為中心,取腰部後正中縱行切口長約12厘米,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腰背筋膜。鈍性剝離兩側錐旁肌,顯露腰4、5及骶1錐板。定位後分別於腰5椎弓根打入6.5*45mm椎弓根釘兩枚,於腰4椎弓根打入6.0*45mm椎弓根釘兩枚,透視見腰椎根釘位置良好,將連接棒預彎後,上入連接棒,撐開復位,透視見位置滿意,探查見腰4雙側椎弓根峽部斷裂,其間有增生的纖維組織,咬除腰4棘突及雙側錐板,清除峽部的增生組織,咬除黃韌帶,擴大雙側狹窄的腰5神經根管,以尖刀切開雙側纖維環,以髓核鉗取出突出髓核,處理腰4/5錐間的纖維環及軟骨終板,由右側髂後上棘處取大小約3*3厘米松質骨骨塊,修理成1*1厘米大小合適骨塊,將其植入腰4/5錐間內,其離椎體後緣約4mm。放鬆椎弓根螺釘之一側螺母,將腰4、5之間椎弓根加壓,檢查內固定可靠,沖洗切口內部,徹底止血。清點器械及敷料無誤後,按解剖層次次關閉手術切口。內置入引流管一根。手術順利,術中出血約800ml,病人安返病房。術中切除髓核送病理檢查。
4、僵直性脊柱炎,怎麼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療方案
控制AS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炎症,減輕或緩解症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達到上述目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屬、體療、理療、葯物和外科手術治療等。
5、脊柱側彎怎樣鍛煉
6、關於強直性脊柱炎的鍛煉.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絕大多數可以繼續從事積極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但進行體力活動和從事特殊體位的工作時需小心,下面的建議或許對患者有用:
(1) 避免舉重物,避免長時間保持緊張或彎腰的姿勢。如果可能,調整您桌面的高度以避免彎腰俯身工作。如果工作必須要求長時間彎腰或是背部緊張,那麼就得想辦法換個工作;
(2) 經常地改變姿勢,至少每小時活動一次。有些患者發現交替坐立會很有用,如果坐著時感到疼痛,就墊個椅墊。在一天的工作中應安排短暫的休息;
(3) 如果多個關節融合或活動已經受限制,可使用一些生活自理輔助工具可能會使您完成日常活動更容易些;
(4) 抽煙最好戒掉,吸煙使得強直性脊柱炎肺受累更加惡化。
4、運動體操鍛煉
運動體操對強直性脊柱炎有許多好處,運動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保持脊椎活動范圍,預防畸形發生;運動可以改善呼吸功能,防止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使肌肉和韌帶更加有力,有助於關節的穩定性;運動可以調節心理平衡,消除焦慮和增進生活質量。因此要鼓勵病人堅持不懈地進行運動體操鍛煉,應把運動體操鍛煉看作與葯物等其他治療方法同樣重要,切忌怕痛而採取少動甚至不動的方法。
原則上只要能活動的關節皆可運動,體操、游泳、跳舞、慢跑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其中游泳是一項全身性運動,對脊柱及四肢關節均有益,但應避免水溫過低。要注意盡量減少或避免單一的不動脊椎的活動,減少或避免引起持續性疼痛的活動,減少或避免突然下落和碰撞的運動,減少或避免過度劇烈的運動,以防止脊柱關節的損傷。早晨起床時如有關節僵硬,應先在床上緩慢活動雙髖雙腿,轉動頸部,雙肩,再活動軀干直至晨僵緩解,然後下床進行適當運動體操鍛煉。
進行運動體操鍛煉時必須堅持患者疼痛能耐受且不加重症狀為原則,最好選擇精力最充沛,疼痛最輕時進行。鍛煉開始要慢,訓練強度宜小,以後逐漸加大運動量。一般以患者運動時不感到心慌,運動後不感到勞累為度。切忌突然做高強度和最大范圍的運動,以免發生意外。如果覺得關節僵硬或疼痛,運動前先洗個熱水澡放鬆一下關節和肌肉也許有益。
具體運動體操鍛煉的方法各家報告的不完全統一,但原則是使受累脊柱關節進行各個方向運動,盡可能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鍛煉。為此,筆者推薦以下幾種運動體操鍛煉方法:
(1)足跟著牆,雙膝伸直,肩、背靠牆,雙目平視,頭枕部不能觸牆壁者應盡量向後靠,堅持5秒鍾,放鬆後再做幾次。
(2)頸椎和腰椎運動練習:雙腿分開,雙手叉腰,頭頸部盡量向後旋轉。目視同側肩部。同時腰部盡量向左旋轉。然後向右重復。每個動作反復10次。
(3)胸廓運動:仰卧位,雙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屈膝。作深呼吸鍛煉。也可站立位或端坐位,可同時做擴胸運動。
(4)俯卧位,兩臂自然放於體側,膝關節伸直,抬起左腿,右臂前伸。保持5~10秒回復原位,休息5~10秒再行上述動作。然後右腿重復。也可頭胸及四肢同時上抬,離開床面,只讓腹部著床,呈「飛燕點水式」。
(5)俯卧位,盡量抬頭抬肩,然後放鬆,反復做10次。
(6)早期患者,每日兩次俯卧,每次堅持2小時,對減緩脊柱變形有幫助。
(7)平卧,兩膝關節彎曲,盡可能抬起臀部,且保持5秒鍾,然後緩慢放下。
(8)平卧,雙腿彎曲,雙臂上舉伸直,雙手指交叉握拳,然後手臂盡量往右伸展,同時雙膝向左運動。反方向重復。
(9)平卧,雙腿彎曲,抬頭屈頸,雙手伸至膝部,然後放鬆。
(10)平卧,雙腿彎曲,抬頭屈頸,雙手伸至膝部的右側,然後放鬆。反方向重復。
(11)弓背式練習:雙膝跪地,雙手前撐,雙肘伸直,低頭盡可能上弓背,如貓狀,頭部置於雙臂中間。然後抬頭抬臀,盡可能地下弓背。
(12)抬頭右臂向前方上舉,同時左腿伸向後上方,保持5秒鍾後復原。然後反方向重復。
(13)挺胸平視坐在靠背椅子上,雙足鉤住椅腳,左手抓住椅背。軀體軀體右傾,右手盡可能觸地。反方向重復。
(14)挺胸平視坐在靠背椅子上,雙足鉤住椅腳,雙手交叉握住前臂並抬舉至肩高。上半身盡可能向右轉。反方向重復。
(15)挺胸平視坐在靠背椅子上,雙足鉤住椅腳,雙手握住椅子的邊,頭盡可能向右轉,注意肩部需保持不動。反方向重復。
(16)站在坐墊椅前,右足跟蹺在坐墊上,右膝伸直,彎腰屈頸,雙手盡量前伸摸足。保持6秒鍾後放鬆。重復兩次,逐次加大幅度。換腿重復。
(17)站在椅子的左側,右手握住椅背,右膝彎曲置於椅墊上。然後左腿盡可能跨到椅子前,雙手放於背後,抬頭挺胸,左膝盡量彎曲。交換站於椅子的右側,換腿重復。
(18)靠牆站立,肩部、臀部、腳跟盡可能靠牆,然後適當用力使頭枕部也盡量靠牆,挺胸直背,注意腳跟不能提起。右臂上舉,肘部伸直,上臂貼耳,右拇指盡可能靠牆。換臂重復。
7、強直性脊椎炎有什麼特效葯
強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乾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和畸形。過去認為它是中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認為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是一種獨特的疾病。
本病類風濕因數陰性,屬血清反應陰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有遺傳因素,男性多於女性,國內統計約為14:1。病人親屬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約96%的病人含有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
臨床表現
1.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70%以上在15-30歲之間。40歲以後很少發病。 2.起病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定位也不清楚。常感腰背痛,漸感腰部活動不靈活,晨起明顯,活動後好轉,久坐後活動又不靈活。症狀日漸加重,並向上發展。 3.關節疼痛最先出現在氐髂關節,可先在一側,繼之對側發生,也可同時雙側發病。骶髂關節處有壓痛,骶髂關節試驗陽性。 4.脊椎以下腰痛,腰部僵硬活動不便為早期症狀,逐漸發展至胸椎,如累及肋椎關節時,出現呼吸不暢,有束帶狀胸痛,咳嗽、噴嚏時脊椎劇痛。發展到頸椎時,頭部轉動不易,整個脊柱完全僵硬。由於屈肌較伸肌強,及患者喜蜷曲軀干之姿勢,脊柱呈圓形駝背畸形。 5.部分病人有單側或雙側髖關節痛,久之髖關節活動受限,呈屈曲強直。髖關節發病率約38-55%。 6.30-40%病人可伴發急性虹膜炎。
治療原則
1.強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歲以後病變明顯緩和,早期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鎮痛葯物和濕熱外敷控制症狀的情況下,盡早進行矯正和預防畸形的功能鍛煉,並持之以恆。 2.必要時可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3.為了預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牽引等方法治療。 4.晚期已有畸形強直者,應在病變靜止後施行矯形手術,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術有脊柱截骨術,髖關節人工全關節置換術,股骨髁上截骨術等。 5.放射治療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變的發展,且有誘發白血病或纖維肉瘤等惡性腫瘤之可能,故應慎用。
用葯原則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減至50-100毫克維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約3克,注意副作用,特別是骨出血,骨髓抑制。為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可用腸溶阿司匹林。 3.強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鎮痛葯物效果不理想時可以應用。每日用量不超過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並有牛皮癬,則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
8、脊椎壓縮性骨折
你是否曾經跌倒或撞擊到腰部(或屁股),如果沒有可能是不良姿勢引起的。
髖骨錯位(骨盆歪斜)所造成
先教你自我檢測之法
1:躺平(面朝上),手腳伸直,請家人將你的腳跟並攏,看是否有長短腳。
2:看胸部是否有傾斜(大小邊)
3:趴著(相同姿勢)看屁股是否大小邊(通常和胸部同邊)
看西醫及中醫多半都沒有療效,你該找的是信譽佳的正骨師(只是真正會矯正骨盆的人非常少)
後遺症每個人都不同:酸痛、萎縮、婦科、泌尿科、內科疾病、長短足、高低肩、脊椎側彎、椎間盤凸出、骨刺、...........。
9、硬膜外麻醉加氣管插管全全麻做脊柱手術合適嗎?
事實上進行脊柱外科的手術時如果不是局麻,那麼只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就可以了。在進行常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後改俯卧位就可以開始手術(只是需要注意使用的氣管導管要用鋼絲導管以免發生彎折),並沒有加用硬膜外的必要。至於術後鎮痛也沒必要非要通過硬膜外(PCEA)的方式,現在靜脈鎮痛(PCIA)很常用。
與之很類似的也是背部手術,一位老人接受背部腫瘤切除時同樣也是採用了先仰卧位全麻後改俯卧位手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