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名詞解釋

脊柱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2020-11-22 19:46:07

1、脊柱神經節的名詞解釋

神經節是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在中樞以外的周圍部位集合而成的結節狀構造。表麵包有一層結締組織膜,其中含血管、神經和脂肪細胞。被膜和周圍神經的外膜、神經束膜連在一起,並深入神經節內形成神經節中的網狀支架。由節內神經細胞發出的纖維分布到身體有關部分,稱節後纖維。按生理和形態的不同,神經節可為脊神經節(感覺性神經節)和植物性神經節兩類。腦脊神經節在功能上屬於感覺神經元,在形態上屬於假單極或雙極神經元。植物性神經節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節。交感神經節位於脊柱兩旁。副交感神經節位於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內。在神經節內,節前神經元的軸突與節後神經元組成突觸。神經節通過神經纖維與腦、脊髓相聯系。

2、椎管名詞解釋

椎管是由游離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連成的組織,上接枕骨大孔與顱腔相通,下達骶管裂孔而終。其內容有脊髓、脊髓被膜、脊神經根、血管及少量結締組織等。

構成與形態
1.椎管壁的構成椎管是一骨纖維性管道,其前壁由椎體後面、椎間盤後緣和後縱韌帶構成,後壁為椎弓板、黃韌帶和關節突關節,兩側壁為椎弓根和椎間孔。椎管骶段由骶椎的椎孔連成,為骨性管道。構成椎管壁的任何結構發生病變,如椎體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以及黃韌帶肥厚等因素均可使椎管腔變形或變狹窄,壓迫其內容物而引起一系列症狀。

2.椎管腔的形態在橫斷面觀,各段椎管的形態和大小不完全相同。頸段上部近枕骨大孔處近似圓形,往下為三角形,矢徑短,橫徑長;胸段大致呈圓形;腰段上、中部呈三角形,下部呈三葉形;骶段呈扁三角形。椎管以第4~6胸椎最為狹小,頸段以第7頸椎、腰段以第4腰椎較小。

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

先天性椎管狹窄是由於在脊柱的生長形成中,包括營養外傷等因素造成椎管發育的先天性狹窄致病。大部分患者開始無症狀,到中年後由於脊柱的一些退行性病變或損傷,從而導致椎管狹窄的症狀及體征出現。後天性椎管狹窄是由於椎間盤突出、椎體增生、椎體滑脫以及後縱韌帶、黃韌帶增生肥厚、鈣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經及周圍血管,造成神經血管發生炎症粘連、充血、水腫,從而導致椎管狹窄的發生。

3、脊柱的名詞解釋

脊椎也稱脊柱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4、胸椎的名詞解釋

胸椎(Thoracic vertebrae)在胸腔後,分12塊,形成脊椎中間部份,具有承受重力、緩解沖力、支持脊神經及血管等作用。
中文名
胸椎
外文名
Thoracic vertebrae
都 有
椎體、椎弓和突起
胸神經
共12對
胸椎(T)有12塊椎骨,T1-12自上而下,第1胸椎有時也稱為第8頸椎,胸椎與頸椎和腰椎有明顯區別,它有肋骨協助維持穩定。實際上在脊柱的胸段是一個由胸椎、肋骨和胸骨組成的桶狀結構,與頸椎和腰椎相比,因其穩定性好,錯位的機會較少。
一個典型的胸椎椎骨都有椎體、椎弓和突起,椎骨自上而下(即胸1至胸12)逐漸增大。在椎體的後面有棘突,側面有橫突,左右各有一個關節突。在椎體側面後部近體上緣和下緣處,各有半球形肋凹,與肋骨形成肋橫突關節。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幾乎呈冠狀位;棘突較長,伸向後方,並依次相掩,呈疊瓦狀。這些都是與頸、腰椎不同的解剖特點。
胸脊神經,脊髓胸段發出的胸神經共12對,在同序胸椎下緣穿出,都有前支和後支。前支除第1胸神經參與臂叢外,均不成叢,稱為肋間神經,走行於肋溝內。後支向後進入背部,又分為內側支和處側支,支配背部。
胸段的交感神經與脊神經同行,可以稱為內臟神經,調節指揮內臟的活動,其中胸心神經、內臟大神經、內臟小神經、內臟最下神經等,分別分管心臟、胃、肝、膽、胰、小腸和腎的功能。因此,胸椎的錯位,與整個內臟功能及全身健康狀況有極密切的關系。

5、脊柱性生理彎曲名詞解釋

脊柱正常有四個生理彎曲,分別是頸胸腰骶,頸椎的曲度向前,胸椎曲度向後,腰椎曲度向前,骶椎曲度向後。從側面看脊柱呈現一個S型,這樣的生理彎曲存在增加脊柱的彈性,緩沖振盪,減少運動和日常動作對腦和脊髓的沖擊。

一方面輔助形成胸廓,腹腔,盆腔,容納各種臟器,另一方面,增加了人體直立行走時的穩定性,增加了脊柱的活動度,是人類進化的結果。

正常情況下人的脊椎是S型的,脊椎是有生理性彎曲和病理性彎曲引起的,生理性彎曲通常是由於不良的坐姿或者是缺鈣等引起的脊柱彎曲,像這種是可以通過矯正坐姿以及行走的姿勢來矯正的,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最好是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平時適當的補鈣,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也是很多的。

(5)脊柱名詞解釋擴展資料:

脊柱彎曲異常是常見的脊柱發育畸形。按病因可分為先天性、病理性、特發性和姿勢性四種。在兒童少年中多見姿勢性脊柱彎曲異常,由從事學習和活動時身體姿勢經常不端正造成。

人體脊柱在冠狀面上沒有彎曲,但是在矢狀面上觀察,脊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分別是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頸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後。人體脊柱生理彎曲度是適應直立功能的結果。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運動越來越少,尤其是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經常使用電腦、習慣高枕頭睡覺等等原因,可以造成頸椎過度前屈,從而造成頸椎、腰椎生理曲度變直。生理曲度變直是頸椎和腰椎退行性病變的結果,已經屬於頸椎病、腰椎病的范疇。

臨床症狀分為脊柱側彎,脊柱向一側彎曲成弧形或S形;脊柱後凸,即駝背;脊柱前凸;平背,即直背,脊柱缺少正常的生理性彎曲。嚴重者無法從事某些專業的學習和工作。

與脊柱名詞解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