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傷頸椎前路手術內固定,頸脊髓變性可評幾級傷殘
根據描述至少可以判定為九級傷殘,具體結果以勞動能力鑒定結果為准。
依據《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
第八條 〔提出申請〕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用人單位、工傷職工可以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初次勞動能力鑒定申請。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的時限自作出工傷認定結論之日起最長不超過2年。工傷職工本人無法提出申請的,可由其近親屬代為提出。
第九條 〔提交材料〕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二)《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和復印件;
(三)診斷證明、檢查檢驗報告等原件和復印件,完整有效的病歷;
(四)職工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五)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2、前路手術包括哪些種類?
頸椎前路手術方法較多,尤其是近年來由於脊柱外科的發展而日新月異,當前較為成熟和常用的術式有以下幾類。
(1)髓核摘除術。主要用於頸椎間盤突出症或脫出症者。術中切開纖維環後,用薄型髓核鉗呈閉合狀通過纖維環外口進入椎間隙,分次摘除髓核。單純髓核摘除術目前已少用。
(2)椎間盤摘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主要用於頸椎間盤突出症伴有椎體間關節松動不穩者。根據術者習慣不同可選用局部旋轉植骨法(直角鑿法)、環鋸法、U型鑿法等,植骨塊可選用局部骨塊、髂骨塊或異體骨塊,仍以自體髂骨塊最為常用。
(3)頸椎前路擴大減壓術。即在上述手術的基礎上擴大手術范圍,把突向椎管或椎間孔的骨贅切除,開大椎間隙以擴大椎管矢狀徑,開大椎間孔以減除神經根的壓迫,同時做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也稱頸椎骨性減壓術,手術難度較大,有損傷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的可能,但由於切除骨贅而直接解除壓迫,手術顯效較為迅速。切除骨贅的方法因設備不同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有刮匙法、骨鑽法、環鑽(鋸)法、氣鑽法等。
(4)頸椎椎體開窗術。即對相連的多椎節椎體後緣有骨性增生,及發育性椎管狹窄症者,從前方將兩節以上椎體及椎間關節做一相連的槽形切除減壓,以達到徹底減壓的目的,又稱開槽式減壓術。
常用術式有環鋸連續鑽孔法,也可選用骨鑿、刮匙或頸椎骨鑽等對病變椎節連續開窗,並切除椎體後緣骨質及椎間盤。
(5)頸椎人工椎間關節植入術。選用高強度鈦合金或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加工成Ω 形並經特殊工藝處理,將其植入切除後殘留的椎間隙深部,用以取代植骨融合術,具有一定的撐開作用,還保留或增加了患節的活動度,具有穩定頸椎和保留頸椎活動的雙重作用。
但該法僅適用於單一節段的椎間盤病變,多節段病變則不適合。
3、頸椎減壓前路手術與後路手術區別
是減壓術還是間盤摘除 前路風險小,聲帶食管會受點影響。但是後路手術是要打開椎板 肌肉層較多
4、請問,腰椎手術前路與後路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時可採取的手術入路。前路是指經腹手術;後路是指從後背選擇的手術入路。腰椎手術後的病人應注意:1。腰部不良姿勢的糾正:坐時髖關節·膝關節處於同一水平;起床時應先側卧·坐起再下床。2.進食低脂飲食,加強腰背肌鍛煉,減輕腰椎承受負擔。
5、古文中的前路是什麼意思
要看語境。一般有這幾個意思:
1、今後的日子,生活道路。
2、已經過去的時光。
3、往後實際要行走的路程。
4、來路。來時所走的路徑。
6、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前路」手術是怎麼回事?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前路」手術,是指手術從身體前側、即腹部開始,逐層進入腰椎前方,摘取椎間盤。「前路」手術原本採用經過腹腔的入路,但因術後可引起腸梗阻等胃腸消化道功能紊亂,現多用腹膜外入路。其典型過程如下。
(1)患者取仰卧位,將行椎間盤手術的部位對准手術台能升高的腎墊處。
(2)取腹部旁正中切口約20cm,切開腹直肌鞘,將腹直肌和腹膜外脂肪及輸尿管分別推向兩側,暴露骶骨角。
(3)骶骨角前有神經叢和重要血管。暴露腰5 骶1 椎間隙應於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分叉的遠端,暴露腰4、腰5 椎間隙需在髂總動、靜脈的外上方。小心拉開血管,暴露前縱韌帶,所遇腰動、靜脈可予結扎。
(4)扇形切開前縱韌帶及纖維環,將其翻起,暴露髓核物質。
(5)用髓核鉗及刮匙取出髓核及軟骨盤,由淺入深,直至只留下纖維環。
(6)用骨鑿鑿除椎體上、下緣的軟骨,暴露出松質骨。
(7)在髂嵴作切口,按照預先測定的尺寸取髂骨塊以備植骨。
(8)將手術台腎墊搖起,增加椎體前方開口,塞入植骨塊後,將腎墊放平,減少腰椎前凸,可使植骨塊穩定於椎間隙。
(9)縫合纖維環及前縱韌帶,逐層縫合手術切口。
由於手術做了椎體融合,「前路」手術術後患者應嚴格卧床3個月,待拍片證實椎體間骨性融合後,才可下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