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督脈

脊柱督脈

發布時間:2020-11-20 05:50:23

1、「督脈」是什麼?

人體奇經八脈之一。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稱為「陽脈之海」。主生殖機能,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行於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帶處(見圖)。本經脈腧穴有長強 、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共28穴。
督脈
①奇經八脈之一。出《素問·骨空論》。其循行路線,起始於小腹內,從會陰部向後,行於脊里正中,上至風府,入於腦,上頭頂,下額,沿前額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齒。前後與任脈、沖脈相通,與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相合,聯繫心、腎、腦。該經脈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脊柱強直、角弓反張、頭重痛、項強、眩暈、癲癇、癃閉、遺溺、痔疾、婦女不孕等。
②經外穴別名。《備急千金要方》:「卒癲,……又灸督脈三十壯,三極,穴在直鼻中上入發際。」即發際穴。見該條。
督脈穴
①督脈所屬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計有:長強(少陰所結)、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陽會)、大椎(足三陽會)、啞門(陽維會)、風府(陽維會)、腦戶(足太陽會)、強間、後頂、百會(足太陽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足太陽、陽明會)、素髎、水溝(手、足陽明會)、兌端、齦交,共28穴。又交會於足太陽的風門、任脈的會陰。
②指後溪穴。《針經指南》:「後溪通督脈,為八脈八穴之一。」後溪穴又稱為小督脈。

2、督脈的位置??

督脈,經脈循行: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向後行於脊柱的內部,上達項後風府,進入腦內,上行巔頂,沿前額下行鼻柱。
督脈(共28穴,圖1)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人中→兌端→齦交

3、有「督脈和任脈」的准確位置圖嗎?

「督脈和任脈」的准確位置圖如下:

督脈百和任脈都是古代醫者對人體一定認識的表述。在度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任脈和督脈的理論就建立了。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好幾個地方提到了「任督二脈」。確切地說,最初的督脈是人們對脊柱的認識,問任脈是對女性懷孕以後一些生理變化的認識,最終逐漸演繹到男性。比如為什麼男性長鬍子,女性不長鬍子,古代醫者用男女之間任脈氣血的差別來闡釋。

「督脈」除了正中以外還涉答及到兩邊,比如「督查」這個詞,也暗含著「督脈」的意思,就是站在正中間,往兩邊看的意思。古代醫者把「督脈」脊柱當做最重要的組織器官,有具體的內涵。在很久以前,古人只是認識到了『督脈』的功能。比如,督脈中間部分出現問題之後,脊柱會出現疼痛、不靈便,督脈的下端出了問題後會引起大小便的異常;督脈的上端異常,會引起頭痛頭暈。這些回病候都和脊柱及其周圍的肌肉、神經、血管等組織功能或結構異常有關系。

「任脈」最初是「妊」這個字,指的是女性懷孕之後人體前正中線會出現色素沉著,不僅是懷孕,月經周期的變化,人體正中線的色素顏色也會有變化。答當時古人很仔細地觀察到了這種細微的改變。在古代臨床積累中,逐漸理論化,構建了「任脈」。

4、怎樣鍛煉脊柱督脈?

可以下針,督脈上有很多穴位,幾乎每兩塊脊椎之間都有穴位(並不是每個都有,但沒有穴名的也可以針,不過不太好掌握角度),雖然下面有脊髓硬膜囊等重要o

5、督脈的作用?督脈不同會怎麼樣??用什麼方法打通督脈??

任督二脈不同,就會導致全身經絡不通。建議你去深山找個世外高人給你打通任督二脈,成就你一番絕世武功。

6、督脈穴位 督脈循行圖 督脈的位置 什麼是督脈

督脈【循行】 [1]《素問·骨空論》: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 [2]《難經·二十八難》: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里,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3]《靈樞·經脈》: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實則脊強,虛則頭重。……取之所別也。【注釋】 (無)【語譯】 [1]督脈的循行,起始於小腹部,當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內聯系陰部的「廷孔」--當尿道口外端。由此分出一絡脈,分布外陰部,會合於會陰,繞向肛門之後,它的分支別行繞臀部到足少陰,與足太陽經的分支相合。足少陰經從股內後緣上行,貫通脊柱而連屬腎臟。督脈又與足太陽經起於目內眥,上行至額,交會於巔頂,入絡於腦;又退出下項,循行肩胛內側,挾脊柱抵達腰中,入循脊里絡於腎臟。在男子,則循陰莖,下至會陰部,與女子相同。督脈另一支從小腹直上,穿過肚臍中央,向上通過心臟,入於喉嚨,上至下頜部環繞唇口,向上聯絡兩目之下的中央。 [2]督脈,起始於軀干最下部的長強穴,沿著脊柱裡面,上行到風府穴,進入腦部,上至巔頂,沿額下行到鼻柱。 [3]督脈別絡,名長強,挾脊旁上項,散布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分別走向足太陽經,深入貫膂。實症,見脊強反折;虛症,見頭重、震掉。取用其絡穴。 【附】《奇經八脈考》【循行】 其脈起於腎下胞中,至於少腹,乃下行於腰橫骨圍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莖下至篡,女子絡陰器,合篡間,具繞篡後屏翳,別繞臀,至少陰與太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廉,由會陽貫脊,會於長強穴。在骶骨端與少陰會,並脊里上行,歷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與手足三陽會合,上啞門、會陽維、入系舌本上至風府,會足太陽陽維,同入腦中,循腦戶、強間、後頂,上巔,歷百會、前頂、囟會、上星、至神庭,為足太陽督脈之會,循額中至鼻柱,經素髎、水溝,會手足陽明至兌端,入齦交,與任脈足陽明交會而終。【功能】 督脈的「督」字,有總督、督促的含義。督脈循身之背,陽,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率、督促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因為督脈循行於背部正中線,它的脈氣多與手足經相交會,大椎是其集中點。另外,帶脈出於第二腰椎,陽會維交會於風府、啞門。所以督脈的脈氣與各陽經都有聯系。又因督脈循行於脊里,入絡於腦,與腦和脊髓有密切的聯系。《本草綱目》稱:「腦為元神之府」,經脈的神氣活動與腦有密切關系。體腔內的臟腑通過足太陽膀背部的俞穴受督脈經氣的支配,因此,臟腑的功能活動均與督脈有關。所以金代醫家張潔古認為:督脈「為陽脈之都綱」即是此意。【病證】 督脈循身之背,入絡於腦,如果督脈脈氣失調,就會出現「實則脊強,虛則頭重」的病證,這都是督脈經絡之氣受阻,清陽之氣不能上升之故。由於督總統一身之陽氣,絡一身之陰氣,不僅發生腰脊強痛,而且也能「大人癲疾、小兒驚癇」。同時,督脈的別絡由小腹上行,如脈氣失調,亦發生從少腹氣上沖心的沖疝,以及癃閉、痔疾、遺尿、婦女子不育等證。 據《針灸大全》載八脈八穴,後溪通於督脈,其主治證有手足拘攣、震顫、抽搐、中風不語,癇疾、癲狂、頭部疼痛,目赤腫痛流淚,腿膝腰背疼痛,頸項強直、傷寒、咽喉牙齒腫痛,手足麻木,破傷風,盜汗等。

7、人體的脊椎督脈能拔罐嗎?

可以。你搜下脊椎督脈可以看到有很多例子

8、督脈在人體什麼位置

由會陰(大小便器官的中間一點)起 沿著脊柱向上 到達前面上嘴唇跟大門牙中間上面連接的那個地方
經雲:「……背為陽,腹為陰……」,所以督脈主要走背部,被稱為陽脈之海

與脊柱督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