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骨折伴脊髓損傷
胸腰段脊椎活動度最大,骨折伴脊髓損傷亦最為常見。往往是由於脊椎骨折導致的椎體移位、碎骨塊、椎間盤等組織直接壓迫脊髓,導致出血、水腫、缺血甚至是脊髓的斷裂和完全挫滅。損傷造成的人體感覺的減弱和喪失、運動機能的障礙、括約肌功能的失調常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是生命危險。
臨床上,胸腰段脊椎骨折伴脊髓損傷的診斷不難。患者常有嚴重的外傷史,如高空落下、重物打擊腰背部、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等。傷者感腰背部的劇烈疼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捫及局限性後突畸形。特別是脊髓損傷後,損傷椎體平面以下皮膚的痛覺、觸覺、溫度覺減弱或消失,下肢運動功能出現障礙,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大小便失控現象,如尿瀦留、尿失禁、腹瀉和便秘等。X線、CT、MRI檢查可明確脊椎骨折脊髓損傷的節段及嚴重程度。此類患者傷情嚴重,如診治不利可造成癱瘓,繼而還可出現褥瘡、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等諸多嚴重的並發症。
在處理和治療這類病人時,急救和搬運很重要。凡疑有脊柱骨折患者,應使病人脊柱保持平直,切忌使脊柱過伸或過屈的搬運動作,以免加重損傷。正確的方法是三人用手同時托起患者平抬平放至木板上,人少時可以採用滾動法。
單純胸腰段脊柱骨折,若輕度椎體壓縮,骨折穩定性好不伴脊髓損傷的,患者可平卧硬板床,腰部墊高,使壓縮椎體自行復位,恢復原狀。數日後即可行腰背肌鍛煉。3~4周後即可在腰背支架保護下下床活動。胸腰段脊柱骨折程度壓縮超過三分之一可予以閉合手法復位,復位後行石膏背心固定,固定時間為3個月。胸腰段不穩定型脊柱骨折,椎體壓縮超過1/3以上、畸形角大於20度、或伴有脫位可考慮開放復位內固定。
合並有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恢復主要取決於損傷程度,但及早解除對脊髓的壓迫是脊髓功能恢復的前提。而手術治療是對脊髓損傷患者全面康復治療的重要部分。手術目的是恢復脊柱正常軸線,恢復椎管內徑,直接或間接地解除骨折塊或脫位對脊髓的壓迫,穩定脊柱。
手術方式不外乎是前路和後路兩種方式。對於胸腰段椎體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臨床多行前路減壓、植骨融合、鋼板螺釘內固定術。後路手術包括椎板切除減壓、椎弓根螺釘鋼棒系統復位內固定,必要時行植骨融合術。
患者的術後治療包括止血、脫水、營養神經、激素治療,特別是大劑量的激素的使用對緩解脊髓的創傷性反應有重要的意義。另外,熱量、營養和維生素的補充也應得到有效的加強。
目前,臨床上胸腰段脊椎骨折伴脊髓損傷者已經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和處理,且效果明顯。
2、有脊椎損傷的運動員應及時用抬,背等方法送醫院治療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脊柱損傷一定不能後用背,抬的方法來搬運。一定要用硬質擔架。且搬運到擔架是尤其要注意對於脊柱的保護。防止出現在二次損傷。
3、脊柱損傷病人可以把壞的脊柱取出來嗎 或者可以用別的東西替換脊柱脊髓嗎?
脊柱損傷的病人,可行植骨術,或椎間盤置換。或脊柱融合術。脊柱融合術自1911年問世是在相鄰的椎骨間進行植骨,使其融合,達到長時間穩定肖脊柱的作用。內固定技術出現後,特別是近年椎弓根螺釘技術的成熟,使其植骨融合率顯著提高。脊髓的嚴重損傷不可逆。
4、脊柱損傷患者應如何搬運?有何要注意的問題?
需要硬板固定,沒有硬板需要多人雙手平托,保持腰背部水平。
5、急!從高處摔落,導致脊柱受傷
高位截癱,頸3、4處損傷,無法自主呼百吸,極危險,保命就不錯了,癒合很差,多終身高位截癱的。
氣管切開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由於損害了肺的順應性,加度上患者無法自主呼吸,所以插管很難拔掉。
蘇州問附一院脊柱方面水平還是較高的。蘇州距離上海較勁,上海長征醫院、長海醫院、六院的脊柱是全國頂尖的,可以去咨詢的。至答於轉院,危險較大,還要咨詢主治醫生的意見。
6、如何判斷是豎脊肌還是脊柱損傷
豎脊肌是腰背痛患者中很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塊肌肉,因其在背部往往比較明顯,手往下方觸診容易摸到,因此,它也是我們臨床上腰背痛患者中處理最多的一塊肌肉。那麼它為什麼那麼容易損傷呢?這就得從它的解剖以及功能來談起了。
豎脊肌又叫骶棘肌,是位於腰椎旁的一組肌肉,從內向外依次為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其主要功能是伸展軀干,如果豎脊肌出現功能障礙,無論是痙攣或者張力增高,都容易使患者出現腰痛症狀。究其易受損的原因,是因為豎脊肌的靜態作用在對患者的日常活動、運動中的維持姿勢和動態活動具有著重大的意義。
當人處於正常站立姿勢時,豎脊肌其實很少是發生活動的,脊柱通過關節和軟組織獲得平衡。約75%的正常人重力線通過第四腰椎前方。豎脊肌短暫持續作用或間斷活動避免脊柱下降從而獲得軀體平衡。但是一些人的重力線在腰椎後方,此時,就需要腹肌收縮而避免脊柱後伸。
頭或上肢向前活動時,下方豎脊肌活動增加。負重時,豎脊肌活動也相應增加,並與負重量和負荷在身體的位置相關。這些動作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做的一些動作,每次我們做這些動作,我們的豎脊肌都在運動。
當重心向一側偏移時,如一側手握重物,對側豎脊肌易收縮則以防止軀干側屈。這也是我們背單肩包不僅會頸肩痛,也會腰痛的原因。
坐立時豎脊肌活動和體位有關。有靠背和沒靠背,靠背的的傾斜角度都會使豎脊肌活動發生變化。
7、脊柱摔傷怎麼辦
脊髓損傷為震盪傷或部分挫傷,預後好,如果骨折固定良好,或沒有錯位,盡早下床站立,或在床上運動,特別注意踝關節不要下垂。同時可以採用我們研製的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
8、脊柱損傷的急救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平卧到硬地,不要輕易搬動,撥打急救電話1201、褥瘡 體位又不能隨意翻動,皮膚及皮下組織很容易受壓,床單潮濕,營養不良,皮膚彈性差,對壓力損傷的耐受性差,均可導致褥瘡的發生。2、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與結石 尿失禁或排尿不凈或尿瀦留等,對症處理措施是插導尿管,插導尿管容易引起感染,引流瓶或引流管中的尿液返流入膀胱或引流不暢,膀胱中積存殘余尿均能引起泌尿系感染和結石。3、大便失禁或便秘 與脊髓損傷後胃腸的神經機能受到損傷、長時間卧床、活動少有關,大便失禁可污染床鋪,若不及時更換,易導致褥瘡或局部感染。4、容易發生肺部感染 患者傷後因疼痛不敢咳嗽、深呼吸,平卧位也不利於呼吸,因此肺及氣管內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發生肺炎。特別是頸椎骨折患者,肋間肌與腹肌均麻痹,只剩下膈肌作用,因此,肺的膨脹不全,更容易發生肺炎。護理1、心理護理 患者思想上承受較大的痛苦,會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抑鬱、悲觀消極等不良心理反應,我們及時做好患者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並以熱情和藹、關心、同情心傾聽等工作態度、嫻熟的護理技術,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案、可獲得的治療效果。可有意識的組織交流同類患者治療較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細心觀察患者是否有反常情緒,加強防範措施,防止患者出現自傷、自殺。2、合適的卧位與正確的翻身法 患者早期給予正確地翻身法,避免造成進一步的損傷,腰椎骨折患者翻身至少需要2人,頸椎骨折至少需要3人。在受傷4周以後進入截癱晚期,骨折局部已趨穩定,只需1名護士幫助側卧患者即可翻身。平卧時兩腿可平行放置,屈髖、屈膝。上面的腿下墊枕,兩足用皮墊或砂袋頂住,保持踝關節於功能位,下面的腿足踝部要墊棉圈或海綿墊。下肢痙攣的患者採取這樣的睡卧姿勢時,兩腿應分開。側卧位時上面的腿屈髖、屈膝,腿下墊枕,下面的腿伸髖、伸膝,兩腳都頂著砂袋,背部須用枕抵住。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的患者多行顱骨牽引,因此翻身時要保護好頭部,顱骨牽引器不要滑脫,保持頭部與軀干成一條直線。平卧或側卧位都要使頭略偏向後伸,保持頸椎與軀干成一水平一條直線。3、預防褥瘡的發生 定時更換體位,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保持床單平整、清潔、乾燥、松軟、無皺褶,對長期卧床或坐輪椅的患者將骨突受壓部墊氣圈、棉團,以減輕局部組織長期受壓,保持皮膚清潔乾燥。4、泌尿系感染的預防與護理 患者受傷早期,一般是傷後2周內,要給患者插留置導尿管,保持尿管持續開放,使膀胱內不積存尿液,減少受損傷的機會,經過2周~3周後將導尿管定時開放有助於建立反射性膀胱排尿;在插導尿管時,要選擇合適型號的尿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鼓勵或幫助患者大量飲水,預防泌尿系結石。5、消化功能紊亂的處理 脊髓損傷後,軀體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在傷後或術後可出現腸麻痹,表現為嘔吐、胃擴張、數日不排便、腹脹、膈肌活動受限、呼吸困難等;應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排氣及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受傷後患者常可因使用激素或體內應激反應而並發應激性潰瘍,出現嘔血、黑便等。我們嚴密觀察病情,給予及時地治療與護理。6、肺炎的預防和護理 患者受傷初期如疼痛時可給適當的止痛劑以減輕疼痛,鼓勵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方法是囑患者深呼吸,在呼氣的2/3時用力咳嗽,反復進行,使痰液由肺泡周圍進入氣道咳出;多翻身更換體位,每次翻身時,叩打胸背部,有助於排痰,也可利用吹水瓶方法增進肺泡功能。 頸椎骨折高位截癱患者的排痰問題更是重要,這類患者很容易發生肺炎並發症,甚至由於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發生窒息,早期做氣管切開,是減少肺炎並發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氣管切開以後能否把痰很好地引流出來,與護理工作質量很有關系。在護理氣管切開患者必須強調無菌操作,可做霧化吸入幫助排痰。將葯液從氣管切開插管內滴入時應順著管壁慢慢滴入,以免引起嗆咳。7、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指導雙下肢主動和被動活動定時加壓促進血液循環,勤翻身,服用抗凝葯物如阿司匹 林,經常抬高雙下肢以利於靜脈迴流,輔以手法按摩,盡可能地早期離床活動。8、預防肢體廢用性萎縮與關節僵硬 生命體征穩定後即開始幫助進行功能鍛煉,使癱瘓的肌肉、關節,軟組織不萎縮,關節不僵硬,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畸形。對於沒有癱瘓的肌肉,尤其是上肢和背部的肌肉,要認真積極地鍛煉,為將來扶拐下地打基礎、做准備。要細致耐心地向患者講清楚鍛煉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9、怎樣運送脊柱受傷者
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在事故現場,經常有傷員需要送往醫院救治。可由於種種原因,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很難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傷員的運送大多是由現場人員完成的。由於缺乏急救的相關知識,一些脊柱受傷者經過不正確的搬運,傷情加重,後果甚至無法挽回。統計表明,在各種事故中,脊柱與脊髓損傷的傷員比例較大,所以,掌握脊柱損傷傷者的搬運方法甚為重要。
1、切勿看見病人就抬,拉起胳膊就背。
2、對傷勢重或傷情復雜難以判斷的傷員,如無木板或人手不夠(少於三人),最好讓傷員就地平躺,不要搬動,火速打電話請急救中心派車救治。在等車時托起傷員下巴,讓其保持呼吸道通暢。
3、對明確的脊柱損傷的傷員不能隨便搬動其頭頸部和腰部,禁止曲伸、轉動、搓揉其身體。
搬運時宜用木板或平板擔架,應多人(三人或三人以上),用手平托起傷員的身體,將傷員托上木板或平板擔架。如傷員訴說頸部疼痛,盡可能用沙袋或衣物塞至頸部兩側以作固定。
4、對脊柱外傷不明顯,但有明顯顱腦損傷或嚴重四肢骨折的傷員,要考慮其伴有脊柱損傷,搬動時要求同上。(嚴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