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手術的配合

脊柱手術的配合

發布時間:2020-11-18 23:25:39

1、做脊柱手術是什麼感覺?

疼,脊椎手術是所有手術中最疼的,比生孩子還疼。
脊椎直連身體中樞神經,連接所有驅趕的神經元。你說疼不疼,。
而且脊椎手術做不好 直接變成蔬菜,植物人或者半身不遂,後半生你就在主刀醫生家過吧。危險性相當好,不送好煙好酒,主刀醫生就會亂劃拉。你可要小心了,我鄰居家一個小孩子9歲那年外傷本來沒事,被醫院一黑開了手術,結果成了蔬菜,現在還是蔬菜呢。你可要當心了。這不是鬧著玩的,動手術之前一定要給主刀醫生送點厚禮,千萬別讓她心裡不爽,寬裕點,多給好處少受罪,現在醫院就這情況。病好的快不快,全開錢花的快不快。

2、脊柱結核圍手術期及術後要注意什麼?

腰椎結核是骨科的常見病。手術採用內固定技術是解決病灶清除和脊柱穩定性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為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術,確保手術的成功,注意圍手術期護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多數患者病程比較長,症狀較重,多方求醫久治無效。住院期間患者心情復雜,一方面希望盡快手術治療,另一方面對治療信心不足,擔心治療效果,特別是當告知患者手術需要做內固定及植骨時,他們又表現出異常恐懼,懼怕內固定材料和植骨對自己產生副作用,如感染、松動、壓迫神經等。針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點,首先,我們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的安全性,介紹科內的技術力量;並安排同病種病例且術後恢復較好的患者住同一病室,讓其介紹自己的治療過程,現身說法,消除顧慮和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其次說明手術有嚴密的計劃和充分的准備,手術植骨——髂骨是人體的「骨庫」,按常規取骨對身體無影響;介紹其他患者治癒情況和沒有手術治療的嚴重後果。對於症狀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生活上給予關懷照顧,使他們振奮精神增加信心。通過以上宣教及發放有關骨結核的治療與護理知識的小冊子,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增加治療信心。
2. 飲食護理
結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並發膿腫後更使肌體消耗量增大,常出現低蛋白血症。患者面黃消瘦,如不能及時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則很難耐受手術的創傷,術後易致傷口不癒合及再次形成膿腫和竇道。這樣既加重了病人的精神痛苦又增加了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病情久而不愈,致使病人失去對治療的信心。因此,必須親自到床前向病人介紹飲食治療的重要性,說明飲食是攝取營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既經濟方便,又符合生理要求。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制定合理飲食方案,指導患者正確進餐,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並選擇色、味、美具全的飲食。每日保證2個雞蛋和適量肉類、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早晚加餐飲用新鮮牛奶,提供方便潔凈的就餐環境。有些經濟條件差的患者對飲食治療不理解,認為治療主要靠打針吃葯,飲食只是次要的,從而在飲食方面節省,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通過耐心細致地解釋,患者均能接受。
3. 卧位護理
脊柱結核患者術前需絕對卧床休息,目的是減輕椎體壓力,防止脊柱變形及神經受損,使病灶局限。患者卧床後,由於體位和習慣的改變,患者不能適應床上排便,告知其在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並指導其在床上解大小便的正確方法,為術後長時間卧床做適應性准備。但有的患者對絕對卧床非常習慣,特別是大小便不願麻煩護士,我們都及時地做好每位患者的工作,耐心講解卧床休息的目的,在生活上給予熱心誠懇的幫助,並在病人床旁備呼叫器和將常用物品放置在病人宜取處,使患者真正認識到卧床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從而安心在床上渡過術前准備期,學會卧床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 術後護理
1.術後病情觀察
術畢返回病房後,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血壓、脈搏、呼吸,特記脈氧。在患者即將清醒時,可能出現躁動,此時須加強監護。
2.密切觀察呼吸變化
胸椎結核手術易損傷胸膜,如果術中胸膜破壞小,則予以修補;若未發現,術後則易並發氣胸,嚴重者可能發生縱隔擺動造成患者突然死亡,因此觀察呼吸變化十分重要。本組病例中有一例患者,由於術中胸膜輕度受損未被發現,術後突然出現呼吸淺快、鼻翼扇動,自述胸悶氣短,我們立即報告醫生,並同時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迅速將床頭抬高,配合醫生進行對症處理,經以上及時正確地處理,患者症狀消失。
3.觀察切口滲血情況
由於胸、腰椎結核手術創傷較大,術中出血多,術後切口處放置引流管以便引出滲出液。一般病人術後引流管接負壓,術後引流量24h小於400ML。如果前4小時大於400ML,則應立即查血常規,急輸新鮮同型血400 ML,同時將負壓引流改為自然引流。此外還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如為淡血性液應考慮是否有腦脊液漏,若有腦脊液漏則將平卧位改為頭低腳高位或健側卧位,減少腦脊液的滲出,同時胸腰段支具加壓固定,以防翻身不當引起傷口疼痛及出血。咳嗽、打噴嚏時要先用手壓住傷口,防止用力過大而造成傷口裂開加重出血,特別要注意對髂骨取骨處的觀察。髂骨處血液供應豐富,切口處易發生滲血,主要需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情況。 4.密切觀察下肢感覺運動情況
脊柱結核病人術後密切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尤為重要,通常與術前相比較。若功能改善,表示脊髓壓迫已緩解,若功能變差或無恢復,則可能為脊髓水腫等,應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處理。
5.加強生活護理
患者術畢回病房後,先去枕平卧4-6小時,然後根據病情每2-3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必須保持正確的動作,防止脊柱扭轉造成內固定和植骨塊的松動、移位或脫落。翻身的方法是患者雙腿稍屈膝,護士一手托患者肩部,一手托臀部,雙手協同用力使患者側卧於一側;如有胸腔閉式引流管著,應保持引流管的通暢,為保持椎體穩定,在腰背部墊一硬枕支持,兩膝間放一軟墊,囑患者不要隨意翻動;截癱者足下放一硬枕防足下垂,卧氣墊床。為保持椎體穩定,還要解決患者的排便問題。
6. 預防術後並發症 內固定後,卧床時間大大縮短,術後三周可帶支具坐起或下地活動,但不能長時間離床做好預防褥瘡的護理。
7.預防肺部並發症
鼓勵患者咳嗽,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教患者以最大吸氣量和最大呼氣量為一次,每三十次為一組,每日不少於3組。如為胸腔閉式引流,保持引流管暢通,管道不打折、扭曲,每日用無菌鹽水更換水封瓶里的液體一次,注意水柱波動情況,防止引流管松動。霧化吸入每日三次,以稀釋痰液易咳出。鼓勵病人吹氣球,每日吹1-2次。 8.預防腹脹及便秘
術後病人如為胸腹聯合切口,囑病人等通氣以後再進飲食,一般後路手術6小時後方可進食,術後三天禁食牛奶及豆製品,這是因為術後腸管麻痹,腸蠕動慢再加上乳製品、豆製品產氣,易引起腹脹。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按摩,方法是:(1)患者雙手交叉放於腹部,以臍為中心按摩,先以順時針方向按摩30圈,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摩30圈為一組,每日做3組;(2)用單手,雙手放腹中部,做振顫動作,可調節胃腸功能。通過按摩無一例因便秘行清潔灌腸者。
9.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
囑患者隨時做全身肌肉靜止放鬆練習。在不影響脊柱穩定的情況下,強調四肢關節活動,對截癱患者,協助其進行被動功能鍛煉,根據病情掌握鍛煉量和方法。鍛煉原則是從小運動開始,逐漸加大,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10.出院指導
堅持葯物治療 脊椎結核用葯時間一般為4-9個月,服葯期間應特別注意觀察有無聽神經損傷的症狀,如耳鳴、聽力減退等。同時還應警惕功能受損及發生多發性神經炎的可能,定期檢查肝、腎功、血沉、血象,並向醫生報告主觀症狀。

3、脊椎矯正手術後營養

在傳統醫療護理模式中,醫生、護士、康復師各忙各的,醫生往往只關注手術過程,護士只是執行醫囑,康復師只是按照自己的套路進行康復治療,對病人的病情、做什麼樣的手術、手術方式和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術後怎樣康復護理等掌握得都比較膚淺。而病人最需要的卻是個性化服務。如果醫生、護士、康復師、患者之間沒有溝通很容易出問題。因為病人的情況各異,比如同是髖關節置換手術,有的病人手術後2~3天就能下地,有的病人則需要1~2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有的關節置換手術後關節的穩定性不好,如果康復師如果不了解情況貿然活動訓練,有可能發生脫位。有的骨折手術後要求早期活動,有的卻禁忌早期鍛煉。比如脊柱內固定手術後患者,護士為防止褥瘡可能使用氣墊軟床,這是禁忌的,因為有引起內固定錯位、斷裂的危險。另外,患者入院後最容易出現的抱怨和糾紛的原因就是「沒人理」,病人一天見不到醫生,心裡就發慌沒底。但客觀情況是,外科醫生經常因為做手術、出門診、處理病歷等原因不能時刻在病人身邊。一體化模式康復模式,每天兩次的常規訓練操作,使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語言和肢體接觸增加,感情交流增加,在患者身上花的時間增加,用患者的話說:「醫護人員真拿咱們當會事兒了」。感到受重視,病人就會心裡很踏實,減少溝通不足引起的糾紛,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許多患者反映,醫生、護士、康復師和病人緊密聯系在一起,醫生安排手術治療有條不紊,患者和家屬對病情、治療和康復等各種情況都非常清楚,在術前術後經常給講解病情和注意事項,使患者不僅對病情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而且還懂得了許多康復、保健知識。患者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哪些問題要注意,整個治療過程都很配合,也很愉快,康復得也較快。

脊椎手術後的營養方案
交通事故是導致脊髓損傷的首要原因,佔46.9%。交通事故所致脊髓損傷中,司機和乘後座人員發生率分別佔25.2%和24.4%;副駕駛位置乘坐人、騎自行車和駕駛摩托車者,分別佔21.0%、18.5%和10.9%。脊髓損傷會伴發頸椎、胸椎、胸腰、腰椎、骶椎骨折,導致肢體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大小便障礙。由於脊椎骨折導致的椎體移位、碎骨塊、椎間盤等組織直接壓迫脊髓,導致出血、水腫、缺血甚至是脊髓的斷裂和完全挫滅。損傷造成的人體感覺的減弱和喪失、運動機能的障礙、括約肌功能的失調常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是生命危險。傷者會感到腰背部的劇烈疼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捫及局限性後突畸形。特別是脊髓損傷後,損傷椎體平面以下皮膚的痛覺、觸覺、溫度覺減弱或消失,下肢運動功能出現障礙,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大小便失控現象,如尿瀦留、尿失禁、腹瀉和便秘等。
一、飲食方面:
首先飲食要合理。如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間的比例,鈣、磷之間的比例失調,不僅不能糾正骨質疏鬆症,反而會加重病情。因此,在這里我建議最好讓你弟弟能夠調理飲食習慣,理性地養成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和各種蔬菜類(綠色、黃色和瓜茄類)搭配混食兼用的習慣,使體內鈣與磷的乘積相對穩定,才是正確飲食之道。其次飲食要有重點。脊椎手術後鈣的流失很大,所以我們常日里應該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蛋類和瘦肉等,重點補鈣。
二、運動方面:
手術後在脊髓功能不斷恢復的同時,應當積極鍛煉四肢的肌肉力量及功能活動。上肢的鍛煉,包括肩臂腕的活動以及握拳練習,還有手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穿針、系衣扣、拿筷子等,或者通過健身球的練習增強手的力量和靈活性。下肢的鍛煉,包括股四頭肌的收縮練習、抬腿、踢腿等動作的練習,病人也可在家屬和陪護人員的陪同或攙扶下練習行走,以增強下肢力量。
二、營養補充品:
1、紐崔萊蛋白質粉
蛋白質是形成肌肉、韌帶、骨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2、天然B族維生素
維生素B族是神經工作時需要的營養素,不僅可以緩解疼痛,還起到解除疲勞的作用。 B1,B6,B12可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
3、維生素C
脊椎間的纖維環是由結締組織形成的,結締組織的形成離不開維生素C,要形成結實強健的纖維環,維生素C是不可缺少的。
4、小麥胚芽油(Ve)
維生素E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流、消除肌肉緊張的作用,用於緩解疼痛。
5、鈣鎂片
鈣是骨的主要成分,手術後大量流失,所以要充分攝取。另外,鈣還有神經傳導和緩解疼痛的作用。

4、脊椎手術後吃什麼好

手術治療後,涉及到很多地方的治療性創傷。
針對軟組織的創傷術後不宜吃保健品。
宜喝湯水補血,最好是,田七乳鴿湯,紅棗枸杞烏雞湯,酸棗仁豬肝湯。

常見的補血食物--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二十倍,鐵質含量豐富,其他還有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並有利尿及健胃作用。

龍眼肉:龍眼肉就是桂圓肉,福肉,每年夏季並有新鮮龍眼上市,這是民間熟知的補血食物,因為所含鐵質豐富而且還含有維生素A、B、葡萄糖、蔗糖等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之不眠症,產後婦女吃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咸蘿卜干:蘿卜干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是第一級的養生食物,雖然常年供應既咸且爽,吃起來特別有一種風味,營養又多,其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香菇,黑米等鐵質較多的食品。
黑豆:中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尤其是黑豆可以生血烏發,黑豆的吃法隨各人之便,產後可用烏豆煮烏骨雞。

發菜:發菜色黑似發,質地較發粗而滑,內含鐵質所以能 補血,常吃又能使發烏黑,婦女產後也可用發菜煮湯做菜,作為補血之用。

胡蘿卜胡蘿卜即紅蘿卜,日本人稱作人參,含有維生素BC,且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對補血極有益,所以把胡蘿卜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

麵筋:民間食品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麵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美味食品。

菠菜:又稱菠菱菜,是有名的補血食物,含鐵質的胡蘿卜素相當豐富,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其他含有鐵質的食物,在果類中以葡萄乾、李子干、杏子干、桃子干為最多。

5、脊柱手術後應如何護理

一般來說,如果手術成功的話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但如果在康復期不注意衛生或運動節制而導致刀口破裂.那麼很容易發生後期感染.這樣就很危險了.
康復期一般應由專門護理人員全程式陪護進行鍛煉,一般以每天兩次,時間為早飯前半個小時,散步到稍感到疲勞為止.晚飯前半個小時也同上.注意讓病人的手部加強鍛煉,常作抓放運動.每天以二十次為佳,但也是分兩次完成.早晚各一次.鍛煉時千萬不能過累,更不能受任何程度的傷害.更重要的是讓病人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情.這對快速康復很重要.

6、腰椎釘棒內固定術手術配合課件

原發布者:鑫淼圖文

2016.12hehe 脊柱骨折LOGO脊柱骨折多見男性青壯年。大多由間接外力引起,如由高處跌落時臀部或足著地、沖擊性外力向上傳至胸腰段發生骨折;少數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壓傷、汽車壓撞傷或火器傷。一般以胸腰段脊柱骨折多見5%--6%。脊柱骨折可以並發脊髓或馬尾神經損傷,病情嚴重者可致截癱,甚至危及生命;治療不當的單純壓縮骨折,亦可遺留慢性腰痛。 主要介紹內容LOGO31脊柱基礎知識及骨折內固定術的相關知識2護理配合33認識釘棒內固定器械 LOGO(圖1)7塊頸椎,(圖2)12塊胸椎,(圖3)5塊腰椎,(圖4)1塊尾椎,(圖5)骶椎 脊柱外科手術常見手術入路LOGO頸椎入路前路頸椎病灶清除術頸椎前固定術動脈受壓病變治療頸神經要或椎後路頸椎後融合術及椎板切除術胸椎入路後外側入路適用於胸椎結核病灶清除椎體前側入路適用於顯露T4到T11的胸腰椎入路:胸腹聯合切口適用於胸腰段脊柱側彎病人1的前路松解,脊柱後凸病人的 手術護理配合要點LOGO洗手護士巡迴護士配-根據手術方式,准備好物品-做好醫護人員自我防護工作合-考慮病人舒適度,擺好俯卧位 物品准備LOGO儀器:C臂機電刀機雙極電凝器械:基本包+闌尾包+腰椎包+脊柱拉鉤釘棒內固定常規器械包釘棒內固定特殊器械包釘棒螺釘包一次性物品:腦棉片骨蠟雙袋吸引管24號刀片11號刀片 常用器械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7、脊椎手術後怎樣做康復運動?

近年來研究表明 ,頸椎病大有年輕化之勢 ,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由於頸椎所處位置的特殊 ,手術治療有一定的風險性 ,因此 ,一般採取非手術治療 ,但療效往往不盡人意。要想達到防治頸椎病的目的 ,可以多做運動 ,但想要有成效 ,則必須有毅力和恆心 ,堅持每天做。

按揉後頸患者坐或站立位 ,以一隻手的手掌覆蓋在頸後 ,拇指與其餘四指分開 ,分別放在頸椎的兩側 ,五指自後開始向肩部自上而下均勻用力按揉 ,往返 20~ 30次 ,約 10分鍾 ,對緩解頸肌緊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肩關節的功能都有良好作用。

雙手托顱病人站立 ,頭微後仰 ,雙手交叉托於頭後方 (相當於顱骨的枕骨粗隆部 ),向上提托頭頸 ,一張一弛 ,往返 30~ 50次 ,可同時配合胸部後仰 ,以活動脊柱的上部及胸廓、肩背等部位 ,達到放鬆諸關節的作用。

與項爭力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自然直立。反復做抬頭看天、低頭看地活動。它能增強頸部肌力、改善頸部血液循環、解除頸肌痙攣。練習時 ,胸部應保持不動 ,抬頭時應盡量上抬 ,以能看到頭頂上方的物體為宜 ;低頭時 ,下頜盡量內收 ,以便能使下巴與胸部相觸。抬頭時深吸氣 ,低頭時深呼氣。動作幅度由小及大 ,由慢到快 ,以病人能忍受為度。

往後觀望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兩眼平視 ,頭頸部反復向左及向右旋轉。活動范圍自小而大 ,但不可強求增加幅度 ,次數也不要太多 ,一般 20~ 30次即可。已患有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不宜做此鍛煉 ,否則 ,可致跌倒。

頸項側彎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分別作頸椎左右交替的側彎活動 ,往返 20~ 30次。在做活動時 ,動作不要大 ,以舒適為度。

前伸探海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頸前伸並側轉 ,窺探前下方 ,猶如向海底窺探物體一樣 ,左右交替 ,反復進行。在練勻時動作要自然、連續、和緩 ,頭頸始終保持前屈位。

金獅搖頭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頭頸先按順時針方向環繞數周 ,再按逆時針方向環繞數周 ,或兩種方向交替進行。搖頭的速度不能快 ,動作不能大 ,以免發生跌倒。椎動脈型頸椎病及頸椎手術後的病人慎用此法。患有高血壓、腦栓塞、貧血、內耳眩暈者禁用此法鍛煉。

與脊柱手術的配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