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氣從哪裡來,又該怎麼排出去呢?
很多人身體上都會有濕氣,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身體上的濕氣到底從哪裡來的,又應該怎麼去除。實際上身體裡面的濕氣與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工作環境以及生活習慣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身體裡面的濕氣到底從哪來的,以及如何去除吧。希望對我們養生有幫助。
身體濕氣從哪兒來
濕為長夏(夏至至處暑這5個節氣)的主氣,因此濕邪致病夏天居多,但四季均可發生。外濕常由於大氣中霧露雨濕過盛,或居處潮濕、涉水冒雨、衣濕裹身、 長期水中作業等,在正氣虛弱的情況下,濕氣侵犯人體導致疾病;內濕多因脾胃功能失常而生,主要是由於過食生冷寒涼、肥甘厚味,或飲食不潔、飢飽失常、勞倦太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體內水濕滯留而形成。
身體濕氣怎麼祛除?
寒濕試試中葯泡腳方。選取老薑、肉桂、牛膝、秦艽、澤蘭、桑枝、獨活等具有散寒除濕功效的中葯材各適量,加水煎煮20分鍾即成。待葯液晾至40攝氏度左右時,倒入木桶。泡腳半個小時,深度以淹沒腳踝為佳。泡腳的同時揉搓腳掌心的湧泉穴和腕背橫紋中點處的陽池穴,祛寒濕效果更好。
拔罐瀉火除濕熱。濕熱多表現為四肢關節紅腫熱痛,觸摸疼痛加劇,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溏、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渴自汗等症。
拔火罐是祛除濕熱的好方法,安全又簡便。平行脊柱左右旁開兩橫指的經絡是膀胱經,其上有一系列穴位,叫做背俞穴,分別對應我們的五臟六腑。在背俞穴拔罐可以把體內的濕熱吸出去,達到祛風除濕、清熱瀉火、行氣通絡的作用,治療相應的臟腑疾病。
日常還有一個調理的小方法,也可一試:每天按摩曲池穴(屈肘,肘橫紋末端向外兩橫指處)1~2次,每次1~3分鍾,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作用。體內有濕熱的人,日常宜食黃芽、絲瓜、冬瓜等食物,不宜吃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身體裡面的濕氣適合我們生活中的環境和行為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想去除濕氣的話,我們可以泡腳,也可以拔罐去濕,另外我們還可以適當的按摩一些穴位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吃一些黃瓜絲瓜等食物。這樣都可以有效的祛除體內的濕氣。
2、動物都和人一樣有五臟六腑嗎
如果你是泛指內臟,應該說脊椎動物都有,只是魚類的稍少點,提一下:魚鰾相當於肺。
無脊椎動物也不能說沒有,但多是很簡單的,不能用五六這樣的詞,這其中昆蟲的最多,但也不能與脊椎動物相提並論。
3、脊柱與臟腑有怎樣的對應關系?
從中醫經絡上說:脊柱和五臟六腑,脊柱稱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也是支撐著整個身體,脊柱旁掛著人體的五臟六腑,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脊柱旁開0.5寸是內膀胱經,旁開1寸是外膀胱經。從頸椎下來(頸椎有7椎,第一椎在內,不容易摸到,第7椎就和大椎連接,下來就是所說的3肺5心,就是胸椎第3椎是肺第5椎的心。再是肝膽、脾胃、大腸、小腸、左腎、右腎、膀胱了)。中醫經絡還講中醫五行,木、火、水、金、土。分別對應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與脊柱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