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灰質炎是什麼啊
這是書面專業的說法,通俗講就是小兒麻痹症.
急性傳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經系統。患者多為一至六歲兒童,主要症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發生癱瘓。俗稱小兒麻痹症。
脊髓灰質炎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包括程度很輕的非特異性病變,無菌性腦膜炎(非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和各種肌群的弛緩性無力(癱瘓性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病毒是一種體積小(22~30nm),單鏈RNA基因組,缺少外膜的腸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為三種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導致癱瘓,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接觸性傳染病。隱性感染(最主要的傳染源)在無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見,而明顯發病者少見;即使在流行時,隱性感染與臨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過100:1。一般認為,癱瘓性病變在發展中國家(主要是熱帶)少見,但近來對跛行殘疾的調查發現這些地區的發病率達到美國接種疫苗以前的高峰發病年份。這些地區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都很差,病毒傳播廣泛,終年發病,因而小兒在生後幾年內就獲得感染和免疫,而不發生大流行。癱瘓病例中,90%以上發生於5歲以前。相比之下,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好的經濟發達國家,感染的年齡往往推遲,許多年長兒和青年人仍然是易感者,夏季流行在年長小兒中越來越多。在工業化國家,由於疫苗的廣泛使用,脊髓灰質炎目前已基本消滅。在全世界范圍內,消滅脊髓灰質炎已經為時不遠。
臨床表型差異很大,有兩種基本類型:輕型(頓挫型)和重型(癱瘓型或非癱瘓型)。
輕型脊髓灰質炎占臨床感染的80%~90%,主要發生於小兒。臨床表現輕,中樞神經系統不受侵犯。在接觸病原後3~5天出現輕度發熱,不適,頭痛,咽喉痛及嘔吐等症狀,一般在24~72小時之內恢復。
重型常在輕型的過程後平穩幾天,然後突然發病,更常見的是發病無前驅症狀,特別在年長兒和成人。潛伏期一般為7~14日,偶爾可較長。發病後發熱,嚴重的頭痛,頸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時有感覺過敏和感覺異常,在急性期出現尿瀦留和肌肉痙攣深腱反射消失,可不再進一步進展,但也可能出現深腱反射消失,不對稱性肌群無力或癱瘓,這主要取決於脊髓或延髓損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於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於呼吸中樞本身受病毒損傷所致。吞咽困難,鼻反流,發聲時帶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體征。腦病體征偶爾比較突出。腦脊液糖正常,蛋白輕度升高,細胞計數10~300個/μl(淋巴細胞占優勢)。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
治療是對症性的。頓挫型或輕型非癱瘓型脊髓灰質炎僅需卧床幾日,用解熱鎮痛葯對症處理。
當急性脊髓灰質炎時,可睡在硬板床上(用足填板,有助於防止足下垂)。如果發生感染應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並大量飲水以防在泌尿道內形成磷酸鈣結石。在癱瘓型脊髓灰質炎恢復期,理療是最重要的治療手段。
脊髓病變引起呼吸肌麻痹,或者病毒直接損害延髓的呼吸中樞引起顱神經所支配的肌肉麻痹時,都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此時需要進行人工呼吸。對咽部肌肉無力,吞咽困難,不能咳嗽,氣管支氣管分泌物積聚的病人,應進行體位引流和吸引。常需要氣管切開或插管,以保證氣道通暢。在呼吸衰竭時常發生肺不張,故常需作支氣管鏡檢查及吸引。有關呼吸重症監護的進一步細節可參見第66節。若無感染不主張用抗菌葯。
2、酸中毒對微循環的作用是?
酸中毒是指體內血液和組織中酸性物質的堆積,其本質是血液中氫離子濃度上升、PH值下降。在病理情況下,當體內[BHCO3]減少或[H2CO3]增多時,均可使[BHCO3]/[H2CO3]比值減少,引起血液的pH值降低,稱為酸中毒。體內血液和組織中酸性物質的堆積,其特點是血液中氫離子濃度上升、PH值下降。
病因
1.代謝性酸中毒
代謝性酸中毒的特徵是血漿[HCO-]原發性減少、pH呈降低趨勢。
代謝性酸中毒又可根據陰離子間隙(AG)是否增加分為二類:AG增加類代謝性酸中毒,病人血漿[Cl-]水平正常,亦即文獻上經常提到的正常血氯性代謝性酸中毒。陰離子間隙正常類代謝性酸中毒,病人血漿[Cl-]水平卻升高,亦即文獻上經常提到高血氯性代謝性酸中毒。
2.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中毒的特徵是血漿[H2CO3]濃度升高、pH呈降低趨勢。
(1)呼吸中樞抑制 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如延腦腫瘤、延腦型脊髓灰質炎、腦炎、腦膜炎、椎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顱內壓升高、顱腦外傷等時,呼吸中樞活動可受抑制,使通氣減少而CO2蓄積。此外,一些葯物如麻醉劑、鎮靜劑、鎮靜劑(嗎啡、巴比妥鈉等)均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劑量過大亦可引起通氣不足。碳酸酐酶抑制劑如乙醯唑胺能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前已述及。它也能抑制紅細胞中的碳酸酐酶而使CO2在肺內從紅細胞中釋放減少,從而引起動脈血Pco2升高。有酸中毒傾向的傷病員應慎用此葯。
(2)呼吸神經、肌肉功能障礙 見於脊髓灰質炎、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e綜合征)肉毒中毒,重症肌無力,低鉀血症或家族性周期性麻痹,高位脊髓損傷等。嚴重者呼吸肌可麻痹。
(3)胸廓異常 胸廓異常影響呼吸運動常見的有脊柱後、側凸,連枷胸(FlailChest),關系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心肺性肥胖綜合征(Picwick綜合征)等。
(4)氣道阻塞 常見的有異物阻塞、喉頭水腫和嘔吐物的吸入等。
(5)廣泛性肺疾病 是呼吸性酸中毒的最常見的原因。它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嚴重間質性肺疾病等。這些病變均能嚴重妨礙肺泡通氣。
(6)CO2吸入過多 指吸入氣中CO2濃度過高,如坑道、坦克等空間狹小通風不良之環境中。此時肺泡通氣量並不減少。
診斷
1.入院後立即測定血常規,紅細胞比容,血氣分析,二氧化碳結合力,血鈉、鉀、氯、鈣、磷、尿素氮,以後酌情查血鉀、鈉、氯,血氣及二氧化碳結合力每日或隔日1次,直到正常為止。立即測定尿常規、酮體、鈉、鉀、氯、鈣、磷及pH。
2.心電圖檢查,在治療前及治療開始後4~6小時各查1次,酌情復查。必要時測血乳酸含量。
3.記錄24小時內液體出入量種類,尤應注意尿量。
治療
1.按內科一般護理常規。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病因治療。
3.如有脫水現象,即予靜脈輸入5%葡萄糖液及生理鹽水,視病情決定補液量。
4.鹼性葯可選用5%碳酸氫鈉靜滴,或用11.2%乳酸鈉(乳酸性酸中毒除外)。忌用鈉鹽者,可選用7.28%氨基丁三醇(THAM)稀釋一倍後靜滴。以上葯物視臨床表現及血氣分析結果,一天可重復1~2次。
5.危重患者使用鹼性葯物治療。
6.按檢驗結果糾正電解質紊亂。
7.糾正酸中毒後出現抽搐可能低血鈣。
3、脊椎灰質疫苗有什麼反應
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後有什麼反應?
服用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後一般無任何不良反應,它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極個別兒童服用可能出現發熱、嘔吐、皮疹或輕度腹瀉等反應。一般持續時間都很短,症狀便可消失。
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怎麼樣?
服用脊髓灰質炎疫苗3劑後,血清中和抗體陽性率可達95%以上,腸道局部產生分泌型抗體,可阻止野病毒在腸道生存。
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免疫效期多長?
按規定的免疫程序服苗後,即可獲得良好的免疫性。第一年抗體稍有下降,大約下降1/3,三年內抗體水平趨於穩定。一項5年的隨訪觀察,免疫後血清中和抗體滴度>1:10,5年後滴度> 1:2者, Ⅰ型、Ⅱ型為98%,Ⅲ型為84%。還有一次隨訪4年研究,94%以上的兒童,Ⅰ、Ⅱ型中和抗體滴度在1:4以上,Ⅲ型為75%。在服苗後8年,仍有中和抗體可以檢測到。一般認為有效保護期為3年。
脊髓灰質炎疫苗的保護效果是多少?
TOPV是減毒活疫苗,偶爾超劑量服用或多次服苗對人體無害,個別人可能出現腹脹或腹瀉,但症狀很快就會消失。
4、脊髓灰質炎後遺症為什麼會導致脊柱姿勢性側凸?
您好,脊髓灰質炎是因感染了脊髓灰質炎病毒而引起的疾病。發病後病毒主要侵犯脊髓灰質運動神經,中心區神經細胞壞死,中心區周圍炎性浸潤、水腫,導致相應周圍神經癱瘓。嚴重者,患兒死於急性期。病情較輕的可遺留軀干及肢體畸形。後遺症有:如馬蹄內翻足畸形、高弓足、脊柱側凸、骨骼發育畸形、肌肉廢用性萎縮等。建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後遺症畸形可以進行功能訓練,支架保護和選用適當的手術治療。
5、脊髓和脊椎的關系,一直沒搞清楚,脊髓是在脊椎里嗎?,脊椎只是指背上那一豎條的骨頭嗎?每個脊椎里都...
自己看圖吧,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追問!
脊髓是在脊椎里嗎?
脊髓在椎管里。
脊椎只是指背上那一豎條的骨頭嗎?
是的。
每個脊椎里都有脊髓嗎?
不能這么說,是貫穿整個椎管的。
脊髓只有脊椎里有嗎?
是的。毫無疑問,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
還有灰質和白質是屬於脊髓部分嗎?
是的呀。腦和脊髓都分灰質和白質。
我看見脊髓橫解剖圖灰質中間還有一個小洞那又是什麼?
看看圖,中央管。
6、強直性脊椎炎和脊髓灰質炎是一樣的嗎
這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後者是傳染病。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桿菌)與易感者自身組織具有共同抗原,可引發異常免疫應答。是四肢大關節,以及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炎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是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一種。該病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屬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傳染病,脊髓灰質炎病毒為嗜神經病毒,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運動神經細胞,以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損害為主。患者多為1~6歲兒童,主要症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發生分布不規則和輕重不等的遲緩性癱瘓,俗稱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包括程度很輕的非特異性病變,無菌性腦膜炎(非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和各種肌群的弛緩性無力(癱瘓性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患者,由於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受損,與之有關的肌肉失去了神經的調節作用而發生萎縮,同時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縮,使整個機體變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