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的運動康復

脊柱的運動康復

發布時間:2020-11-15 17:23:22

1、人人都需要的體態糾正——完美剖析脊柱側彎,看上海體適能線上運動康復課有解說? AFCC

有這樣的課程,現在afcc在線直播這種課程,可以去看一下

2、脊柱側彎可以通過運動康復來矯正嗎?怎麼調整?

可以找比較專業的康復中心制定個性化的康復體操來進行矯正

3、輕微腰間盤突出可以做些什麼康復運動

由於腰椎間盤突出是種退行性病變,因此要想讓這種腰腿痛完全斷根是不太可能的;惟有平時注意自我保健,方可緩解症狀,預防疼痛再度發作。 現介紹一套家庭自我保健操,由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者不妨每天做1—2次。 第一節:俯卧位,平卧在硬板床上,做好預備動作。 第二節:俯卧位,用雙肘關節撐起堅持3分鍾,然後復原修整1分鍾,重復 6--8次。 第三節:俯卧位,用雙手撐起,肘關節伸直,堅持3分鍾後復原1分鍾,重復6—8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氣,然後吐氣,吐盡為止。此時會感覺腰部下沉,使腰椎盡量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生理曲度。 第四節:利用家中的熨衣板或木板,再加一條安全帶或強力皮帶,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雙手撐起,堅持3分鍾後復原,反復6—8次。 第五節:俯卧,腹下放一個枕頭,雙手扣緊於背後,將雙腿、頭部和肩膀盡量提起,堅持一秒鍾後,然後放下鬆弛,重復6~8次。 第六節:放鬆動作。做完上述練習後,做一下屈曲膝關節的動作。 以正確坐姿休息片刻,即坐在硬椅子上,臀部緊靠椅背根部,若有條件最好是在椅背中央放置一個圓柱形靠背,肩胛骨盡量緊靠椅背,雙腿自然放鬆。 第七節:站立伸展。直立,雙腳微微分開,手放腰背部,四指並攏。手指向後,以雙手作支柱,盡量將腰以上身軀向後彎,雙膝要保持挺直。維持一兩秒鍾,然後回到開始位置。每次重復練習時,盡量嘗試將上半身彎得比前一次更後、更彎,以達到最大可能的伸展度。 腰突症引發腰腿痛者還應遵守以下三點: 1.每晚睡硬板床。 2.仰卧位時,腰下墊只薄軟的小枕頭。 3.當腰腿痛急性發作、疼痛劇烈時,應立即卧床休息。如果不能平卧,可側卧或俯卧。此時不要做上述保健操。在三四天內,應避免做向前彎曲的動作,如彎腰掃地、拖地、洗頭等。
滿意請採納

4、脊柱側彎,如何通過運動進行康復?

如果能運動的情況下可以練習瑜伽改善
首先看你的側彎是s還是c型的
s比較麻煩
c型的可以通過瑜伽的體式改善縮短得一側
加強一側的肌肉力量從而讓兩邊均衡就可以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希望採納!

5、我做了脊柱側彎手術,打了二十三個鋼 釘,兩個拉桿,怎樣做康復鍛煉

?

6、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復鍛煉應注意哪些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一、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進行功能鍛煉時一定要保證自己的關節完全的強直,因為骨橋是要通過關節的,所以禁止該關節功能的鍛煉,以避免造成嚴重的損傷。 二、患者在進行運動時,對動作的進行要求不要多大,同時也要禁止用力氣過猛或強行去鍛煉,這樣不但不會痊癒反而會造成骨橋的骨折肌腱的損傷。 三、患者在日常的基本功能鍛煉中,患者所進行的動作必須要緩慢,並且還要堅持持續的用力,然後逐漸的加力,等肌肉的肌腱疲勞了,這樣關節的功能就能改善。在鍛煉時,強直性脊柱炎的功能鍛煉一定要本著循序漸進的重要原則,在時間上從短到長,在次數上從少到多,在力量上逐漸加大,這樣才能有效的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7、強直性脊柱炎的康復鍛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原因未明,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關節、髖關節、椎間關節、肋椎關節,以骶骼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另外約1/3患者可見周圍關節如肩、肘關節病變。其治療方法主要是:葯物治療、物理療法、手術療法等,病情有所好轉後尤其應注意康復期的鍛煉:1.日常姿勢訓練1)站立:頭保持中位,下頜微收,肩部自然放鬆;腹略內收、雙腳與肩等寬,踝、膝、髖等關節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2)坐位:應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勞累時可將臀部後靠,腰背緊靠在椅背上休息;3)卧位:應睡硬板床,宜仰卧、側卧輪流交替,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枕頭不宜過高或不用枕頭,另外每日晨起或睡前可俯卧5分鍾。2.功法鍛煉1)功法1:仰卧雙腳並擾,腳尖向上,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自然呼吸約3分鍾,然後先吸氣,用意念將氣送入下丹田,同時腰部、臀部向上拱起,將勁力集中在腰和肩背部,呼氣時腰、臀部落下,如此反復數10次;2)功法2:雙腿並攏站立(腳尖腳跟內側並齊),雙手叉腰,以腰為運動點向左、向後、向右,向前轉動50次,再反向轉動50次;3)功法3:雙手叉腰,向後退走10分鍾 以上功法,動作比較和緩,活動度不大。加大活動量的功法可選擇易盤經、五禽戲、鶴翔樁或太極拳等。
地址:昆明人民西路183號

8、脊椎手術後怎樣做康復運動?

近年來研究表明 ,頸椎病大有年輕化之勢 ,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由於頸椎所處位置的特殊 ,手術治療有一定的風險性 ,因此 ,一般採取非手術治療 ,但療效往往不盡人意。要想達到防治頸椎病的目的 ,可以多做運動 ,但想要有成效 ,則必須有毅力和恆心 ,堅持每天做。

按揉後頸患者坐或站立位 ,以一隻手的手掌覆蓋在頸後 ,拇指與其餘四指分開 ,分別放在頸椎的兩側 ,五指自後開始向肩部自上而下均勻用力按揉 ,往返 20~ 30次 ,約 10分鍾 ,對緩解頸肌緊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肩關節的功能都有良好作用。

雙手托顱病人站立 ,頭微後仰 ,雙手交叉托於頭後方 (相當於顱骨的枕骨粗隆部 ),向上提托頭頸 ,一張一弛 ,往返 30~ 50次 ,可同時配合胸部後仰 ,以活動脊柱的上部及胸廓、肩背等部位 ,達到放鬆諸關節的作用。

與項爭力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自然直立。反復做抬頭看天、低頭看地活動。它能增強頸部肌力、改善頸部血液循環、解除頸肌痙攣。練習時 ,胸部應保持不動 ,抬頭時應盡量上抬 ,以能看到頭頂上方的物體為宜 ;低頭時 ,下頜盡量內收 ,以便能使下巴與胸部相觸。抬頭時深吸氣 ,低頭時深呼氣。動作幅度由小及大 ,由慢到快 ,以病人能忍受為度。

往後觀望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兩眼平視 ,頭頸部反復向左及向右旋轉。活動范圍自小而大 ,但不可強求增加幅度 ,次數也不要太多 ,一般 20~ 30次即可。已患有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不宜做此鍛煉 ,否則 ,可致跌倒。

頸項側彎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分別作頸椎左右交替的側彎活動 ,往返 20~ 30次。在做活動時 ,動作不要大 ,以舒適為度。

前伸探海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頸前伸並側轉 ,窺探前下方 ,猶如向海底窺探物體一樣 ,左右交替 ,反復進行。在練勻時動作要自然、連續、和緩 ,頭頸始終保持前屈位。

金獅搖頭病人站立 ,雙手叉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頭頸先按順時針方向環繞數周 ,再按逆時針方向環繞數周 ,或兩種方向交替進行。搖頭的速度不能快 ,動作不能大 ,以免發生跌倒。椎動脈型頸椎病及頸椎手術後的病人慎用此法。患有高血壓、腦栓塞、貧血、內耳眩暈者禁用此法鍛煉。

9、脊柱側彎怎麼鍛煉 8種鍛煉方法恢復脊柱側彎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療。

脊椎側鍛煉方法: 俯卧向前伸一隻手臂。在床上趴著挺直身體,用脊柱側彎的另一隻手使勁前前伸,同一側的手後伸,並且做抬頭挺胸的動作。體轉動作。兩腳分開站立,轉動身體軀干,向胸椎曲凸的相同方向的做體轉運動。做完一次體轉動作後,兩只手輕輕的放在體側,再重復做此動作,在做的時候兩條腿要伸直,雙腳不能移動,避免影響練習效果。

一隻手臂外振動作,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身體的外側使勁舉起,再使勁放到身體的前內側,反復練習。 手裡拿著東西向側上方擺動伸展。趴在墊子上,兩手比肩寬,手裡拿著東西,抬起胸部並挺起腹部,使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胳膊彎曲,同一側的手臂伸直使勁向側凸面用力。

面對著助木,伸直手臂握緊使身體倒立,慢慢向左右擺動腰和腿,並且移動抓緊肋木的雙手,反復練習。正面雙手握緊單杠,兩條腿並攏向左右兩側擺動,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反復練習30到50次。凹側臂手握著單杠倒立20到30秒鍾。

一隻胳膊拉橡皮筋,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手抓著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像側面平舉,使勁向身體的另一側拉引。一隻胳膊上舉啞鈴,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凹側手拿著啞鈴,向上舉起的時候伸直手臂,放下的時候屈肘,啞鈴到肩的側面時候停止。

(9)脊柱的運動康復擴展資料:

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它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正常人的脊柱從後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干兩側對稱。如果從正面看有雙肩不等高或後面看到有後背左右不平,就應懷疑「脊柱側凸」。這個時候應拍攝站立位的全脊柱X線片,如果正位X線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度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凸。

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較重的脊柱側凸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使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輕度的脊柱側凸可以觀察,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脊柱側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兒童的常見疾病,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10、強直性脊柱炎康復鍛煉?

目的、意義
保持未受累錐體和關節的活動功能,維持正確的生理姿勢,防止脊柱、關節畸形的發生;

(1)加大脊柱及四肢關節的活動度和靈活性,預防或延緩畸形的發生;

(2)增強腰背肌、肩帶肌等肌肉的力量,發揮肌肉關節的代償功能,改善受累關節的活動,緩解病情;防止或減輕肢體因廢用導致肌肉萎縮,維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鬆

(3)充分發揮膈肌和肋間肌對胸廓呼吸功能的代償作用,同時加強訓練胸式呼吸可防止和改善肋椎關節的活動功能;

(4)培養患者科學鍛煉的意識,調動患者治療疾病的積極性,增強患者對疾病康復的信心。

·關鍵提示·

體療康復時的運動強度是體療效果的關鍵,予以有效控制十分重要。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年齡大多較輕,運動強度大小可按下列公式加以控制:( 220- 年齡)X 50-70%。初始鍛煉時可取低強度 (50% ),適應後逐漸加大強度至安全心率范圍上限(70% );若身體素質較好、平素愛好運動,也可 參照(運動適宜心率 170—年齡)的公式控制運動強度,或視自身情況自行掌握。以不引起疲勞、不引起新的疼痛和關節肌肉的明顯酸痛、不影響日常生活為適度。運動項目患者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身體情況選擇採用。

運動項目選擇

鑒於該疾病的」涮氐悖常用的運動項目應包括:保持正確的體位和姿勢;身體局部功能鍛煉;低強度有氧運動;全面身體素質訓練等。

方法介紹

1 保持正確的體位和生理姿勢

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中時刻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體位,糾正不良習慣對於預防畸形非常重要。站立及行走時盡量抬頭、挺胸、收腹,必要時可訓練背靠牆站立,以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坐位宜使用直背硬靠椅,上身挺直收腹,盡可能向後靠緊椅背,髖、膝屈曲90度,避免坐矮板凳或沙發,以免彎腰時間過久;卧位要求睡硬板床,定期定時仰卧位,病人需卧硬板床。應盡量採用仰卧位或俯卧位,避免側卧位,特別是屈腿側卧位,即避免頸、胸椎前屈體位。疼痛嚴重病人,由於屈曲位可以減輕疼痛,常使脊柱處於屈曲位,可導致脊柱駝背畸形。低枕頭有利於防止胸段脊柱後凸畸形發生,對於頸椎受累患者,更應該應用低枕頭來防止頸椎的反弓畸形。枕頭的高度以能保持頸椎的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增加上胸椎後突為度。一般10cm高即可,枕頭盡量放在頸中段,枕部盡量少枕枕頭。每天還應利用自身重力於晨起、睡前早晚各取一次俯卧位,時間 10-20分鍾,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呼吸,急性發作期患者大多需要卧床休息,對此尤其需要注意;看書,讀報、寫字時,視線應與書報保持平行高度,避免頸椎過久後仰或前傾。以上患者不論作何選擇,都不可長時間地採用同一種體位和姿勢,應適當變換體位,並與散步、身體活動交替進行,以維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防止因不良的姿勢和體位加速加重畸形的形成。而脊柱生理曲度已經消失或已有強直者,除注意上述種種外,還可於平卧位時背部墊置一枕,以防或延緩脊柱後凸畸形的形成。

·關鍵提示

姿勢治療是康復治療中很重要的環節,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無論是站坐均應盡量保持脊柱的伸直位並保證脊柱正常生理弧度的存在。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腰背活動受限、腰部僵硬多是可逆的,此期正確姿勢和體位的維持十分關鍵,它對於防止和延緩畸形常常有著葯物、理療等無法替代的作用,患者對此應予以重視。同時,該疾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性,且發病年齡較輕,發病隱匿,因而,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盡早實施體療,對這類人群而言,較一般人群意義更大。現在的正確姿勢可以避免將來的駝背和畸形,讓患者每時每刻記住、做到。

2 胸廓運動和深呼吸運動為防止」瀋閑械醬鐨夭渴購粑受限,胸廓運動及深呼吸運動以最大限度擴張胸廓十分必要。二者往往同時進行。

方法:
1站立位,挺胸收腹、經鼻腔深吸氣,兩臂同時外展與肩平行,後經口腔緩慢呼氣,同時兩臂緩慢放下於體側,還原。視情況重復數遍。

2 面對牆角站立,收腹挺胸,頭盡量後仰,兩臂伸直雙手平肩支撐在兩面牆上,作1分鍾深呼吸;而後雙手於兩面牆上往上作做爬牆動作。重復做 5 次。其他專項呼吸體操、上肢伸展運動、廣播體操之擴胸運動等也具有相同作用。該項運動不受時間、地點、體位限制,隨時隨地均可進行,但至少每天應早、中、晚各 1 次,若能持之以恆,對該病大有益處。要求:練習時,深呼吸運動最好將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結合交替進行。腹式呼吸是膈肌引起的以腹壁運動為主的呼吸運動,作深呼吸時,腹壁交替隆起、深陷,膈肌升降幅度加大,有利於改善心肺功能、促進胃腸蠕動;胸式呼吸是肋間肌引起的以胸廓運動為主的呼吸運動,深呼吸時,胸廓交替擴張、回縮,可有效預防和改善肋椎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以上若能很好結合,便是一套理想的呼吸體操,它對該疾病預防和治療往往會產生出人意料的的效果。

3脊柱靈活性及髖關節活動度練習

主要為頸、胸、腰 3 個部位的前後、伸仰,左右側彎及大於45度的旋轉,以及髖關節的屈曲、內收和外展等練習。

方法:
1取站立位或坐位,雙手叉腰或雙臂側平舉,頭頸向左側旋轉,兩眼向左平視,上身帶動髖部盡量緩慢向右側轉體,還原。再反方向練習。左右兩側交替進行。左右兩側各完成一次為一組,每次完成 5組。

2 取站立位,兩腳開立同肩寬,或取坐位挺胸,頭頸按3個活動軸、6個方向進行活動練習,即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每一動作做5次。主動運動要求達到最大活動范圍。

3積極彎腰、伸腰、側彎。如站立時,直腿彎腰手觸地;直腿坐位時,兩手向腳趾方向伸展;仰卧位時,兩臂或主動上舉過頭,或被動向後上方牽伸,或自床的兩邊自然下垂(也可兩手各持一啞鈴);俯卧位時,兩臂自然放置於體側,將頭、胸、四肢同時上抬離開床面,僅腹部著床,保持 5-10分鍾,還原;跪趴在床上,低頭弓背成弓狀,然後放鬆蹋腰抬臀頭後仰,反復交替進行;站立或坐位時,兩手叉腰,左右交替做腰背側彎運;雙手叉腰,腰背部靠牆站立,屈膝、屈髖緩慢下蹲,後緩慢站立,重復進行。

要求:以上練習, 2次/ D,順序自行安排,每一動作每次至少做5遍,總的練習時間30-60分鍾,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增強脊柱及髖關節活動度訓練 

飛燕點水式訓練:

俯卧位,兩臂自然放於體側,頭胸及四肢同時上抬,離開床面,只讓腹部著床,呈「飛燕點水式」,保持5~10s 回復原位,休息5~10s再行上述動作。

四點式 

仰卧雙下肢呈屈曲狀置於床上,然後用雙手撐起,挺胸,頭部抬離床面,人體呈弓狀。應每日堅持鍛煉,開始時不宜次數過多,以後逐漸增加, 持續5~10s回復原位,休息5~10s再行上述動作。每天不少於3次,每次做30~50下。

運動壯腰法 

端坐床沿,或盤腿或垂腿於地,將雙手搓熱,緊按腰眼,反復摩揉3min。改用 立正姿勢,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彎腰下俯,讓兩手指尖或掌心盡量著地,一起一俯,連做21次。保持立正姿勢,雙手叉腰,扭動臀部,緩緩旋轉腰部,先按順時針方向做21次,再按逆時針方向做21次。此法有溫腎強腰的作用,可以松解腰部肌肉,幫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腰部僵硬。

雙手高舉抓單杠懸吊,用自身重量進行牽引,也可以行引體向上。提高全身協調性,鍛煉四肢。

水中運動

開展水中醫療體操,充分利用水的浮力放鬆肌肉關節,減少了對受累關節的刺激,特別是隨著軀體在水中的上下沉浮,水對身體產生的沖擊還起到了被動按摩的作用,其療效頗受人們關注。患者可在水中完成各種體療動作,如擴胸運動、深呼吸運動、脊柱的靈活性運動、髖關節屈曲、外展、內收運動等,患者在水中運動約15分鍾左右腰背部僵硬疼痛便可緩解,痛苦少,療效好。游泳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最佳、最全面的運動,該疾病早期尤其適合於游泳,有條件者游泳1 次 /D 可使脊柱、四肢及心肺功能得到全機而均衡的鍛煉。

其他康復運動項目如肩背部肌肉的伸展練習、肢體運動、攀登運動、肋木體操等都是理想的體療方法,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如技能、專項、身體條件等自行選擇。廣播操、太極拳、醫療保健體操、散步、慢跑等是較為及的全身有氧運動,對於改善情緒、增時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均有積極的療效,於疾病的不同時期和階段均可進行。一些耐力性運動項目如登山、游泳、長距離慢跑等有助於提高心肺機能,增強肌力,適合於年輕、體力好的早期患者。上述各項運動實施時需注意運動控制,做到因人而易、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注意事項

1 疾病早期應以預防性體療為主,強調主動運動和自身重力矯正,應避免被動強制性的力量,注意全身鍛煉和局部活動的相結合;

2 要堅持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運動強度不可過大,關節活動應在其允許范圍內進行,防止過度疲勞,預防意外發生;

3 急性期患者大多須卧床休息,體療因此可在床上進行,但內容及方法必須徵得醫生的同意;

4 由於該疾病的病程纏綿,康復往往是一個溫長的過程,因而,患者院外長期堅持自我康復鍛煉十分關鍵;

強直性脊柱炎不同時期康復治療方法的選擇

早期康復治療早期為強直性脊柱炎的初始階段,有腰背部和骶髂部疼痛,腰骶關節粘著感和晨僵,骶髂關節X線片正常或僅有輕度炎症改變。此時病人以疼痛為主,脊柱活動多無困難。康復治療的目的主要是保持脊柱等近中軸各大關節的正常活動。除姿勢治療外,可用體育運動療法各種溫熱療法、水療、泥療等來緩解疼痛,消除炎症反應,每日治療一兩次。

中期康復治療中期時炎症已從骶髂關節擴展到脊柱胸段、腰段,可波及髖、膝、肩等大關節。關節疼痛,脊柱活動受限,但尚未完全強直,治療仍可獲得脊柱一定的柔軟性。此期康復治療除繼續應用消除炎症、緩解疼痛的方法外,體育

運動療法和姿勢治療應加緊進行,同時配合牽引與被動運動,2次/d。必要時加用矯形器以防止駝背發生。

晚期康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晚期,脊柱出現纖維性、骨性強直。此時疼痛多已減輕,緩解疼痛的各種方法已不重要,對未完全強直而又駝背的患者仍有希望通過手法治療、姿勢治療、牽引、被動運動和矯形器矯正改善症狀,不應放棄。康復治療的重點應放在讓病人將來能自己照顧自己,以增進病人適應工作、生活、社會的能力。

後期的康復治療後期患者出現脊柱強直或髖關節、肩關節、甚至膝部的強直,需進行駝背畸形矯正手術,髖、膝等關節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與脊柱的運動康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