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強直性腰椎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症為主,並侵犯四肢關節和其它臟器的全身性疾病. 此病致殘率較高: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然後沿脊柱逐漸向上發展,而累及腰椎,胸椎,甚至頸椎.強直性脊柱炎在沒有變形之前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如果變形就只能控制不發展.
屬於中醫風濕痹症范疇。
2、腰椎強直是強直性脊椎炎么?
?
3、強直性脊柱炎與脊柱結核的區別?
強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主要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發症緩慢隱襲,常不為患者所注意。疾病主要部位在脊柱,即自骶髂關節由下而上地出現腰椎、胸椎和頸椎症狀。病初患者偶有腰背部、骶部或臀部疼痛或僵硬感。大約10%的病人疼痛可沿臀部往大腿和小腿屈側向下放射(沿坐骨神經分布范圍)但神經系統檢查一般無陽性發現。經數月或數年患者臨床症狀逐漸加重,出現持續性腰部、胸椎或頸部疼痛、僵硬,常在半夜痛醒並有翻身困難,需起床活動後方能減輕痛苦。早晨起床或久坐、久蹲後起立時腰背部僵硬感尤為劇烈,輕微活動方可緩解症狀。隨著病性進一步的發展,最終可導致腰、胸及頸椎各個方向的動動受到限制。胸椎和脊肋關節受累可使胸廓擴展范圍縮小,脊柱呈現畸形。微動關節如骶髂關節、恥骨聯合及胸骨柄關節亦可受累,局部出現疼痛或腫脹。
.............
脊柱結核症狀:
脊柱結核臨床上最為多見,佔全身骨與關節結核的第一位。99%為椎體結核,1%為附件結核,附件結核多繼發於椎體結核或與椎體結核同時存在。椎體結核中的腰椎最多見,胸椎次之,其次為胸腰段脊椎、腰骶段脊椎、頸椎,骶尾骨最少見。這與椎體負重大,易於勞損,肌肉附著少和血液供應差有關。
症狀表現
(一)全身症狀 早期無明顯症狀,活動期則出現食慾不振、消瘦、午後潮熱、盜汗等中毒症狀。
(二)局部症狀和體征
1.疼痛局部痛為主,於勞動、咳嗽時加重。患處可有壓痛、叩擊痛及放射痛。
2.脊柱畸形由於椎體破壞塌陷後,形成角狀後突畸形。為脊柱結核所特有。
3.肌肉痙攣、姿勢異常和運動受限頸椎結核病人可有斜頸畸形,或頭前屈,活動時明顯受限。胸、腰椎結核病人不能彎腰,故拾物姿勢很特殊,不是彎腰去拾,而是屈髖、屈膝、挺腰下蹲,一手撐大腿,另一手去拾地上的東西。
4.寒性膿腫應仔細檢查,如懷疑可作穿刺。
椎體結核按原發病灶部位可分為三型:
(一)中心型 病灶位於椎體中心部,見於兒童。特徵為以骨質破壞為主,椎體被壓成楔形,成人可長期局限在椎體中心,出現死骨,死骨吸收後,可出現空洞。
(二)邊緣型 多見於成人,進一步累及相鄰椎體。以溶骨性破壞為主,很少出現死骨,易侵犯椎間盤,引起椎間隙狹窄。
(三)骨膜下型 由於膿液沿著前縱韌帶上下蔓延,相鄰椎體前側部長期被骨膜下膿腫腐蝕的結果,多為繼發性,可同時累及數個椎體前緣。
椎體結核常形成寒性膿腫,蔓延方式為,沿椎體骨膜下蔓延,形成廣泛的椎旁膿腫,再則是遠離病側形成流注膿腫。
不同的椎體結核有不同的蔓延途徑。
頸椎:常位於頸長肌後方。上部頸椎形成咽後壁膿腫,下部頸椎形成食管後膿腫。
胸椎:常形成椎旁膿腫,正位X線片見呈球形,張力較大,或呈筒形、梭形。椎旁膿腫可經肋橫突間隙向背部流注,或沿肋間血管向肋骨遠端流注。
腰椎:常形成流注膿腫,多沿腰大肌筋膜形成腰大肌膿腫。腰大肌膿腫可因重力關系蔓延至髂窩、股三角或股骨小轉子附近,還可繞過股骨上端後側至大腿外側,再沿闊筋膜向下流注到膝關節附近。腰大肌深層的膿液可穿過腰筋膜,出現在腰三角部位。
寒性膿腫轉歸:病灶處於靜止時,寒性膿腫可自行吸收或鈣化,但常破潰,形成竇道,也有的膿液因膿腫壁與胸、腹腔臟器如肺、腸道、膀胱發生粘連,最後穿破,形成內瘺。
[實驗室檢查]極為重要,不僅要看有無椎體破壞,還要注意脊椎的曲度以及有無附件改變。
椎體破壞情況隨病理類型不同而異。中心型可有死骨、空洞形成,周圍骨質疏鬆,但有的骨質反顯緻密,呈磨砂玻璃樣。邊緣型多表現溶骨破壞,應仔細觀察每個部位,勿使遺漏。椎體破壞嚴重者可發生楔形壓縮,甚至消失。椎間隙可模糊、變窄或消失。
對椎旁軟組織陰影,應注意有無加寬或局限性膨隆。頸胸段脊椎結核膿腫引起的上縱隔擴大陰影,不要誤認為縱隔腫瘤。胸椎結核椎旁膿腫的邊緣需與心臟右緣及胸主動脈陰影相鑒別。也有時椎旁軟組織陰影雖有明顯增寬,但實際上並非膿腫,而是增厚的軟組織,膿腫已被吸收,病變已纖維化。這種椎旁陰影的密度常較低,邊緣一般比較平直,缺乏局限性膨隆。3個月後拍片復查時,該陰影並無明顯增寬或變窄。此外,因病變處於靜止階段,故病人血沉、體溫都比較正常,局部疼痛也明顯減輕。
診斷
[鑒別診斷]
(一)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患者常出現脊柱運動受限,血沉增快,累及多數椎體,同時伴有骶髂關節病變。X線片可見韌帶骨化,呈竹節樣改變,椎體無破壞,無軟組織增寬影。
(二)脊柱腫瘤 一般只累及一個椎體,相鄰椎間隙寬度保持正常,破壞常在椎弓根。
(三)椎間盤中央型突出 X線片有時可見椎體上下緣有小圓形缺損,但周圍骨質緻密,系由於髓核向椎體內突出,形成許莫爾結節。有時椎體前上緣可見一小三角形游離骨塊,系由於環形骨骺未癒合。
治療方法
治療應包括三方面:①結核本身的治療;②解除脊髓的壓迫;③預防及治療各種並發症。
手術治療主要是對脊髓進行減壓。術前應作好充分准備,結合病人體征及X線片表現,選擇好恰當的手術方法,才能起到減輕症狀、治癒疾病的目的。在各種手術方法中以後路或側前方減壓術最常用。側後減壓術通過切除一側椎板、椎弓根及關節突,可同時顯露脊髓及椎體病灶,減壓及病灶清除也較徹底,但手術復雜,出血又多,並有可能影響脊柱穩定性,一般很少採用。
長期高位截癱者,常伴有腎上腺皮質功能衰退,手術時易因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而突然發生休克,甚至死亡,術前應先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4、強直性脊柱炎與腰椎間盤突出有什麼不同? 詳細
強直性脊柱炎與椎間盤突出有什麼不同? 中國強直性脊柱炎研治中心強直專家分享: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並可伴發關節外表現。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背、 頸、臀、髖部疼痛以及關節腫痛,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而腰椎間盤突出是纖維環中央的髓核受到椎體壓力擠壓出纖維盤, 纖維環受損引起的病變,兩 種疾病在早期容易被混淆誤診,但患者自己仔細分辨,仍能發現兩者區別,而進行確診。 強直性脊柱炎的危害是十分大的,如果您患上強直性脊柱炎請咨詢在線專家 一、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 1、遺傳因素 AS 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其家族集合度約為40% 。AS 病人HLA-B27 抗原為陽性者,在其一級親屬中,約51% HLA-B27 抗原為陽性。除此之外,還發現 HLA-B40,B60 與強直性脊柱炎也有關,其相關程度不低於HLA-B27。 2、感染因素 據現有的研究資料證實AS 與感染有關,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能誘發AS 症狀反復或加重。腸道感染如出現胃腸不適、慢性結腸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精囊炎也 是重要因素。臨床上給AS 使用大劑量抗生素能獲得療效也證明了這一點。除上述感染外,肺結核、局部化膿性感染也可能與AS 的發生有關系。 3、其他因素 外傷、甲狀旁腺疾病及其他內分泌及代謝缺陷,鉛中毒、過敏變態反應性疾病也可能是AS 的誘發因素,但證據尚不足,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二、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1、腰椎間盤突出緣由之一,主要是腰椎的血液供應缺乏,修復才能降低,再加上腰部長期支撐整個身體的動作,使纖維環決裂,腰椎發作退行性改動。 2、緣由之二就是腰椎鍵盤突出長期遭到外力的影響,經常地磕碰、拉傷、扭腰等,招致腰椎後移生理前凸,產生了腰椎間盤突出。 3、第三個緣由就是長期的站立、負重等形成的,背東西普通都是腰部用力,長期下來就會變形,招致生理脊柱的彎曲,受傷形成腰椎間盤突出。 強直性脊柱炎發病後,如不加以治療,大約會10%的病人最終由於脊柱骨橋形成無法活動而出現駝背,無法下蹲,嚴重者有致殘致癱的可能。由此可見,這兩種疾 病之間還是存在許多不同點可供大家鑒別的。青年人(尤其是小夥子)在沒有明顯外傷史的情況下,如果發生持續的腰腿疼痛,就要懷疑是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了。 而如果是個中年女性,腰腿疼痛則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可能性較大。 溫馨提醒:中國強直性脊柱炎研治中心專家採用最先進的生物因子療法,可通過調節人體自身免疫力而治癒強直患者,其臨床效果極為顯著。
5、腰椎呈強直就是強直性脊柱炎了嗎
你好!22歲,腰椎有點強直,應該有原因的。
強直性脊柱炎,又稱類風濕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見於30歲以下男性。其特徵是從骶髂關節開始,逐漸向上蔓延至脊柱關節。關節外表現多見反復發作性虹膜炎。
臨床早期表現主要是慢性腰骶疼痛,不能久坐,活動加劇,休息緩解。隨著病情的進展,脊柱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鈣化和骨化,關節僵硬,活動受限,也可累及四肢。病程多遷延不愈,漸進性加重,晚期可出現頸項強直,脊柱畸形,喪失勞動能力。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在醫學上屬於疑難雜症,目前還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多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控制炎症,緩解症狀,防止畸形,改善功能,預防後遺症。
懷疑骨頭有問題,最好先拍X片,看看有沒有骶髂關節炎的表現。
不論是不是強直性脊柱炎,都應該適當注意脊柱關節的保健,注意保暖,堅持鍛煉。
6、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的腰椎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疾病,表現為腰痛和晨僵、腰椎各方面活動受限和胸廓活動度減低。由於本病起病比較隱襲,病程纏綿,特別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臨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給針對本病的診斷治療帶來許多困難。因此,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下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獨特:
1、背部或腰骶疼痛
2、早晨起床是腰脊發僵,活動不利,稱之晨僵
3、上升性疼痛,即自骶部向上蔓延疼痛
4、遊走性胸痛
5、足跟痛
6、非對稱性外周(肢體)關節炎
7、脊柱活動受限,甚至部分僵直
8、全身疲乏、短氣、乏力
9、視力減退或有虹膜炎
二、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臨床特徵: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制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制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2.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制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3.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4.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5.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三、 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分早中晚期:
(一)、 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
1、青少年有慢性泛發性或持續性背腰痛,棘突有壓痛;或有散在性壓痛,晨起後背腰部僵痛,後仰時背腰部痛重,活動後好轉;久站或行走易疲倦,時有絞鎖痛,伴血沉增高者。
2、青少年坐骨神經痛,反復發作或左右輪換痛;同時有背腰疼痛或僵硬感者,骶髖關節X線片有輕微改變者。
3、青少年除背痛外,還有臀部、髖、大腿內外側、膝、肩、胸鎖關節,頸部或肋間神經痛者,伴有血沉增高,骶髖關節X線片有改變者。
4、持續性背痛,伴有周圍型類風濕關節炎,骶髖關節X線片有改變者。
5、骶髖關節X線片無改變,脊柱關節突出亦無改變,但背腰僵痛持續半年以上者,若血沉增高者。
6、單側骶髖關節有明顯X線片改變者,伴有背腰僵痛,血沉增高者。
(二)、中期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
頸、背、腰、髖、膝、肩、胸鎖關節,肋間神經,骶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伴輕度強直。X線片顯示:骶髖關節面破壞,關節邊緣模糊,間隙變窄,有囊性變,部分有輕微硬化。
(三)、晚期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頸、背、腰、髖部強直,或駝背畸型。X片顯示:骶髖關節融合或固定,脊柱融合或成竹節狀。
7、腰椎間盤突出 懷疑是否有強直性脊柱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