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側彎側凸

脊柱側彎側凸

發布時間:2020-11-14 01:41:31

1、請幫我看看我我這個脊柱側彎的照片 是往那邊彎 往那邊凸

片子上的字母R是右(right)的意思,你的脊柱是向右側彎

2、脊柱側彎, 左腰凸,右腰凹。哪側的肌肉比較弱?

不懂不要瞎說,別害人,凹的那邊,肌肉一直長時間縮短狀態,導致緊張。凸的那邊肌肉長時間拉長,導致無力,所以要放鬆緊張肌肉,加強無力肌肉,你想讓人家越來越嚴重。

3、脊柱側凸和脊柱側彎的區別

脊柱側彎是青少年發育期比較常見的一種脊柱畸形,它是指脊柱向左或向右發生彎曲,超過正常的彎區。初期表現為兩後不等高,腰凹不對稱,此時進行矯正效果較好。其目的是通過矯正練習,加強肌力,恢復脊柱周圍肌力的平衡。矯正練習中脊柱左側彎便向左側同練習,右側彎便向右側屈練習。 (1)手拉肋木體側屈二側對肋木站立,一手拉住肋木,另一手上舉,做體側屈,練習3紐,每組30~50次。要求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 (2)俯卧,兩臂彎曲體前撐地,將脊柱側彎一側的腿用力向上抬起,同時異側手臂伸直前舉,保持3~4秒,再還原。練習3組,每繼10一15次。 (3)兩腿開立,側彎一側的手臂自然下垂,另一側手臂肩側屈抱頭,上體向側彎一側彎曲,手往不伸至最低,保持3秒,還原。練習3組,每組10~15次。或側彎一側手臂提一重物(如啞鈴、書包等)進行練習。 (4)向脊柱側彎方向側卧,兩臂屈臂撐地,外側腿用力向肩側方踢腿至最大限度,再還原,練習25~30次。要求踢腿時身體要正,踢腿幅度要大。

4、脊柱側彎及脊柱側凸是一回事嗎

http://www.cngjy.com/bbs/index.asp?boardid=16&page=

腰椎病的臨床檢查1. 視診

(1) 局部狀態:除對腰部一般觀察外 ,尚應注意以下情況:有無癲痕 ,以明確既往有無外傷史;骶尾部有無隆起此多見於各型脊椎裂、畸胎瘤及脊索瘤者;有無叢毛或色素沉著 ,腰骶部有此特徵者 , 多見於隱性脊椎裂者;有無竇道及隆起 ,主因各種炎症所致 ,對疑有脊柱結核及腹膜後膿腫者尤應注意檢查。

(2) 脊柱與腰部形態:宜脫衣檢查。讓患者處於立正位 ,自頭頸至骶尾部及雙下肢全面進行檢查 ,適當可行坐、蹲、跳等活動 。

①圓背畸形:多系椎體骨骺炎後遺症、強直性脊柱炎或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

②短腰畸形:以腰椎椎弓崩裂合並椎體滑脫及腰椎胸椎化畸形者多見。

③板狀腰:多見於急性腰部扭傷或椎管內根性受壓( 刺激 )者。

④側彎畸形:除多見於特發性脊柱側彎者外 ,尚可見於先天性半椎體畸形者 。

(3) 站、卧、坐、姿:觀察患者的站姿有利於對各種疾病的診斷 ,例如腰椎結核的患者在站立時始終保持腰段的略微前屈伸直狀 ,坐位時腰段常見向後的弧度;下腰部神經根損傷產生疼痛時則表現出的患者不自覺地伸直腰部 ,並保持患肢的屈髖、屈膝的特有的體位 ,前者是為減輕椎間盤髓核後突對神經根的壓迫 ,後者則是為了降低坐骨神經的張力以減輕疼痛的發生;脊柱側彎的患者常可見到站立和坐位時兩側肩膀的高低不對稱。對疼痛劇烈或病情嚴重無法站立者 ,應注意觀察其卧姿與坐姿。骶尾部損傷者 ,多一側臀部依椅而坐 ,且在由坐位站起或由站位坐下必須有扶持動作 ,否則疼痛較為劇烈。如髂腰肌有刺激症者( 急性炎症或結核 ),患者取屈膝屈髖位。坐骨神經出口狹窄症者 ,喜取側卧位 ,以降低出口局部的壓力。

(4) 步態:通過觀察患者的步態可以初步判斷患者哪一部分的神經系統及肌肉功能產生問題 ,有助於對腰腿痛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臨床上常見的有鑒別意義的步態主要有痙攣步態、共濟失調步態、垂足步態、基底結病變步態、肌營養不良步態等。

(5) 功能活動及測量:腰部的活動主要分為以下四種:

①前屈:患者取直立位 ,自然向前彎腰 ,雙手自然下垂 ,指尖朝向足面方向。正常情況下 ,腰部呈弧形 ,一般為 90度。

②仰伸:直立位 ,讓患者向後自然後仰 ,正常范圍為 30度。

③側屈( 彎 ):立正位 ,讓患者自然彎向側方 ,左右分別測量及記錄 ,正常時左右各 30度。

④旋轉:檢查者將患者骨盆兩側固定 ,之後囑患者分別向左、右旋轉 ,並測量雙肩連線與骨盆橫徑所成的角度 ,一般為 30度。

2. 觸診

(1) 棘突觸診:首先檢查者應立於患者後方正中 ,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自上而下觸及棘突以判定其有無偏移、後突及確定其順序數。

(2) 雙側骶棘肌觸診:主要注意骶棘肌有無痙攣、觸痛( 或壓痛 )及敏感區 ,從而有助於對疾病的性質、程度及部位進行推斷。

壓痛點觸診對腰痛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上常見的壓痛點有棘突間、棘突、棘突旁、第三橫突、坐骨神經出口、骶髂關節、臀上皮神經出口處、梨狀肌、雙側內收肌群等。並沿坐骨神經、脛神經及腓總神經走向檢查無壓痛及放射痛。

3. 叩診

通過叩診可以發現深部組織的病變。首先沿棘突、再對棘突旁及雙側骶髂關節處依序進行叩擊,以判定較為深部的疾病。然後檢查者將左手掌置於患者頭頂( 或雙足跟部 ) ,右手握拳叩擊手背而產生向下( 或向上 )傳導之疼痛。多用於對脊柱骨折、結核及腫瘤患者的檢查。

http://www.cngjy.com/bbs/index.asp?boardid=16&page=

5、脊柱側彎是怎樣形成的?有些什麼危害?

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它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正常人的脊柱從後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干兩側對稱。如果從正面看有雙肩不等高或後面看到有後背左右不平,就應懷疑「脊柱側凸」。這個時候應拍攝站立位的全脊柱X線片,如果正位X線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度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凸。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較重的脊柱側凸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使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輕度的脊柱側凸可以觀察,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脊柱側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兒童的常見疾病,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一)脊柱側凸的早期診斷
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可以防止畸形發展嚴重。脊柱側凸早期表現有:雙肩高低不平,脊柱偏離中線,肩胛骨一高一低,一側胸部出現皺褶皮紋,前彎時雙側背部不對稱。早期發現主要靠父母、學校老師和校醫,簡單的檢查是彎腰試驗:讓患兒脫上衣,雙足立於平地上,立正位。雙手掌對合,置雙手到雙膝之間,逐漸彎腰,檢查者坐於小孩前或後方,雙目平視,觀察患兒雙側背部是否等高,如果發現一側高,表明可能存在側彎伴有椎體旋轉所致的隆凸。如果彎腰試驗陽性,應到醫院及時就診。
(二)影像學檢查
(1)X線片檢查 最為重要,一般藉助X線片就可以區別側凸的原因、分類以及彎度、部位、旋轉、骨齡、代償度等。
常規的X線片應包括站立位的脊柱全長正側位攝片,上端包括下頸椎、下端包括雙側腰骶關節和髂骨翼。其他特殊的X線片包括仰卧位側彎位片,牽引位片等,可以評估脊柱側彎的柔韌性。
(2)CT掃描 可以很好的顯示骨性畸形,尤其是脊柱三維重建CT可以很好顯示先天椎體畸形,還可以做脊髓造影CT掃描,在一些復雜的脊柱畸形中可以很好顯示脊椎與神經關系,有無脊髓畸形,指導手術治療。
(3)磁共振(MRI) 相比脊髓造影是一種無創性檢查,它的軟組織解析度高,可以很好的顯示脊髓病變。
(三)神經系統檢查
每一個脊柱側凸的病人應進行詳細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一方面注意有無側凸導致脊髓壓迫,引起截癱,早期有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反射;另一方面注意有無合並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縱裂、脊髓空洞等脊髓異常。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療。
一般20度以內的特發性脊柱側凸,可先不予治療,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每年加重超過5度,則應進行支具治療。首診30度~40度的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應立即進行支具治療,因為這一組病人60%以上會發展加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在下列情況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1)胸彎大於40度、胸腰彎/腰彎大於35度者;
(2)支具治療不能控制,側彎快速進展者;
(3)腰背疼痛明顯或者有神經壓迫症狀者。
先天性脊柱側凸的病人,如果側彎是容易進展的類型或者在觀察期間出現側彎明顯進展,則應盡早手術治療,一般3~5歲是一個比較好的手術時機。
由於脊柱側凸病因復雜,類型繁多,是否需要手術絕非簡單地依據患者年齡或側彎度數,還應考慮到畸形的類型、特點、節段、進展速度、患者骨齡發育及畸形對患者體態的影響程度等因素。進展型的先天性脊柱側凸應早手術已成共識,因其隨年齡增長不僅畸形加重,且變得僵硬,難於矯治。但特發性脊柱側彎如在兒童期過早行後路矯正融合,可能會影響其脊柱生長發育,遠期很可能會出現畸形加重。另外,脊柱的平衡、手術對脊柱的生長和活動度的影響等因素也要考慮在內。因此每個脊柱側彎的患者都應該具體分析,採取個體化的治療措施。
脊柱側凸手術目的是:防止畸形進展;恢復脊柱平衡;盡可能的矯正畸形;盡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動節段;防止神經損害。採用當前的三維矯形技術和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脊柱側凸可以獲得良好的手術矯形,但也不能得到100%的糾正,因為手術還要考慮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性,過分的矯正容易導致內固定物失敗,增加手術並發症發生率,甚至會導致神經損害和癱瘓。不同年齡、不同度數以及病因的側彎矯正度都有不同,一般特發性脊柱側凸其矯正率通常可達到60%~80%。

6、在這里友情提醒大家:孩子得了脊柱側彎側凸,千萬不要帶支具,那樣會使孩子的脊柱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的。

謬論!千萬不要以一否百!矯形器的矯正率在80%以上 有效果 。 不要因為你看錯人或醫院了 而否定其矯正力

與脊柱側彎側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