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管脊柱炎的葯

管脊柱炎的葯

發布時間:2020-11-11 15:41:46

1、強直性脊柱炎的最佳葯物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療首選葯物,抗風濕葯(DMARDS)對於男性強直性脊柱炎效果較好。生物制劑是目前新型的治療葯物,對於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應用較多,起效快,副作用小,但是要排出活動性肺結核和惡性腫瘤後再應用。建議先進行常規葯物治療3-6個月,如效果不明顯或活動指標較重,可使用生物制劑。

2、常用的強直性脊柱炎葯物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屬於風濕類疾病,疼痛是本病最基本的症狀,嚴重者可出現疼痛難忍的情況。因此強直性脊柱炎用葯往往針對疼痛的症狀,以消炎止痛為首要效果。其實,強直性脊柱炎常用葯物有很多,下面給大家一一介紹。1、非甾體類抗炎葯有消炎止痛、減輕僵硬和肌肉痙攣作用。保泰松:後發現該葯浮腫、血尿等副作用,故目前一般不主張使用。萘普生,布洛芬,炎痛喜康。副作用為胃腸反應、腎臟損害、延長出血時間等。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一般首選布洛芬。不良反應有:消化系統症狀:如惡心、嘔吐、厭食、食後飽脹感、消化不良、腹痛等。出現食後飽脹感,說明強直性脊柱炎已在肝內達到乙醯化,此時作用最佳。因此,應用劑量要因人而異,只要達到乙醯化,就不必再繼續增量,按此量治療。據報道有不少患者因此而中斷治療,停葯後1或2天,惡心可以消失,減少劑量可以減輕不良反應。偶見一過性轉氨酶輕度升高,不影響繼續治療,為減輕這些不良反應,可以在服用葯物同時,加用胃粘膜保護葯。 2、柳氮磺胺吡啶有抗菌作用,控制腸道感染。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腸道中,肺炎克雷伯桿菌的檢出率明顯高於正常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克雷伯桿菌的滴度也比正常人高,且與強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動有關,很多強直性脊柱 炎患者常出現慢性腹瀉和尿路感染症狀。病人症狀改善、實驗室指標及放射線徵象進步或穩定。 3、腎上腺皮質激素阻礙前列腺素的合成,干擾炎症介質前列腺素釋放,達到抗炎作用。CS能抑制炎症細胞聚集,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抑制細胞免疫促進蛋白質分解,影響抗體分泌等。強直性脊柱炎是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CS是治療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葯物。類腎上腺皮質亢進症:如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瘡、血壓高、血糖高、鈉水瀦留、水腫、血鉀低、眼壓升高等。強直性脊柱炎常用葯物有哪些如上所述,不過強直性脊柱炎用葯止痛葯物具有解熱、鎮痛、消炎作用,對強直性脊柱炎具有減輕晨僵、減輕關節腫痛、增加關節活動度的作用。使強直性脊柱炎症狀緩解作用較明顯,有利於減輕心理壓力。止痛葯物對強直性脊柱炎沒有直接治療作用,只是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減輕患者的痛苦。因此,強直性脊柱炎止痛葯物對強直性脊柱炎病情控制不起作用,強直性脊柱炎病情還會繼續發展。患者應該及時去正規專業權威的醫院診斷治療,以期早日康復!

3、強直性脊柱炎的最佳葯物有什麼?

強直性脊柱炎是常見於20~30歲男性患者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就是開始時腰骶部疼痛,疼痛逐漸向腰背部蔓延,後期可以發展為腰背部的駝背畸形。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主要是依靠激素和非甾體類抗炎葯,如塞來昔布、艾瑞昔布等葯物的治療,可以明顯地控制症狀,阻止疾病的發展。強直性脊柱炎後期的治療是通過手術進行矯形治療

4、我女兒血沉高兩年了,,就是已強直性脊柱炎看的,吃了好多葯了還是不管用,你說這是用的葯不對,還是

強直性脊柱炎抄是一種自身免疫性襲的疾病,目前確切的病因還並不是太清楚,沒有特效治療方法,主要還是對症處理,堅持康復治療與鍛煉可以控制病情進展。臨床上常用的葯物有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柳氮磺吡啶、來氟米特等葯物,這些葯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才可以使用。

5、脊柱炎吃什麼葯效果好?

脊柱炎一般指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發病與環境、遺傳、免疫、代謝等因素有關。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主要是要控制炎症,減輕或者緩解症狀,延緩病情的發展。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常用的葯,一是非甾體類抗炎葯,這類的葯物具有抗炎鎮痛,減輕僵硬和肌肉痙攣的作用。二是柳氮磺砒啶,也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葯物。三是生物制劑,目前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等脊柱關節疾病的最佳選擇。具體用何種葯物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對症應用。

6、強直性脊柱炎的最佳葯物有哪些?

對於強直性脊柱炎,首先還是要積極的完善檢查,明確病情的發展程度,可以選擇一些葯物控制病情的發展,比如柳氮磺胺吡啶膠囊,同時還要用一些消炎鎮痛葯物緩解局部的疼痛症狀,比如:洛索洛芬鈉以及氨酚曲馬多。同時用營養關節軟骨葯物治療,如:鹽酸氨基葡萄糖。

7、脊柱炎吃什麼葯

1 維持脊椎及關節度活動的醫療體操

因AS有進行性、反復發作加重的傾向,所以,患者需要在較長的時間內,堅持每天作專門的醫療體操以求維持其較正常的活動。康復醫生和治療師必須鼓勵患者積極堅持鍛煉。患者除了針對患病關節和脊椎作專門的練習外,其他關節也應作相應的活動。

為了使患者易於接受,我們編排了一套簡單易記又有助改善關節功能障礙的醫療體操供患者練習。這些醫療體操包括:①矯正和改善脊椎後突畸形的關節活動(ROM)操;②矯正和改善脊椎側彎畸形的ROM操;③增加髖關節活動度的ROM操;④增加其它關節活動度的ROM操;⑤配合醫療體操同時進行的深呼吸活動和氣功練習。

因AS患者胸廓擴張活動較差(椎肋關節常可見強直發生),呼吸差隨之減少,必須靠膈式深呼吸(即腹式深呼吸)來補償,在作呼吸體操的時候應注意體操與呼吸活動的協調(呼吸體操可配合醫療球、體操棒等作練習),如能配合氣功練習更佳。考慮到AS患者關節及脊椎強直等因素,一般採用放鬆功功法練習較好,易於被患者接受。經門診病例觀察:患者如能堅持鍛煉,除了個別屬完整的骨化強直關節之外,一般經1~2個月的訓練,呼吸差可增加1~3cm。此外,以四點貼牆站立(即足跟、臀部、肩部、枕部四點靠牆站立)的方法除可作為檢查脊椎是否有變形的指征外,亦可作為對照檢查鍛煉效果的根據之一。

2 肌力訓練

AS患者有較明顯肌萎縮。其原因是:由於疼痛,關節活動受限而主動活動減少,出現廢用性肌萎縮,肌力隨之下降。由此亦可導致關節不穩狀態的出現,受損機會隨之增加。為了幫和耐力練習。有資料顯示:能夠引起肌肉疲勞助患者盡可能減輕肌肉萎縮,必須開展其肌力的負荷運動,就能刺激肌肉相應增加力量和耐力。在設計增強肌力練習時,也應注意避免加劇關節炎症的動作(例如突然用力、過度的屈伸等),可採用時間較短的等長收縮。實踐證明:正常人每日做1次最大允許度的等長收縮已足夠引起靜止性肌力的增強。對於肌肉軟弱無力的患者,這種短暫而不太疲勞的練習方法效果明顯。具體做法:肌肉作靜止緊張性收縮,收縮時肌纖維長度不變。每日做20~30次。每次收縮的持續時間為6s,兩次之間間隔休息20s。可一次性完成,也可分若干次完成。此法尤對維持上肢的肱肌群、下肢的股四頭肌、髖內收肌及伸肌的肌力有意義。

隨著炎症的減輕,患者可改用等張收縮的方法進行訓練,即作關節的主動屈伸。此時無論活動度有多少都視為有積極作用。若患者關節、肌肉疼痛逐漸有改善而活動度又有進一步提高,可考慮進行抗阻運動,以利重建關節、肌肉的功效。 此外,加強肩帶肌、胸肌、腹肌、髖屈肌、小腿屈肌群練習也很重要。

3 防止脊椎及關節變形的措施

強調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正確的姿勢治療和運動療法的重要性,即使是行走或是坐輪椅也應注意姿勢,睡眠時最好俯卧,睡硬板床,用適當高度的枕頭。有資料報道俯卧位睡眠對早期髖關節有病變的人可阻止屈髖的發展,在工作中亦應調整好工作桌椅,避免寒冷、潮濕的環境及過度疲勞等。

4 糾正脊椎變形的方法

一般來說,應避免卧床固定或使用脊椎支架。但是有些患者已經出現脊椎變形,這時就要採取穩步用力的被動手法來增加其活動度。急性發作期讓患者作常規抗炎葯物治療,待病情進一步控制後減少類固醇類葯物。頭5天仰卧在床上,然後逐漸減少枕頭的高度,直到最後不用枕頭。此時要教會患者活動脊椎和增強肌力的床上醫療體操,並鼓勵患者積極而經常地堅持作這些體操,同時配合作深呼吸活動。

能作不利於關節、肌肉過分負擔和不正確的訓練。要教育患者認識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姿勢訓練(如行走、坐卧等)和運動療法的重要性。對未形成強直的重要關節(如腰骶、骶髂、髖部)應鼓勵患者多做適當的活動,治療師給予被動手法治療,以幫助其增加活動度。

5 強直性脊椎炎的按摩和被動手法

推背:患者取俯卧位,在脊椎兩側拇指平推或指揉法。由上而下反復推揉數遍,著力要重,使患者感到酸脹為宜,每次10min。其功效是可緩解椎間關節和脊肋關節軟組織痙攣,促進血循環,從而減輕疼痛。

取穴按摩:可根據症狀,隨症取穴按摩。例如:用指按法按壓兩側膀胱經以及臀部的環跳、秩邊、居等穴,可緩解脊椎及臀部的僵硬強直。拿風池及頸椎兩側至肩井,可緩解頸肩部肌肉痙攣等。

搖動關節法:根據不同程度關節功能障礙情況,採用適當強度的被動搖動手法,用此法要根據治療部位和病變程度,置患者於適當的體位,如腰背和上肢一般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如頸和上肢,則取坐位或卧位均可,在施治方法上,一般可先用輕手法放鬆肌肉,然後再對功能障礙的關節做被動手法。如在腰背可用彈動性按壓法,如在上肢可牽伸有活動障礙的關節,扳撥有畸形的關節。如在下肢可搖動有活動障礙的關節或做引伸手法。

當然,做被動手法時要根據解剖生理特點即各關節活動軸的活動幅度以及病變關節的具體情況,用輕巧快速而有彈性的動作完成。切忌暴力,避免疼痛加劇。急於求成則往往弄巧成拙。 如炎症較重時,宜先多做推背和取穴按摩,少做搖動關節或不做。對病變關節必須分階段有主次地進行治療。如:髖關節僵硬為主同時又有脊椎僵硬,可先著重對髖關節進行治療,然後再針對脊椎關節進行治療。

8、強直性脊柱炎常用葯有哪些?

南京政治學院強直性脊柱炎專家說:據Gram和Husby 1992年報道[28]治療AS的葯物可分為三類:①控制病情活動,影響病程進展的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現在最新的還有療效顯著的「生物制劑」(如2007年11月上市的益賽譜——腫瘤壞死因子抗體融合蛋白)。適用於病情活動的AS,伴外周關節炎的AS和新近發現的AS。②非甾體抗炎葯 適用於夜間嚴重疼痛及僵硬病人,可在睡前服用。③鎮痛葯與肌松葯如鎮痛新、強痛啶肌舒平,常用於長期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無效者。
臨床常用葯物如下:
(1)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 有消化止痛、減輕僵硬和肌肉痙攣作用。①保泰松0.1g每日3次口服,過去常用此葯,後發現該葯浮腫、血尿等副作用,故目前一般不主張使用。②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mg每日3~4次口服,為目前常用的首選葯物。③其它尚有萘普生0.25g,一日2次口服;布洛芬0.1g,每日3次口服;炎痛喜康20mg每日一次口服等均可選用。④Oxaprozin[29]成人600~1200mg,每日一次,口服,小兒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mg口服。副作用為胃腸反應、腎臟損害、處長出血時間等。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一般首選布洛芬[22]。
(2)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zine,SSZ) SSZ是5-氨基水楊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復合物,80年代開始用於治療AS,劑量由0.25g每日3次開始,每周增加0.25g,至1.0g每日3次維持。葯效隨服葯時間的處長而增加,服葯有效率半年為71%,1年為85%,2年為90%。病人症狀改善、實驗室指標及放射線徵象進步或穩定。副作用主要為消化道症狀、皮疹、血象及肝功改變等,但均少見。用葯期間宜定期檢查血象。
(3)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 據報道療效與SSZ相似,小劑量沖擊療法與每周1次,第一周0.5~5mg,以後每周增加2.5mg,至每周10~15mg維持。口服和靜脈用葯療效相似。副作用有胃腸反應、骨髓抑制、口腔炎、脫發等,用葯期間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飲酒。
(4)腎上腺皮質激素(CS) 一般情況下不用腎上腺皮激素治療AS,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關節炎用NSAIDs治療無效時,可用CS局部注射或口服。Peters[30]等分別應用甲基潑尼松龍一日1000mg/次和375mg/次靜滴治療其它葯物治療無效的急性期活性動性AS各17和59例,連用3天,獲得較長時間的緩解,高劑量組療效略好,對控制疼痛改善脊柱活動有明顯效果,但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
(5)雷公藤多甙(Trirptrygium wilfordii hook,代號T2) 國內最初用雷公藤酊治療AS,有消炎止痛作用,每日用12%雷公藤酊15~30ml,分3次飯後服用。病情控制後(約3~6月),改用維持量,每日或隔日服5~10ml。以後用雷公藤的半提純品多甙片(T2)20mg,每日3次口服,療效較酊劑好,服用方便。副作用有胃腸反應、白細胞減少、月經紊亂及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葯後可恢復。
(6)風濕康 風濕康由洋金花、制馬錢子、西洋參、淫洋藿等中葯組成,每粒膠囊含葯0.25g,一般每日8粒,服用3~6月。近期控制病情10.8%,顯效40%,好轉44.2%,無效5%,總有效率為95%。減痛效果最明顯,有效率96.7%;其次改善脊柱前屈、後伸、側彎運動,經指地試驗、擴胸試驗和20m步行時間測定,功能障礙改善率為84.2%;在臨床症狀好轉的同時,血沉、C反應蛋白、貧血均有好轉,體重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脊柱畸形及X線表現治療前後改變不明顯。副作用有口乾、眼花、頭暈等。副作用隨著服葯時間的延長和對葯物的適應可逐漸消失,不需處理
(7)青藤鹼商品名正清風痛寧。是毛青藤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具有鎮痛、抗炎和免疫作用。正清風痛寧化學結構類似嗎啡,但無成癮性。可抑制肉芽增生,以利關節功能恢復,且有明顯的細胞免疫興奮和減弱體液免疫反應的作用,這種免疫調節作用與皮質類固醇的作用相同。本品可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炎,也可試用於強直性脊柱炎,對有周圍關節腫痛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效果較佳。具有緩解症狀,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
副作用:該葯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過敏反應,如皮膚搔癢、皮疹等,並可出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用葯期間宜定期檢查血常規、血小板。本品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葯;既往有葯物過敏史者、過敏性哮喘或低血壓患者慎用;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慎用。

參考資料:南京政治學院醫院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基地

9、強直性脊柱炎葯物有哪些選擇?

強制性脊柱炎目前沒有特效葯,只能選擇一些活血的葯物,如三七,路路通等。可以適當減輕疼痛。

與管脊柱炎的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