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部分脊柱側面觀

部分脊柱側面觀

發布時間:2020-11-11 07:18:00

1、脊柱側面觀有幾個生理性彎曲在人的不同時期

在正常情況下,脊柱有4個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後凸。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嬰兒出生時,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當生後3個月,嬰兒抬頭向前看時,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在生後的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使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

這樣的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個矢狀面彎曲:兩個原發後凸和兩個繼發前凸。胸椎的後凸是由於胸椎椎體前窄後寬的結果,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後窄來構成的,其椎體則前後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後矮外,腰4及腰5椎體亦變得前高後矮;腰3椎體不定,仍多為方形,而腰1、腰2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後凸而呈後高前矮的形態。

2、脊柱側面觀有四個生理彎曲是

答案:A

3、簡述脊柱的整體觀的形態,運動形式

答:整個脊柱前面觀從頸部到腰部椎體從上到下逐漸增大再從腰部到骶骨逐漸縮小,這種變化和承受重力的變化有關;後面觀有棘突縱列成一條直線,頸椎棘突短,末端分叉,胸椎棘突長,斜向後下方,成疊瓦狀緊密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狀水平向後棘突間隙較寬;脊柱側面觀有四個生理彎曲,凸向前的有頸部和腰部,凸向後的是胸椎和骶椎形成最早的是胚胎時的胸曲和腰曲,頸曲是在嬰兒抬頭時形成,腰曲是在嬰兒坐立和站立時形成的。頸椎的四個生理彎曲增大了脊柱的彈性,在走和跳躍時可減輕對腦和臟器的沖擊和震盪,維持身體的平衡。脊柱也參與胸廓和骨盆的構成,其容納和保護體內器官,脊柱又是軀乾的中軸,有支持體重和傳遞重力的作用。脊柱是軀干運動的樞紐,椎體於椎體之間的運動幅度有限,但整體連接起來就使脊柱整體運動幅度增大。脊柱可做前屈,後伸,側轉,旋轉和換轉運動。運動幅度最大的不為是在勁段和腰段,故損傷也是多見於這兩個地方。

4、人體脊柱側曲通常包含類型有哪些?

脊柱側彎是青少年發育期比較常見的一種脊柱畸形,它是指脊柱向左或向右發生彎曲,超過正常的彎區。初期表現為兩後不等高,腰凹不對稱,此時進行矯正效果較好。其目的是通過矯正練習,加強肌力,恢復脊柱周圍肌力的平衡。矯正練習中脊柱左側彎便向左側同練習,右側彎便向右側屈練習。
(1)手拉肋木體側屈二側對肋木站立,一手拉住肋木,另一手上舉,做體側屈,練習3紐,每組30~50次。要求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
(2)俯卧,兩臂彎曲體前撐地,將脊柱側彎一側的腿用力向上抬起,同時異側手臂伸直前舉,保持3~4秒,再還原。練習3組,每繼10一15次。
(3)兩腿開立,側彎一側的手臂自然下垂,另一側手臂肩側屈抱頭,上體向側彎一側彎曲,手往不伸至最低,保持3秒,還原。練習3組,每組10~15次。或側彎一側手臂提一重物(如啞鈴、書包等)進行練習。
(4)向脊柱側彎方向側卧,兩臂屈臂撐地,外側腿用力向肩側方踢腿至最大限度,再還原,練習25~30次。要求踢腿時身體要正,踢腿幅度要大。
診斷:
早期診斷,以使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因此需健全中、小學生的普查工作,作到預防為主。
(一)病史
詳細詢問與脊柱畸形有關的一切情況,如患者的健康狀況、年齡及性成熟等。還需注意既往史、手術史和外傷史。脊柱畸形的幼兒應了解其母親妊娠期的健康狀況,妊娠頭三月內有無服葯史,懷孕分娩過程中有無並發症等。家族史應注意其它人員脊柱畸形的情況。神經肌肉型的脊柱例凸中,家族史尤為重要。
(二)體檢
注意三個重要方面:畸形、病因及並發症。
1.充分暴露,僅穿短褲及後面開口的寬松外衣,注意皮膚的色素病變,有無咖啡斑及皮下組織腫物,背部有無毛發及囊性物。注意乳房發育情況,胸廓是否對稱,有無漏斗胸、雞胸及肋骨隆起及手術疤痕。檢查者應從前方、側方和背面去仔細觀察。
然後病人面向檢查者,向前彎曲觀察背部是否對稱:一側隆起說明肋管及椎體旋轉畸形。然後檢查者從患者背面觀察腰部是否對稱,檢查腰椎是否旋轉畸形。同時注意兩肩是否對稱,還需測定兩側季肋角與胯骨問的距離,還可從頸7棘突放鉛錘線,然後測量臀部裂縫至垂線的距離以表明畸形的程度。 然後檢查脊柱屈曲、過伸及側方彎曲的活動范圍。檢查各個關節的可曲性,如腕及拇指的接近,手指過伸,膝肘關節的反曲等。
最後應仔細進行神經系統檢查,尤其是雙下肢。懷疑有粘多糖病者應注意上齶。馬凡氏綜合征者應注意角膜。
病人的身高、體重、雙臂間距、雙下肢長度,感覺均需記錄在案。
(三) X像檢查
1. 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照 X相時必須強調直立位,不能卧位。若患者不能直立,宜用坐位像,這樣才能反映脊柱側凸的真實清況。是診斷的最基本手段。 X像需包括整個脊柱。
2. 仰卧位左右彎曲及牽引像。反映其柔軟性。 Cobb氏角大於90度或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由於無適當的肌肉矯正側凸,常用牽引像檢查其彈性,以估計側彎的矯正度及各柱融合所需的長度。脊柱後凸的柔軟性需攝過伸位側位像。
3. 斜位像。檢查脊柱融合的情況,腰骶部斜位像用於脊柱滑脫、峽部裂患者。
4. Ferguson像。檢查腰骶關節連接處,為了消除腰前凸,男性病人球管向頭側傾斜30度,女性傾斜35度,這樣得出真正的正位腰骶關節像。
5. Stagnara像。嚴重脊柱側凸患者(大於100度),尤其伴有後凸、椎體旋轉者,普通 X像很難看清肋骨、橫突及椎體的畸形情況。需要攝去旋轉像以得到真正的前後位像。透視下旋轉病人,出現最大彎度時拍片,片匣平行於肋骨隆起內側面,球管與片匣垂直。
6. 斷層像。檢查病變不清的先天性畸形、植骨塊融合情況以及某些特殊病變如骨樣骨瘤等。
7. 切位像。患者向前彎曲,球管與背部成切線。主要用於檢查肋骨。
8. 脊髓造影。並不常規應用。指征是脊髓受壓、脊髓腫物、硬膜囊內疑有病變。 X像見椎弓根距離增寬、椎管閉合不全、脊髓縱裂、脊髓空洞症。以及計劃切除半椎體或擬作半椎體楔形切除時,均需脊髓造影,以了解脊髓受壓情況。
9. CT和 MRI。對合並有脊髓病變的患者很有幫助。如脊髓縱裂、脊髓空洞症等。了解骨嵴的平面和范圍,對手術矯形、切除骨嵴及預防截癱非常重要。但價格昂貴,不宜作常規檢查。
10. X像閱片的要點
端椎:脊柱側彎的彎曲中最頭端和尾端的椎體。
頂椎:彎曲中畸形最嚴重,偏離垂線最遠的椎體。
主側彎即原發側彎:是最早出現的彎曲,也是最大的結構性彎曲,柔軟性和可矯正性差。
次側彎:即代償性側彎或繼發性側彎,是最小的彎曲,彈性較主側彎好,可以是結構性也可以是非結構性。位於主側彎上方或下方,作用是維持身體的正常力線,椎體通常無旋轉。當有三個彎曲時,中間的彎曲常是主側彎,芳有四個彎曲時,中間兩個為雙主側彎。
11.彎度及旋轉度的測定
彎度測定:(1) Cobb氏法:最常用,頭側端椎上緣的垂線與尾側端椎下緣垂線的交角即為 Cobb氏角。若端椎上、下緣不清,可取其椎弓根上、下緣的連線,然後取其垂線的交角即為 Cobb氏角。(2) Ferguson法:很少用,有時用於測量輕度側彎。找出端椎及頂椎椎體的中點,然後從頂椎中點到上、下端椎中點分別畫二條線,其交角即為側彎角。
椎體旋轉度的測定: Nash和Mod根據正位X像上椎弓根的位置,將其分為5度。0度:椎弓根對稱;I度:凸側椎弓根移向中線,但未超出第一格,凹側椎弓根變小;II度:凸側椎弓根已移至第二格,凹側椎弓根消失;III度:凸側椎弓根移至中央,凹側椎弓根消失;IV度:凸側椎弓根越過中央,靠近凹側。
脊柱側彎的治療方法
專業醫生檢查脊柱側彎的患者,往往從病史和體格檢查入手。有些病史對診斷很有幫助,如神經纖維瘤病病人的側彎為遺傳性疾病,先天性脊柱側彎往往伴有先天性心臟病、泌尿系統畸形、神經系統病變等。
除了常規的外觀檢查之外,神經系統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觀察是否有感覺、運動障礙等。感覺分離通常提示脊髓空洞的可能,腹壁反射、病理反射檢查是每位側彎患者都應該檢查的項目,忽略這些檢查有時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脊柱側彎後非常緊張,甚至不知所措,常常到處亂投醫,有補鈣的,有推拿按摩正骨的,有戴支架背心的,總之,聽說什麼方法有用,就帶孩子去治療,結果收效甚微。那麼,得了脊柱側彎後到底該怎麼治療呢?
目前對脊柱側彎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法,即1.定期隨訪;2.支具治療;3.手術治療。臨床上最常見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其原因尚不明確,有別於椎體畸形的先天性脊柱側彎和神經肌肉病變引起的神經肌肉型側彎等而言的。醫生會根據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不同程度來選擇治療方法。如果支具治療過程中發現側彎加重,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治療方法補充:目前比較成熟的手術是兩種:一是內固定架矯正,而是外固定架矯正,骨外固定技術又叫伊利扎諾夫技術,發源於俄羅斯,被我國引進並改良,成功矯正各種復雜的骨畸形。在上海萊茵醫院骨科兼備這兩種技術,分別以侯鐵勝、韓義連為代表,具體的典型病例圖文介紹,可見萊茵醫院骨科網頁。

5、脊柱側面觀變直是怎麼回事 - 百度

不可能全部變直,只是局部變直,生物力學,肌肉拉力不平衡,無法抵消力的影響,靠脊椎曲度變直保持核心中柱不塌陷。

6、眶腔通過什麼與下鼻道相通

眶腔借和與顱中窩相通,通過與下鼻道相通。有眶下神經通過的結構是、和。(視神經管、眶上裂、鼻淚管、眶下溝、眶下管、眶下孔)
Ⅱ填空題 1.運動系統由_、_和_組成 2.長骨呈管狀_,分為體和端。體又稱為_,其內腔稱_,長骨兩端膨大稱為_,體和端相
連的部分稱為_,體和端間幼年時是_,成年後骨化為_。 3.骨主要是由_、_和_構成
4.骨質包括_、_;骨髓有_和_,其中人的一生中都有的骨髓是_,它主要有_機能。 5.頸椎的獨特特點是有_孔,其內多數有_和_通過。第一頸椎既無棘突又無_,其椎體形 成了樞椎的_;第七頸椎稱_。胸椎的獨特特點是有_凹和_凹。 6.胸骨從上向下分為_、_和_三部分,胸骨柄和胸骨體連接處向前微凸的部分為_,其側

方連結的是第_肋。 7.肋骨由_、_和_構成。 8.顱側面最薄弱處是_,它位於_、_、_和_四骨匯合處,常呈_形的縫。其內面緊鄰_ 動脈的前支。 9.眶腔借_和_與顱中窩相通,通過_與下鼻道相通。有眶下神經通過的結構是_、_和_
10.骨骼由_和_構成。骨按形態可分為_、_、_和_四類。 11.肋由_和_兩部分構成。根據與胸骨的連結關系,可分為_和_兩類。
12.下頜底與下頜支後緣相交處稱_,下頜支前方的突起稱_,頦突上端膨大稱_。 13.骶骨底前緣向前突出稱_;骶骨前面的 4 對孔稱_,其內有_通過。 14.椎間孔內有_通過,骶後孔內有_通過。
15.椎弓與椎體間的孔稱_,相連椎骨的椎上、下切跡間為_孔。
16.分布於骨表面,質地緻密的骨質稱_;分布於骨內部,由骨小梁構成的是_;位於顱蓋 各骨內、外板間的松質稱_。
17.髕骨是人體最大的_,股骨是人體最大的_ 18.椎弓後面正中的突起稱_,向上下各發出一對突起分別稱為_和_。
19.各椎孔連結形成_;其內容納_。各骶椎椎孔連結形成,後者向前通_孔,向後通_孔, 向下的開口是_。
20.上鼻甲與中鼻甲之間是_,在此處開口的鼻旁竇是_。 21.額竇開口於_,蝶竇開口於_。 22.中鼻甲與下鼻甲間為_鼻道,下鼻甲下方為_鼻道。
23.肩胛骨外側角上的關節面稱_,它構成_關節。 24.浮助包括第_和_對助,真肋包括第_對肋,假助包括第_對肋。
25.蝶骨分為_、_、_和_4 部,蝶骨體上面的窩稱_。 26.骨性鼻中隔由_和_構成,骨齶由_和_構成。
27.乳突與莖突根部之間的孔稱__,面部中央的孔稱_。 28.寰椎前弓後面的凹窩稱_;樞椎椎體向上伸出的突起是_,它由_形成。
29.骨按部位可分為_、_和_。 30.篩骨可分為_、_和_3 部,篩竇開口於_。 31.顱底內面由前向後的_窩是_、_和_。
32.兩頂骨間的縫稱_,額骨和兩頂骨間的縫是_. 33.脊柱側面觀有 4 個生理彎曲,既頸、胸、腰、骶曲。其中胚胎時已形成的是_和_,腰
曲凸向_。 34.含氣骨有_、_、_、_。 35.圍成骨盆下口的結構有_、_、_、_、_和_,外形呈_形。
36.顱底內、外面都能見到的孔裂主要有_、_、_、_。 37.新生兒顱有_、_和_3 個主要特點。 [參考答案] 1.骨、骨連結、骨骼肌
2.骨幹、髓腔、髓、干骺端、骺軟骨、骺線 3.骨質、骨膜、骨髓 4.骨密質、骨松質、紅骨髓、黃骨髓、紅骨髓、造血
5.橫突、椎動脈、椎靜脈、椎體、齒突、隆椎、肋、橫突肋 6.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胸骨角、二 7.髂骨、恥骨、坐骨

8.翼點、頂骨、額骨、顳骨、蝶骨,H、腦膜中
9.視神經管、眶上裂、鼻淚管、眶下溝、眶下管、眶下孔 10.骨、關節、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 11.肋軟骨、肋骨、真肋、假肋
12.下頜角、冠突、下頜頭 13.岬、骶前孔、骶神經前支 14.脊神經、骶神經後支 15.椎孔、椎間孔 16.骨密質、骨松質、板障
17.籽骨、長骨 18.棘突、上關節突、下關節突 19.椎管、脊髓、骶管、骶前孔、骶後孔、骶管裂孔 20.上鼻道、篩竇後群
21.中鼻道、蝶篩隱窩 22、中、下 23.關節盂、肩 24.11、12、1—7、8—10 25.蝶骨體、大翼、小翼、翼突、垂體窩
26.篩骨垂直板、犁骨、齶骨水平板、上頜骨 27.莖乳孔、梨狀孔 28.齒突凹、齒突、衰椎椎體 29.顱骨、軀干骨、附肢骨
30.篩板、垂直板、篩骨迷路、上鼻道和中鼻道 31.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 32.矢狀縫、冠狀縫 33.胸曲、骶曲、前
34.上頜骨、額骨、蝶骨、篩骨 35.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菱形
36.枕骨大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頸靜脈孔 37.腦顱大於面顱、顱頂呈五角形、有前囟和後囟等顱囟。 簡答題
1.頸椎、胸椎、腰椎各有何主要特徵? 答:頸椎:椎體小而椎孔較大,橫突上有橫突孔,第二至第六頸椎棘突短而末端分叉,關節
突的關節面近似水平位。第一頸椎無椎體、無棘突,呈環形,故稱為寰椎,其前弓後面有齒
突凹。第二頸椎椎體上有齒突,又稱為樞椎。第七頸椎棘突長,稱隆椎,可作為椎骨計數標
志。胸椎:有肋凹和橫突肋凹,棘突較長並伸向後下方,呈疊瓦狀,關節突的關節面呈冠狀
位。腰椎:椎體較大,棘突呈方形板狀,幾乎水平伸向後方,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 2.簡述鼻旁竇的名稱及其開口部位。
答: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分為前、中、後三群,後群開口於上鼻道,前、中群開 口於中鼻道;額竇及上頜竇,均開口於中鼻道。
3.顱骨可區分為哪兩部分?各部由哪些骨組成? 答:顱骨可區分為腦顱骨和面顱骨兩部分。腦顱骨成對的有頂骨、顳骨;不成對的有枕骨、
額骨、蝶骨、篩骨,共 8 塊。面顱骨成對的有顴骨、齶骨、鼻骨、下鼻甲、上頜骨、淚骨; 不成對的有犁骨、舌骨、下頜骨,共 15 塊。

6.顱前、後窩各有哪些主要孔裂?各通過哪些結構? 答:顱前窩:篩板上的篩孔(有嗅神經通過) 。 顱後窩:枕骨大孔(有脊髓和腦移行處) ,舌下神經管(有舌下神經通過) ,內耳門(有前庭 神經、 面神經和迷路血管通過) 頸靜脈孔 , (有頸內靜脈、 舌咽神經、 迷走神經和副神經通過) 。 5.顱中窩有哪些主要孔裂?各通過哪些結構? 答:視神經管有視神經和眼動脈通過,眶上裂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眼神經和眼 上靜脈通過,破裂孔有頸內動脈通過,圓孔有上頜神經通過,卵圓孔有下頜神經通過,棘孔 有腦膜中動脈通過。 6.骨性鼻中隔由什麼構成?鼻腔外側壁上主要有哪些結構? 答: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篩骨的垂直板構成;鼻腔外側壁上有上、中、下 3 個鼻甲,及上中 下開道和副鼻竇的開口。 7.試述眶腔的交通關系。 答:通過視神經管和眶上裂與顱中窩相交通,通過眶下裂與顳下窩和翼齶窩相交通,通過眶 下管、眶下孔與面部相交通,通過鼻淚管與鼻腔的下鼻道相交通。 8.腕骨有哪幾塊? 答:由橈側向尺側,近側列有手舟骨、月狀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在三角骨的前方) ,遠側列 有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9.骶前、後孔通入什麼部位?有什麼結構通過?骶管裂孔是怎樣形成的? 答:它們均通人骶管。骶前後孔分別有骶神經的前、後支通過。第四、第五骶椎的椎弓板缺 如,形成骶管裂孔。 10.肋可區分為哪幾類?肋由什麼構成?肋弓是怎樣形成的? 答:上 7 對肋稱為真肋,8—12 對肋稱為假肋,第 11—12 對肋又稱為浮肋。肋由前部的肋軟 骨及後部的肋骨構成。第八至第十助的肋骨借肋軟骨與上位肋軟骨相連形成肋弓。 11.肱骨體骨折易損傷哪個神經?為什麼? 答:肱骨體後份有一淺溝稱為橈神經溝,有橈神經通過,故肱骨體骨折易損傷橈神經。 12.髖骨由哪幾部分構成?跗骨包括哪幾塊? 答:髖骨由髂骨、恥骨及坐骨構成。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內側楔骨、中間 楔骨、外側楔骨 7 塊。 13.椎間孔的構成及其通行物是什麼?
答:椎間孔由上位椎骨的椎骨下切跡和下位椎骨的椎骨上切跡及其間的連結韌帶構成,其中 有脊神經及血管通行。
14.不成對的腦顱骨有哪些?顱頂面觀有哪幾條縫? 答:額骨、枕骨、篩骨和蝶骨是不成對的顱骨。 顱頂面觀主要有 3
條縫:①冠狀縫:由額骨和兩側頂骨連接構成,②矢狀縫:兩側頂骨連接 處,③人字縫:兩側頂骨與枕骨連接而成。 15.新生兒顱有哪些特徵?
答:新生兒顱的腦顱大於面顱;顱頂呈五角形;有顱囪(主要是前、後囪) 。 16.計數肋、椎骨主要的骨性標志有哪些?
答:計數肋;胸骨角平第二肋,肩胛下角平第 7 肋。 計數椎骨:隆椎棘突(第 7 頸椎) ,髂嵴最高點平第 3—4 腰椎棘突之間。
17.軀干有哪些主要骨性標志? 答:胸骨角、頸靜脈切跡、劍突、肋弓、第 7 頸頸棘突等。 18.上下肢各有哪些主要骨性標志?
答:上肢: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肱骨頭、小結節、肱骨內、外上髁,鷹嘴、尺骨頭和

橈、尺骨莖突等。
下肢: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結節、大轉子、脛骨粗隆、腓骨頭,內、外踝等。 19.頭部有哪些骨性標志? 答:顴弓、乳突、下頜角、枕外隆凸等。 IV
論述題 1. 骨由哪幾部分構成? 答:骨由骨質、骨膜和骨髓構成。 2.試述翼點。 答:翼點位於顱的側面,是額、頂、顳、蝶骨會合處,形成 H
形縫,是顱側面最薄弱處,易 骨折。其內面常有血管溝,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骨折時常伴有腦膜中動脈破裂出血,形 成硬膜外血腫,故臨床 X 線檢查及手術時應注意翼點。 3.老人為什麼比兒童易發生骨折?
答:老人與兒童相比,有機質相對比例減少,而無機質相對增加,骨質硬而脆,故易發生骨 折。 V 名詞解釋
1.骨膜:包被於骨內、外面,是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可分為骨外膜和骨內膜。其中骨
外膜較厚,可分為內、外兩層。骨外膜內層、骨內膜有產生新骨的功能。骨膜富有血管、神 經和淋巴管,對骨的再生有重要意義。在骨手術時應盡量保留骨膜。
2.紅骨髓:在松質骨的網隙內,具有造血功能。 3.頸干角:是股骨頸和股骨幹形成的夾角,約成 1300。 4.長骨:凡具有兩端(膨大稱骺)
、一體(稱骨幹) 、中空管狀(管腔稱髓腔)結構的骨是長 骨,分部於四肢,主要適於運動。
5.短骨:體積小,兩骨間相接觸面積較大,呈塊狀,主要存在於腕、跗部,主要適於支持。 6.扁骨:面積較闊,形呈板狀,存在於腔壁,主要適於保護。
7.骶管裂孔:該裂孔是骶管下端的開口,它是第四、第五骶椎椎弓缺如形成的,裂孔兩側有 骶角。 8. 鼻旁竇: 在鼻腔周圍並借管、
裂與鼻腔相交通的腔, 孔、 有上頜竇、 額竇、 蝶竇和篩竇 (前、 中、後群) 。 9.頸動脈結節:第六頸椎橫突前結節明顯肥大稱頸動脈結節。
10.骶角:在骶骨背面下方骶管裂孔兩側,由第五骶椎下關節突形成的上、下縱向隆起稱骶 角。是確定骶管裂孔的標志。
11.尺神經溝:肱骨內上踝後面的淺溝稱尺神經溝。 12.垂體窩:在顱中窩中央,蝶鞍之凹處為垂體窩。 13.下頜孔:在下頜支內面通向下頜管的孔。
14.肋弓:第 8—10 對肋骨的前端借肋軟骨連於上位肋軟骨形成肋弓。 15.胸骨角:胸骨柄和體連結處,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稱胸骨角,側方連結第 2
肋。 16.顱囪:新生兒顱骨有許多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的間隙很大,在一些部位,這些 間隙被結締組織膜所封閉,稱顱囟。
17.骶管:由各骶椎的椎孔連結而成,是椎管的一部分。 18.骨髓:位於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
19.骺:是長骨兩端的膨大部。 20.椎管:由各椎孔連結起來形成的,其內有脊髓。 [重點內容]
骨的構造、一般椎骨的結構、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骶骨、胸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橈

骨、髖骨、股骨、脛骨的主要結構。顱骨的組成及顱前、中、後窩的主要結構,顱的整體觀、
各孔裂的名稱及其內通行物。 〔骨學歌訣〕 1.顱骨:卡頜犁顴齶,下甲淚鼻舌,單個犁骨舌下頜,中蝶靠前篩,枕後又前額,兩頂二顳
以縫合(註:卡代表上下) 。 2.顱中窩:眶上裂有動滑眼外展,視神管又動脈來通過,正圓卵圓通過上下頜,棘孔動脈就
是中腦膜。 3.腕骨: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 4.附骨:一二三楔骰內舟,上距下跟後出頭。 5.鼻旁竇
蝶篩隱窩是蝶竇,上鼻(道)開口篩竇後;中鼻(道)開口上頜竇,篩竇前中和額竇。 6.骨盆界線 岬和兩翼(骶翼)弓狀線,恥骨梳嵴聯合(上)緣。
7.長骨、短骨和扁骨 肱尺橈掌指為長,股脛腓跖趾共享; 短(骨)腕跗骨共 15, 扁(骨)胸肋肩(胛)骼腦顱。 8.骨盆下口
恥骨聯合是下緣,恥骨下支緊相連;坐骨結節坐骨支, 骶結(節)韌帶尾冒尖。 [連續數字記憶法] 1.顱中窩的主要結構(5 個 1,4 個孔) ; 1
窩管(1 對)裂(1 對)壓(1 對)4 孔。即:1 窩:垂體窩, 1(對)管:視神經管, 1(對)裂:眶上裂, 1(對)壓跡:三叉神經壓跡,
4(對)孔: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 2.顱後窩的主要結構(1123 結構:1 凸 1 門(1 對)2 溝 3 孔) 1 凸:枕內隆凸
1(對)門:內耳門, 2(對)溝:橫竇溝,乙狀竇溝, 3 孔:枕骨大孔(1 個) 、 頸靜脈孔(1 對)、 舌下神經管內口(1 對)。
第二章關節 選擇題 [A 型題] 1.黃韌帶 A.位於棘突間 B.位於橫突間 C.位於椎弓板間 D.有限制脊柱過度後伸之功能
E.頸部後延形成項韌帶 2.骨盆

A.女性比男性高 B.女性比男性相對寬 C.女性骨盆上口為心形 D.男性恥骨下角較大
E.恥骨上支和坐骨支構成恥骨弓 3.肩關節脫位多發生於 A.關節上方 B.關節外側 C.關節內側 D.關節下方 E.關節前方 4.肘關節
A.屬於聯合關節 B.包括 3 個關節,其中 C.常見的脫位是橈、尺骨向後脫位 D.可單獨完成前臂旋前繞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E.關節囊外側最薄弱
5.關於膝關節說法錯誤的是 A.是全身關節中最復雜的關節 B.有腓側副韌帶加固,伸膝時最緊張
C.有由透明軟骨構成的半月板,內側「C」形,外側「O」形 D.交叉韌帶實質上是在關節腔之外,即滑膜之外 E.可作屈伸運動和條件性旋轉運動
6.可防止脛骨後移的主要韌帶是 A.前交叉韌帶 B.後 交叉韌帶 C.脛側副帶 D.腓側副韌帶 E.髕韌帶 7.屬於囊內韌帶的是 A.膝交叉韌帶
B.髂 股韌帶 C. 髕韌帶 D. 橈骨環狀韌帶 E. 尺側副韌帶 8. 全身最復雜的關節是 A. 下頜關節 B. 肩 關節 C.肘關節
D.髖關節 E.關節 9.肘關節有 A.囊內韌帶 B.關節盤 C.側副韌帶 D.交 叉韌帶 E. 關節唇 10. 幼兒開始坐立出現的脊柱彎曲是
A. 頸曲 B. 胸曲 C. 腰曲 D. 骶曲 E. 以 上都不對 11.能防止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 A.項韌帶 B.棘間韌帶 C.棘上韌帶
D.前縱韌 帶 E.黃韌帶 [K 形題] 12.有囊內韌帶的關節是 ①肩關節 ②膝關節 ③腕關節 ④髖關節 13.
能作旋轉運動的關節①腕關節②髖關節③肘關節④肩關節 14. 屬於聯合關節的 是①下頜關節②胸鎖關節③橈尺近、遠側關節④肩鎖關節
15.上肢帶骨本身的韌帶①肩胛橫 韌帶②喙肱韌帶③喙肩韌帶④盂肱韌帶 16. 有滑膜襞的關節是①肩關節②肘關節③髖關節④ 膝關節
17.關於脊柱,敘述正確的是 ①側面觀有四個生理彎曲 ②第一第二頸椎間的椎間盤最薄 ③頸、腰曲凸向前 ④第五腰椎與骰骨間無間盤
18.構成骨盆上口的結構包括 ①骶岬

②弓狀線 ③恥骨梳 ④恥骨嵴 19.與跟骨相關節的是 ①骰骨 ②腓骨 ③距骨 ④內側楔骨
20.跗橫關節包括 ①距跟關節 ②距足舟關節 ③舟楔關節 ④跟骰關節 [X 型題] 21.人體特有的關節運動是 A.肩關節旋轉 B.拇指對掌運動
C.前臂旋前和旋後 D.樞關節的旋轉 E.脊柱側屈 22.髖關節的韌帶有 A.骶棘韌帶 B.骶結節韌帶 C.髂股韌帶 D.交叉韌帶
E.股骨頭韌帶 23.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韌帶有 A.黃韌帶 B.棘上韌帶 C.棘間韌帶 D.前縱韌帶 E.後縱韌帶 24.構成踝關節的有
A.脛骨下端關節面 B.腓骨下端關節面 C.距骨滑車 D.跟骨 E.腓骨下端關節盤 25.椎體間的連結有 A.黃韌帶 B.棘間韌帶 C.前縱韌帶
D.後縱韌帶 E.椎間盤

26 有關節盤的關節是 A.肩關節 B.胸鎖關節 C.肘關節 D.踝關節 E.顳下頜關節
27.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相同點是 A.內韌帶 B.都有囊外韌帶 C.都是三軸關節 D.都能作收和展的運動 E.運動的靈活性基本相同
28.關節的輔助結構有 A.關節頭 B.關節軟骨 C.關節盤 D.關節唇 E.韌帶 29.參與構成橈腕關節的骨有 A 舟骨 B.豌豆骨
C.三角骨 D.尺骨下端 E.橈骨下端 30.肘關節的韌帶有 A.前側副韌帶 B.尺側副韌帶 C.後側副韌 帶 D.橈側副韌帶 E.橈骨環狀韌帶
【參考答案】 1.C2.B3.D4.C5.C6.B7.A8.E9.C10.C11.D12.C13.C14.E15.B16.D17.B18.
E19.B20.C21.AC22.CE23.ABCE24.ABC25.CDE26.BE27.BCD28.CDE29.ACE30.BDE

與部分脊柱側面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