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分為七小節每節的作用是什麼
人的脊椎骨位於背部正中,由24個椎骨、一個骶骨和一個尾骨借軟骨、韌帶和關節連結而成。其中計有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骶骨1個(由5個骶椎融合而成)、尾骨1個(由4個尾椎融合而成)。 意見建議:脊柱構成人體的中軸,其上端承托顱;其胸段、腰段和骶尾段分別構成胸腔、腹腔和盆腔的骨性壁的一部分;脊柱的椎管容納脊髓。故脊柱具有支持保護胸、腹、盆內臟器,保護脊髓,以及進行多種運動的功能。
2、脊椎動物可分為五大類,每一類的主要特徵?
脊椎動物分為六類,各類的主要特徵如下:
1、圓口類:這類動物沒有上下頜,又叫無頜類。身體分頭、軀干、尾等3部分。頭、軀干圓形,尾部側扁。它的神經系統、骨骼、循環系統、消化系統都較原始,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有一些種類靠寄生在魚類體內生活。
2、魚類:適於在水中游泳,整個身體呈紡錘形而稍扁。在三個體軸中,頭尾軸最長,背腹軸次之,左右軸最短,使整個身體呈流線型或稍側扁。
3、兩棲動物: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
4、爬行動物:爬行綱生物的頭骨全部骨化 ,外有膜成骨掩覆,以一個枕髁與脊柱相關聯,頸部明顯,第一、二枚頸椎特化為寰椎與樞椎,頭部能靈活轉動,胸椎連有胸肋,與胸骨圍成胸廓以保護內臟腰椎與兩枚以上的薦椎相關聯,外接後肢 。
5、鳥類:體均被羽,恆溫,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心臟是2心房2心室。僅保留右體動脈弓,左體動脈弓退化。骨多空隙,內充氣體。
6、哺乳動物: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復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脊椎動物亞門的動物的脊椎都包在肌肉裡面,是脊索動物門中最大和最先進的亞門。這個亞門的成員擁有的肌肉大多數是一對一對的肌肉。神經系統有一部分在脊樑骨中間。脊椎動物亞門動物的骨骼是體內骨,有軟骨也有硬骨。
在動物成長時,這個骨架支持體型。因此脊椎動物可以比無脊動物長得大,而且平均體量也比較大。大多數的脊柱動物的骨架包括頭骨,脊樑骨和兩對軀肢。有些特化程度較深的脊椎動物沒有兩對手腳,如鯨和蛇,在演化之後已經不再需要了。
3、根據動物的圖片回答有關問題:(1)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將這13種動物分為兩組:脊椎動物和______.(2)
(1)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沒有脊柱.
(2)脊椎動物由低等到高等主要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無脊椎動物由低等到高等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等.
(3)12代表腔腸動物,其最主要的特徵: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4)2節肢動物和9環節動物的共同特徵是:身體都有體節構成.
(5)爬行動物的生殖發育脫離了水的限制,從爬行類動物開始能完全適應陸地生活.
(6)節肢動物包括昆蟲綱、蛛形綱、多足綱、甲殼綱,2蜜蜂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昆蟲綱綱,10蜘蛛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蛛形綱.
(7)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多種,如蠕動(蚯蚓)、爬行(壁虎)、飛行(蜜蜂)、跳躍(青蛙)等
(8)哺乳動物的運動都是骨的位置發生了改變,運動的動力來自骨骼肌的牽拉.如人體的屈肘是由肱二頭肌的收縮牽拉,前臂骨繞肘關節活動引起的.而鳥類的翅主要由胸肌的牽拉扇動空氣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
故答案為:
(1)無脊椎動物
(2)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3)腔腸;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4)體節
(5)爬行
(6)昆蟲;蛛形
(7)蠕動、爬行、飛行、跳躍等
(8)骨;骨骼肌;肱二頭肌;前臂骨;肘關節;胸
4、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根據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頸椎骨,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
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5、人體脊柱根據24個獨立椎骨的不同部位,分為多少個頸椎?
24個獨立椎骨按不同的部位分為頸部的頸椎7塊、胸部的胸椎12個、腰部的腰椎5個。
6、動物分類 動物共分為哪幾類呀? 比如說,按照有無脊椎,可以分為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動物的分類是一門科學,稱為生物分類學.脊柱的有無是一種分類依據.也可以按生活環境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按與人類的關系分為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或寵物等等
7、脊椎動物可分為五大類,每一類的主要特徵?
脊椎動物共分為五大類,依進化等級由低到高,分別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這五大類脊椎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特徵,身體背部都有一根由許多椎骨組成的脊柱,稱為脊椎。與無脊椎動物相比,一般個體較大。
一、魚類:生活在水中,身體一般呈流線型,卵生(部分種類卵胎生);體表覆蓋有鱗片(或無鱗),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分為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兩大類。為變溫動物。
二、兩棲類:身體表面裸露,無鱗片覆蓋;卵生;卵在水中孵化,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尾或尾鰭游泳;變態發育(無尾目)或無變態發育(有尾目);成年後鰓退化消失(部分種類保留鰓),無尾目尾消失,長出四肢;可在陸地生活,用肺呼吸。但因肺部發育不完全,還需要通過皮膚進行輔助呼吸。為變溫動物。
三、爬行類:身體表面覆蓋角質鱗片或甲,卵生或卵胎生;爬行類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卵在陸地孵化,幼體直接用肺呼吸空氣。部分種類(蛇類)四肢退化,用腹部爬行。為變溫動物。
四、鳥類: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覆蓋羽毛,卵生;前肢進化為翼,胸肌發達,骨骼薄而中空,可在空中用拍打雙翼的方式飛行(個別種類失去飛行能力)。為恆溫動物。
五、哺乳類:是脊椎動物中進化等級最高的一類。均為四肢,全身被毛,胎生(個別種類卵生),胚胎在母體子宮中發育(個別種類無子宮),幼體出生後依靠母體哺乳生長發育。為恆溫動物。
8、人體的脊椎一共有幾節
人類脊柱有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
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8)脊柱共分為擴展資料
出生時的椎骨在椎體和兩側椎弓各有一個骨化中心。生後一年,胸、腰椎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較晚,約在7~10歲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與椎體的融合,在頸椎為3歲,胸椎為4~5歲,腰椎6歲,骶椎7歲或更晚。次發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現。
脊柱的分節和包繞神經管,是一個復雜的演化發育過程,在發育過程中脊椎的發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見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見的發育障礙是兩側椎弓對合障礙形成的脊柱裂。
較輕的脊柱裂多為腰骶椎骨的後弓沒有合並,但脊神經正常,表麵皮膚正常或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著及毛發,因臨床無症狀,常在X線片中發現,稱隱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時有脊神經、脊膜或脊髓的膨出,產生相應的脊神經功能障礙。
在胚胎1~3個月時,脊髓和脊柱的長度一致,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脊柱的生長迅速超過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內上升。在出生時其末端位於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緣,腰2以下的脊膜稱為終絲,仍連於尾骨水平。
隨著這種生長不相稱的結果,腰骶脊神經就從脊髓的發出處,斜行到相應的脊柱節段出椎間孔處,脊髓以下的神經呈馬尾狀,稱為馬尾神經。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進行,以免刺傷脊髓。
9、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10、如圖是人們常見的幾種動物,請分析回答:(1)若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將圖中的動物分成兩組,
(0)若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骨構成上脊柱將圖中上動物分成兩組,圖中②鯽魚、③青蛙、④鳥、⑤家兔體內有脊柱,屬於脊椎動物;而圖中上①蝗蟲和⑥蜜蜂體內沒有脊柱,屬於無脊椎動物.①蝗蟲、②鯽魚、③青蛙、④鳥和⑥蜜蜂都是卵生,⑤家兔是胎生.
(2)生物上呼吸方式是與生活環境和自身上結構特點相適應上.不同上生物,生活上環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②鯽魚屬於魚類,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③青蛙屬於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④鳥類上呼吸方式是雙重呼吸,當吸氣時,氣體一部分進入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一部分進入氣囊,在氣囊內儲存.當呼氣時,氣囊內上氣體進入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所以,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經過肺,兩次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這樣大大提高了氣體交換上效率,適於鳥類上飛行;
(r)①蝗蟲、鳥類和蜜蜂上翅都具有大、輕、薄上特點,有利於通過扇動空氣產生飛行上動力.
故答案為:(0)②④⑤;①②④⑥;
(2)鰓;皮膚;氣囊;
(r)大、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