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術文章的致謝
按照GB7713-87的規定,致謝語句可以放在正文後,體現對下列方面致謝:國家科學基金版、資助研究工作的獎權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和支持的企業、組織或個人;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其他應感謝的組織和人。
2、求學術報告論文的具體格式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3、段偉紅的學術文章
技術官僚的「譜系」、「派系」與「部系」——對西方「中國高層政治研究」相關文獻的批判性重建
摘 要:在對西方中國政治研究文獻進行回顧的基礎上,以一種更為突出「行動者」能動性的動態分析框架,對形形色色的技術官僚的結構性位置做出界定,以「技術自主性」的強弱程度為衡量准則,將「技術官僚」與「政治官僚」和其他知識分子區分開來。這一思路與傳統的強調「政治派系」的研究路徑不同,不再將技術官僚看做是政治斗爭中的一個派系,而是凸顯出了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同時,藉助引入「牽頭部門』』與「非牽頭部門」的區分,又強調了「正式政治」在界定技術官僚身份上的重要性。
「又紅又專」的政策議題是如何設置的?——以「股權分置改革」為個案的一項研究
摘 要:不同的政策環境給政策的議題設置提出了不同的挑戰。在新興加轉軌市場上則表現為決策精英們必須同時面對來自政治正確和市場規律之間的張力,亦即在政策制定中做到又紅又專。本文主張,這就必須在政治理性和技術理性之間求得一種微妙的平衡。本文以股權分置改革為個案,探討了在中央政府部委層面上的決策精英們是如何通過不同的運作機制,讓各種類型的行動者參與到政策討論和制定當中,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政治決斷,並從而實現這一點的。本文的最後還對個案的拓展意義做了討論。
中央政府公共政策決策過程研究:以證券市場改革為例
4、鄭通濤的學術論文
(1)兩岸華文教育與文化傳播協同創新的建構機制與運作模式研究報告之四 ,《海外華文教育》,2015年第四期 (2)兩岸華文教育與文化傳播協同創新的建構機制與運作模式研究報告之三,《海外華文教育》,2015年第三期 (3)兩岸華文教育與文化傳播協同創新的建構機制與運作模式研究報告之二 ,《海外華文教育》,2015年第二期 (4)兩岸華文教育與文化傳播協同創新的建構機制與運作模式研究報告之一 ,《海外華文教育》,2015年第一期 (5)類型學視野下的廣義名詞謂語句框架,《廈門大學學報》,2015年第一期 (6)「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ation Reform and Modern Management (ERMM 2015)CPCI-SSH收錄》,2015年4月 (7)Is Skill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Main Proble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gs?,《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5年9月 (8)認知技能和漢語教學,《國際漢語學報》,2015年第六卷第一輯 (9)語言演化:多元視角之下--第六屆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海外華文教育》,2015年第四期 (10)《國際漢語教師標准》的制定與《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的實施,《華文世界》,2015年6月 (11)探索以效果為導向的跨境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外教育合作》,2015年第一期 (12)認知負荷理論:對外漢語詞彙教學的新視角,《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版》,2014年第12卷第五期 (13)加強跨境教育監管,構建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中外教育合作研究》,2014年第一期 (14)復雜動態系統與對外漢語教學 ,《國際漢語學報》,2014年第五卷第二輯 (15)東南亞漢語教學年度報告之四,《海外華文教育》,2014年第四期 (16)東南亞漢語教學年度報告之三,《海外華文教育》,2014年第三期 (17)東南亞漢語教學年度報告之二,《海外華文教育》,2014年第二期 (18)東南亞漢語教學年度報告之一,《海外華文教育》,2014年第一期 (19)漢語國際教育與文化傳承、文化傳播的協同創新,《海外華文教育》,2013年第四期 (20)論對外漢語教師的素質,《東亞漢學研究》第三號,2013年 (21) 孔子學院雲管理模式的探討,《孔子學院發展研究》,2013年01月 (22) Expanding ecation openness to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innovating 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 and mutual/joint granting of degrees,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1月 (23) 以效果為基礎的對外漢語國別化教材開發 ,《國際漢語學報》,2012年12月 (24) 語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探討,《海外華文教育》,2012年06月 (25) On Quality Assurance Issu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Schools,Qua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
(28) 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基於學分互認與學位互授的視角,2011中國留學論壇,2011年03月 (29) 「國外漢語教師教材培訓」特色及啟示,海外華文教育,2011年03月 (30) EDU2.0時代華文教學平台構建探討,國際漢語學報,2011年01月 (31) 2010孔子學院外方院長高級研修班紀實,海外華文教育,2010年06月 (32) 華文教育:漢語言教學與中華文化傳播的協奏曲,《海外華文教育》,2010年06月 (33) 國別化: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趨勢,海外華文教育,2010年01月 (34) 對外漢語國別化教材開發的啟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2010年01月 (35) 廈門大學數字校園建設報告,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2009年08月 (36) 東盟十國教師需求分析報告,國家漢辦邀請的調研報告,2009年04月 (37) 高校網路課程的有效應用研究,第八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ETIF2009論文集,2009年03月 (38) 世界漢語數字化運營平台網路建設與分析報告,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論文,2009年03月 (39)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Syntax Categorie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ew Technology and Ecation,2007年06月 (40) 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認定的問題及其思考,香港理工大學《兩岸四地語文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05月 (41) 對外漢語網路教學平台的技術與應用,海外華文教育,2006年01月 (42) Designing Chinese Online Course: New roles for Ecators,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ation ,2005年04月 (43) 特邀文章:中國新建理工大學改革與發展的一些思路,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4月 (44) 閩南文化定義的研究,«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01月 (45) Tell Me More Chinese-Beginner and Advanced,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onsortium,,2004年12月 (46)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2001年12月 (47) The Setting Sun is Glorious,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2001年01月 (48) 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rhetoric: Tactics of gaining public support and shirking responsibility,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0年09月 (49) State mixture mode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1999年12月 1.Fuzzy nearest prototype classifier applied to speaker indentification[C].Greece: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techniques(ESIT' 99),1999. DAT T,MICHAEL W,ZHENG Tongtao.
2.State mixture model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 (11-13) pp. 1449-1456. ISSN 0167-8655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
3.A Fuzzy Approach to Statistical Models in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UZZ-IEEE'99 Conference, 1999, Korea, pp. 1275-1280.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
4. The Passage to China: Protocols, Culture and Language for Business, Calico Journal, 16, (4) pp. 614-623 (1999)
5.A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features, Haifeng Publishing House, Fuzhou, pp. 282. ISBN 7-80597-226-5/g.8 (1999)
6.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Language Rhetoric:Tactics of gaining support and shirking responsibility. Swede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EJ ISSN 1404-1634 (2000)
7.Proposal: new Novel: Dreams of Gold,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1 (2000)
8.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 4-6 December 2000,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EJ (2001),UK:Newcastle
9.Tell Me More Chinese, CALICO Journal, Volume 21 Number 3, pp. 671-680 2002
10.Beginning Chinese (Mandarin), CALICO, 8/00, (8) pp. 1-9 (2000) Zheng, T,
11.The Nine Songs: its mystery and the Form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2002,Australia
12.Issues related to visual and phonological channel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2004,USA.
13. Designing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New Roles for Ecato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Ecation 2005,4.
14. The SettingSun is Glorious,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2001,01;
15. Expanding ecation openness to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innovating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credits and mutual/joint granting of degrees,Journal of ChineseStudies,2013,01;
16.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Syntax Categorie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ew Technology and Ecation,2007,06;
17. On QualityAssurance Issu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Schools,Journal ofChinese Studies,2012,06.
5、發表了的學術文章是不是代表不是抄襲的
未必,有一種情況是發表了文章是因為當初發表的機構沒有查出抄襲,但專是發表之後屬一段時間有人在電子期刊上下載時發現有抄襲現象,一經爆出輕則文章下架和取消,重責會影響現在的工作。現在高校中就出現了有些博士和教授發表的文章以及博士論文有抄襲的,後來有的是身敗名裂,有的直接被辭退,如果是學位論文可能取消學位授予。現在一些出版社的檢測軟體其實不會很嚴密,所以一段被爆出來後果比較嚴重。前段時間不是有一個院士被曝出一篇文章抄襲吧,身敗名裂了!
6、脊柱學術在哪裡開
?
7、學術論文的基本格式
論文投稿格式要求
為便於檢索,規范出版,敬請作者向本刊投學術論文作品時遵照以下格式:
1.標題:一般不超過 20 個漢字(副標題除外)。
2.作者姓名、單位:按「作者姓名(單位全稱,所在省 城市 郵政編碼)」格式。
3.摘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為主語,可用「文章」),一般不超過 200
字。
4.關鍵詞:3-8 個,中間用分號相隔。
5.基金項目:獲得基金贊助的論文應註明基金項目名稱,並在圓括弧內註明項目編號。
6.作者簡介:作者姓名(出生年— )、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省、市或縣)、現供職
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7.正文:3000-8000 字為宜,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論點要鮮明,論據要充分,
引用要規范,數據要准確。
8.文內標題:要簡潔、明確,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1)。
9.數字用法:凡是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和
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並以圓括弧加註公元紀年;鄰近的兩個數字並列連用以表示的概數,採用漢字。
10.表格:採用三線表,表內序號一律為阿拉伯數字,表序與表題居中置於表格上方。
11.參考文獻:對引文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註明。格式與示例:
(1)專著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1] 陳朝陽,王克忠.組織行為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論文集格式: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2〕劉守勝.中國歷史分期之研究 [A].關鴻,魏憑.人生問題發端——斯年學術散論 [C]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1.
(3)期刊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刊名,年,卷(期).
示例:[3] 呂文良.產業結構變動與產業政策選擇[J].社科縱橫, 2003,(5).
(4)報紙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丁士修.建築工程管理 [N].建設日報, 2005-12-24 (11).
◆同一專著、論文集、期刊、報紙文章,都一律只用一個序號,而且要把頁碼統一標注在文章中相應序號之後。
◆參考文獻的不同類型用不同的大寫字母標注,如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 [D];報告:[R];標准:[S];專刊:[P]。
12.注釋:用於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置於頁腳。
13.聯系方式:包括作者的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便於聯系與溝通。
8、學術類文章和一般雜志文章的區別
內容上,學術類文章更深刻難懂。更有針對性和專業性。一般雜志文章淺顯易懂,涉及面廣,實用性強。
形式上,學術類文章組織嚴謹,版面設計簡練。一般雜志文章圖文並茂,美感強。
9、請問一篇學術文章的作者位置是怎麼區分的?
一般情況下,為了維護知識產權,第一作者都是在首位的,以此類推.......有些不注意的網版站有時可能是按字母的先後權順序排的。
希望大家自覺遵守上網秩序,共同維護知識產權。
謝謝大家。